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等了 51 年,精品咖啡鼻祖開到中國,前後去了 5 次才敢寫

Peet’s Coffee 開來上海了。

起初, 在網上看到這個消息時, 我一度以為「不是真的」。 這個被公認為美國「精品咖啡」鼻祖的品牌, 自1966 年在伯克利創立至今, 還從未踏出過美國國門呢, 怎麼突然跑到上海開起了旗艦店?

直到我前幾日特地去了趟東湖路, 親眼看到這排隊如潮的情景, 才敢確信, 一場全新的咖啡盛宴, 真的來了。

在這篇文章裡你將看到

1. 為什麼在上海一定要去 Peet's Coffee

2. 8 杯咖啡下肚, 我們在這裡喝「高」了

3. 不輸 Lady M 的 2 款甜品

4. 如果不喝咖啡, Peet's 也是個好去處

永不過時的咖啡態度 在上海落戶

Peet’s Coffee 為什麼如此受人追捧?這要從它的創始人 Alfred Peet 說起。 出生于荷蘭的他, 從小跟著在烘焙廠工作的父親「聞香識咖啡」, 對這奇妙的行業也有了自己的見解。

二戰後, Peet 來到美國, 這裡四處橫行的粗制配方和半生不熟的淺烘咖啡, 讓他決心要開一家自己的咖啡館, 專賣重焙豆和特濃咖啡, 把真正的咖啡文化帶到美國。

美國早期的 Peet’s

Peet’s Coffee 的獨特理念影響了一代年輕人, 其中包括星巴克最早的三位創始人, 也是後來接棒 Alfred Peet 繼續經營 Peet’s 的幕後工作者。

所以, 常有人戲稱 Peet’s 為星巴克的師傅, “皮爺”的稱號便由此得來。

星巴克最早的三位創始人 Jerry Baldwin 、 Zev Siegel 和 Gordon Bowker

有著將精品咖啡在美國發揚光大的初心, Peet’s 自然不會像星巴克那般迅速擴張至全球。 這次光來上海開一間店, 就籌備了整整兩年。 千呼萬喚始出來,

一開業就人滿為患。

店裡巧克力豆與多肉植物拼湊而成的牆面

充滿咖啡文化氣質的掛畫

我們花了 2 天時間,耗在吧台「圍堵」咖啡師,以深烘焙豆為主,由淺入深,從奶咖到黑咖,品遍了最具代表性的口味,從咖啡愛好者的角度出發,全方位地感受 Peet's ,希望這份享用建議能做到細緻全面、兼顧實用與有趣。

由淺入深這些最有代表性的豆子到底好不好喝?

無論你是小白還是大神,來到 Peet’s,都必須來杯現沖的黑咖。店裡一共有 13 種現烘的豆子,從淺到深,或單一或拼配;沖泡方式也很是多樣,手沖、法壓、虹吸、Chemex,各具風味。

我們趁人少的時候,在吧台勾搭了一位咖啡師,請他按照「淺烘-中烘-深烘」的節奏,全面地帶我們品味了 5 款最值得一試的黑咖。為了更好地展現豆子的層次感,沖泡方式統一選了手沖。

哥倫比亞霞光

第一款,是烘焙度最淺的哥倫比亞霞光。初嘗時口感非常舒服,能感覺到有兩股柔和的酸味從舌根兩側滑過,卻不過多停留,只有淡淡的回甘,符合哥倫比亞豆子均衡的整體調性。

放冷半分鐘後,酸度明顯增強,回甘中透著衣索比亞豆的核果香,但整體仍舊保留柔和的基調,主次分明,是很好的拼配思路。不過,遺憾的是官方介紹中提到的西番蓮味道並不太明顯。

創世巨星

緊接著喝了手沖的創世巨星。這款中烘焙的豆子是為慶祝 Peet’s Coffee 50 周年而拼配而來,也是向 Peet 先生的傳奇致敬。

沖泡前,咖啡師邀請我們先聞了下豆子,果真如官方風味所說,能聞到淡淡的太妃糖餘味,他形容是「怡口蓮剛拆開時的香味」(竟覺得很貼切)。明亮的淺烘之後,再嘗這款中烘豆,焦苦更為突出,但並沒有喝出預期的熱帶柑橘風味。整體口感較為溫和,偏向於淺烘焙質感,沒有預想的出彩。

衣索比亞精緻日曬

創世巨星之後,就正式進入深烘焙的領地了。在這裡我必須為手沖衣索比亞精緻日曬打 Call ——它的確有著深烘特有的醇厚,但果香味依舊濃烈(咖啡師說香氣偏向于野藍莓香),使得尾調上揚,回味甘甜清透。作為全店最淺烘的深烘豆,它毫無疑問是層次感最細膩與豐富的一款。

如此有內涵的豆子,加工起來也十分考究。首先,取耶加雪菲地區最好的咖啡果實,不去果肉,直接在太陽下晾曬。一方面能讓風味和香氣濃縮,醇厚感更強,另一方面,再日曬中,咖啡豆會吸收果肉裡的糖分,使得豆子甜度提高。其次,為了保留獨特的果香,特地採用了偏淺的烘焙度,產區特色由此展現。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豆子本身辨識度也極高——剛開始沖煮那幾秒,你會聞到一股發酵般的迷人臭味,咖啡師形容是榴槤味,而我卻覺得更像臭豆腐的香氣(自行腦補吧)。不禁感歎,喝黑咖就要找這種特殊的味道,體驗簡直飛起!

