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做趙子龍式的“幹部”

做趙子龍式的“幹部”

作者:王 毅 羅平漢

在三國時期劉備集團的“幹部”中, 趙雲可以說是一位既能打仗又講政治、既有能力又守規矩的“幹部”。

趙雲(?—229年), 字子龍, 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史傳趙雲身高八尺, 姿顏雄偉。 趙雲出身貧寒, 卻有鴻鵠之志, 希望救黎民於亂世。 初入社會的趙雲組織常山義從, 反抗強權, 後率義從投奔公孫瓚。 當時袁紹力量雄厚, 時人對袁紹趨之若鶩, 而趙雲偏不趨炎附勢, 卻選擇公孫瓚。 公孫瓚一開始不明其意, 趙雲乃回答:“天下訩訩, 未知孰是, 民有倒縣之厄, 鄙州論議, 從仁政所在, 不為忽袁公,

私明將軍也”。 簡言之, 擇明君, 從仁政, 救庶民。 在公孫瓚處, 趙雲遇到了“弘毅寬厚、知人待士, 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的劉備, 以為劉備才是真正能領導自己實現救國安民理想的賢君, 於是改弦易轍, 自此跟隨劉備, 踐其承諾——“終不背德”。

“忠魂猶壯蜀國山河”。 趙雲效忠劉備, 效忠蜀漢, 出生入死, 功效可書。 可以大膽假設, 如果沒有趙雲, 蜀漢歷史可能要重新書寫。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 趙雲曾冒死救下劉備獨子劉禪, 保證了蜀漢政權的延續。 西元208年, 曹操出動大軍攻佔荊州, 消息滯後的劉備等人無所迎戰, 向南撤退, 至當陽長阪, 被曹操一行追上。 在曹操精兵鐵騎前, 劉備人馬驚慌無措, 自顧自逃命。 劉備也于慌亂中向人少的漢水方向逃去,

與妻兒走失。 趙雲卻沒有因此亂了分寸, 守土有責, 謹記自己保護劉備家眷的職責。 逃難中, “雲身抱弱子, 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 即後主母也, 皆得免難”。 其實, 趙雲此時完全可以隨大流獨自逃命, 依其身手, 定能保命。 危急之下人人都自顧不暇, 事後也不會因此問責。 趙雲卻選擇了一條風險最大的路, 不僅要面臨強敵追擊、隨時犧牲的風險, 還要面臨責任承擔的風險。 危難時刻顯人心, 趙雲忠誠可見一斑。 當然, 劉備對趙雲忠誠也深以為然。 逃難時有人說趙雲已北去投靠曹操, 劉備堅決否認, 說“子龍不棄我走也”。 這一方面體現了劉備作為領導者的用人不疑, 另一方面則可說明忠誠已成為趙雲的標籤。

趙雲對劉備忠心耿耿,

但他從不拘於私利, 而以利國安民、興複蜀漢為思量之本。 如果劉備考慮不周, 趙雲常挺身而出, 不怕犯顏, 直言規諫。 西元214年夏天, 劉備率軍佔領益州。 益州物產豐碩, 繁盛富庶, 大臣眾議, 將益州“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 趙雲卻堅決反對這種做法, 直諫劉備:“霍去病以匈奴未滅, 無用家為, 今國賊非但匈奴, 未可求安也。 須天下都定, 各反桑梓, 歸耕本土, 乃其宜耳。 益州人民, 初罹兵革, 田宅皆可歸還, 令安居複業, 然後可役調, 得其歡心”。 趙雲此時諫言, 損害了他人快要到手的利益, 很可能引發眾怒, 但他為了蜀漢的長遠利益, 寧願得罪人, 反對求田問舍, 頗有擔當精神。 劉備權衡利弊, 最後接受了趙雲的建議。 “為官避事平生恥”。
不做同流合污之事, 而是出於公心大膽建言獻策, 實屬難能可貴。

