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戰勝華爾街:四維圖新

行業篇:

什麼是資訊?

1948年, 數學家香農在題為《通訊的數學理論》的論文中指出:“資訊是用來消除隨機不定性的東西”。 宇宙萬物的基本單位是資訊, 掌握了資訊你就掌握了世界。 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世界上80%的資訊都與地理相關。

地理資訊科學發展到今天已塑造了一個龐大的產業, 這個產業在地圖和位置兩個維度上展開, 地圖是軟體, 而位置是硬體。

一、地圖是地理資訊的最佳載體, 通過圖形視覺化的形式讓人類開啟了“上帝視角”。

二、位置是人類關於“我從哪兒來”和“我到哪裡去”的科技回應。

對於位置科學而言, 隨著GPS、北斗等全球定位技術的成熟, 相關的硬體產品已經打造了巨大的產業鏈, 從晶片、天線、板卡、民用終端到測繪設備,

定位技術可以提供不同精度上的服務。 這個領域的上市公司包括北斗星通、合眾思壯、中海達和振芯科技等。

而地圖行業的發展卻呈現兩種完全不同的走勢:垂直領域和水準領域。

一、地圖的垂直領域:

主要是基於GIS(地理資訊系統)軟體, 分析、展示和管理和地理位置相關的資料。

翻譯過來是, 把一切和地理資訊相關的資料, 用地圖的形式展示出來, 方便人們分析和管理, 最簡單的比如城市熱點圖, 沙漠侵蝕圖。 在這個領域, 位於上游的是GIS平臺軟體以超圖軟體為代表, 位於下游的政府或企業的行業應用以數字政通為代表。

1)GIS軟體示例(地理資訊的統計分析):提供的一種平臺軟體, 它的地位相當於GIS領域的作業系統。

2) 行業應用示例(城市管理的數位化):提供的可以直接使用的管理軟體, 相當於GIS的應用程式。

二、地圖的水準領域:

我們最為熟悉的, 還是日常出行需要用到的導航:

水準應用指的是地圖的跨界應用。 借助定位技術, 軟體的演算法, 向客戶提供導航服務, 這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非常成熟的產業。 本文的主角四維圖新就是導航地圖業的老大哥。

不過, 讓老司機困擾的是, 不管多先進的導航, 最終還是無法代替人類來駕駛。

幸運的是, 我們身處一個科技大爆發的時代, 特斯拉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已經裝配在量產汽車上了。 而除了特斯拉之外,各大車企都將L4級別(高度自動化)技術的商業化提上了議程。預計到2020年前後,這一技術將全面開啟自動駕駛的市場。

說到自動駕駛,我們通常的概念是這樣的,自動駕駛=汽車+感測器+人工智慧。

但其實自動駕駛還需要一個必備條件,那就是高精度地圖。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這麼來理解:即使是最先進的感測器方案,它的探測距離也是有限的(<200m),同時無法穿越阻隔,而且越多的感測器,帶來的計算負擔也就越大。所以,必須要有途徑,即時瞭解“實體感測器”之外的資訊。

從導航電子地圖演化而來的HAD地圖(高精度地圖)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HAD地圖精度達到10cm級,可以細緻到每個車道的坡度、曲率、航向、高程、車道線、限速、道路交通標誌等資訊,讓汽車隨時知道自己在哪裡,前方會遇見什麼。

下圖是HAD地圖的示例:

而高精度地圖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出來的,除了資訊的精度提升之外,未來HAD地圖的資訊更新要達到毫秒級,這需要一整套系統的支撐。

當年特斯拉就苦於買不到好用的地圖,以致於項目組中的三個人乾脆出來創業,成立了一家叫做lvl5的地圖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進化為自動駕駛汽車的“虛擬感測器”,還遠不是地圖科學發展的終點。

可以想像,未來所有運動的物體,它們的資訊都將彙聚到一個以電子地圖為核心的“數位地球”上,由強大的AI系統進行運算,從萬物互聯演化到萬物融合。從而在理論意義上,人類可以無限接近100%的生存效率。與此同時,地圖會像水和電一樣,成為未來社會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

