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武與商鞅均支持窮寇不追,白起反其道而行卻獲驚人戰果

題記:窮寇莫追?這個孫子兵法裡被引為經典的戰法條例並不為白起所採納。 在白起看來, 追擊是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最佳辦法, 因為敵人光顧著逃命的時候是沒條件反擊的。 在白起一生, 以秦軍最高統帥的身份征戰沙場37年, 秦國由剛開始的與列國持平到後期的遠超列國, 秦軍斬殺的六國聯軍比秦國總兵力多上數倍, 秦軍卻並沒有因此殺敵一萬自損八千, 可謂是冷兵器時代的奇跡。 這主要便是來自于白起對軍事的特殊理解與戰法革新。 在白起認為, 繞過敵軍主力, 以強兵攻殺敵人的輜重部隊、伙夫等戰鬥輔助人員能夠以最小的代價換取對敵國最大限度的殺傷,

因此, 一定要在擊潰敵軍主力之後縱兵追擊, 消滅敵軍的戰鬥輔助人員。 一旦戰鬥輔助人員被消滅, 則敵軍的戰鬥力必然銳減, 進而就能夠以最小的代價消滅敵軍。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 秦昭王派兵攻打韓國, 秦國將領向壽奪取了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 左庶長白起奪取了新城(今河南省伊川縣西南)。 韓國派出使臣, 趕往魏國, 請求增援。 秦國是共同的敵人, 韓、魏又有同盟關係, 魏王並沒有作壁上觀。 魏王立即下令, 命大將公孫喜(又名犀武)點齊人馬, 前去助戰。 於是魏、韓國君起傾國之兵對秦國進行反攻, 東周也派兵加入魏、韓聯軍。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

秦昭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薦下, 將白起升任左更, 接替向壽出任主將。 同年, 秦國軍隊在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鎮)與以魏將公孫喜為主帥的韓、魏、東周24萬聯軍對峙, 秦國方面兵力只有十萬, 尚不及韓、魏、東周聯軍的一半。 白起站在伊闕的山坡上, 觀測著兩軍的戰略佈陣, 陣中, 韓軍居前, 其友軍魏軍的位置比韓軍略錯後, 處於韓軍側面略後。 情報兵帶來消息確認, 韓魏兩軍主帥貌合神離, 軍互相推諉、各自保存實力, 誰都不願先與秦軍交戰。 於是, 白起根據自己的判斷, 白起先設少量疑兵同韓軍對陣, 擺出要進攻韓軍的架勢, 所謂疑兵, 就是堆出無數旌旗和飄帶擁在陣前, 令敵人眼花繚亂, 誤以為這是主力的進攻方向。
韓國軍隊不知虛實, 被秦國疑兵牽制。 而魏國軍隊看到了秦軍攻打韓軍的態勢之後, 則完全在做壁上觀, 他們不是不想幫, 而是打算讓韓軍打頭陣, 將秦軍拖到精疲力盡的時候來撿個現成的便宜, 因此, 魏軍統帥便下令犒賞三軍, 美美的睡上一覺, 來日去掃秋風。 因此, 白起的一個動作實則做了兩手的準備, 牽制了兩個方面的敵軍。 於是, 當日, 秦軍偷襲了魏軍營地裡的魏軍。 魏軍毫無防備, 被殺得措手不及, 情急之下被迫在伊闕山的狹隘地區倉促應戰, 陣形來不及統一調度, 紛紛各自為戰, 或奔或鬥, 迅即慘敗。

在這場戰役的前一階段中, 白起充分利用了外交因素, 即, 韓國魏國雖然是結盟抗秦, 但是各自心懷鬼胎,

互相的不信任, 互相的制約掣肘;第二, 利用韓魏聯軍的統一指揮上面的漏洞, 韓魏雖然聯軍, 但是沒有一個有力的聯軍指揮部, 基本上就是各自為戰的角色。 從這兩點上看就可以看出了區別, 同樣帶領著一支軍隊, 白起是一名統帥級別的將領, 而魏韓兩國的將軍不是。

因為白起在很短的時間裡便擊潰了魏軍只是戰役的前一部分。 在伊闕之戰中, 雖然韓魏是聯軍, 但是魏國更是作為韓國的輔助部隊(魏國是援軍, 韓國是秦國的主要打擊對象, 因此, 韓軍的準備會比魏軍充分, 戰鬥力也會更強一點)而單單韓國本身的軍隊與秦軍對比兵力已然占優, 秦軍單獨對飆韓軍反而不見得能夠這麼的大獲全勝。 由於秦軍解決了魏軍這個輔助部隊之後,

韓國軍隊得知其側翼的盟友被瞬間擊潰後, 軍心不穩, 士兵嘩變, 主帥控制不住頹勢。 這時, 韓國軍隊的側翼已經完全暴露在強大的秦軍主力面前。 未等主帥佈置便立刻遭到秦軍左右夾擊, 一時間, 韓國軍隊潰敗而逃。

秦軍乘勝追擊, 擴大戰果, 把韓軍殺的屍橫無數。 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 殺主將犀武, 俘虜魏軍主將主帥公孫喜並處決, 佔領伊闕及五座城池。

伊闕之戰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千里大追擊的戰略先例。 在之前, 孫武主張窮寇莫追, 商鞅主張追敵莫過十裡。 但是白起則完全不同, 比如, 在伊闕之戰中, 白起如果跟韓魏兩軍正面交戰, 秦軍絕對不會贏得這麼輕鬆, 正是白起利用魏韓兩國的互相不信任, 聲東擊西,逼魏軍倉促應戰,從而利用魏軍短時間的混亂,一舉摧毀了魏軍;而對待韓國軍隊也是一樣,正是韓國軍隊看到魏國如此快速的潰敗,所以軍心士氣受到了動搖,因此而潰敗。假如,秦軍沒有迅速的追擊,在敵人混亂中殲敵殺敵,則韓魏重整旗鼓,則秦軍的所有努力便都白費了。

優己/著 收錄 《紛爭》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優己

聲東擊西,逼魏軍倉促應戰,從而利用魏軍短時間的混亂,一舉摧毀了魏軍;而對待韓國軍隊也是一樣,正是韓國軍隊看到魏國如此快速的潰敗,所以軍心士氣受到了動搖,因此而潰敗。假如,秦軍沒有迅速的追擊,在敵人混亂中殲敵殺敵,則韓魏重整旗鼓,則秦軍的所有努力便都白費了。

優己/著 收錄 《紛爭》

本文系 社科哲學家、童話作家優己 原創發表

學漢語讀歷史,交流兒童教學與教育請找 優己導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