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岩骨茶韻話武夷,茶山茶香茶人,驚豔呀!

又是一年金秋, 我們再次來到武夷山!此行目的是訪茶, 四個女人自備好喝茶的所有杯具與心情, 來了!

我們從不同的地方飛到福州相聚, 然後租車一部, 自駕武夷山。 從福州到武夷山300多公里, 行車時間近四個小時。 一路上幾乎在山區中穿行, 我們慢慢感受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點。 我們將去的武夷山, 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 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 屬典型的丹霞地貌, 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 我們之前做足了功課, 武夷山的精典遊覽路線是兩天, 包括仙游峰、武夷宮、九曲溪、大紅袍景區和實景劇《印象大紅袍》等。

到武夷山已是中午一點, 我們急迫需要吃點美食打點雞血!冒著小雨, 問了幾個當地熱心人, 找了一家當地人開的小店, 點了幾個特色菜, 開整!中午飯不算好吃, 我們以為只給老闆打這麼一次交道, 可是沒完, 老闆主動問我們下一步做啥?熱情地告訴我們可去他家住宿, 可幫我們買票, 還可以便宜一點呢!為了省心我們留下他的電話, 然後去找一個不只乾淨安全, 還得有環境的住宿去了!後來果然, 我們都請他幫我們買的票, 很好的老闆呀!

十一月的武夷山是旅遊淡季, 賓館很好找, 價錢也不算貴, 但要找一家有環境, 看上去更像我們可以喝茶的茶室, 這樣的賓館不好找的!妹妹想起來之前加了一個插花的微信朋友,

按她發的定位找了去, 這家叫茶香滿屋!環境確實比較小資, 大廳有兩張茶桌, 純木裝修, 關鍵是一進去, 就聞到濃濃的香氣, 好聞得來, 不由得心生歡喜, 好了, 就這家了!行李都沒拿, 就先與女主人一起喝起了茶!

簡單休息了一會, 我們再出發, 去下梅村!下梅村位於武夷山市東部, 距武夷山風景區8公里, 2500多人口, 住戶居民500戶。 商周時期就有了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跡, 村落建于隋朝, 裡坊興於宋朝, 街市隆於清朝, 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不過, 我們認識下梅村, 是從央視的《萬里茶路》中得來的。 一般認為, 萬里茶道的陸路起點為中國福建省武夷山的下梅村, 沿途集納福建、江西、安徽的茶葉運至漢口;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產區的茶葉也分別彙聚漢口。

茶葉在漢口加工、分裝後, 經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向北運輸, 在時為中俄邊境口岸的買賣城/恰克圖完成交易, 然後橫跨西伯利亞, 抵達俄國莫斯科、聖彼德堡, 再銷往歐洲各國。 茶道在當時的中國境內約5300公里, 俄國境內約8000公里。 早在康熙年間, 武夷山下梅的鄒氏家族經營茶葉成為富紳, 於是下梅也成了崇安地區著名的茶市。 據民國《崇安縣新志》記載:“下梅鄒姓原籍江西之南豐。 順治年間鄒元老由南豐遷上饒。 其子茂章複由上饒至崇安以經營茶葉獲資百余萬, 造民宅七十餘棟, 所居成市。 ……武夷岩茶為茶之總稱後, 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 盛時每日竹筏三百艘,
轉運不絕”。

下梅村

不過今日下梅村的凋零冷落大大超出我們的想像!不說他要門票60元, 就是不收門票可能都比不上我們身邊的任何一個古鎮!不過, 來都來了, 必須進去呀, 旁邊不知什麼時候還冒出來一個男子說是我們的導遊, 打著赤腳穿雙涼鞋,

走路還一搖一晃的, 像一個弱智人一樣, 不過解說詞背得比較溜, 只是一看就知道是背的, 背得鼓眉鼓眼的, 而且還經常把來過下梅村的名人名字背錯, 呵呵!我們對下梅村真是來錯了麼?大家跟著導遊走, 不時按幾張照片, 導遊倒是沒有導遊詞以外的話, 在前面也是走得飛快的。