企業篇:

在國內的數位地圖行業,四維圖新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

四維圖新脫胎於中國四維,後者由國家測繪局於1992年創建的,是名副其實的國家隊。

四維圖新後來併入了航太集團,2016年騰訊產業基金投資取得了11.28%的股權,四維轉身成為沒有實際控制人的公司。

四維圖新一直是行業的領跑者,在數字地圖領域創造多項行業第一:

1)其中01年獲得的導航地圖甲級資質,目前國內僅有11家,而作為測繪局的嫡系部隊,四維是第一家獲得此資質的公司。

2)通過收購世紀高通,在動態交通資訊上成功卡位元,為公司的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業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四維很早就開始佈局高精度地圖,通過和各大車企合作,在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生態中佔據了有利位置。

4)而NSD地圖解決了地圖資料和地圖軟體不相容的問題,四維掌握了標準制定的能力,並得到了大部分中高端汽車品牌的認可。

就業務佈局而言,四維涵蓋了車聯網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相比同行,四維的能力圈最為完整。特別是耗資38億從MTK(聯發科)手上收購的汽車晶片業務,將成為四維圖新未來的發展基石。

看看四維圖新的客戶群,囊括了汽車行業所有的一線品牌。

完全一副高富帥的即視感。

業務篇:

四維圖新的業務可以分為:車載導航,消費電子導航,互聯網地圖,車聯網、行業應用這幾塊,隨著近年的發展,還加入了汽車晶片和自動駕駛業務。

1、 車載導航:

得益於政府背景,四維借助與豐田的合資,率先進入車載導航的前裝市場(前裝:直接供貨給整車廠,汽車出廠前就已經安裝了公司產品),並將領先地位一直保持至今。四維的車載地圖業務有突出的優勢,尤其顯示在高端汽車領域。

有一個細節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的:四維圖新通過收購Mapscape公司,獲得了NDS標準格式的制定權,進一步鞏固了自身在前裝市場的競爭優勢。

NDS是寶馬、賓士和大眾等車企大力推廣的通用地圖格式。它解決的是地圖資料和地圖軟體相容的問題,就像USB介面一樣,讓地圖資料可以跨平臺使用。這一領域的標準制定對於地圖資料價值的最大化是非常重要的。

但近年來,易圖通抓住了自主品牌的崛起機遇,高德被阿裡收購後採取了互聯網的打法,增加了這一市場的競爭壓力。值得一提的是,易圖通也得到了阿裡的注資,圖商背後隱藏的是互聯網巨頭AT間的角力。

2、 消費電子導航:

消費電子上的地圖業務,原本是四維的一塊豐厚的利潤來源。通過和NavTeq(後更名為大名鼎鼎的HERE)的合作,向Nokia供貨,這塊業務一度貢獻了四維超過50%的利潤。

隨著NOKIA的衰落,以及可擕式導航儀(比如Garmin)被免費的手機導航所取代,這一塊業務逐漸退出了四維的產品序列。凱立德倒是在後裝車載導航儀上殺出一條血路,但同樣是因為手機免費地圖的衝擊,手持導航設備(PND)市場逐漸萎縮了。讓我們看看曾經在IT硬體界有著蘋果一樣地位的Garmin,現在在賣什麼。

3、 互聯網地圖:

互聯網地圖業務一度也發展的不錯,但隨著阿裡、百度各自並購了電子地圖的生產商,四維逐漸失去了這一塊業務的主導地位。

在手機導航市場上,高德地圖(34%)和百度地圖(30%)佔據第一第二的位置。雖然騰訊入股了四維,其他幾家的地圖也大多是由四維提供的資料,但在互聯網行業“數一數二”的效應特別明顯,排名靠後的產品基本沒有翻盤的機會。

可能由於四維身上一直背負著2B的基因,所以並不適合互聯網地圖業的競爭形式,所以預計這一塊業務也可能會逐步退出。

4、 車聯網:

