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長毛”與“太平軍”稱呼都源於民間,並非是對太平天國的污辱

長期以來, 許多人認為“長毛”一詞含有貶義, 認為稱太平軍為“長毛”是清代統治者對太平軍污辱的說法, 也就是對太平天國持有敵意的人才說他們是“長毛”。 雖這一說法眾口一詞, 然而卻頗有疑惑。

如果說稱“長毛”是“統治者污辱”的話, 那太平天國高層一定會嚴禁使用這一稱呼, 可是事實上, 據《金陵癸甲紀事略》記載:“初至金陵時諱言長毛, 後亦不忌。 ”, 太平天國女狀元傅善祥在代東王楊秀清批閱文書時, “屢言老長毛狗屁不通”。 如按照說“長毛”這個詞是“統治者”對太平軍“污辱”的話, 估計傅善祥早就因“妖言”犯天條被殺無數次了。 而她不但說了, 而且是多次“屢言”, 由此可見“長毛”並非貶意。

太平天國的人對“長毛”稱謂不僅“不忌”, 而且以此自稱的記載也比比皆是。 如《虎穴生還記》“先生毋恐, 不要緊的, 做長毛很有好處, 不必想家。 ”又如《避寇日記》記降將何文慶打寧波,

文慶曰:“願假長毛兵四百名取寧波城自效。 ”《養拙軒筆記》記太平天國地方官張鎮邦審理訟案, 他左右顧盼而語人曰:“我張長毛聽訟公乎, 不公乎?”他不僅稱自己為“長毛”, 而且還對此引以為豪。

由此可知, “長毛”並非“統治者”的“污辱”“貶稱”, “長毛”和“粵兵”等稱呼一樣,

是老百姓既不願隨官軍叫“賊”“匪”, 又擔心說“天軍”和“聖兵”會招惹事端, 遂對太平軍採取的一種中性的稱呼。 《蒙難述鈔》雲“粵賊蓄髮不剃, 故俗語謂之“長毛””就是這種說法。

當然, “長毛”傳諸後世, 漸帶有貶稱, 這與統治者的宣傳有關, 如魯迅在寫阿長與《山海經》中的保姆長媽媽講故事時, 曾寫道:她常常對我講“長毛”。 她之所謂“長毛”者, 既包括洪秀全軍, 也包括後來的土匪強盜, 到後來, 魯迅才明白後兩種其實是官兵, 但在愚民經驗上, 和長毛並無區別。 並不是真曆過太平天國歷史而對其有敵意的人, 在其失敗後留下的文字和口碑中, 只會用“賊”和“匪”來招呼他們, 極少有人稱其為“長毛”。  

影視劇中曾不止一次出現天國官兵對老百姓說:“我們不叫長毛, 叫太平軍”, 《太平雜說》作者潘旭瀾也說, “無論持何種觀點和評價, 要為它寫歷史論著或歷史正劇, 都應當稱之為太平軍”, 對太平天國持正反態度的人似乎都認定歷史上真曾有過一支名為“太平軍”的軍隊。 然而史料只能找到太平天國稱自己的軍隊為“天軍”“聖兵”的記載,

卻找不出有一條是“太平軍”作為自稱的證據。

其實, “太平軍”和“長毛”相似, 源於民間, “長毛”是不帶立場的中性稱呼, 而“太平軍”則帶有很明顯的傾向性, “太平軍”稱謂的產生, 源于太平天國從金田團營到定都天京後的這3年時間, 期間一直以“太平”為號。

當初,因還沒有國號,洪秀全稱為“太平王”,後雖改稱“天王”,建國號為“太平天國”,但旗幟上寫的始終是“太平”而無“天國”,有記載者如:“太平廣西桂平黃旗”,“太平水營”,“太平左軍主將”等。太平天國關於軍隊建制的紅頭文件《太平軍目》初刻版中,對旗幟的規定也是寫“太平”而不寫“天國”,擁護他們的老百姓看到他們總是打著“太平”旗號,所以才把他們叫做“太平軍”。

1854年,太平天國攻克廬州,打出了“太平天國春官正丞相功勳加一等胡”的旗號,這是現存最早的“太平天國”字樣出現於旗號上的記載,應該是從這個時候,把太平天國軍隊叫“太平軍”的就很少了,只是對其有好感的人才多稱“天軍”、“聖兵”、“西兵”、“長毛”,敵對者則稱之為:“賊”、“匪”,只有在他們早年曾經活動過,且又頗得擁護的地區,才仍舊有“太平軍”的稱呼流傳,這個稱呼顯然是自發自願的,因為太平天國不會要求別人叫他們為“太平軍”,而投機討好的人也只會叫“天軍”“聖兵”, 以這個稱呼可以說是包含了民眾不帶強制性地對“太平”這個政權的認可。

清末民初,革命黨人以太平天國事蹟作為反清號召,“太平軍”又被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推而廣之,1930年南京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出臺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從那時起,“太平軍”才成為太平天國軍隊正式的名稱。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今日頭條號羅盤高人以下文章:

1、石達開首相張遂謀:阻止遠征軍萬里回朝,當屬背棄太平天國第一人

2、連城之戰:太平軍名將彭大順陰溝裡翻了船,49副棺材及陪葬品成謎

3、曾國藩小弟之死——使得曾國藩、曾國荃與太平軍結下了家仇與國恨

4、太平天國天京藏寶圖,真相背後的秘密至今還是一個謎?

5、天國疑案:桂林陽朔金錢嶺是否埋藏有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的墓葬?

當初,因還沒有國號,洪秀全稱為“太平王”,後雖改稱“天王”,建國號為“太平天國”,但旗幟上寫的始終是“太平”而無“天國”,有記載者如:“太平廣西桂平黃旗”,“太平水營”,“太平左軍主將”等。太平天國關於軍隊建制的紅頭文件《太平軍目》初刻版中,對旗幟的規定也是寫“太平”而不寫“天國”,擁護他們的老百姓看到他們總是打著“太平”旗號,所以才把他們叫做“太平軍”。

1854年,太平天國攻克廬州,打出了“太平天國春官正丞相功勳加一等胡”的旗號,這是現存最早的“太平天國”字樣出現於旗號上的記載,應該是從這個時候,把太平天國軍隊叫“太平軍”的就很少了,只是對其有好感的人才多稱“天軍”、“聖兵”、“西兵”、“長毛”,敵對者則稱之為:“賊”、“匪”,只有在他們早年曾經活動過,且又頗得擁護的地區,才仍舊有“太平軍”的稱呼流傳,這個稱呼顯然是自發自願的,因為太平天國不會要求別人叫他們為“太平軍”,而投機討好的人也只會叫“天軍”“聖兵”, 以這個稱呼可以說是包含了民眾不帶強制性地對“太平”這個政權的認可。

清末民初,革命黨人以太平天國事蹟作為反清號召,“太平軍”又被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推而廣之,1930年南京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出臺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從那時起,“太平軍”才成為太平天國軍隊正式的名稱。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今日頭條號羅盤高人以下文章:

1、石達開首相張遂謀:阻止遠征軍萬里回朝,當屬背棄太平天國第一人

2、連城之戰:太平軍名將彭大順陰溝裡翻了船,49副棺材及陪葬品成謎

3、曾國藩小弟之死——使得曾國藩、曾國荃與太平軍結下了家仇與國恨

4、太平天國天京藏寶圖,真相背後的秘密至今還是一個謎?

5、天國疑案:桂林陽朔金錢嶺是否埋藏有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的墓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