下梅村天井

下梅村以梅溪而得名,它發源于梅嶺,逍遙自在地流過了50多公里後,匯入武夷山的崇陽溪。這條梅溪的上游叫上梅,下梅村在它的下游。梅溪的兩岸,有許多的村落以梅命名。當年常常往返於上、下梅的朱熹,過梅嶺時感懷于山岡田塍的梅香,留下了:“曉登初移屐,寒香欲滿襟”的讚美詩句。下梅民居建築門面多飾磚雕、吊樓,青瓦屋頂起架平緩,牆體採用立磚鬥砌,木柱板壁。利用挑梁減柱,擴大屋宇建築空間,東閣西廂,書屋樓臺一應俱全。外部結構以高大的封火牆為主,體現村民封閉、保守的意識。各民居佈局錯落有有致,巷道曲徑通幽,結構精巧的閨樓、書閣、別業、花園、廂房是下梅古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下梅民居的獨特風格。為了採光、集雨、通風,各民居都設置了四方天井,天井下一般都擺設長條石花架,供戶主養花、賞花。一重天井一重廳,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磚雕、石雕、木雕和牆頭彩繪是下梅古民居的一枝奇葩。鄒氏家祠是下梅鄒氏在與晉商經營武夷茶葉獲得巨大利潤後,耗鉅資建成的創業豐碑。也是雄踞於村落中心的標誌性建築。

下梅村

在參觀完鄒氏家祠後,我們突發奇想,進去可不可以討一杯茶喝?大家也渴了,一說就同意,跟導遊說了一聲,他倒是老實,就坐在外面等我們。於是我們放心進去了,裡面有一對中午夫婦正在接待幾個遊客,一聽我們要喝茶,女人馬上拉住雪梅的手說,走,我們去喝茶!一行人茶室坐定,邊喝邊聊天,這才知道,原來我們來到了下梅村鄒家,接待我們的是鄒家大東家,人稱鄒家媳婦楊家鳳!其實我們之前在電視上已經認識她家少東家,長女鄒小琳!不過,次行沒見到她本人,但她媽媽楊家鳳,真是讓我們驚豔了!

鄒府家訓

鄒府二十九代鄒家媳婦

鄒府茶品

鄒府地主地契

鄒府地主地契

我們從這個鄒家二十九代傳人口中得知,鄒家發跡離不開晉商常萬達! 常萬達作為萬里茶路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張家口與俄商接觸的過程中,俄商急需大量進口茶葉,於是睿智的常萬達親自到武夷岩茶所在地——武夷山採茶。經過考察,與當地公認的忠厚人家——鄒家結成相與——鄒家成為常家供應茶葉的供應商。 這一結緣便是百年,鑄就了晉商萬里茶路的起點與華夏歐亞貿易之路——萬里茶路的恢宏景象。

我們從這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口中得知,她嫁進鄒家,炒菜連油都吃不起,因為想生兒子躲計劃生育,跑進大山整天都沒得吃喝。而且她的兒女個個出落得漂亮帥氣,大姑娘創業後,在大家幫助下生意越來越好,要賣茶,更要交朋友!

我們從這個在公司裡只負責請客人喝茶的婦女口中得知,她憑家裡生產的好茶、良心茶,交得的茶友相當了得!都是各路大咖,包括張藝謀等,積累了相當的人脈。

這個女人不簡單,不識字,但相當有文化,她對生活的感悟和生活的哲學超過好多人,而且以一種大白話的方式說出的人生哲理讓人不得不佩服。

但是她的茶也不能退後半步呀!第一泡茶是武夷野生紅茶!第二泡茶是武夷七十二岩茗種,第三泡是鄒府家茶大紅袍,第四泡是鄒府家茶莊園茶!驚豔呀驚豔!尤其是鄒府家茶莊園茶,如果花上6800元可當三年莊園一分地的主人!每年可收到莊園茶五斤!呵呵,當地主,而且當地主的人可得到鄒家媳婦親自做的家宴接待呀!同行的雪梅馬上訂了二分地,芬訂了一分地!鄒家媳婦說了,當一分地的地主和一畝地的地主,待遇是一樣的!呵呵,我們明天晚上可以再來喝茶了!

出下梅村,我們不再關注景點,帶著對武夷岩茶的滿腔花香岩韻,馬不停蹄去追實景劇《印象大紅袍》去了。“仙翁遺石灶,宛在水中央。飲罷方舟去,茶煙嫋細香。”作為全世界唯一展示中國茶文化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實景電影”是其中最長的一個演出環節,也是《印象大紅袍》最大的看點。長達七十分鐘的演出,在完全開放的“山水”間進行,堪稱世界上第一座“山水環景劇場”。

