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的正規軍,為何鬥不過業餘的農民軍?

張獻忠政權金幣

崇禎八年(1635年), 大隊農民軍兵臨桐城, 百姓簞食壺漿, 以迎“義師”——掙扎于死路的平民, 以為這回看到了活路。 一個老農攔住幾名兵士,

向他們傾訴自己的苦難, 民軍一個小頭目說:“哎呀——既然那麼苦, 何必活在世間?”順手一刀, 把老農殺了。

置民於活路, 又置民于死路, 張獻忠拉起的就是這樣一支隊伍……

(上回說道, 張獻忠起義後, 楊鶴圍剿失敗, 洪承疇由此出山。 本文為連載, 相關閱讀請搜索頭條號)

陝西美女武媚娘妝

陝、甘本來就窮, 洪承疇打得又狠, 正所謂“此處不養爺, 自有養爺處”, 張獻忠跟著大部隊來到了新地方山西。

來山西的儘管都是些殘剩的民軍, 人數卻並不少, 將近二十萬, 分屬三十六部, 史稱“三十六營”。 造反多年, 大夥也算是有經驗。 在王嘉胤部將王自用的召集下, 大夥開了一個會。 會議的達成的共識, 就是要並肩作戰, 實際上就是“打群架”。 至於政治訴求, 目前還沒想到那檔子事。

不是說洪承疇基本把民軍搞掂了麼?那只是在陝、甘, 山西本身也有想活命的人, 所以造反的“兵源”始終沒有問題。 山西巡撫是個缺少實戰經驗的人, 民軍兵分幾路, 攪得山西天翻地覆。 崇禎皇帝很惱火, 換上了曹文詔。

曹文詔本是遼東遊擊, 不僅是個職業軍人, 而且是個出色的軍事家。 崇禎六年(1633), 曹文詔升任總兵, 到山西圍剿民軍。 不出半年, “賊幾消盡。 ”

打不過就跑, 這是民軍最擅長的。 他們一路往直隸(河北)跑, 一往河南跑。 往直隸跑的智商有問題, 那裡是大明朝的心臟, 不會有好果子吃。 往河南跑的, 也後悔了——他們遇上了左良玉。

木版年畫

左良玉(1599—1645), 字昆山, 山東臨清人。 他幼時父母雙亡, 由叔撫養, 雖未曾上學, 但聰穎過人。 從軍後更顯出多智多謀, 時任兵部侍郎侯恂守昌平, 發現左良玉是個人才, 便將其由卒伍提拔為捭將。 侯恂一點都沒看錯, 論軍事才能, 左良玉並不在曹文詔之下。

民軍原以為河南是塊肥肉, 沒想到左良玉又是個殺豬的。 幾個月裡, 民軍被左良玉追得到處跑, 人也死了上萬。 崇禎六年(1633)九月, 民軍覺得再跑就太沒意思了。 琢磨的結果, 就是與左良玉一決生死。 這是一個愚蠢的決定, 但愚蠢也是有目的的——老是跑路, 哪有吃飯的時候呢?

但是, 左良玉選擇的是對峙。 真正的軍事家,

不會草率決戰, 左良玉在等待萬無一失, 要將民軍徹底解決在河南。 在左良玉的等待中, 山西總兵曹文詔、京營總兵王朴、總兵湯九州等大軍於九月底抵達, 迅速完成對民軍的合圍。 官軍的包圍圈裡, 張獻忠與民軍最著名的人物高迎祥、羅汝才、李自成等, 一個都沒有少。

本來, 民軍對左良玉軍還有人手的優勢。 現在, 唯一的一點優勢也沒了。 更可怕的是, 這次官軍聯合作戰, 最高指揮官非曹文詔莫屬。 一提起這個人, 民軍的頭都大了!

