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家在太原|姑姑庵六號,我的童年回憶……

姑姑庵, 地處柴市巷東側, 東通開化市, 以清代姑姑庵而名。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九月立廟碑尚存。 清稱姑子園, 民國稱姑姑巷, 今名姑姑庵。

我的童年生活就是在姑姑庵6號院度過的, 它帶給我許多童年的玩伴和美好的回憶。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 我剛剛兩歲, 爸爸負責保管單位的一部120海鷗照相機, 那個年代的照相機可是奢侈品, 是十分令人羡慕的物品。 由此, 我的童年留下了難忘的影像資料, 也給我帶來了一段美好的記憶。

我弟弟, 1970年4月9日出生於在姑姑庵6號。

那是1973年, 我10歲, 弟弟3歲。 春天的一個中午, 我剛放學, 在姥姥家門前有一個小花池, 我倆坐在前面, 我剛換的大板牙, 不知誰逗了一下弟弟, 他笑的彎了腰, 可愛極了。

校尉營小學六年一班,

去晉祠春遊。 上排:黃梅花、尚雲鳳、劉小川、陳衛、謝志萍、張蓮花。 下排:高潤挴、朱梅英、範曉玲、成愛春和沈世瑞老師的女兒。

1974年6月1日, 我班同學和姐姐班同學在兒童公園, 弟弟4歲。

拍於1969年夏天, 在姑姑庵6號玉亭家門口。 背後是玉亭家媽種的金針。

在姑姑庵6號院, 小桌子上放的圓魚缸, 養的2條金魚, 小朋友都來看金魚。 上排:5號院的巧玲, 平平;下排:小姨、素萍、姐姐和我。 玉亭家媽的胳膊, 還有9號院雲兒的半張臉。

我們的大雜院有一棵大槐樹。 照片在樹下拍的。 最前面是晉生, 一排:素萍、姐、我、小姨;二排:小圈、雲兒、小惠(多年前去世了), 巧玲, 最後面是我母親。

姑姑庵6號院大門前左邊是我家的房子,窗戶那時還堵著。和童年的玩伴在一起。

1969年,我6歲和巧玲一起玩。在我家姑姑庵6號東房門前。我們那時不去幼稚園,就在院子裡玩耍,跳皮筋,打京京包,玩拐(羊骨頭),我玩的很好。我們流行背帶褲,因為是文化大革命中,所以手裡拿著語錄本。那個院子很大,分前院和後院,住著二十多戶人家。

我們一家四口和小姨。在人民公園

母親、我和姐姐,還有小姨在人民公園後湖。

我和姐,還有小姨在人民公園,正在吃冰糕(那時五分錢一根),小姨已經吃完了。

我家的電器一凱歌牌收音機,我記得當時47.5元買的,母親一個月的工資都買不了。我們是聽著它長大的,劉蘭芳的《嶽飛傳》,《新來的小石柱》,《金光大道》、《豔陽天》,《夜幕下後哈尓濱》等……,每天12:30一13:00聽廣播時間。

1975年的春節,弟弟穿小熊衣服,我穿玫瑰花的斜紋布衣服,很漂亮。我們在6號院門口雪地裡。

我們一家4口。

我和姐,還有母親,我們都很漂亮。

我很喜歡這張照片,那時我2歲,長得像洋娃娃。和母親在一起。

姐妹情深。姐姐6歲,我4歲。父親為了做背景還把家裡的床單掛起來,我們在院子裡拍的。

我和母親在一起。

我在出怪樣。在東房門口拍的,和素萍、巧玲和姐姐,一起在玩水,我還沒上學。後面背景有根長竹竿是用來下午遮陽的,因為我家住的東房,下午很曬。

1971年的春節,在東房高低床前,我們都穿著新衣服,非常開心。那時候布是要布票的。

一家4口。

我和母親。母親很年輕。

我和姐姐在姑姑庵6號大塊樹下,那棵大塊樹從我記事起就有了,一直伴隨著我們長大。姐姐雖然比我大2歲,但高我一頭,從小愛跑愛跳,而我卻懶的動。

物去人非,經過三十多年的城市改造建設,姑姑庵已變成了高樓大廈,地處繁華鬧市區,昔日的大樹,小院早已不復存在。留給人們的只是一種未來的回憶。

作者:劉小川

姑姑庵6號院大門前左邊是我家的房子,窗戶那時還堵著。和童年的玩伴在一起。

1969年,我6歲和巧玲一起玩。在我家姑姑庵6號東房門前。我們那時不去幼稚園,就在院子裡玩耍,跳皮筋,打京京包,玩拐(羊骨頭),我玩的很好。我們流行背帶褲,因為是文化大革命中,所以手裡拿著語錄本。那個院子很大,分前院和後院,住著二十多戶人家。

我們一家四口和小姨。在人民公園

母親、我和姐姐,還有小姨在人民公園後湖。

我和姐,還有小姨在人民公園,正在吃冰糕(那時五分錢一根),小姨已經吃完了。

我家的電器一凱歌牌收音機,我記得當時47.5元買的,母親一個月的工資都買不了。我們是聽著它長大的,劉蘭芳的《嶽飛傳》,《新來的小石柱》,《金光大道》、《豔陽天》,《夜幕下後哈尓濱》等……,每天12:30一13:00聽廣播時間。

1975年的春節,弟弟穿小熊衣服,我穿玫瑰花的斜紋布衣服,很漂亮。我們在6號院門口雪地裡。

我們一家4口。

我和姐,還有母親,我們都很漂亮。

我很喜歡這張照片,那時我2歲,長得像洋娃娃。和母親在一起。

姐妹情深。姐姐6歲,我4歲。父親為了做背景還把家裡的床單掛起來,我們在院子裡拍的。

我和母親在一起。

我在出怪樣。在東房門口拍的,和素萍、巧玲和姐姐,一起在玩水,我還沒上學。後面背景有根長竹竿是用來下午遮陽的,因為我家住的東房,下午很曬。

1971年的春節,在東房高低床前,我們都穿著新衣服,非常開心。那時候布是要布票的。

一家4口。

我和母親。母親很年輕。

我和姐姐在姑姑庵6號大塊樹下,那棵大塊樹從我記事起就有了,一直伴隨著我們長大。姐姐雖然比我大2歲,但高我一頭,從小愛跑愛跳,而我卻懶的動。

物去人非,經過三十多年的城市改造建設,姑姑庵已變成了高樓大廈,地處繁華鬧市區,昔日的大樹,小院早已不復存在。留給人們的只是一種未來的回憶。

作者:劉小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