《印象大紅袍》

《印象大紅袍》

不過,與演出相比,讓我們驚豔的是,劇場門口的一家店子:印象忘山!我們在這裡找到了全城香氣馥鬱的所在:焙茶器中茶葉所散發出來的岩穀花香!我們在這裡看到一家現代風格裝飾茶店與禪意的佈置!我們還不知道的是,這居然還是一家茶宿!確切地說,這是一家茶美學空間館!而且榮獲2017年最佳設計酒店五間房間之一。

茶美學空間館

茶美學空間館

茶美學空間館

茶美學空間館

茶美學空間館

第二天的武夷山繼續驚豔!天遊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東接仙遊岩,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約120m泉流。峰上名木古樹眾多,常綠闊葉林鬱鬱蔥蔥。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道:“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九曲溪水流清澈,紅眼魚在陽光下魚身閃閃如柳葉。舉世聞名的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穀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這裡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六株古樸蒼鬱的茶樹,枝繁葉茂。它已有340餘年的歷史。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茶樹!茶樹!我們在茶香漫步上行進兩個多小時,真是青靄漫雄關,嘉茗彌深谷。

天遊峰

天遊峰

武夷風光

武夷風光

武夷風光

茶山尋幽香

茶山尋幽香

茶山尋幽香

晚上,鄒府家宴繼續驚豔!自釀桂花米酒,香甜可口;香菇末蒸蛋,嫩滑清甜;清蒸紅眼魚,魚鱗居然脆脆的;我們說吃不了啦,鄒家媳婦說,一定要吃她家的紅茶湯圓!好嘛好嘛!還一定要吃她家的大米飯,哎呀,大米飯都驚豔呀!沒得救了!我們徹底淪陷了!還沒完呢,酒醉飯飽,鄒家媳婦馬上讓我們再去喝茶!這次是在鄒家茶室喝茶,四周全是鄒家傳統木雕,還有鄒家媳婦獲得的最高榮譽:南平市三八紅旗手稱號!我們瞭解了鄒家更多的創業故事,還有鄒家現代經營模式和發展方向,同時我們也預約了下一次的武夷之旅!夜色中我們念念不舍的告別鄒家,結束我們的武夷之行!

下梅村天井

下梅村以梅溪而得名,它發源于梅嶺,逍遙自在地流過了50多公里後,匯入武夷山的崇陽溪。這條梅溪的上游叫上梅,下梅村在它的下游。梅溪的兩岸,有許多的村落以梅命名。當年常常往返於上、下梅的朱熹,過梅嶺時感懷于山岡田塍的梅香,留下了:“曉登初移屐,寒香欲滿襟”的讚美詩句。下梅民居建築門面多飾磚雕、吊樓,青瓦屋頂起架平緩,牆體採用立磚鬥砌,木柱板壁。利用挑梁減柱,擴大屋宇建築空間,東閣西廂,書屋樓臺一應俱全。外部結構以高大的封火牆為主,體現村民封閉、保守的意識。各民居佈局錯落有有致,巷道曲徑通幽,結構精巧的閨樓、書閣、別業、花園、廂房是下梅古民居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下梅民居的獨特風格。為了採光、集雨、通風,各民居都設置了四方天井,天井下一般都擺設長條石花架,供戶主養花、賞花。一重天井一重廳,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磚雕、石雕、木雕和牆頭彩繪是下梅古民居的一枝奇葩。鄒氏家祠是下梅鄒氏在與晉商經營武夷茶葉獲得巨大利潤後,耗鉅資建成的創業豐碑。也是雄踞於村落中心的標誌性建築。

下梅村

在參觀完鄒氏家祠後,我們突發奇想,進去可不可以討一杯茶喝?大家也渴了,一說就同意,跟導遊說了一聲,他倒是老實,就坐在外面等我們。於是我們放心進去了,裡面有一對中午夫婦正在接待幾個遊客,一聽我們要喝茶,女人馬上拉住雪梅的手說,走,我們去喝茶!一行人茶室坐定,邊喝邊聊天,這才知道,原來我們來到了下梅村鄒家,接待我們的是鄒家大東家,人稱鄒家媳婦楊家鳳!其實我們之前在電視上已經認識她家少東家,長女鄒小琳!不過,次行沒見到她本人,但她媽媽楊家鳳,真是讓我們驚豔了!

