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5座北洋海軍水兵墓孤懸海外,英國姑娘信守諾言看護墓碑

1881年和1887年, 清政府分別派員到英國接收在此訂購的軍艦, 陳受富等5位年輕水兵因病客死他鄉, 埋葬在英國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園。 2016年11月30日,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首個海外公募項目——英國北洋水師水兵墓修繕專案在北京啟動。 該項目面向海內外發起公開募捐, 籌集資金用於整修英國紐卡斯爾北洋水師水兵墓碑及墓地。

北洋海軍公署

1874年, 日本侵略臺灣事件發生後, 清政府為了克制日本海軍在英國訂造的兩艘鐵甲艦, 向英國訂購了兩艘同款撞擊巡洋艦。 後由李鴻章將兩艘軍艦正式命名為“超勇”和“揚威”。

揚威艦

1881年, 北洋大臣李鴻章讓丁汝昌去英國接超勇和揚威兩艘軍艦, 於是, 丁汝昌帶著林泰曾、鄧世昌等水師官兵200余人赴英國。 這期間, 正值火車發明者喬治· 史蒂芬遜百歲誕辰, 紐卡斯爾市政府舉行大型宴會, 丁汝昌、林泰曾應邀出席。 宴會上, 林泰曾以英語致辭。 他純正的發音令在場的人讚歎不已。 第二天當地的報紙全文轉載了林泰曾的翻譯。 袁培福、顧世忠二人是赴英接收“超勇”和“揚威”兩艦土不服去世。

致遠艦

1887年, 清政府再次派北洋水師官兵到英國等待“致遠”“靖遠”兩艦交工。 當年9月, 前來接艦的鄧世昌、葉祖珪分別管帶“致遠”、“靖遠”兩艦, 同在德國建造的“經遠”、“來遠”兩艦會合, 四艦一起返回中國。 連金源、陳成魁和陳受富三人是在1887年赴英接收“致遠”和“靖遠”兩艦時去世的。

墓碑

據參與1881年接艦的池仲佑在《西行日記》中記載, 在即將離開英國時, 曾委託一位英國姑娘Annie(翻譯成“意膩”)照看袁培福、顧世忠兩位水兵的墓。 儘管意膩以後嫁了人, 卻一生信守了那個“在中國水兵墓上種一些花”的諾言。 根據記載, 意膩當年為中國水兵們種的花, 是一種黃色的花, 它的含義是“給那些永遠不能還鄉的人”。

已倒塌碎裂的北洋水師水兵墓碑

1911年,海軍將領程璧光率海圻艦環球訪問時,曾前往英國參加英王喬治五世加冕典禮時,並專程前往聖約翰墓地弔唁,並重修了墓碑。與墓園中其他的其他墓碑不同,這五座墓碑都是中式樣式,與當地人的墓碑相背而立,墓碑的方向朝著東方。新修的三塊墓碑上分別寫著:大清故勇安徽廬州府廬江縣顧世忠之墓、大清故勇山東登州府榮成縣袁培福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閩縣連金源之墓。

2015年6月,央視推出5集紀錄片《甲午》。拍攝紀錄片時,攝製組曾來到紐卡斯爾,此時五座墓中的連金源、袁培福、顧世忠三人的墓碑已經倒塌在地。

2016年11月3日,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勵小捷透露,英國紐卡斯爾市的華人組織主動提出,要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共同搞募捐修繕北洋水師水兵墓。勵小捷表示,墓地是當時清政府出資興建的,屬於中國政府的“飛地”,是中國留存海外的珍貴文化遺產,由中國募捐維修,可謂順理合情。

中國啟動修繕英國北洋水師水兵墓

已倒塌碎裂的北洋水師水兵墓碑

1911年,海軍將領程璧光率海圻艦環球訪問時,曾前往英國參加英王喬治五世加冕典禮時,並專程前往聖約翰墓地弔唁,並重修了墓碑。與墓園中其他的其他墓碑不同,這五座墓碑都是中式樣式,與當地人的墓碑相背而立,墓碑的方向朝著東方。新修的三塊墓碑上分別寫著:大清故勇安徽廬州府廬江縣顧世忠之墓、大清故勇山東登州府榮成縣袁培福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閩縣連金源之墓。

2015年6月,央視推出5集紀錄片《甲午》。拍攝紀錄片時,攝製組曾來到紐卡斯爾,此時五座墓中的連金源、袁培福、顧世忠三人的墓碑已經倒塌在地。

2016年11月3日,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勵小捷透露,英國紐卡斯爾市的華人組織主動提出,要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共同搞募捐修繕北洋水師水兵墓。勵小捷表示,墓地是當時清政府出資興建的,屬於中國政府的“飛地”,是中國留存海外的珍貴文化遺產,由中國募捐維修,可謂順理合情。

中國啟動修繕英國北洋水師水兵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