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袁世凱從起家到敗亡,離不開三個湖南名人,第二位難猜中

(第156集)

袁世凱從起家到敗亡都充滿了意外(一個小小的駐朝武官居然做到國家元首, 牢牢控制著局面竟被西南的星星之火燒死), 湊巧的是, 他的“過山車人生”剛好與三個湖南人有特別的關係。

第一個湖南人好猜——譚嗣同。

譚嗣同墓

在悟空問答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袁世凱為什麼不站在進步的維新派這邊而要去告密?如果他發動兵變圍園殺後, 中國歷史是否會改寫?問這兩個問題的題主, 可能對當時的複雜情勢不夠瞭解, 有點以果推因。 在歷史課本上, 維新派一向是作為進步力量加以肯定, 變法的失敗也歸咎于袁世凱告密, 但事實可能沒這麼簡單。 歷史上多次變法, 還沒有哪一次完全是由沒有任何執政經驗的書生來主持, 維新派空想主義和急躁冒進的弱點暴露無遺。 再說了, 即使袁世凱不告密, 維新派也難以成功。

至於袁世凱為什麼不支持維新派而要去告密,

我只想說, 如果你穿越回去做袁世凱, 多半也會這麼幹。 絕大多數人是活在現實而不是理想當中, 袁世凱也一樣。 當年在朝鮮的時候, 袁世凱看出如果繼續留在那裡只有2個選擇——戰死的英雄或者逃跑的狗熊, 所以他一個勁兒想調回國內, 總算在甲午戰爭爆發2個月前回國。 而今面對譚嗣同, 他沒有太多猶豫就出賣了維新派, 為什麼?如果譚嗣同不去找他, 袁世凱可以什麼都不做保持中立;但譚嗣同找過他就不一樣了, 因為維新派失敗後很可能把袁世凱扯進去, 到時他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很可能受到牽連。 因此, 袁世凱去告密, 不僅可以自證清白, 還能取得清廷進一步的信任, 可謂一舉兩得, 你說他會怎麼選?

第二個湖南人, 估計不是每個人都能猜到——楊度。

楊度墓

楊度一向是作為一個負面形象出現在各種論著中, 最典型的事件就是為袁世凱計畫帝制搖旗呐喊, 還牽頭發起了臭名昭著的“籌安會”, 最後被護國軍打入袁世凱“十三太保”(籌安會“六君子”+“七小人”)另冊。

楊度很有才, 非常自負, 夢想做官, 一輩子的最高理想就是做丞相, 但一直未能如願。 不少人以為, 他是為了上位才鼓吹帝制, 其實不是這樣——他一直主張君主立憲, 從未改變立場。 楊度之所以為袁世凱鼓吹, 其實是彼此需要, 互相利用的結果。 楊度被護國軍列為“禍首”, 但袁世凱死後並未出逃, 仍然住在豐盛胡同的私寓, 可見是很有定力的一個人。

第三個湖南人也好猜——蔡鍔。

蔡鍔墓

蔡鍔的立場值得玩味:究竟支持君主立憲還是共和?“宋教仁案”發生後, 他主張司法解決而不是武力解決, 並不支持孫黃搞“二次革命”。 袁世凱擺平“二次革命”後, 邀請蔡鍔進京, 其實是擔心“新孫黃”出現。 蔡鍔多少應該看得出來, 但還是去了, 說明對袁世凱抱有期待。 他後來設計脫走北京, 是因為近距離接觸袁世凱, 發現老袁有復辟獨裁的危險。

蔡鍔的立場和選擇為什麼會有反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個老師梁啟超。 梁啟超和楊度不同, 他的政治立場和選擇是變化的調整的, 並非一成不變,所以蔡鍔也跟著變。

袁世凱成也湖南人,敗也湖南人。

並非一成不變,所以蔡鍔也跟著變。

袁世凱成也湖南人,敗也湖南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