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嫂子不賢慧,劉邦故意封侄子一個“羹頡侯”來羞辱她

羹頡侯是個什麼侯呢?羹 , 就是一種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汁的食物。 頡, 音戛(jiá), 意為盡。 羹頡, 就是羹盡的意思, 也就是沒飯了。 羹頡侯, 直譯就是“沒飯了侯”。

“沒飯了侯”是個什麼鬼?劉邦為什麼封這麼的無厘頭的爵位給自己的侄子呢?

這話還得從劉邦的家事說起:

漢高祖有兄弟四人:老大劉伯, 老二劉喜, 老四劉交。 劉邦排行老三。 劉家老大死得早, 據說在他沒死之前, 他對自己的幾個兄弟都很好, 尤其對劉邦最好。

為什麼說他對劉邦最好呢?劉邦以前“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整日就喜歡跟一幫“狗肉朋友”鬼混。 跟朋友來往, 也不好天天只吃不請, 而他自己又沒成家。 因此, 劉邦就常常把朋友帶到老大劉伯家裡去蹭飯。

劉伯活著的時候都還好, 但後來劉伯死了, 劉邦再帶朋友去老大家蹭飯, 大嫂就不樂意了。

一次劉邦又帶了一幫朋友到大嫂家來蹭飯。 大嫂知道了, 就等他們快進院子的時候, 拿勺子故意使勁地刮鍋邊。 刮鍋邊幹什麼?一般只有在吃完飯、刷鍋的時候, 才會用鍋鏟、勺子刮鍋邊、鍋底, 好把粘在鍋邊、鍋底的剩飯渣刮乾淨。 所以刮鍋邊就是暗示:我們家已經吃過了, 你們來晚了。

而實際的潛臺詞就是,

怎麼又來蹭飯, 真讓人討厭!快點滾吧!

朋友們一聽, 心想:“哦, 這是劉大嫂不歡迎我們啊!”於是就沒再進院子, 都識趣地掉頭就走。 為了不讓劉邦難堪, 朋友們說:“來得不巧, 劉大嫂家已經吃過了。 ”

可這樣以來, 反倒更讓劉邦覺得丟面子。

劉邦心想:“我倒要看看你們家是不是真吃過了?要是真吃過了,

也就算了;不然的話……”於是劉邦故意等了一會兒後, 突然轉回大嫂家, 跑進廚房一看……哪裡是吃過了, 鍋裡的飯才做好, 滿滿一鍋, 分明還沒有吃嘛。

這一下把劉邦氣得夠嗆, 最主要, 大嫂這麼做讓劉邦在朋友們面前丟了臉。 於是劉邦就再沒到大嫂家來蹭過飯。

後來劉邦得了天下、做了皇帝之後, 把自己的二哥、四弟和二哥、四弟的兒子們甚至堂兄弟等人都封了王、侯, 但唯獨就是不封大嫂一家。

後來還是劉老太公親自出面給自己的大孫子說情, 劉邦這才給自己的侄子封了羹頡侯的爵位, 以此來羞諷自己大嫂。

劉邦當時回答太公說:“某非敢忘封之也, 為其母不長者。 ”大意就是, 我怎麼會忘記封他(劉信)爵位, 只是因為他的母親不像個長嫂的樣子。

有人以此就說劉邦小家子氣。 其實不然, 劉邦只是故意教訓一下自己的大嫂而已。 對大嫂一家, 劉邦其實還是很夠意思的。 漢五年(前202年), 劉邦自己還是漢王的時候, 就追尊自己的大哥為武哀侯, 後來又追尊劉伯為武哀王。就是對“刮鍋邊”的大嫂,劉邦也不計前嫌,封了她一個陰安侯。

據說她是史上第一個女侯爺。這能怎麼能說明劉邦小家子氣呢?

後來又追尊劉伯為武哀王。就是對“刮鍋邊”的大嫂,劉邦也不計前嫌,封了她一個陰安侯。

據說她是史上第一個女侯爺。這能怎麼能說明劉邦小家子氣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