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常敗將軍卻殺了名震天下的他,從而改變了整個三國的局面

天下大勢,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戰爭, 向來只會使勝者留名, 敗者往往被稱作無能之輩, 被人們所唾棄, 所鄙夷。 但是, 並不是所有的敗者都是無能之輩, 有時候, 敗者雖敗, 卻是因為對手過於強大, 而非自己過於弱小。 如戰國時期的龐涓, 你能說他不是當時名將?但是他碰到了孫臏, 連著兩場大敗, 也不怨他, 只能說天外有天, 強中自有強中手。

今天, 我們就來說一個三國時期的“常敗將軍”, 這個將軍一生之中並無建樹, 可以說是毫無亮點, 《三國志》中記載更是逢戰必敗。 但是, 就是這樣一個人, 卻殺掉了三國時期一位聲震宇內之人, 使得三國局勢瞬間改變。

他殺的這個人叫做孫堅, 是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 東漢末年, 董卓禍亂朝政, 袁紹召天下十八路諸侯共同赴京, 平定董亂。 孫堅, 這位舉世罕見的將才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十八路諸侯看似聲勢浩大, 實則各懷鬼胎, 唯有孫堅一心一意與董激戰。

孫堅的忠義毋庸置疑, 孫堅的能力毋庸置疑。 一舉大敗董賊, 其聲勢之浩大更是毋庸置疑。 此時的孫堅如果回到江東, 江東各郡縣定會一呼百應, 加之其子孫策, 孫權, 孫家成為天下實力最強的諸侯定是輕而易舉。

可惜, 行至荊州, 孫堅卻被殺了, 雄圖霸業瞬間破產。

殺孫堅的這個人是黃祖, 劉表任荊州牧時, 黃祖出任江夏太守, 《三國志》關於他打仗的記載幾乎都是屢戰屢敗。 就這麼一個常敗將軍, 卻殺掉了名震天下的孫堅。 當然了, 孫堅是因為大意輕敵, 隻身冒進才被黃祖殺掉的,

但即使如此, 孫堅死于黃祖仍是不爭的事實。

黃祖不僅僅殺了孫堅, 在後來的十幾年中給了東吳不小的壓力。 直到建安十三年, 孫權再次討伐黃祖, 這次孫權動用了江東的最強作戰陣容:周瑜、淩統、呂蒙、甘甯、韓當、周泰等江東名將,

全部參與了這次戰鬥。 此等陣容, 莫說黃祖, 放眼整個三國時期又有哪家能夠抵擋?終於, 東吳在祭出自己的最強陣容後, 成功斬殺黃祖。 孫黃二家的恩怨, 就此了結。

黃祖,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雖然一生之中少嘗勝果, 但是卻憑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硬生生擋了東吳十八年, 更是殺了孫堅,直接改變了整個三國進程。

有人說黃祖一直打敗仗,是一個沒有實力之人。但是你們有注意到過黃祖一直以來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對手嗎?自始至終,黃祖面對的都是“三國三巨頭”之一的東吳,打不過很正常,要是打過了,豈不是成“四國”了。

更是殺了孫堅,直接改變了整個三國進程。

有人說黃祖一直打敗仗,是一個沒有實力之人。但是你們有注意到過黃祖一直以來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對手嗎?自始至終,黃祖面對的都是“三國三巨頭”之一的東吳,打不過很正常,要是打過了,豈不是成“四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