車聯網是四維很早就開始佈局的業務,其至16年車聯網收入已經占比33%。

在乘用車聯網上已經為寶馬、豐田、奧迪、大眾、富豪、長城等國內外主流車廠提供車聯網服務。其駕趣品牌提供WeLink(手機車機互聯)、WeCar(車機)、WeOs(車機作業系統)和WeNav(導航),完整覆蓋了車聯網的市場需求。

在商用車聯網上通過並購中寰衛星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商用車聯網方面,公司在近半數省份取得省級監控服務資質,並在甘肅、內蒙古等省份取得領先的市場地位。

動態交通資訊領域,四維很早通過並購世紀高通取得了領先優勢。現在人們出行,特別是北上廣深的一線城市,已經越來越離不開即時路況了。這塊業務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5、 行業應用市場

行業市場一直是四維想開拓的業務,但是這個領域過於分散,而且各細分領域的進入門檻很高。數位城市領域有數位政通,通用GIS領域有超圖軟體,都是在行業內耕耘了很多年的企業。12年四維在電力領域取得30%的份額,後來也通過一系列並購進行業務拓展:

1)收購中交宇科(勘察測繪)51%的股份,交易價格1.38億元,希望拓展在交通資訊化領域的行業應用。

2)收購長沙海圖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份,交易價格2700萬,佈局城市規劃、智慧城市和管線產品等行業應用領域。

16年行業板塊貢獻了2.2億元的營收,並且形成SaaS 平臺輸出能力,2B端提供API/SDK 等電子地圖、位置大資料分析等服務。但這個行業過於分散,四維並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優勢來取得領先。

6、 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

隨著EV的發展,無人駕駛被大多數車企提上議事日程。無人駕駛系統可以分為感知(眼睛)、決策(大腦)和執行(雙手)三個步驟,其感知的方式一般包括: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攝像頭、超聲波等,但其實高精度地圖也是感知的重要部分,通過HAD地圖可以讓汽車看到更遠的地方,可以提前感知異常的區域。

這一塊業務無論在硬體還是軟體商,都有相當高的技術門檻,單靠一個企業閉門造車是很難實現的。四維很適時地利用已有的客戶資源,和與各方車企進行深入合作,同時敏銳的意識到晶片和地圖的巨大協同效應,著手構建自己的硬體能力,抓住下一步的機會。

未來這一塊業務,在感測器和演算法上四維沒有太多的機會,也和自身的能力基因不相匹配,我們認為主要還是給其地圖和晶片業務引流。

7、 車載晶片業務

傑發之前主要做資訊娛樂系統晶片,併入四維後,很快在車載功放、胎壓監測、車身控制等領域拓展,並推出了ADAS的第一片國產晶片,後續很值得期待。

傑發17年盈利預測2.3億元,18年3.0億元,這對於今明兩年四維的業績有直接的支撐作用。但必須要注意的是,這屬於一次跨界並購,能否取得預想中的融合效果,特別是已經強激勵的管理層,在對賭結束後能否持續穩健經營的問題,還值得深入觀察。

通常來看,跨界並購面對的整合風險是非常大的,由其在這種知識密集型的輕資產公司。

財務篇:

1、 核心業務增長承壓,未來價值得看晶片。

單位:萬元,部分業務的收入口徑根據子公司情況進行拆分,屬於估計數。

1)從歷年的收入趨勢來看,車載導航業務一直是核心業務,且逐年在上升,但17年上半年同比出現了小幅的下降。

按照國外地圖行業的經驗,這個細分市場的集中度是非常高的,經過激烈的競爭,最後一般只剩下一到兩家公司壟斷經營。

現在看來最終的洗牌還沒有出現,未來收入存在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但最後勝負已分時肯定有四維的位置,這一塊業務還是值得期待的。

2)車聯網和地圖編譯服務,從調整後的資料來看,16年已經出現了下滑。由於看不到具體的收入構成,只能是推測商用車這塊收入遇到的困難。

車聯網業務的未來主要還是看趣駕品牌的發展情況,其車機和手機互聯的產品We-Link簡單易用,如果能夠適配三分之一的車機市場,則可能打造一個類比APP STORE的車機軟體應用入口。

3) 動態交通資訊領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也在快速成長。未來這一塊業務除了2B的資料提供之外,對於構建車聯網大資料平臺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基礎。

