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淚斬馬謖,馬謖冤不冤,是明法紀還是在替諸葛亮背黑鍋?

每每讀到馬謖之死, 心中不免有太多的感歎, 為他死的之冤而傷心, 他的死或多或少可用咎由自取形容, 為什麼這麼說呢?馬謖守街亭, 兵敗被殺, 導致諸葛亮的戰局部署打亂, 被迫撤兵 , 那是不是都是馬謖的錯了, 其實也不見得?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於他不能清醒的認識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 馬謖充其量也就是參謀長的料, 他的主要功勞體現在七擒孟獲中, 尤其是攻心為上的戰術獲得了諸葛亮的認可。 參謀歸參謀, 那可跟領兵打仗是兩碼事, 領兵打仗作為一方將領, 那可需要深謀遠慮, 卓越的領導才能。

光有這些還遠遠不夠, 那可就跟趙括紙上談兵一樣了, 更主要的是要瞭解戰爭的殘酷和血腥, 要有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更要有靈活機動的應變能力, 沒有這些是不可能作為一位優秀的將領的。 歷史上那一個優秀的將領不是從死人堆裡面打出來的, 不管是殺神白起還是項羽韓信, 乃至於關公張飛趙雲, 你說馬謖有這樣的經歷嗎?還是有這樣的心裡承受能力?這樣的應變能力?一樣也不沾, 還想領兵打仗, 你說他這不是作死嗎?

其次他的死諸葛亮也難辭其咎。 一個好的領導最重要是體現在對下屬的瞭解, 知人善用, 而諸葛亮在這一點上做的可以說是不合格的。 馬謖跟隨他那麼長時間, 他卻並不瞭解他, 連劉備臨死前都曾勸誡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而諸葛亮卻忘記了這良實之言, 這不僅導致了北伐的失敗,

還搭上了馬謖一條命, 難道這不是諸葛亮之過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