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原大戰蔣介石急搬救兵,張學良提條件,蔣介石反應竟是……

1930年, 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之間的中原大戰爆發。 1930年6月25號, 閻錫山的愛將傅作義攻佔濟南。 要知道, 中原大戰的戰線分佈在隴海線、平漢線和津浦線一帶。 濟南是蔣軍的前線重鎮, 一旦被攻克, 那麼戰略要地徐州就將失去屏障。 如果徐州失陷, 反蔣派直取南京就指日可待了。

1930年中原大戰

這下東北軍的軍官們可急了, 紛紛跑到張學良那兒說, 這蔣介石的軍隊連濟南都守不住了, 可不能與他們合作。 咱們可不能為了錢, 就出去跟別人拼命啊!經過一番慎重的考慮, 張學良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他讓張群給蔣介石傳話, 說如果能將濟南奪回來, 他就考慮出兵相助。

1930年蔣介石攻佔濟南

1930年8月中旬, 蔣軍攻佔濟南。 張學良終於鬆口, 考慮出兵。 但他有個條件, 那就是黃河以北的治理權。

對於蔣介石來說, 張學良這完全是獅子大開口哇。 要是放在以前, 蔣介石肯定要撕破臉。 可今時不同往日, 他還等著張學良的“水”去救他的“火”。 但是, 黃河以北的治理權可不是蔣介石一個人答應了就能算數的, 這裡面的利益關係盤根錯節, 複雜著呢。

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宋子文

怎麼呢, 消息傳開, 第一個反對的, 就是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的宋子文。 因為, 黃河以北油水最肥的部門當屬天津海關, 它可是國民政府當時最重要的財政來源之一。 天津海關本來歸宋子文管, 他當然不願意把這棵搖錢樹拱手送人呐。

於是張學良退了一步, 他說既然天津海關不行, 那我要三條鐵路,

津浦線、平漢線、平綏線。 要知道, 中國當時掙錢的除了海關就是鐵路了。 這一次, 時任國民政府鐵道部部長孫科不幹了。

時任國民政府鐵道部部長孫科

不得已, 蔣介石只好親自出面調和, 在一番權衡之後, 他覺得小舅子宋子文不好惹, 只能選擇孫科這個軟柿子捏了。

蔣介石特意把孫科請來說:“我知道你的難處, 可要是這三條鐵路不給他, 這仗輸了, 我們就一條鐵路都沒了。 ”孫科也不好反駁, 蔣介石接著說:“你就讓著點, 要是仗打贏了, 你不當鐵道部長我就讓你當行政院長。 ”孫科想想, 也不虧本啊, 於是就同意將三條鐵路讓給張學良了。

1930年9月18日, 張學良終於發出息爭通電, 擁護中央。 隨後張學良親率10萬東北軍出關助蔣, 僅僅十天就佔領平津、河北, 反蔣聯盟迅速瓦解。 11月4日, 隨著馮玉祥閻錫山通電下野, 中原大戰以蔣介石大獲全勝而告終。

張學良就任陸海空軍副司令

武裝調停中原大戰後, 張學良的各種權力和榮譽接踵而來。 陸海空軍副司令的官銜、1500萬之巨的軍費, 再加上黃河以北的治理權。年僅三十歲的張學良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與蔣介石一分天下。當然,他與蔣介石的關係也更上一層樓了。

明天請繼續關注:手握30萬東北軍的張學良,如何被蔣介石拉下馬?

再加上黃河以北的治理權。年僅三十歲的張學良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與蔣介石一分天下。當然,他與蔣介石的關係也更上一層樓了。

明天請繼續關注:手握30萬東北軍的張學良,如何被蔣介石拉下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