4)企業服務及行業應用,得益於收購兼併的舉措,收入一直在增長,但正如前面所說,這一塊市場太過分散,無法取得規模效應,並不是四維的優勢所在。長期不看好四維的這塊業務。

5)晶片業務在16年業績承諾是1.87億,17年2.28億,18年3.03億元。就四維圖新的價值而言,我們認為晶片業務將是未來業績的支撐點。未來傑發的汽車晶片業務,需要佔據國內汽車晶片5%的市場份額(對應40億以上的收入),才能稱得上是一筆成功的收購。

6)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業務目前體量不大。由於其沒有對應的營業成本,所以我們推測這塊業務目前只是和廠商的協同開發收入,對於四維而言,其用意我們推測是用於支撐未來的地圖和晶片業務,不會單獨成為一塊大的收入來源。

7) 消費電子領域及其他。曾經如日中天的Nokia手機,曾經紅極一時的Garmin導航儀,都被蘋果和安卓無情的淘汰進了歷史的儲物間。高科技行業就是如此,如果你不能洞察行業發展的本質需要,你可能很快就被歷史淘汰。就這一點而言,四維圖新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

2、 研發競賽,沒有退路

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研發費用占收入比長年維持在45%以上的應該說是非常罕見的。四維圖新就是一家在研發上拼命投入的公司。

你要問能否少投一點?答案是,還真不行。讓我們看看歷年開發支出的主要項目,一探究竟。

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分成兩個階段: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研究階段屬於基礎性的科研投入,不會形成明確的產品或帶來收益,這一塊的支出都計入當期的利潤。而開發階段屬於產品化研究,已經驗證可以商品化的產品或專案,投入上一般會作為企業的資產來處理,在後續分幾年計入利潤。

四維圖新長年的開發專案就是資料庫,顧名思義就是地圖資料庫,而我們通過資料分析發現,每一年的資料庫攤銷的費用,基本等於內部開發的投入。這說明,地圖資料庫的更新換代非常快,不僅是資料,還包括生產方式和編譯技術,必須要保持高強度的持續投入才能確保自己領先的市場地位。

交通資訊處理系統也是一個持續投入的項目,雖然金額有所降低,但需要看到未來HAD地圖如果要實現毫秒級的更新速度,這個系統將是實現的關鍵。

備註:12、13和14年缺少資料,所以不做列示

另一個指標是研發費用的資本化比例,這反映當期有多少比例的研發投入是屬於開發階段。從圖表可以看出這個比例大概在30%上下徘徊。雖然這個資料不是很精確,但可以看出四維很大部分的研發投入是屬於維持性質的研發,和暫時無法商業化的基礎性研究。

行業變化如此之快,就連地圖行業的老大哥,也要持續探索各種可能性,保持危機感和饑餓感,小心駛得萬年船,這一點在高科技行業尤為適用。

價值篇:

和成熟行業不同,我們無法用“逼近方法”搭建一個相對可靠的模型,來推測四維圖新未來的盈利情況,以及由此而來的估值。所以我們採取了倒推法,即按照四維圖新現在的估值,結合其業務的特徵,我們來估算,四維的各項業務要發展到什麼樣的水準,才能支撐起其現在的大約400億的市值。

假設前提:

1)10%的折現率;

2)5%的永續增長率;

如果對這個計算過程有疑問,請參考我們以前的《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潤》系列文章。

經過推算,我們認為未來的四維圖新需要達到這樣的規模:

1、至2027年,四維圖新各項業務需要達到的收入結構:

1) 依靠即時更新的高精度地圖,就像今天的寬頻收費一樣,實現面向汽車用戶的基礎設施收費,從而實現85億的收入規模。

2) 汽車晶片需要占到汽車前裝市場5%的份額,達到54億的收入規模,占整體的60%。

3) 路況則發展到15億元的規模,汽車互聯穩步增長至5.5個億的規模。

2、至2027年,四維圖新各項業務需要達到的盈利結構:

1) 車載導航需要貢獻51%的淨利,大約20億的淨利規模。

2) 汽車晶片業務需要貢獻38%的淨利潤,實現15個億的淨利。

3) 其次是導航地圖和路況資訊,全部合計實現40個億的淨利潤。

你或許要問了,40個億的淨利潤,怎麼才只有約400億的股市?