可是, 曹文詔剛剛領兵趕到, 又被調走了。 崇禎六年九月, 曹文詔調任大同總兵。 朝廷怎麼出昏招呢?一種說法是與官場腐敗有關:禦史劉令譽與曹文詔曾經是鄰居, 曹總兵老是立功受獎, 所以對劉禦史從不正眼相瞧。劉禦史巡視河南時,還被曹總兵罵了一通。舊恨新仇,劉禦史回去後便趁機打了曹總兵一黑槍,崇禎帝便上當幹出了“自毀長城”的事。實際上,崇禎皇帝完全是沒有辦法,因為皇太極正率軍進攻大同,沒有曹文詔,邊防要出大問題。崇禎調出曹文詔不是愚蠢,而是英明,兩害相權取其輕,只能這麼著了。

曹文詔一走,包圍圈就受到了影響。

只能說是影響,應該不會出大問題。民軍突圍了兩個月,一點效果也沒有。冬天到了,十幾萬民軍如果不餓死,也得要凍死。打不過,跑不掉,只有投降。

民俗

投降,民軍最專業的就是這個,打從陝北的時候就練過,但沒有一次是真的。八大王張獻忠,更是投降“專業戶”。論投降,民軍比官軍的業務水準強多了。民軍研究的結果,是向王樸投降。為什麼不向左良玉投降?左良玉的厲害他們早領教過,王樸是京城來的,實踐經驗應該不多。即使王總兵也是個狠角色,那也只是一種可能。明知左總兵的底細還選擇他,百分之百就是死路。

投降之前,民軍湊足了銀兩。雖然缺衣少食,民軍最不缺的就是錢,這一路大家都是幹搶劫業務,況且在包圍圈裡錢根本就排不上用場。

收了黑錢,又即將立功,王總兵做夢都沒想到有這麼好的事情。崇禎六年(1634)十一月十八日,民軍頭領們派了代表找王朴請求投降,王樸愉快地接受了請求,命令民軍十日內繳械投降。民軍答應,不用十天,四天就行——又冷又餓,十天誰受得了啊!

二十四日,王樸等著民軍前來投降,士兵也準備觀看受降儀式。十余萬民軍走出山溝,向王朴的大軍走來。結果,全跑了。

論跑路,大家都長著兩條腿,民軍與官軍分不出上下。沖出了包圍圈,都是安全地帶。河南境內的軍隊,都用來紮包圍圈了。

最急的是左良玉,河南是他的防區,河南要是成了陝西、山西,那他就有“好日子”過了。左良玉率兵就追,追了二十天,張獻忠與民軍跑得沒影了……

陝北腰鼓

所以對劉禦史從不正眼相瞧。劉禦史巡視河南時,還被曹總兵罵了一通。舊恨新仇,劉禦史回去後便趁機打了曹總兵一黑槍,崇禎帝便上當幹出了“自毀長城”的事。實際上,崇禎皇帝完全是沒有辦法,因為皇太極正率軍進攻大同,沒有曹文詔,邊防要出大問題。崇禎調出曹文詔不是愚蠢,而是英明,兩害相權取其輕,只能這麼著了。

曹文詔一走,包圍圈就受到了影響。

只能說是影響,應該不會出大問題。民軍突圍了兩個月,一點效果也沒有。冬天到了,十幾萬民軍如果不餓死,也得要凍死。打不過,跑不掉,只有投降。

民俗

投降,民軍最專業的就是這個,打從陝北的時候就練過,但沒有一次是真的。八大王張獻忠,更是投降“專業戶”。論投降,民軍比官軍的業務水準強多了。民軍研究的結果,是向王樸投降。為什麼不向左良玉投降?左良玉的厲害他們早領教過,王樸是京城來的,實踐經驗應該不多。即使王總兵也是個狠角色,那也只是一種可能。明知左總兵的底細還選擇他,百分之百就是死路。

投降之前,民軍湊足了銀兩。雖然缺衣少食,民軍最不缺的就是錢,這一路大家都是幹搶劫業務,況且在包圍圈裡錢根本就排不上用場。

收了黑錢,又即將立功,王總兵做夢都沒想到有這麼好的事情。崇禎六年(1634)十一月十八日,民軍頭領們派了代表找王朴請求投降,王樸愉快地接受了請求,命令民軍十日內繳械投降。民軍答應,不用十天,四天就行——又冷又餓,十天誰受得了啊!

二十四日,王樸等著民軍前來投降,士兵也準備觀看受降儀式。十余萬民軍走出山溝,向王朴的大軍走來。結果,全跑了。

論跑路,大家都長著兩條腿,民軍與官軍分不出上下。沖出了包圍圈,都是安全地帶。河南境內的軍隊,都用來紮包圍圈了。

最急的是左良玉,河南是他的防區,河南要是成了陝西、山西,那他就有“好日子”過了。左良玉率兵就追,追了二十天,張獻忠與民軍跑得沒影了……

陝北腰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