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生完娃爸睡哪?從床上位置,看出你的家庭關係!(內附崔神指導)

有調查顯示, 孩子出生後第一年, 夫妻的離婚率是最高的!除了孩子出生後家庭瑣事的煩擾和社會角色轉變後的不適應, 造成離婚最直接的因素, 就是床上那點兒事。 (別想汙了, 我是說在床上怎麼睡覺的事)

你家睡對了嗎?

1、寶寶睡中間, 三口人睡一床

傳統型媽媽

“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跟爸爸媽媽睡覺的, 有了寶寶自然也還是這麼睡。 ”媽媽會認為這樣睡寶寶和爸爸媽媽都有接觸, 增進感情。 寶寶睡在中間也更安全。 這樣的媽媽在育兒中, 中規中矩, 觀念難免有些老舊。 媽媽應該多看一些科學育兒的書籍, 刷新自己的育兒知識。

優點:爸爸可以偶爾幫媽媽照顧寶寶, 讓媽媽睡得更好, 一家三口家庭穩固。

缺點:不僅僅是空間上的, 更是在心理和夫妻關係上的被阻礙, 不利於增進夫妻感情;不利於寶寶的睡眠, 空氣不流通、容易被壓到, 寶寶也會受到身邊人翻身的影響使得睡眠品質降低。

2、媽媽睡中間, 三口人睡一床

犧牲型媽媽

想得比較周到, 既要照顧到寶寶的睡眠起居, 又要照顧到老公的陪伴需求, 力求做到寶寶和老公兼顧, 只是更辛苦了自己, 唯獨沒有顧及自己的感受, 不僅會讓自己睡的很累,

也更容易在諸多事情中放棄“自我的需求”, 而去迎合他人。 說好聽了是無私, 說不好聽是失去自我。

優點:方便媽媽夜間哺乳和照顧寶寶;同時又能兼顧爸爸的感受。

缺點:寶寶睡在床邊容易發生墜床;寶寶一側空間較窄, 不利於寶寶夜間翻身或活動;媽媽熟睡後不小心會壓倒寶寶。

3、寶寶睡小床, 挨著大床媽媽一側

科學型媽媽

隨時學習最科學的育兒知識, 並能靈活運用到育兒中來。 媽媽很聰明, 懂得用最好的方式兼顧到老公和寶寶, 還能讓自己不那麼累。 媽媽和老公的關係不錯, 並不會因為寶寶的降生打擾到原本的夫妻關係。 對寶寶也會盡心盡力, 可謂是八面玲瓏, 再多的困難都不是事兒。

優點:寶寶既有獨立的睡眠空間, 又能挨近媽媽, 隨時得到照顧;媽媽既不用擔心睡著會壓倒寶寶, 又離寶寶很近方便夜間照顧;爸媽保持原有的睡眠位置, 沒有因寶寶的出生而產生嫌隙。

缺點:比較占臥室空間, 不適合面積小的臥室。

4、媽媽和寶寶睡, 爸爸睡沙發或另一房間

娃控型媽媽

生完孩子後, 這種現象太常見了, 以寶寶為中心, 其他事情都靠邊站, 包括老公。 媽媽的精力和關注全部放在孩子身上, 看上去是個合格的媽媽, 獨自承擔著所有育兒工作, 但媽媽沉重的愛, 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利。 嚴重忽視老公, 恨不得10塊錢包郵給賣了, 看似爸爸在家裡是個甩手掌櫃,實則是媽媽也在不停的把爸爸往外推,這樣的夫妻關係很危險,出事兒了別怪我沒提醒你。

優點:方便媽媽起夜照顧寶寶;有媽媽在身邊隨時安撫,寶寶睡得更安穩。

缺點:忽略了爸爸的心理感受,爸爸被家庭邊緣化,嚴重影響到夫妻關係的穩定和諧。而親密的夫妻關係,是對寶寶成長最為有利,沒有之一的因素。

5、爸媽同睡,孩子跟老人或保姆睡

自我型媽媽

有寶寶後,雖已進入媽媽的角色,但更多事情會先考慮到自己的感受。當育兒與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相衝突時,會更多的關注自己的事情,更傾向於先滿足自我,再滿足孩子。常常以“我太忙了”“事情太多了”“有你呢”等為藉口,把自己從育兒中抽出來。但無論身處何種關係中,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若過分關注自我,可能削弱自己在這份關係中的幸福感受。

優點:不影響夫妻關係;寶寶夜間可以得到老人或保姆的照顧

缺點:孩子和老人或保姆建立錯位的依戀關係;家庭中,孩子往往跟老人或阿姨更親密,上班族媽媽本來白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少,晚上再不加以彌補,無從建立親密依戀,孩子很難教養。