答案很簡單,時間是有成本的,如果在2017年實現40個億的淨利,那麼四維圖 新至少值1,000億,而因為是在2027年實現40個億的淨利,其中考慮風險成本、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所以估值上只有400個億。

目前A股市場上,真正屬於自動駕駛概念的標的不多,像四維圖新這樣在地圖這項基礎設施上有著如此強大的積累,以及對於自動駕駛有著如此明確的佈局的公司,非常稀缺。

標的的稀缺性,解釋了為什麼目前四維的市盈率這麼高。回歸理性,我們看到,如果四維需要支撐400億的市值,那麼未來需要交出的成績單也是要求非常高。

在資本市場上,風險和收益永遠是對等的,如果你想像彼得林奇一樣戰勝華爾街,需要承擔一些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簡而言之,四維圖新是稀缺標的,值得期許,但未來能否成功,要看其地圖業務能否與晶片業務實現化學反應。

四維圖新,Come on!

聲明:

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所提供的資訊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而除了特斯拉之外,各大車企都將L4級別(高度自動化)技術的商業化提上了議程。預計到2020年前後,這一技術將全面開啟自動駕駛的市場。

說到自動駕駛,我們通常的概念是這樣的,自動駕駛=汽車+感測器+人工智慧。

但其實自動駕駛還需要一個必備條件,那就是高精度地圖。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這麼來理解:即使是最先進的感測器方案,它的探測距離也是有限的(<200m),同時無法穿越阻隔,而且越多的感測器,帶來的計算負擔也就越大。所以,必須要有途徑,即時瞭解“實體感測器”之外的資訊。

從導航電子地圖演化而來的HAD地圖(高精度地圖)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HAD地圖精度達到10cm級,可以細緻到每個車道的坡度、曲率、航向、高程、車道線、限速、道路交通標誌等資訊,讓汽車隨時知道自己在哪裡,前方會遇見什麼。

下圖是HAD地圖的示例:

而高精度地圖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出來的,除了資訊的精度提升之外,未來HAD地圖的資訊更新要達到毫秒級,這需要一整套系統的支撐。

當年特斯拉就苦於買不到好用的地圖,以致於項目組中的三個人乾脆出來創業,成立了一家叫做lvl5的地圖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進化為自動駕駛汽車的“虛擬感測器”,還遠不是地圖科學發展的終點。

可以想像,未來所有運動的物體,它們的資訊都將彙聚到一個以電子地圖為核心的“數位地球”上,由強大的AI系統進行運算,從萬物互聯演化到萬物融合。從而在理論意義上,人類可以無限接近100%的生存效率。與此同時,地圖會像水和電一樣,成為未來社會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

企業篇:

在國內的數位地圖行業,四維圖新是當之無愧的老大哥。

四維圖新脫胎於中國四維,後者由國家測繪局於1992年創建的,是名副其實的國家隊。

四維圖新後來併入了航太集團,2016年騰訊產業基金投資取得了11.28%的股權,四維轉身成為沒有實際控制人的公司。

四維圖新一直是行業的領跑者,在數字地圖領域創造多項行業第一:

1)其中01年獲得的導航地圖甲級資質,目前國內僅有11家,而作為測繪局的嫡系部隊,四維是第一家獲得此資質的公司。

2)通過收購世紀高通,在動態交通資訊上成功卡位元,為公司的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業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四維很早就開始佈局高精度地圖,通過和各大車企合作,在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生態中佔據了有利位置。

4)而NSD地圖解決了地圖資料和地圖軟體不相容的問題,四維掌握了標準制定的能力,並得到了大部分中高端汽車品牌的認可。

就業務佈局而言,四維涵蓋了車聯網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相比同行,四維的能力圈最為完整。特別是耗資38億從MTK(聯發科)手上收購的汽車晶片業務,將成為四維圖新未來的發展基石。

