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逼中國簽21條,段祺瑞帶頭反對:若簽約,我寧願與倭同歸於盡

北洋軍閥段祺瑞, 被稱為北洋之虎, 是中國傑出的政治人才。 他生前身後, 可謂是“謗滿天下, 譽滿天下”。 詆之者斥其為獨夫民賊, 賣國奸雄, 窮兵黷武;美之者稱其三造共和, 是國家之中流砥柱。 在對待日寇方面, 有人說他是漢奸賣國賊, 是日本人的走狗。 但是也有許多人說, 段祺瑞是真正的抗日英雄, 北洋軍閥中唯一一個真正與日本勢不兩立的人。

早在清朝時期, 段祺瑞就曾與日本人交過手。 1895年, 日軍登陸榮成灣, 慘烈的威海衛之戰爆發。 面對日軍的進攻, 當時在威海北洋學堂任教的段祺瑞帶領軍校師生,

參與了這場大戰。 段祺瑞等人為炮臺守軍運送彈藥, 與日寇激烈搏殺。 然而, 少數愛國軍人的英勇, 並不能扭轉戰局, 日軍最終還是攻克了炮臺, 掉轉炮口, 用清朝自己的克虜伯重炮轟擊北洋水師。

就這樣, 段祺瑞眼睜睜地看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這樣感覺自然不好受。 從此時起, 段祺瑞便於日寇結下了梁子。

此後, 段祺瑞參加了袁世凱的北洋新軍, 這是中國當時唯一、也是最強大的近代軍隊。 這支軍隊之所以建立, 很大程度就是為了向日本復仇, 而北洋軍中的精英, 大多在甲午戰爭與日本交過手, 有深仇大恨。

辛亥革命後, 袁世凱建立北京國民政府, 作為其心腹, 段祺瑞擔任政府的陸軍總長。

1915年, 日本趁列強忙於一戰, 欲獨吞中國。 日本人以開戰為威脅, 強迫袁世凱接受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 變中國為日本的保護國。 當時民國國窮民貧, 軍事實力更是不值一提, 而且軍閥割據在那個時候已現端倪。 袁世凱不安地問段祺瑞:“若我國與日本人作戰, 能堅持多久!”段祺瑞回答:“恐怕只能支持一個星期”。 此時, 段祺瑞還並不知道“21條”的事。

在國務會議上, 袁世凱將日本的“二十一條”向段祺瑞等幕僚宣佈, 詢問到底該怎麼回應日本。 面對日本的威脅, 許多袁世凱的要員主張對日妥協, 然後靜觀其變。

沒想到段祺瑞一聽, 竟然拍案大怒, 他流著淚說:“謂有圖破壞中國之安全者, 必以死力拒之。 中國雖弱然國民將群體殉國!”

作為國家的陸軍總長, 段祺瑞不能接受不戰而降, 這是北洋軍人的恥辱, 是作為中國人的奇恥大辱。 雖然段祺瑞知道與日本作戰, 損失肯定驚人, 但他還是對袁世凱說:“總統,

國家養兵多年, 未有一次外戰, 請總統下令, 祺瑞願率北洋陸軍與日寇決一死戰, 與日偕亡也不能如此喪權辱國啊!”

聽完段祺瑞的話, 袁世凱也同樣放聲大哭, 試問誰願意簽這個約, 當萬夫所指的賣國賊呢?!

然而當時民國實在太窮了, 不得不曲意向日本屈服, 不可能像段祺瑞所說的那樣, 與日本決一死戰。 袁世凱一方面假意答應日本人, 一方面將日本人的陰謀公之於眾, 致使國際輿論譁然。 最終, 日本人強迫中國成為保護國的計畫不了了之, 只能以《民四條約》作為代替。

即便如此,《民四條約》仍然是喪權辱國的條約,當時駐中國的日僑大開慶祝會,狂呼“天皇萬歲、大日本帝國萬歲!”

面對這樣的恥辱,段祺瑞又氣又恨,從此與日本更加勢不兩立,即使他下野為民,仍然拒絕與日寇合作。當時日本人以“重新出山”為誘餌,想讓段祺瑞當漢奸,結果遭到段祺瑞的痛斥。

後來,段祺瑞應南京國民政府之邀,到南方居住,脫離了日寇的控制。1936年,段祺瑞因嚴重胃潰瘍而去世,南京國民政府給了他國葬的待遇。

段祺瑞一生固然幹過許多錯事,但他兩袖清風,大節不虧,最終留下了“三造共和”“不屈從與日寇”的美譽。正如梁啟超對他的評價:“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可比。”

即便如此,《民四條約》仍然是喪權辱國的條約,當時駐中國的日僑大開慶祝會,狂呼“天皇萬歲、大日本帝國萬歲!”

面對這樣的恥辱,段祺瑞又氣又恨,從此與日本更加勢不兩立,即使他下野為民,仍然拒絕與日寇合作。當時日本人以“重新出山”為誘餌,想讓段祺瑞當漢奸,結果遭到段祺瑞的痛斥。

後來,段祺瑞應南京國民政府之邀,到南方居住,脫離了日寇的控制。1936年,段祺瑞因嚴重胃潰瘍而去世,南京國民政府給了他國葬的待遇。

段祺瑞一生固然幹過許多錯事,但他兩袖清風,大節不虧,最終留下了“三造共和”“不屈從與日寇”的美譽。正如梁啟超對他的評價:“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可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