6、媽媽和老人帶孩子睡,爸爸睡另一房間

坑爹型媽媽

這種媽媽和老公的關係平平,感情一般,即便不是因為孩子,也時常忽略老公的需求和感受。這樣的家庭中,媽媽多強勢,爸爸多弱勢,加之不平衡的家庭結構,家庭關係也是紊亂錯雜的。爸爸在家庭中好像是“隱形人”,常年不被關注,起初也許會“抗議”,但“反抗無效”,終將妥協。

優點:又多了一個夜晚能照顧寶寶的人,媽媽和老人分工照料孩子更加輕省一些。

缺點:完全打亂了家庭結構,老人、媽媽、寶寶抱團結合,爸爸會有很強的被孤立感,尤其老人是姥姥的話更是如此;老人和孩子睡覺輕,更容易被彼此干擾。

7、寶寶從小單獨睡在自己房間

盲從型媽媽

相信各種育兒知識,過於看重書上獲得的內容。這種媽媽不太有自己的判斷力,常會盲目相信各種育兒知識,跟從國外的育兒風。雖然樂於學習,但缺乏辨別能力和主心骨,反復的將“學”來的各種知識 “實驗”在寶寶身上,對於孩子的成長並非益事。

優點:免去了將來分床、分房的不適應,還不會影響到夫妻關係。

缺點:破壞寶寶的安全感,不利於親子間安全依戀的建立;不方便媽媽隨時起夜照顧寶寶;寶寶哭鬧,媽媽也會更焦慮。

位置睡錯了,家庭關係就錯了

1、“親子關係”決不能高於“夫妻關係”

從人的發展來說,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個系統。中國式家庭關係中,親子關係淩駕于夫妻關係之上很常見,這種錯位的家庭結構,容易使孩子過於自我為中心、規則意識差、夫妻間除了聊孩子再沒其他共同語言、經常因為孩子的事情吵架等,很可能置整個家庭於崩潰、瓦解的邊緣。

在我們領取結婚證的那一刻,我們便脫離了原生家庭(我和我的父母組成的家庭),而和另外一個人建立了一種新的關係——夫妻關係,夫妻二人需要相互支援,為對方提供安全和依賴。

當第一個孩子降臨,家庭中有了親子關係。如果你家床上經常睡三個人,或者乾脆是爸爸讓位給孩子,自己睡沙發,這就預示著你的家庭關係比較混亂,爸爸在家缺乏應有的地位,並且無法發揮出爸爸的職能。這樣的夫妻關係是最危險的。

2、不要讓爸爸在養育工作中“淡出”

孩子跟媽媽過度糾纏、過於親密,對於孩子的成長也並不是好事。在孩子的成長中,如果媽媽捲入過多,會影響到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出過於依賴、順從、沒主見,男孩子的話會缺乏陽剛之氣。女孩子的話,會因為爸爸弱勢角色,在今後難以建立起對異性的客觀判斷。男孩女孩在未來的婚姻中,都會忠實的刻畫出自己原生家庭的夫妻關係面貌。這樣的家庭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和孩子未來的兩性關係發展影響惡劣。

很多媽媽抱怨家中的爸爸是個擺設,什麼都不管,養育孩子成了自己一個人的事。崔玉濤醫生,這樣一位神級爸爸,對於育兒中的“爸爸去哪了?”道出了其中的緣由:一家三口睡錯了!

爸爸缺失不僅僅是爸爸一個人的事,很多時候是媽媽在極力排擠著爸爸角色,不放心、不放權、不放手讓爸爸參與育兒,甚至連晚上睡覺的床,都沒有爸爸的地方。“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爸爸媽媽會用不同的方式去陪伴和養育孩子,這對孩子來說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睡對了,家庭更幸福

最好的睡法是:

父母睡大床,寶寶睡小床,但要臨近媽媽一側。

這樣睡的好處在於,家庭成員之間變成了更加平衡、穩固的三角關係:爸爸媽媽彼此相愛,也都深愛孩子;孩子分別愛著爸爸媽媽。如此,爸爸才真正的回歸到了家庭中,而不是被媽媽和孩子孤立和邊緣化的一員。