看看四維圖新的客戶群,囊括了汽車行業所有的一線品牌。

完全一副高富帥的即視感。

業務篇:

四維圖新的業務可以分為:車載導航,消費電子導航,互聯網地圖,車聯網、行業應用這幾塊,隨著近年的發展,還加入了汽車晶片和自動駕駛業務。

1、 車載導航:

得益於政府背景,四維借助與豐田的合資,率先進入車載導航的前裝市場(前裝:直接供貨給整車廠,汽車出廠前就已經安裝了公司產品),並將領先地位一直保持至今。四維的車載地圖業務有突出的優勢,尤其顯示在高端汽車領域。

有一個細節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的:四維圖新通過收購Mapscape公司,獲得了NDS標準格式的制定權,進一步鞏固了自身在前裝市場的競爭優勢。

NDS是寶馬、賓士和大眾等車企大力推廣的通用地圖格式。它解決的是地圖資料和地圖軟體相容的問題,就像USB介面一樣,讓地圖資料可以跨平臺使用。這一領域的標準制定對於地圖資料價值的最大化是非常重要的。

但近年來,易圖通抓住了自主品牌的崛起機遇,高德被阿裡收購後採取了互聯網的打法,增加了這一市場的競爭壓力。值得一提的是,易圖通也得到了阿裡的注資,圖商背後隱藏的是互聯網巨頭AT間的角力。

2、 消費電子導航:

消費電子上的地圖業務,原本是四維的一塊豐厚的利潤來源。通過和NavTeq(後更名為大名鼎鼎的HERE)的合作,向Nokia供貨,這塊業務一度貢獻了四維超過50%的利潤。

隨著NOKIA的衰落,以及可擕式導航儀(比如Garmin)被免費的手機導航所取代,這一塊業務逐漸退出了四維的產品序列。凱立德倒是在後裝車載導航儀上殺出一條血路,但同樣是因為手機免費地圖的衝擊,手持導航設備(PND)市場逐漸萎縮了。讓我們看看曾經在IT硬體界有著蘋果一樣地位的Garmin,現在在賣什麼。

3、 互聯網地圖:

互聯網地圖業務一度也發展的不錯,但隨著阿裡、百度各自並購了電子地圖的生產商,四維逐漸失去了這一塊業務的主導地位。

在手機導航市場上,高德地圖(34%)和百度地圖(30%)佔據第一第二的位置。雖然騰訊入股了四維,其他幾家的地圖也大多是由四維提供的資料,但在互聯網行業“數一數二”的效應特別明顯,排名靠後的產品基本沒有翻盤的機會。

可能由於四維身上一直背負著2B的基因,所以並不適合互聯網地圖業的競爭形式,所以預計這一塊業務也可能會逐步退出。

4、 車聯網:

車聯網是四維很早就開始佈局的業務,其至16年車聯網收入已經占比33%。

在乘用車聯網上已經為寶馬、豐田、奧迪、大眾、富豪、長城等國內外主流車廠提供車聯網服務。其駕趣品牌提供WeLink(手機車機互聯)、WeCar(車機)、WeOs(車機作業系統)和WeNav(導航),完整覆蓋了車聯網的市場需求。

在商用車聯網上通過並購中寰衛星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商用車聯網方面,公司在近半數省份取得省級監控服務資質,並在甘肅、內蒙古等省份取得領先的市場地位。

動態交通資訊領域,四維很早通過並購世紀高通取得了領先優勢。現在人們出行,特別是北上廣深的一線城市,已經越來越離不開即時路況了。這塊業務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

5、 行業應用市場

行業市場一直是四維想開拓的業務,但是這個領域過於分散,而且各細分領域的進入門檻很高。數位城市領域有數位政通,通用GIS領域有超圖軟體,都是在行業內耕耘了很多年的企業。12年四維在電力領域取得30%的份額,後來也通過一系列並購進行業務拓展:

1)收購中交宇科(勘察測繪)51%的股份,交易價格1.38億元,希望拓展在交通資訊化領域的行業應用。

2)收購長沙海圖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份,交易價格2700萬,佈局城市規劃、智慧城市和管線產品等行業應用領域。

