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墓歷經千年也無人敢盜 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盜墓行業橫行, 帝王墓都被盜的差不多了, 只有那一兩個未被盜取, 然而諸葛亮武侯的墓歷經千年也無人敢盜, 這是為什麼呢?

陝西勉縣定軍山腳下的諸葛亮墓,是諸葛亮的真身墓。 西元234年2月, 諸葛亮集10萬大軍第5次北出伐魏, 因積勞成疾, 病逝于五丈原軍營中(今岐山縣五丈原鄉)。

網路配圖

按照諸葛亮生前的遺願:遺體葬于沔陽定軍山腳下(今陝西省勉縣城東), 以示興複漢室, 統一中國之志。 1700餘年過去了, 和其他帝王將相“十墓九盜”不同的是, 諸葛亮墓從未遭到盜掘, 而且保護得十分完好, 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原因之一, 在於諸葛亮崇尚薄葬。 諸葛亮生前曾留下遺言“殮[liàn]以時服, 無葬金銀”, 因為墓內沒什麼值錢的東西, 所以, 歷代的盜墓賊也就懶得光顧。

原因之二, 封建時代的帝王將相, 都是生前修墓, 有的甚至修數十年, 恨不得把生前的風光全帶到墳墓中去。

而諸葛亮則不然, 諸葛亮是在北伐前線的軍營中病逝的, 戰爭環境不允許, 而且事實上他也沒有考慮身後之事。 況且死時又是酷熱月, 諸葛亮的遺體運到定軍山下, 想必已經腐變。 這種情況也會使盜墓賊興致索然。

原因之三,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是諸葛亮的人格魅力。 諸葛亮一生廉潔奉公。 為了蜀漢政權。 可以說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是他一生的精神名片。 他說到做到。 死後全如其言。 陳壽在《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評價是“犯法怠慢者, 雖親必罰, 認錯態度好者, 雖重必釋”這是對諸葛亮公允的評價。

民族英雄林則徐曾拜謁諸葛亮墓, 想起他“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 不禁感慨萬千, 遂寫了一首《定軍山謁武侯墓》的詩, 對諸葛亮未完成漢業充滿了感慨, 同時傾吐了由衷的敬佩。

諸葛亮葬定軍山時, 當地百姓無不失聲痛哭。 在當地, 曾發生過十裡八鄉百姓捧土為他添墳的動人場面, 也有過為了讓他有一個安靜的安息環境,

主動放棄生計不去山中採伐的動人故事。

諸葛亮的墳墓歷經餘年, 仍然被保護得完好, 這是人心所向的見證。 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一些帝王將相, 生前享盡榮華, 死後又大興厚葬, 但卻落了個暴骨荒野的下場。 盜墓賊也是人, 當他們的良知尚未泯滅時,

是不會對百姓心中的崇拜偶像下毒手。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