不同年齡寶寶應該如何分床睡

崔玉濤醫生建議:小寶寶先要和父母同睡(是父母,不是和媽媽),再逐漸分床、分房。

▶ 2歲以前的寶寶都可以和父母同睡,方便媽媽照顧寶寶

▶ 2-3歲的寶寶需要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小床和大床連在一起

▶ 3-4歲的孩子,可以把小床和大床分開適當距離,慢慢培養孩子獨立睡覺

▶ 4-5歲的孩子就可以慢慢睡到另一個房間,但不要離父母的臥室太遠,並且兩間 臥室不要關門,讓孩子慢慢適應獨立一個房間

實在做不到,也可以這樣彌補

1.爸爸留在臥室,媽媽和寶寶分出去

這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讓爸爸留在原先的臥室中,爸爸的地位不變,不會有被排擠、被邊緣化的感受。媽媽和寶寶可以睡在兒童房中,也有利於孩子將來分房的過度。但這只能是實在無法保證夫妻睡在一起時候的下策做法。

2.學會溫柔調劑,彌補爸爸的失落

如果沒有辦法做到最好的睡法,注意好一件事,就能很大程式上增進夫妻感情了,這真的就要說夫妻間床上的那點兒事了(對,就是你想的那樣):“夫妻生活”是夫妻關係最好的調劑。分床睡並不能用來當做女人逃避“夫妻生活”的藉口,當丈夫明示或暗示想要親熱的時候,切忌生硬拒絕,哪怕只是回以溫柔的眼神和微笑。找時間(比如孩子睡覺以後),找地點(比如另一間寢室),找生活,一切都是可以精心安排的。

3.巧用變相補償,建立特有的

日常生活中的一句誇讚、認可或感謝的話語足以彌補因分床而睡帶給男人心理上的失落感。也可以建立一種儀式化的交流方式(最好有肢體接觸),並且固定下來。比如在睡覺前可以給丈夫做做按摩或者撓撓背,或者起床後的一個擁抱或輕吻。又或者偶爾在週末請老人幫忙帶孩子,夫妻二人出去安排一下自己的小生活,定期重溫那得來不易的二人世界。

看似爸爸在家裡是個甩手掌櫃,實則是媽媽也在不停的把爸爸往外推,這樣的夫妻關係很危險,出事兒了別怪我沒提醒你。

優點:方便媽媽起夜照顧寶寶;有媽媽在身邊隨時安撫,寶寶睡得更安穩。

缺點:忽略了爸爸的心理感受,爸爸被家庭邊緣化,嚴重影響到夫妻關係的穩定和諧。而親密的夫妻關係,是對寶寶成長最為有利,沒有之一的因素。

5、爸媽同睡,孩子跟老人或保姆睡

自我型媽媽

有寶寶後,雖已進入媽媽的角色,但更多事情會先考慮到自己的感受。當育兒與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相衝突時,會更多的關注自己的事情,更傾向於先滿足自我,再滿足孩子。常常以“我太忙了”“事情太多了”“有你呢”等為藉口,把自己從育兒中抽出來。但無論身處何種關係中,夫妻關係還是親子關係,若過分關注自我,可能削弱自己在這份關係中的幸福感受。

優點:不影響夫妻關係;寶寶夜間可以得到老人或保姆的照顧

缺點:孩子和老人或保姆建立錯位的依戀關係;家庭中,孩子往往跟老人或阿姨更親密,上班族媽媽本來白天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少,晚上再不加以彌補,無從建立親密依戀,孩子很難教養。

6、媽媽和老人帶孩子睡,爸爸睡另一房間

坑爹型媽媽

這種媽媽和老公的關係平平,感情一般,即便不是因為孩子,也時常忽略老公的需求和感受。這樣的家庭中,媽媽多強勢,爸爸多弱勢,加之不平衡的家庭結構,家庭關係也是紊亂錯雜的。爸爸在家庭中好像是“隱形人”,常年不被關注,起初也許會“抗議”,但“反抗無效”,終將妥協。

優點:又多了一個夜晚能照顧寶寶的人,媽媽和老人分工照料孩子更加輕省一些。

缺點:完全打亂了家庭結構,老人、媽媽、寶寶抱團結合,爸爸會有很強的被孤立感,尤其老人是姥姥的話更是如此;老人和孩子睡覺輕,更容易被彼此干擾。

7、寶寶從小單獨睡在自己房間

盲從型媽媽

相信各種育兒知識,過於看重書上獲得的內容。這種媽媽不太有自己的判斷力,常會盲目相信各種育兒知識,跟從國外的育兒風。雖然樂於學習,但缺乏辨別能力和主心骨,反復的將“學”來的各種知識 “實驗”在寶寶身上,對於孩子的成長並非益事。

優點:免去了將來分床、分房的不適應,還不會影響到夫妻關係。

缺點:破壞寶寶的安全感,不利於親子間安全依戀的建立;不方便媽媽隨時起夜照顧寶寶;寶寶哭鬧,媽媽也會更焦慮。

位置睡錯了,家庭關係就錯了

1、“親子關係”決不能高於“夫妻關係”

