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幼稚園裡的這些秘密,你一定想不到!

小寶上幼稚園之前的幾天, 我這個當媽的特別激動, 一直在糾結“要不要給孩子買好書包、本子、紙筆呢?”“要不要給他準備幼稚園的水杯呢?”“會不會不習慣學校的廁所呢?”

後來發現, 關於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和學習, 幼稚園有屬於他自己的秘密:

1、書包裡放得竟然不是書!

每次想到答案

我就笑了

上學第一天, 孩子背著一個空書包去上學, 我期待著放學回來的時候, 他的書包裡有一些有趣的東西, 比如幼稚園小班的課本長什麼樣子啊?

結果, 我發現他的書包裡帶回來的是白天換下來的髒衣服——他們上學沒有課本的。 從那以後, 每天我們都要往書包裡放2~3套孩子換洗的衣服。 大拉鍊包裡裝的是乾淨衣服, 小拉鍊包裡裝的是髒衣服。

某幼稚園的孩子們背著書包準備做活動

看著幼稚園的小朋友每天背著書包, 去上學, 其實是去“換裝”了。

學校裡還有洗衣機, 孩子們尿濕了、汗濕了的衣服, 生活老師都會放進洗衣機裡洗乾淨, 然後再陽臺晾曬。

書包裡的小秘密~

其實也有帶書回來的時候, 幼稚園每週都有圖書借閱日, 那一天, 孩子們可以在班級裡借閱一本自己喜歡的繪本帶回家, 週一的時候還回去。

這算是唯一帶回來過的書了。

給粑粑麻麻們的建議:

孩子們上幼稚園需要的紙筆, 蠟筆、畫紙、手工的工具都是學校提供的。 不需要提前買。 家裡用完了的紙芯倒是可以留著, 將來孩子們做手工的時候, 經常需要。

2、學校兩餐兩點的秘密

說到幼稚園的餐點

我就要流口水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吃不飽, 吃不好, 我也曾隱隱擔憂過。 不過後來發現, 是多慮了。

先看看, 孩子們一周的菜單:

這個星期只上三天學, 之後就中秋節放假了。

水果、食材會根據季節來安排。

是不是覺得很豐盛,再來一張實物圖吧:

這是開學時學校特意做的一份實物圖,放在學校菜譜公示欄一起。孩子們的餐點、食物都經過營養師的搭配和安排,在營養上其實我們完全不用擔心。

有一次我偷偷問孩子:“你覺得幼稚園的飯菜好吃,還是奶奶做的好吃呀?”孩子想也不想就說:“幼稚園的。”哎,估計這孩子將來最懷念的不是奶奶做的菜,而是幼稚園的菜哇。

還需要說一下的事,幼稚園有自己的麵點師,做做蛋糕、點心都是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來,不像外面那麼重油重糖。最重要的是乾淨衛生——比家裡規範的多。

這是學校開放日,家長拍的照片~

我送完孩子上學,就會時不時的去看看娃這一周的伙食,放心之餘,更是羡慕哇。

3、學校不會教寫字

1+1=2?

阿啵呲嘚(abcd)?

都不學的~

有家長問我,你們孩子4歲了,練抓筆了嗎?我說沒有啊。進了幼稚園孩子們最大的任務不是學習寫字、學拼音“阿啵呲嘚”,而是玩。

他們在玩中習得內心的自然規律。學會在集體環境中的規律。按時吃飯、休息、玩耍;每天到學校,向老師問早,給老師檢查口腔和手。進教室先洗手,再吃早飯。等等。

在接受校醫晨檢~

他們在玩中發展自己的智慧。雖然沒有課本,但學校裡有各種各樣的有趣課程。比如魔術課:老師把白糖和綠豆分別放進兩杯水中,白糖消失了,綠豆卻沒有。為什麼呢?還有手工課:耶誕節、新年、教師節,都會有各種手工課,孩子們自由發揮,搞怪又萌趣。

這是萬聖節的主題手工製作現場

他們在玩中感受這個世界。他們通過沙盤遊戲、皮球遊戲、滑滑梯等等,在老師的指引下進一步感受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連結。

滑滑梯和各種玩具

孩子們在學校,說起來是玩,但玩的充滿奧妙。每一個遊戲背後,都是蘊含著不同的教育目的,比如孩子的手眼協調、邏輯推理、聯想、觀察能力、音樂感知力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教育方式真的好嗎?對嗎?將來孩子上小學跟得上嗎?