對於趙雲辭田之諫, 後世史家讚譽頗高。 有人稱趙雲此議“得為治之本”。 奪民之利, 必激民憤;安人甯國, 與民休息, 才是治世之本。 更有人贊趙雲此議“皆有古大臣識量, 寧得僅以以名將律之”。 這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後世史家的看法:趙雲識大體, 觀大局, 光明洞達, 不獨武將而已, 更有文臣局量。 易言之, 趙雲智勇兼全, 是個不可多得之才。 用今天的話來說, 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幹部。

換角度視之, 趙雲能力全面已屬珍貴, 更難能可貴的是, 趙雲不恃才而驕, 相反執事有恪, 謹言慎行, 遵法守矩。 趙雲用人堅持五湖四海, 不持門第之見, 不搞派別之爭, 也不結黨營私、拉幫結派。

趙雲于博望與夏侯惇激戰時, 生擒了夏侯蘭。 夏侯蘭是趙雲同鄉, 少小相知。 趙雲知夏侯蘭精通法律, 便將夏侯蘭推薦給劉備。 夏侯蘭官至軍正後, 趙雲開始主動疏離夏侯蘭。 夏侯蘭因趙雲而受重用, 加之二人有同鄉之緣, 趙雲若有私心, 想與之結党結權、擴充人脈, 不是難事;或者不出私心, 二人保持原來的關係也是情理之中, 但趙雲卻慎慮慎行, 主動與夏侯蘭疏遠, 這種近乎苛刻的自律頗為珍貴。

趙雲嚴格律己還體現於對個人問題的處理上。 趙雲兵不血刃拿下桂陽後, 投降于趙雲的桂陽太守趙范要把自己“有國色”的寡嫂樊氏許配給趙雲, 被趙雲婉拒。 旁人勸趙雲娶樊氏, 趙雲答:“範迫降耳, 心未可測。 ”原來, 趙雲擔心, 趙範投降,不知其真實想法,如果他有二心,自己娶其嫂,那自己極可能成為他“策反”的對象。美色背後可能是其他利益集團的“陷阱”,隔離其外,才能保持乾淨、清白和坦蕩。於是有史家盛讚:“樊氏國色,而子龍不取,賢於關羽之乞娶秦宜祿妻去遠矣”(盧弼:《三國志集解》)。關羽對秦宜祿傾國傾城的妻子動了心,幾次三番請求曹操,希望自己能和秦妻結合。孰料曹操也看上了秦妻,最後據為己有。趙雲義正嚴辭拒美色,關羽低聲下氣乞美色,趙雲確實“賢”於關羽許多。

關羽、趙雲逝後,蜀後主對他們進行追諡,封關羽為壯繆侯,趙雲為順平侯。按諡法,“勝敵志強曰壯”,壯為美諡;“名與實爽曰繆”,即名不副實,“繆”為貶諡。一揚一貶,關羽功過載於史書。趙雲諡號順平侯則充滿美意,“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這是對有勇又有謀、忠誠敢擔當、克己有章法的趙雲一生的肯定與讚譽。

趙範投降,不知其真實想法,如果他有二心,自己娶其嫂,那自己極可能成為他“策反”的對象。美色背後可能是其他利益集團的“陷阱”,隔離其外,才能保持乾淨、清白和坦蕩。於是有史家盛讚:“樊氏國色,而子龍不取,賢於關羽之乞娶秦宜祿妻去遠矣”(盧弼:《三國志集解》)。關羽對秦宜祿傾國傾城的妻子動了心,幾次三番請求曹操,希望自己能和秦妻結合。孰料曹操也看上了秦妻,最後據為己有。趙雲義正嚴辭拒美色,關羽低聲下氣乞美色,趙雲確實“賢”於關羽許多。

關羽、趙雲逝後,蜀後主對他們進行追諡,封關羽為壯繆侯,趙雲為順平侯。按諡法,“勝敵志強曰壯”,壯為美諡;“名與實爽曰繆”,即名不副實,“繆”為貶諡。一揚一貶,關羽功過載於史書。趙雲諡號順平侯則充滿美意,“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這是對有勇又有謀、忠誠敢擔當、克己有章法的趙雲一生的肯定與讚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