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上十哲六大將:第二被清出宋武廟,韓信第三,第一64勝無敗績

唐宋時期, 將古代十位著名軍事家列入武廟, 稱為“十哲”。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 尊太公望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相同。 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 簡稱武廟。 武廟主神為太公望, 張良為副祀, 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稱為“十哲”。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 對武廟祭祀名單又作調整, 共有歷代名將七十二人入廟, 分成殿上十人及兩廡六十二人兩組, 其中殿上十人被後人也習慣地稱為“十哲”。 在唐宋武廟“十哲”中, 有六大猛將, 按唐宋武廟座次排位。

第六位:郭子儀(697-781), 宋武廟“十哲”。 唐朝猛將, 興唐大將, 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 早年中武狀元, 任朔方節度使時, 率軍勤王, 收復河北、河東。 60歲時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 後兩度被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年), 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入侵, 長安失陷。 66歲的郭子儀被再度啟用, 收復長安。 68歲時,
郭子儀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入侵, 並擊潰吐蕃穩住關中。 85歲卒, 追贈太師, 諡號忠武。

第五位:李勣(594年-669年)。 唐宋武廟“十哲”。 唐初猛將, 原名徐世勣, 字懋功。 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 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 與李靖並稱, 被封為英國公, 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早年從李世民平定四方, 後來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 曾破東突厥、高句麗, 功勳卓著。 李勣一生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 出將入相, 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被朝廷倚之為長城。 總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卒, 唐高宗輟朝七日舉行國葬, 親自送葬痛哭, 贈李勣太尉、揚州大都督, 諡號貞武, 陪葬昭陵。 其墓由3個高約6丈的錐形土堆組成, 土堆下部合在一起, 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個山頭, 象徵陰山、鐵山和烏德鞬山。 《舊唐書》:“所築墳一準衛、霍故事, 象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 以旌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

第四位:李靖(571-649)。 唐武廟“十哲”, 唐朝開國名將、衛國公。 善於用兵, 長於謀略, 為唐朝開國開疆立下赫赫戰功, 南平蕭銑、輔公祏, 北滅東突厥, 西破吐谷渾, 一生指揮幾次大的戰役, 取得了重大勝利, 為唐朝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勳, 其功績可比西漢的衛青、霍去病。 一生軍事論著頗多, 病逝後李世民為他舉行國葬, 其墓仿西漢衛青、霍去病, 建成燕然山、積石山形狀, “以旌殊績”。
李靖去世後常顯靈為百姓解厄, 百姓立廟將其奉為“戰神”。 後人創作小說《封神榜》時, 將其神話為“托塔李天王”, 統率天兵天將, 成了真正的戰神, 故後世兵家譽其為“兵家四聖”之戰神。

第三位:韓信(約前231-前196)。 唐宋武廟“十哲”, 漢淮陰侯。 西漢開國第一將, 與彭越、英布並稱為 “漢初三大名將”, 因其“功高無二,略不世出”,用兵靈活,不拘古法,創造諸多經典戰例,被後世兵家奉為“兵家四聖”之“兵仙”、“神帥”。在楚漢爭霸之戰中,他平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的20萬援齊楚軍,隨後與彭越、英布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至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建立西漢後,有人誣告韓信謀反,被呂後和相國蕭何合謀騙入長樂宮中斬殺于鐘室,夷其三族。

第二位:白起(?-前257年),唐武廟“十哲”。秦國第一驍將,戰國第一名將,秦國統一六國的奠基人,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秦國郿縣(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古代著名將領、軍事家。從一小兵幹起,憑著勇猛,屢立戰功,步步高升成為秦國一級戰將。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斬獲45萬趙軍,坑殺40萬降卒,使趙國元氣大傷。後來,韓國和趙國派蘇代攪擾范雎,秦國將相失和,秦昭王出兵滅趙,白起認為時機不成熟,稱病不出兵,在秦昭王逼迫下,他只得帶病出兵。至杜郵,秦昭襄王與範雎商議,認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遂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白起臨死時不知其罪,最後只得認為坑殺趙卒是罪,自刎而死。可到了宋初,趙太祖卻以白起坑殺趙卒為由,將其清出武廟,所以宋武廟“十哲”中沒有白起。

第一位:吳起(約前440-前381年)。唐武廟“十哲”,戰國初期軍事家、大將,有“中華第一名將”之稱,一生從無敗跡,載入《資治通鑒》,為史上最為優秀的常勝將軍。早期投筆從戎,一生曆侍魯、魏、楚三國,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率兵南征北戰,為魏國奪取千里土地,期間共與諸侯軍隊大戰76次,大勝64次,12次不分勝負。與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合稱《孫吳兵法》。吳起最後在楚國遭到貴族嫉恨,貴族圍攻將其亂箭射殺。論用兵,孫武第一,吳起第二,被後世兵家譽為“兵家四聖”之亞聖。

因其“功高無二,略不世出”,用兵靈活,不拘古法,創造諸多經典戰例,被後世兵家奉為“兵家四聖”之“兵仙”、“神帥”。在楚漢爭霸之戰中,他平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的20萬援齊楚軍,隨後與彭越、英布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至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建立西漢後,有人誣告韓信謀反,被呂後和相國蕭何合謀騙入長樂宮中斬殺于鐘室,夷其三族。

第二位:白起(?-前257年),唐武廟“十哲”。秦國第一驍將,戰國第一名將,秦國統一六國的奠基人,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秦國郿縣(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古代著名將領、軍事家。從一小兵幹起,憑著勇猛,屢立戰功,步步高升成為秦國一級戰將。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斬獲45萬趙軍,坑殺40萬降卒,使趙國元氣大傷。後來,韓國和趙國派蘇代攪擾范雎,秦國將相失和,秦昭王出兵滅趙,白起認為時機不成熟,稱病不出兵,在秦昭王逼迫下,他只得帶病出兵。至杜郵,秦昭襄王與範雎商議,認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遂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白起臨死時不知其罪,最後只得認為坑殺趙卒是罪,自刎而死。可到了宋初,趙太祖卻以白起坑殺趙卒為由,將其清出武廟,所以宋武廟“十哲”中沒有白起。

第一位:吳起(約前440-前381年)。唐武廟“十哲”,戰國初期軍事家、大將,有“中華第一名將”之稱,一生從無敗跡,載入《資治通鑒》,為史上最為優秀的常勝將軍。早期投筆從戎,一生曆侍魯、魏、楚三國,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率兵南征北戰,為魏國奪取千里土地,期間共與諸侯軍隊大戰76次,大勝64次,12次不分勝負。與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合稱《孫吳兵法》。吳起最後在楚國遭到貴族嫉恨,貴族圍攻將其亂箭射殺。論用兵,孫武第一,吳起第二,被後世兵家譽為“兵家四聖”之亞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