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英勇善戰的紅軍師長——柴鴻儒

柴鴻儒, 又名洪宇, 1903年生於大名縣未城鄉老堤南村。 1928年參加國民革命軍。 1931年2月, 隨中共地下黨員魏孟賢領導駐六安的國民黨第四十六師兩個營起義, 編入紅四方面軍。 1936年, 柴鴻儒在掩護紅軍過黃河、阻擊國民黨部隊的戰鬥中, 光榮犧牲, 年僅33歲。

出身貧寒的柴鴻儒, 父親中年早逝, 從小跟隨大哥讀書識字。 受大名省立七師革命思想的影響和南方革命浪潮的吸引, 柴鴻儒于1928年參加了國民革命軍, 在連長魏孟賢(中共地下黨員)培育下, 政治覺悟逐漸提高。 1929年, 柴鴻儒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1年2月15日, 他隨魏孟賢領導駐六安的國民黨第四十六師兩個營起義,

摧毀敵人一個團部和兩個旅部, 與皖西紅軍會合, 編入紅四方面軍。

柴鴻儒參加紅軍後, 先後任連長、營長、團長、參謀主任等職。 1933年6月, 他任三十軍八十九師師長, 率部參加了營渠戰役和宣達戰役。 在粉碎敵“六路圍攻”長達11個月的作戰中, 協同兄弟部隊反擊二、三兩路進犯之敵, 取得勝利。 在陝南戰役中, 該師與八十八師協同殲敵兩個團和另兩個團大部。 1935年6月, 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在懋功會師後, 八十九師參加了毛主席親自指揮並取得輝煌勝利的“包座之戰”。 1935年6月, 柴鴻儒任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師長。 為掩護方面軍戰略轉移, 在四川名山與敵軍激戰7晝夜, 打退敵人十多次進攻,

保證了全軍安全轉移。 該師二七四團獲得“夜襲長勝軍”稱號。

紅軍開始二次長征時, 柴鴻儒的九十三師屬中央縱隊, 由徐向前率領於1936年7月2日從爐霍出發先行北上。 在毛兒蓋, 柴鴻儒率領

一個半團的兵力打退敵人的堵截。

部隊抵達甘肅岷州後, 柴鴻儒奉命率部兩次遠距離奔襲搶佔戰略要地通渭縣城, 為三大主力紅軍會師會甯創造了條件。 接著, 在該縣境內作戰, 殲敵1300多名。 10月上旬, 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紅軍會師後, 蔣介石增兵甘陝, 妄圖消滅紅軍。 軍委根據黨中央“逼蔣抗日”的方針, 決定給蔣介石進犯部隊有力打擊, 指示四方面軍西渡黃河作戰。 為掩護部隊渡河, 10月23日, 柴鴻儒率九十三師會同九十一師, 在會寧城東的高山上,

給關麟征部二十五師七十五旅以迎頭痛擊, 為紅軍在虎豹口渡河贏得了時間。

10月27日, 九十三師協同兩個師, 在會甯縣慢牛坡設伏, 掩護五軍、九軍、三十軍和四方面軍指揮部過黃河, 阻擊國民黨關麟征二十五師。 部隊在黃昏時接火, 持續到深夜, 戰鬥將要勝利結束時, 柴鴻儒頭部中彈, 光榮犧牲, 年僅33歲。 在黃河西岸指揮作戰的徐向前得到柴鴻儒犧牲的報告後, 難過地說:“他是一位英勇善戰的指揮員。 ”

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 甘肅人民在他的犧牲地——會甯縣白草原慢牛坡建立了柴鴻儒紀念碑。 1958年5月, 柴鴻儒的遺骨移葬于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