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道德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功成身退”, 典出《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 天之道",當功業已成, 譽滿天下, 老子告訴我們, 急流勇退才是天道。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滿, 道德經用四句箴言, 來詮釋為什麼要“功成身退”, 讓我們來一一解讀。

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與其保有太多自己守不住的身外之物, 患得患失, 不如讓它們自然流逝。 老子認為, 功名富貴, 它高讓它高。 從古自今, 哪有不消失的功名, 哪有不消失的富貴。 它們從貧賤之中拔地而起, 又從富貴之巔轟然倒塌。 功名富貴和萬事萬物一樣, 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 不宜強求。 持而盈之, 講的是器量, 水超過了杯子的容量, 自然要滿溢。 一個人爭來搶去, 不如先提高自身的器量。 器量夠大, 能擁有的自然多了。

揣而銳之, 不可長保

鋒芒太露, 銳勢難以保持長久。

如果持而盈之講的是器量, 那麼揣而銳之則是器量的限度, 功名財富一多, 必然顯露鋒芒, 就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一個人, 器量再高, 高不過天, 心胸再厚, 厚不過地。

曾國藩是如何器量之人, 當他用12年打下南京, 以“天下第一功”封侯拜相時, 他卻選擇不居功, 將之歸功於已死的咸豐皇帝和當時的皇太后、小皇帝。 他將自己從富貴之巔放下來, 並和它們保持安全距離。

以免它們倒塌的時候, 也把自己埋葬。

金玉滿堂, 莫之能守

道德經並不反對人持有財富, 也不提倡刻意讓人過清苦的生活。 但是你能守住的財富, 只能是你的容量之內的東西, 而超出的部分, 就不是你想掌握就能掌握的了。

曾國藩如此, 範蠡如此, 當范蠡與勾踐滅吳國以後, 範蠡也選擇了急流勇退, 因為他知道“飛鳥盡, 良弓藏;狡兔死, 走狗烹”, 而他身為布衣, 經商積攢了萬貫家財受到齊王賞識, 他又將家財散給知己與老鄉, 再次離開。

而和範蠡同為開國元勳的文種, 已被勾踐賜死, 做人, 要有開拓的本事, 更要有善終的智慧。

富貴而驕, 自遺其咎

為什麼會有為富不仁的說法呢, 其實是富貴之人, 他的自我認知的高度和姿態, 是隨著他的功名財富而拔高的。 他們在那種高度上, 做出了讓人覺得高高在上的反應。

曾國藩聲名最旺時, 也是被挑毛病最多的時候, 這就是自遺其咎。 幸而他懂得, 世界上沒有絕對完滿的東西。 太陽只要一到中間, 馬上就會偏西,

月圓, 馬上就會月虧。

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全開, 月未圓, 這種狀態是自然界最好的狀態, “求缺惜福”, 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路, 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 經檢索無法確定原創者, 故未標明作者。 我們轉載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 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小編更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