不用擔心。一般3-5歲的孩子正是通過具體的感受來學習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的。等到孩子5歲以後才開始慢慢發展出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小學才會讓孩子們真正開始學習漢字、拼音、數學的原因。

簡單說就是,你即便提前硬逼著孩子從3歲就開始練字、學數學,孩子不知其所以然的話,還是白學。只有遵從孩子身心及大腦的學習規律,逐步的從直觀具體的教育方式過渡到抽象邏輯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真正成長的好。

雖然還有很多家長完全不考慮孩子的自身情況和興趣,私下裡會讓孩子去補這個,補那個,甚至自己拿著小學課本在家裡教孩子。還有些學校等到大班了會教很多超出教育部規定的內容,基本上就是在上小學一年級了。

幼稚教育

基本都以遊戲、實驗的形式~

沒有“教條”和“灌輸”

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更好的適應小學,其實則是本末倒置。

如果非要把孩子的學習比作是一場比賽的話,那也是馬拉松,而不是100米短跑。想讓孩子對學習有持久的興趣、堅韌的毅力,在幼稚園就讓他好好的玩,玩的好好的。

關注【森巴育兒】訂閱號,更多優質育兒知識和你分享。

水果、食材會根據季節來安排。

是不是覺得很豐盛,再來一張實物圖吧:

這是開學時學校特意做的一份實物圖,放在學校菜譜公示欄一起。孩子們的餐點、食物都經過營養師的搭配和安排,在營養上其實我們完全不用擔心。

有一次我偷偷問孩子:“你覺得幼稚園的飯菜好吃,還是奶奶做的好吃呀?”孩子想也不想就說:“幼稚園的。”哎,估計這孩子將來最懷念的不是奶奶做的菜,而是幼稚園的菜哇。

還需要說一下的事,幼稚園有自己的麵點師,做做蛋糕、點心都是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來,不像外面那麼重油重糖。最重要的是乾淨衛生——比家裡規範的多。

這是學校開放日,家長拍的照片~

我送完孩子上學,就會時不時的去看看娃這一周的伙食,放心之餘,更是羡慕哇。

3、學校不會教寫字

1+1=2?

阿啵呲嘚(abcd)?

都不學的~

有家長問我,你們孩子4歲了,練抓筆了嗎?我說沒有啊。進了幼稚園孩子們最大的任務不是學習寫字、學拼音“阿啵呲嘚”,而是玩。

他們在玩中習得內心的自然規律。學會在集體環境中的規律。按時吃飯、休息、玩耍;每天到學校,向老師問早,給老師檢查口腔和手。進教室先洗手,再吃早飯。等等。

在接受校醫晨檢~

他們在玩中發展自己的智慧。雖然沒有課本,但學校裡有各種各樣的有趣課程。比如魔術課:老師把白糖和綠豆分別放進兩杯水中,白糖消失了,綠豆卻沒有。為什麼呢?還有手工課:耶誕節、新年、教師節,都會有各種手工課,孩子們自由發揮,搞怪又萌趣。

這是萬聖節的主題手工製作現場

他們在玩中感受這個世界。他們通過沙盤遊戲、皮球遊戲、滑滑梯等等,在老師的指引下進一步感受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連結。

滑滑梯和各種玩具

孩子們在學校,說起來是玩,但玩的充滿奧妙。每一個遊戲背後,都是蘊含著不同的教育目的,比如孩子的手眼協調、邏輯推理、聯想、觀察能力、音樂感知力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教育方式真的好嗎?對嗎?將來孩子上小學跟得上嗎?

不用擔心。一般3-5歲的孩子正是通過具體的感受來學習事物、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的。等到孩子5歲以後才開始慢慢發展出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為什麼小學才會讓孩子們真正開始學習漢字、拼音、數學的原因。

簡單說就是,你即便提前硬逼著孩子從3歲就開始練字、學數學,孩子不知其所以然的話,還是白學。只有遵從孩子身心及大腦的學習規律,逐步的從直觀具體的教育方式過渡到抽象邏輯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真正成長的好。

雖然還有很多家長完全不考慮孩子的自身情況和興趣,私下裡會讓孩子去補這個,補那個,甚至自己拿著小學課本在家裡教孩子。還有些學校等到大班了會教很多超出教育部規定的內容,基本上就是在上小學一年級了。

幼稚教育

基本都以遊戲、實驗的形式~

沒有“教條”和“灌輸”

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更好的適應小學,其實則是本末倒置。

如果非要把孩子的學習比作是一場比賽的話,那也是馬拉松,而不是100米短跑。想讓孩子對學習有持久的興趣、堅韌的毅力,在幼稚園就讓他好好的玩,玩的好好的。

關注【森巴育兒】訂閱號,更多優質育兒知識和你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