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抱娃姿勢是大學問,別拿寶寶三次脊椎黃金發育期開玩笑

你讓糕媽回憶的話, 貌似新生寶寶無非就幾件事情, 吃飽了就是抱, 抱完了就是睡, 說白了除了喝奶, 剩下不是抱就是睡兩件大事了。

簡單的抱和睡從來就不是小事, 而是充滿隱患的大事情, 這些點一定要告訴你們, 千萬千萬要謹慎, 一個疏忽可是大事, 寶寶今後的生活烙下問題也絕對不是嚇唬各位。

豎抱的哭娃怎麼破?

很多媽媽之前留言評論說, 我們家的就是要豎著抱, 豎著就不哭, 橫著就要哭。

其實, 對與新生寶寶而言, 他對外界的新生事物感知能力非常有限, 雙眼對於顏色物體形狀等都無法仔細鑒別,

如果是單純為了好玩兒一定要媽媽豎抱, 那一定是媽媽們混淆誤解了寶寶的意圖, 很多時候寶寶並非一定要豎抱讓媽媽取悅自己, 而是因為奶後胃中脹氣難受, 等同平躺的橫抱方式加大了胃中的不適感, 豎起後更容易使胃中空氣排出, 因此才會在獲得更為舒適抱姿時更為欣喜。

因此, 遇到這類情況媽媽們可以嘗試將寶寶腦袋放在肩頭, 媽媽脖子稍傾斜, 減緩寶寶頭部對脊椎的負擔, 輕拍寶寶後背, 使寶寶將胃中的空氣排出, 寶寶會更容易奶後安靜入睡。

具體拍奶的方法可以參考糕媽之前的文章:喝完奶必打嗝一頓奶全白喝, 這些妙招總有一款適合你寶寶

過早豎抱的寶寶風險大

同上述分析,

媽媽一定要分清寶寶哭鬧的緣由, 嘗試正確的處理方法, 而不是一味順從滿足寶寶豎抱, 甚至有些媽媽會自我安慰說自家寶寶的脖子長的好, 挺硬的, 問題倒還不是很大。

要知道這個月齡大小的寶寶脊椎非常幼嫩, 還不足以支撐整個腦袋的重量, 即便不是搖晃厲害也很難說會因為長期過早豎報造成影響, 況且脊椎屬於人體的重要組織, 神經密佈, 千萬不能疏忽。

給大家看這兩張圖就能明白一二, 其實寶寶在媽媽肚子中時候由於子宮空間有限, 長期處於捲縮裝, 因此, 出生後的新生寶寶的脊椎是非常柔軟的。

在經歷了三個脊椎發育黃金期後, 才會同成人一般在形成脊椎的三大彎曲, 為今後長大的站、走、立提供良好的生理支撐。

第一次脊椎彎曲產生期大約在寶寶三個月左右, 此時發育健康的寶寶已經非常穩當可以俯臥支撐頭部, 在這一個簡單的抬頭動作中, 寶寶頸部及背部的肌肉得到了鍛煉與強化, 因此形成了生理期中的第一個脊椎彎曲-------頸椎前凸。

第二次脊椎彎曲產生期大約在寶寶六個月左右, 這時候的寶寶已經可以開始不用支撐, 嘗試獨立坐, 此時, 寶寶胸部的脊椎正是恰好的強化期, 因此形成了生理期中的第二個脊椎彎曲--------胸椎後凸。

第三次脊椎彎曲產生期大約在寶寶一歲左右, 這時候的寶寶正是學步時期,

腰骶部的力量正式得到鍛煉的最佳時期, 在這個期間形成了生理的第三個脊椎彎曲------腰椎前凸。

正確抱法是大學問

所以說, 沒有比寶寶的脊椎發育更重要的事情了, 寶寶柔軟的脊椎在不適當的時間階段經歷長時間的不當壓力, 極有可能將使寶寶脊椎產生不正常彎曲, 甚至造成脊椎發育畸形, 雖然每日的不當“抱姿”不會一次造成嚴重傷害, 但潛移默化對寶寶的影響確實巨大。

1

新生寶寶橫著抱

新生寶寶尚未滿月自然是脊椎最為幼嫩的時期, 此時適宜的抱法就是橫抱,

不光是要注意抱者一定要注意用手關節處拖住寶寶, 而且應當拖住寶寶的頸椎上部分與小腦相接處, 手臂環住寶寶腰部及臀部, 頭部略高,臀部略低是寶寶較為舒適的抱姿。

2

滿月寶寶托著抱

滿月後的寶寶,接近2-3月齡是最容易吐奶回奶的年齡,這時候難免會有需要豎著拍奶的時候,此時即便將寶寶豎起,也需要讓寶寶腦袋有依託,可以靠著媽媽的肩膀,或者靠著媽媽的脖子耳根處,媽媽自身頭或肩膀微側,保持一定角度,來緩衝對寶寶脊椎壓力。

拍奶結束後,仍建議媽媽們多以橫抱為主,此階段不建議寶寶完全垂直沒有依託得抱,避免寶寶

3

六月寶寶可豎抱

六月大的寶寶已經能力嘗試獨立坐,因此腰椎以上部分基本可以支撐上半身體重,因此,此時方可相對自由得讓寶寶無依託自由抱。

頭部略高,臀部略低是寶寶較為舒適的抱姿。

2

滿月寶寶托著抱

滿月後的寶寶,接近2-3月齡是最容易吐奶回奶的年齡,這時候難免會有需要豎著拍奶的時候,此時即便將寶寶豎起,也需要讓寶寶腦袋有依託,可以靠著媽媽的肩膀,或者靠著媽媽的脖子耳根處,媽媽自身頭或肩膀微側,保持一定角度,來緩衝對寶寶脊椎壓力。

拍奶結束後,仍建議媽媽們多以橫抱為主,此階段不建議寶寶完全垂直沒有依託得抱,避免寶寶

3

六月寶寶可豎抱

六月大的寶寶已經能力嘗試獨立坐,因此腰椎以上部分基本可以支撐上半身體重,因此,此時方可相對自由得讓寶寶無依託自由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