從人的發展來說,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個系統。中國式家庭關係中,親子關係淩駕于夫妻關係之上很常見,這種錯位的家庭結構,容易使孩子過於自我為中心、規則意識差、夫妻間除了聊孩子再沒其他共同語言、經常因為孩子的事情吵架等,很可能置整個家庭於崩潰、瓦解的邊緣。

在我們領取結婚證的那一刻,我們便脫離了原生家庭(我和我的父母組成的家庭),而和另外一個人建立了一種新的關係——夫妻關係,夫妻二人需要相互支援,為對方提供安全和依賴。

當第一個孩子降臨,家庭中有了親子關係。如果你家床上經常睡三個人,或者乾脆是爸爸讓位給孩子,自己睡沙發,這就預示著你的家庭關係比較混亂,爸爸在家缺乏應有的地位,並且無法發揮出爸爸的職能。這樣的夫妻關係是最危險的。

2、不要讓爸爸在養育工作中“淡出”

孩子跟媽媽過度糾纏、過於親密,對於孩子的成長也並不是好事。在孩子的成長中,如果媽媽捲入過多,會影響到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出過於依賴、順從、沒主見,男孩子的話會缺乏陽剛之氣。女孩子的話,會因為爸爸弱勢角色,在今後難以建立起對異性的客觀判斷。男孩女孩在未來的婚姻中,都會忠實的刻畫出自己原生家庭的夫妻關係面貌。這樣的家庭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和孩子未來的兩性關係發展影響惡劣。

很多媽媽抱怨家中的爸爸是個擺設,什麼都不管,養育孩子成了自己一個人的事。崔玉濤醫生,這樣一位神級爸爸,對於育兒中的“爸爸去哪了?”道出了其中的緣由:一家三口睡錯了!

爸爸缺失不僅僅是爸爸一個人的事,很多時候是媽媽在極力排擠著爸爸角色,不放心、不放權、不放手讓爸爸參與育兒,甚至連晚上睡覺的床,都沒有爸爸的地方。“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爸爸媽媽會用不同的方式去陪伴和養育孩子,這對孩子來說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睡對了,家庭更幸福

最好的睡法是:

父母睡大床,寶寶睡小床,但要臨近媽媽一側。

這樣睡的好處在於,家庭成員之間變成了更加平衡、穩固的三角關係:爸爸媽媽彼此相愛,也都深愛孩子;孩子分別愛著爸爸媽媽。如此,爸爸才真正的回歸到了家庭中,而不是被媽媽和孩子孤立和邊緣化的一員。

不同年齡寶寶應該如何分床睡

崔玉濤醫生建議:小寶寶先要和父母同睡(是父母,不是和媽媽),再逐漸分床、分房。

▶ 2歲以前的寶寶都可以和父母同睡,方便媽媽照顧寶寶

▶ 2-3歲的寶寶需要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小床和大床連在一起

▶ 3-4歲的孩子,可以把小床和大床分開適當距離,慢慢培養孩子獨立睡覺

▶ 4-5歲的孩子就可以慢慢睡到另一個房間,但不要離父母的臥室太遠,並且兩間 臥室不要關門,讓孩子慢慢適應獨立一個房間

實在做不到,也可以這樣彌補

1.爸爸留在臥室,媽媽和寶寶分出去

這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讓爸爸留在原先的臥室中,爸爸的地位不變,不會有被排擠、被邊緣化的感受。媽媽和寶寶可以睡在兒童房中,也有利於孩子將來分房的過度。但這只能是實在無法保證夫妻睡在一起時候的下策做法。

2.學會溫柔調劑,彌補爸爸的失落

如果沒有辦法做到最好的睡法,注意好一件事,就能很大程式上增進夫妻感情了,這真的就要說夫妻間床上的那點兒事了(對,就是你想的那樣):“夫妻生活”是夫妻關係最好的調劑。分床睡並不能用來當做女人逃避“夫妻生活”的藉口,當丈夫明示或暗示想要親熱的時候,切忌生硬拒絕,哪怕只是回以溫柔的眼神和微笑。找時間(比如孩子睡覺以後),找地點(比如另一間寢室),找生活,一切都是可以精心安排的。

3.巧用變相補償,建立特有的

日常生活中的一句誇讚、認可或感謝的話語足以彌補因分床而睡帶給男人心理上的失落感。也可以建立一種儀式化的交流方式(最好有肢體接觸),並且固定下來。比如在睡覺前可以給丈夫做做按摩或者撓撓背,或者起床後的一個擁抱或輕吻。又或者偶爾在週末請老人幫忙帶孩子,夫妻二人出去安排一下自己的小生活,定期重溫那得來不易的二人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