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廣濟寺,地處京城中心的這座小廟才是最幽靜、純粹的禮佛之地

廣濟寺應該說很早就知道它的存在了, 去廣濟寺卻全是一個偶然, 本來是準備直奔帝王廟的, 結果由於車輛不允許掉頭所以多向東行駛了一段, 掉頭後首先看到了廣濟寺, 於是臨時決定先去廣濟寺看一下。 多多少少讓我有點驚奇的是這裡是不收門票的, 於是我懷著一種忐忑的心情走了進去。

廣濟寺位於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25號。 占地2.3公頃。 始建於宋朝末年, 名西劉村寺。 明天順初年重建, 成化二年(1466)憲宗皇帝下詔命名“弘慈廣濟寺”。 1931年寺院失火焚毀, 1935年重建。 建築保持明代格局, 分三路, 寺內珍藏許多珍貴文物, 如明代三世佛及十八羅漢造像, 康熙時建的漢白玉戒台, 乾隆年間的青銅寶鼎等。

進山門後的第一個院落是天王殿, 天王殿正面供奉彌勒菩薩像, 背面是韋陀, 兩邊是四大天王。 天王殿兩側分別是鐘樓和鼓樓。 山門的右側放有免費的香, 香客可以自行拿取。 因為我進去的時間很早, 香客不是很多, 遊人據我的觀察似乎只有我一人。

進入廣濟寺最直觀的感覺這是一處非常幽靜的寺廟, 靜到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 難以想像它其實是處在京城的中心位置的鬧市繁華之地。

不同以往我並沒有著急拍照, 而是從前到後先在小院裡仔細轉了一遍, 所到之處看到的都是虔誠的香客, 有的在虔誠跪拜, 也有的直接把帶來的貢品直接交給殿內的人員, 更有義工在認真地打掃寺內的地面。

院內一塊石硯引起了我的注意, 硯臺正中是圓形的硯蓋, 上面刻有三尊佛像, 中為阿彌陀佛, 右為觀世音菩薩, 左為大勢至菩薩, 上書“紀念趙朴初先生誕辰100周年”, 硯蓋周圍刻滿了大大小小的佛像, 硯臺周圍雕刻著藏傳佛教黃教格魯派的祖寺甘丹寺, 及布達拉宮、塔爾寺、拉蔔楞寺、雍和宮、敦煌千佛洞, 五臺山、九華山、普陀山、峨眉山等佛教聖地。 “千佛硯”不僅是一方不可多得的洮硯工藝精品, 更是國內第一方用硯雕形式全面系統地反映佛教思想文化的精工之作。

第二進院裡是大雄殿,在大雄寶殿有一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鑄造的青銅寶鼎,有2米多高,放置在刻花石座上,鼎身鑄有佛教八供(輪、螺、傘、蓋、花、瓶、魚、結)等花紋,造型古樸大方,工藝精湛,是珍貴的藝術珍品。門前有四個石碑,字跡已經風化得看不清楚。

院內有居士在為香客認真地解答問題,家中雖有至親一心向佛,我卻對佛教知之甚少,作為一個局外人我只是認真觀察,沒有上前打擾,有趣的是在帝王廟我居然碰到一個千里迢迢從安徽趕來到廣濟寺的出家人,老人已78歲,只是他操著一口濃重的方言限制了我與他的交流。

大雄殿后就是圓通殿了,這裡也是一般遊客能進入的最後方。1952年人民政府撥款對廣濟寺進行了全面維修。1953年,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成立,會址設在廣濟寺。廣濟寺坐北朝南,在中軸線上依次分佈著山門殿、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圓通殿(觀音殿)和多寶殿。

大雄殿的後側看到一個居士在靜靜地打坐,初冬的北京天氣其實已經有些冷了,但這似乎並不能阻攔向佛之人堅定地禮佛信念。

京城的寺院我去過不少,但這座精緻的小廟卻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與以前去過的寺院比起來,這座寺院的規模要小得多,但卻總是給人不一般的感覺,應該說這裡是一個更純粹的佛教之地,或許這也是它成為中國佛教協會駐會之地的緣故吧。