鄒府家訓

鄒府二十九代鄒家媳婦

鄒府茶品

鄒府地主地契

鄒府地主地契

我們從這個鄒家二十九代傳人口中得知,鄒家發跡離不開晉商常萬達! 常萬達作為萬里茶路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張家口與俄商接觸的過程中,俄商急需大量進口茶葉,於是睿智的常萬達親自到武夷岩茶所在地——武夷山採茶。經過考察,與當地公認的忠厚人家——鄒家結成相與——鄒家成為常家供應茶葉的供應商。 這一結緣便是百年,鑄就了晉商萬里茶路的起點與華夏歐亞貿易之路——萬里茶路的恢宏景象。

我們從這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口中得知,她嫁進鄒家,炒菜連油都吃不起,因為想生兒子躲計劃生育,跑進大山整天都沒得吃喝。而且她的兒女個個出落得漂亮帥氣,大姑娘創業後,在大家幫助下生意越來越好,要賣茶,更要交朋友!

我們從這個在公司裡只負責請客人喝茶的婦女口中得知,她憑家裡生產的好茶、良心茶,交得的茶友相當了得!都是各路大咖,包括張藝謀等,積累了相當的人脈。

這個女人不簡單,不識字,但相當有文化,她對生活的感悟和生活的哲學超過好多人,而且以一種大白話的方式說出的人生哲理讓人不得不佩服。

但是她的茶也不能退後半步呀!第一泡茶是武夷野生紅茶!第二泡茶是武夷七十二岩茗種,第三泡是鄒府家茶大紅袍,第四泡是鄒府家茶莊園茶!驚豔呀驚豔!尤其是鄒府家茶莊園茶,如果花上6800元可當三年莊園一分地的主人!每年可收到莊園茶五斤!呵呵,當地主,而且當地主的人可得到鄒家媳婦親自做的家宴接待呀!同行的雪梅馬上訂了二分地,芬訂了一分地!鄒家媳婦說了,當一分地的地主和一畝地的地主,待遇是一樣的!呵呵,我們明天晚上可以再來喝茶了!

出下梅村,我們不再關注景點,帶著對武夷岩茶的滿腔花香岩韻,馬不停蹄去追實景劇《印象大紅袍》去了。“仙翁遺石灶,宛在水中央。飲罷方舟去,茶煙嫋細香。”作為全世界唯一展示中國茶文化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實景電影”是其中最長的一個演出環節,也是《印象大紅袍》最大的看點。長達七十分鐘的演出,在完全開放的“山水”間進行,堪稱世界上第一座“山水環景劇場”。

《印象大紅袍》

《印象大紅袍》

不過,與演出相比,讓我們驚豔的是,劇場門口的一家店子:印象忘山!我們在這裡找到了全城香氣馥鬱的所在:焙茶器中茶葉所散發出來的岩穀花香!我們在這裡看到一家現代風格裝飾茶店與禪意的佈置!我們還不知道的是,這居然還是一家茶宿!確切地說,這是一家茶美學空間館!而且榮獲2017年最佳設計酒店五間房間之一。

茶美學空間館

茶美學空間館

茶美學空間館

茶美學空間館

茶美學空間館

第二天的武夷山繼續驚豔!天遊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東接仙遊岩,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約120m泉流。峰上名木古樹眾多,常綠闊葉林鬱鬱蔥蔥。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道:“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九曲溪水流清澈,紅眼魚在陽光下魚身閃閃如柳葉。舉世聞名的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穀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這裡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六株古樸蒼鬱的茶樹,枝繁葉茂。它已有340餘年的歷史。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茶樹!茶樹!我們在茶香漫步上行進兩個多小時,真是青靄漫雄關,嘉茗彌深谷。

天遊峰

天遊峰

武夷風光

武夷風光

武夷風光

茶山尋幽香

茶山尋幽香

茶山尋幽香

晚上,鄒府家宴繼續驚豔!自釀桂花米酒,香甜可口;香菇末蒸蛋,嫩滑清甜;清蒸紅眼魚,魚鱗居然脆脆的;我們說吃不了啦,鄒家媳婦說,一定要吃她家的紅茶湯圓!好嘛好嘛!還一定要吃她家的大米飯,哎呀,大米飯都驚豔呀!沒得救了!我們徹底淪陷了!還沒完呢,酒醉飯飽,鄒家媳婦馬上讓我們再去喝茶!這次是在鄒家茶室喝茶,四周全是鄒家傳統木雕,還有鄒家媳婦獲得的最高榮譽:南平市三八紅旗手稱號!我們瞭解了鄒家更多的創業故事,還有鄒家現代經營模式和發展方向,同時我們也預約了下一次的武夷之旅!夜色中我們念念不舍的告別鄒家,結束我們的武夷之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