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武則天在通往皇后的道路上曾長孫無忌打壓,她當皇后做一驚人舉

話說一代女皇武則天因為出身寒門, 她在發跡前歷經劫難, 雖然受唐高宗的寵愛, 但在通往皇后的寶座的關鍵路上卻受到了很大的阻攔, 特別是“三朝元老”長孫無忌堅決反對立她為皇后。 不得己, 武則天和只好和長孫無忌展開了殘酷的PK, 而她這個“軟肋”曾被長孫無忌抓住, 後雖然通過一系列手段, 曲徑通幽地當上了皇后, 但她卻一直把自己的低微出身視為“奇恥大辱”。

也正是因為這樣, 當了皇后, 把握朝中大權後她, 決定改頭換面, 光大門楣, 並很快做了這樣一件大事——修志。

修什麼志?《氏族志》。

說起《氏族志》得說說唐太宗李世民, 在他執政期間也感到了魏晉以來關東氏族力量, 即崔、盧、李、鄭山東大姓力量的過於強大, 干預國家政治。 因此, 他也想改變觀念, 為此。 委任吏部尚書高士廉等人撰寫《氐族志》, 打破魏晉以來的門閥, 另立新貴譜系。 不過, 主持編寫《氏族志》的高士廉、黃門侍郎韋挺、禮部侍郎令狐德蒝、中書侍郎岑文本等人, 都出身於“士族”大家, 高更是山東士族集團的重要人, 他們腦袋裡裝的, 就是“山東大戶”尊貴, 寒門低下, 這種腐朽的等級制且不可動搖的觀念。 高士廉等收集全國各士族家譜,

依據歷朝史書, 分別貴賤, 將姓氏定出九個等級, 反而加強了氏族門閥的地位。 在編寫的《氏族志》中, 把山東的崔氏排為第一姓, 皇族李氏卻遠距其後!

唐太宗看後, 對高士廉等人說:“漢高祖與蕭、曹、樊、灌(指蕭何、曹參、樊噲、灌嬰)都是出身貧賤的布衣, 你們現在還推重他們,

難道是因為他們出身高貴嗎?現在高氏偏在山東, 梁、陳僻在江南, 雖然還有些人才, 實在是不足以說道了!尤其是他們的子孫後代德才都很淺薄, 做的也都是小官吏, 卻仍然自負門第, 販夫走卒, 依託權貴, 實在是寡廉無恥, 不知保為貴賤!現在朝中的高職, 都是以德行、功勞、文學取得的, 那些衷微的舊門第, 有什麼值得仰慕的啊!現在, 有的人還要以多加彩禮同這些破落戶聯姻, 真讓人想不通。 人們如果還把崔民幹排在第一, 就是看不起我朝的官爵而詢流俗的情!”高士廉等人遭斥責後, 唐太宗指示他們不要看“舊門第”, 而是要根據當朝爵位高低來排列等級。 高士廉等只好把皇族列在第一, 外戚列在第二, 仍把崔民幹的姓氏排在第三位。
其三等姓氏為上, 然後還是按照“九等順序”, 排出了293姓, 1651家。

總之, 唐太宗此次編修《氏族志》, 最終打擊了山東士族, 抬高了隴士貴族。 不過, 最終出臺的《氏族志》, 仍是一個抬高士族地位、貶仰庶族地位的“貴族譜”。

武則天以其獨特的眼光決定在《氏族志》上下功夫,做文章,決定重修《氏族志》,且主導思想極為明朗:否定士族門閥政治,讓有才能者任官,為國家效力。

武則天的意圖得到了唐高宗的贊同,武則天把項任務交給了禮部司郎孔志約等庶族出身的中級官員,讓他們全權負責修改編撰的事,很快《氏族志》被改為《氏族錄》,淡化了門第的觀念,以在朝任職為標準,五品以上官員,不論原門第,一概入士流。

武則天這一做法,徹底打破了門第觀念,受到了官吏層大多數的基層知識份子全力擁護。而通過這一改革,武則天由“寒門”順理成章地變成了“貴門”。結果這一改頭換面,名利雙全,一舉兩得。

武則天以其獨特的眼光決定在《氏族志》上下功夫,做文章,決定重修《氏族志》,且主導思想極為明朗:否定士族門閥政治,讓有才能者任官,為國家效力。

武則天的意圖得到了唐高宗的贊同,武則天把項任務交給了禮部司郎孔志約等庶族出身的中級官員,讓他們全權負責修改編撰的事,很快《氏族志》被改為《氏族錄》,淡化了門第的觀念,以在朝任職為標準,五品以上官員,不論原門第,一概入士流。

武則天這一做法,徹底打破了門第觀念,受到了官吏層大多數的基層知識份子全力擁護。而通過這一改革,武則天由“寒門”順理成章地變成了“貴門”。結果這一改頭換面,名利雙全,一舉兩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