16年行業板塊貢獻了2.2億元的營收,並且形成SaaS 平臺輸出能力,2B端提供API/SDK 等電子地圖、位置大資料分析等服務。但這個行業過於分散,四維並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優勢來取得領先。

6、 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

隨著EV的發展,無人駕駛被大多數車企提上議事日程。無人駕駛系統可以分為感知(眼睛)、決策(大腦)和執行(雙手)三個步驟,其感知的方式一般包括: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攝像頭、超聲波等,但其實高精度地圖也是感知的重要部分,通過HAD地圖可以讓汽車看到更遠的地方,可以提前感知異常的區域。

這一塊業務無論在硬體還是軟體商,都有相當高的技術門檻,單靠一個企業閉門造車是很難實現的。四維很適時地利用已有的客戶資源,和與各方車企進行深入合作,同時敏銳的意識到晶片和地圖的巨大協同效應,著手構建自己的硬體能力,抓住下一步的機會。

未來這一塊業務,在感測器和演算法上四維沒有太多的機會,也和自身的能力基因不相匹配,我們認為主要還是給其地圖和晶片業務引流。

7、 車載晶片業務

傑發之前主要做資訊娛樂系統晶片,併入四維後,很快在車載功放、胎壓監測、車身控制等領域拓展,並推出了ADAS的第一片國產晶片,後續很值得期待。

傑發17年盈利預測2.3億元,18年3.0億元,這對於今明兩年四維的業績有直接的支撐作用。但必須要注意的是,這屬於一次跨界並購,能否取得預想中的融合效果,特別是已經強激勵的管理層,在對賭結束後能否持續穩健經營的問題,還值得深入觀察。

通常來看,跨界並購面對的整合風險是非常大的,由其在這種知識密集型的輕資產公司。

財務篇:

1、 核心業務增長承壓,未來價值得看晶片。

單位:萬元,部分業務的收入口徑根據子公司情況進行拆分,屬於估計數。

1)從歷年的收入趨勢來看,車載導航業務一直是核心業務,且逐年在上升,但17年上半年同比出現了小幅的下降。

按照國外地圖行業的經驗,這個細分市場的集中度是非常高的,經過激烈的競爭,最後一般只剩下一到兩家公司壟斷經營。

現在看來最終的洗牌還沒有出現,未來收入存在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但最後勝負已分時肯定有四維的位置,這一塊業務還是值得期待的。

2)車聯網和地圖編譯服務,從調整後的資料來看,16年已經出現了下滑。由於看不到具體的收入構成,只能是推測商用車這塊收入遇到的困難。

車聯網業務的未來主要還是看趣駕品牌的發展情況,其車機和手機互聯的產品We-Link簡單易用,如果能夠適配三分之一的車機市場,則可能打造一個類比APP STORE的車機軟體應用入口。

3) 動態交通資訊領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也在快速成長。未來這一塊業務除了2B的資料提供之外,對於構建車聯網大資料平臺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基礎。

4)企業服務及行業應用,得益於收購兼併的舉措,收入一直在增長,但正如前面所說,這一塊市場太過分散,無法取得規模效應,並不是四維的優勢所在。長期不看好四維的這塊業務。

5)晶片業務在16年業績承諾是1.87億,17年2.28億,18年3.03億元。就四維圖新的價值而言,我們認為晶片業務將是未來業績的支撐點。未來傑發的汽車晶片業務,需要佔據國內汽車晶片5%的市場份額(對應40億以上的收入),才能稱得上是一筆成功的收購。

6)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業務目前體量不大。由於其沒有對應的營業成本,所以我們推測這塊業務目前只是和廠商的協同開發收入,對於四維而言,其用意我們推測是用於支撐未來的地圖和晶片業務,不會單獨成為一塊大的收入來源。

7) 消費電子領域及其他。曾經如日中天的Nokia手機,曾經紅極一時的Garmin導航儀,都被蘋果和安卓無情的淘汰進了歷史的儲物間。高科技行業就是如此,如果你不能洞察行業發展的本質需要,你可能很快就被歷史淘汰。就這一點而言,四維圖新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