清朝初年,恒明法師將廣濟寺改為律宗道場,在此設立戒壇,開壇傳戒。從清順治五年(1648年)起,還請玉光律師在寺內開堂傳成,歷時十三年。順治十三年 (1656年),清世祖曾遊歷廣濟寺。清朝末年,道階和尚任廣濟寺住持,在寺中興辦了弘慈佛學院,學僧逾百人。當時,廣濟寺在京都還擁有幾個下院,在北海西面有柏林寺(現為北京圖書館分館),德勝門內有蓮花寺,後海有廣化寺,西直門內有彌勒院,龍鬚溝有龍泉寺等,盛極一時。

寺廟的西北隅,有一座建於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戒壇殿和漢白玉砌成的戒壇,至今保存完好,這是廣濟寺保存的最古老的建築物,今稱三字堂”,只是一般遊人似乎無緣看到戒台。寺內西路四合院為中國佛教協會各部門的辦公場所。整個寺院佈局嚴謹,整齊對稱,寺中有院,錯落有序,曲徑通幽,莊嚴寂靜。

以往的一些寺院我都是以一種遊客的心理在遊覽,唯有廣濟寺它似乎走進了我的內心,這裡的香客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離開廣濟寺後,這座小廟留給我是深深的念想,我想我還會再去的。

第二進院裡是大雄殿,在大雄寶殿有一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鑄造的青銅寶鼎,有2米多高,放置在刻花石座上,鼎身鑄有佛教八供(輪、螺、傘、蓋、花、瓶、魚、結)等花紋,造型古樸大方,工藝精湛,是珍貴的藝術珍品。門前有四個石碑,字跡已經風化得看不清楚。

院內有居士在為香客認真地解答問題,家中雖有至親一心向佛,我卻對佛教知之甚少,作為一個局外人我只是認真觀察,沒有上前打擾,有趣的是在帝王廟我居然碰到一個千里迢迢從安徽趕來到廣濟寺的出家人,老人已78歲,只是他操著一口濃重的方言限制了我與他的交流。

大雄殿后就是圓通殿了,這裡也是一般遊客能進入的最後方。1952年人民政府撥款對廣濟寺進行了全面維修。1953年,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成立,會址設在廣濟寺。廣濟寺坐北朝南,在中軸線上依次分佈著山門殿、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圓通殿(觀音殿)和多寶殿。

大雄殿的後側看到一個居士在靜靜地打坐,初冬的北京天氣其實已經有些冷了,但這似乎並不能阻攔向佛之人堅定地禮佛信念。

京城的寺院我去過不少,但這座精緻的小廟卻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與以前去過的寺院比起來,這座寺院的規模要小得多,但卻總是給人不一般的感覺,應該說這裡是一個更純粹的佛教之地,或許這也是它成為中國佛教協會駐會之地的緣故吧。

清朝初年,恒明法師將廣濟寺改為律宗道場,在此設立戒壇,開壇傳戒。從清順治五年(1648年)起,還請玉光律師在寺內開堂傳成,歷時十三年。順治十三年 (1656年),清世祖曾遊歷廣濟寺。清朝末年,道階和尚任廣濟寺住持,在寺中興辦了弘慈佛學院,學僧逾百人。當時,廣濟寺在京都還擁有幾個下院,在北海西面有柏林寺(現為北京圖書館分館),德勝門內有蓮花寺,後海有廣化寺,西直門內有彌勒院,龍鬚溝有龍泉寺等,盛極一時。

寺廟的西北隅,有一座建於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戒壇殿和漢白玉砌成的戒壇,至今保存完好,這是廣濟寺保存的最古老的建築物,今稱三字堂”,只是一般遊人似乎無緣看到戒台。寺內西路四合院為中國佛教協會各部門的辦公場所。整個寺院佈局嚴謹,整齊對稱,寺中有院,錯落有序,曲徑通幽,莊嚴寂靜。

以往的一些寺院我都是以一種遊客的心理在遊覽,唯有廣濟寺它似乎走進了我的內心,這裡的香客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離開廣濟寺後,這座小廟留給我是深深的念想,我想我還會再去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