2、 研發競賽,沒有退路

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研發費用占收入比長年維持在45%以上的應該說是非常罕見的。四維圖新就是一家在研發上拼命投入的公司。

你要問能否少投一點?答案是,還真不行。讓我們看看歷年開發支出的主要項目,一探究竟。

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分成兩個階段: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研究階段屬於基礎性的科研投入,不會形成明確的產品或帶來收益,這一塊的支出都計入當期的利潤。而開發階段屬於產品化研究,已經驗證可以商品化的產品或專案,投入上一般會作為企業的資產來處理,在後續分幾年計入利潤。

四維圖新長年的開發專案就是資料庫,顧名思義就是地圖資料庫,而我們通過資料分析發現,每一年的資料庫攤銷的費用,基本等於內部開發的投入。這說明,地圖資料庫的更新換代非常快,不僅是資料,還包括生產方式和編譯技術,必須要保持高強度的持續投入才能確保自己領先的市場地位。

交通資訊處理系統也是一個持續投入的項目,雖然金額有所降低,但需要看到未來HAD地圖如果要實現毫秒級的更新速度,這個系統將是實現的關鍵。

備註:12、13和14年缺少資料,所以不做列示

另一個指標是研發費用的資本化比例,這反映當期有多少比例的研發投入是屬於開發階段。從圖表可以看出這個比例大概在30%上下徘徊。雖然這個資料不是很精確,但可以看出四維很大部分的研發投入是屬於維持性質的研發,和暫時無法商業化的基礎性研究。

行業變化如此之快,就連地圖行業的老大哥,也要持續探索各種可能性,保持危機感和饑餓感,小心駛得萬年船,這一點在高科技行業尤為適用。

價值篇:

和成熟行業不同,我們無法用“逼近方法”搭建一個相對可靠的模型,來推測四維圖新未來的盈利情況,以及由此而來的估值。所以我們採取了倒推法,即按照四維圖新現在的估值,結合其業務的特徵,我們來估算,四維的各項業務要發展到什麼樣的水準,才能支撐起其現在的大約400億的市值。

假設前提:

1)10%的折現率;

2)5%的永續增長率;

如果對這個計算過程有疑問,請參考我們以前的《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潤》系列文章。

經過推算,我們認為未來的四維圖新需要達到這樣的規模:

1、至2027年,四維圖新各項業務需要達到的收入結構:

1) 依靠即時更新的高精度地圖,就像今天的寬頻收費一樣,實現面向汽車用戶的基礎設施收費,從而實現85億的收入規模。

2) 汽車晶片需要占到汽車前裝市場5%的份額,達到54億的收入規模,占整體的60%。

3) 路況則發展到15億元的規模,汽車互聯穩步增長至5.5個億的規模。

2、至2027年,四維圖新各項業務需要達到的盈利結構:

1) 車載導航需要貢獻51%的淨利,大約20億的淨利規模。

2) 汽車晶片業務需要貢獻38%的淨利潤,實現15個億的淨利。

3) 其次是導航地圖和路況資訊,全部合計實現40個億的淨利潤。

你或許要問了,40個億的淨利潤,怎麼才只有約400億的股市?

答案很簡單,時間是有成本的,如果在2017年實現40個億的淨利,那麼四維圖 新至少值1,000億,而因為是在2027年實現40個億的淨利,其中考慮風險成本、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所以估值上只有400個億。

目前A股市場上,真正屬於自動駕駛概念的標的不多,像四維圖新這樣在地圖這項基礎設施上有著如此強大的積累,以及對於自動駕駛有著如此明確的佈局的公司,非常稀缺。

標的的稀缺性,解釋了為什麼目前四維的市盈率這麼高。回歸理性,我們看到,如果四維需要支撐400億的市值,那麼未來需要交出的成績單也是要求非常高。

在資本市場上,風險和收益永遠是對等的,如果你想像彼得林奇一樣戰勝華爾街,需要承擔一些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簡而言之,四維圖新是稀缺標的,值得期許,但未來能否成功,要看其地圖業務能否與晶片業務實現化學反應。

四維圖新,Come on!

聲明:

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所提供的資訊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