迪克森少校

然後便是迪克森少校。雖然它和前面的創世巨星有著相似的豆源,但口感真的是截然不同。作為深烘小白,初次入口,只覺得苦中帶酸,澀中帶甜,焦苦的中藥味越喝越強烈。誠然,它有著水洗豆一貫的乾淨口感,但實在難以接受。不過我們的咖啡品鑒小夥伴倒是很看好這種多元化的味覺體驗,加上這是唯一一款可以選擇低因配方的豆子,私以為可能會更適合專業人士來品鑒。

法式深烘

縱使被迪克森少校的焦苦味虐慘,我依舊義無反顧地嘗了最深度的法式深烘,卻沒想它竟打消了對深烘的懼怕。大概是因為高溫的淬煉,讓它有著獨特的煙熏味,但不會覺得悶。滑滑的口感夾雜著奶油、焦糖、堅果的味道。如果說迪克森少校是高純度的黑巧,那麼法式深烘則像是順滑的牛奶巧克力,令人愉悅。

值得一提的是,在和咖啡師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從不同的沖泡方式中證實了咖啡豆的新鮮度。無論是手沖、法壓、虹吸還是Chemex,都能在水粉接觸時,明顯地捕捉到蓬鬆的 CO2 氣泡,沐浴一陣新鮮的咖啡香。

當然,如果你實在擔心自己 Hold 不住黑咖,也可以從奶咖開始嘗試。店裡所有的奶咖都用到了同一款豆子,是 Peet’s 為了濃縮咖啡而特地拼配的深烘濃縮豆。

拿鐵

我們趁熱來了杯拿鐵,確實有被驚豔到。儘管表面的奶泡十分厚重,但仍舊在第一口就能明顯地嘗到印尼豆特有的榛果香。再喝第二口,尾調微苦,深烘的氣質開始凸顯。但勝在口感順滑,即便一口氣喝完大半杯,也不會覺得悶。細品之下,還能嘗到油脂帶出的飽滿回味,是小白入門深烘的完美選擇。

醇巧摩卡

其次推薦醇巧摩卡。Peet’s 用法芙娜 66% 的黑巧,和深烘豆融合出濃郁的質感,入口能感覺微妙的可哥粉在齒間摩挲,一種美好的苦澀體驗。身為可哥控的好友表示,此前還從未在哪家咖啡店喝到口感如此細膩的可哥飲。

香檳氮氣冷萃

最後走之前,一個沒忍住,又點了份香檳氮氣冷萃。喝完第一口,我和友人便相識一笑:簡直不能更適合夏天!水洗而來的東非豆和哥倫比亞豆,在常溫下便能芳香四溢,據說冰鎮過後能喚醒柑橘般的果香。經過 12 小時的冷萃,口感更是乾淨。想像一下,用它做一杯熱咖啡,會是什麼樣?

甜品入門法則

原味千層

苦澀的咖啡總得配甜點。在所有的甜品中,原味千層最深得我心。作為一個不愛甜膩的人,我真心覺得Peet’s 的奶油口感比公認的千層女神 Lady M 還要友好。餅皮則見仁見智,總的來說 Peet’s 偏厚偏軟,適合喜歡層次感的朋友。

唯一的缺點就是餅皮堆疊不夠整齊,而且還會存在烤焦的痕跡(雖然店員表示這是使用平底鍋的正常現象),但好在並吃不出任何焦苦味。不那麼追求拍照效果的話,也是不錯的選擇了。

芝士蛋糕

其次是芝士蛋糕。芝士酸甜細膩,很能激發味蕾。雖然第二口開始有些油,餅底也偏甜,但當你拿它搭配黑咖,便能體會到什麼是相見恨晚。

即使不喝咖啡也想來坐坐

上海的精品咖啡店,大多小而美。一間店鋪不到十平米,一位咖啡師坐鎮,加上網紅調調的精緻裝修,這樣的小資調調到處都是。但因為空間小、人員不足,很多互動性的活動無法開啟,難免給人以疏離感。

而在 Peet’s,我體驗到的是無處不在的專業服務。這種專業,不是教科書式的溝通,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想要傳遞咖啡文化的精神,讓人很容易產生歸屬感。

你甚至根本不用在櫃檯點單時抓耳撓腮,在店裡任何區域都能“活捉”到行走的工作人員,無論是咖啡豆導購、餐飲服務員,都親切而專業,耐心地幫你推薦適合的口味。

無圖無真相,我們在 Peet’s 故意向咖啡師拋出了幾個超級小白的問題,譬如“手沖和法壓喝起來有什麼區別”“哪種豆子最不苦澀”這類,都得到了超級細緻的科普。咖啡師結合各地豆子的風味來源、豆子的烘焙故事、沖泡的基本技巧,和我們聊了整整五杯手沖的時間,儼然咖啡小課堂。

如果你還想系統地瞭解所有豆子的屬性,可以去靠近點單區的咖啡豆展示區,在現聞現嘗中一覽豆子的產區、烘焙度、適合的沖泡方式,喜歡還可以直接打包買走。

從試營業到現在,Peet’s 各方面情況都在漸漸穩定下來。這其中不單單有咖啡的品質,也包括大家都關心的排隊問題。我們幾次探訪下來,發現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排。

除了下午 1 點到 3 點期間需要在門外排隊,等候分批進入之外(約 10 分鐘),其他營業時間段都可以隨意進出,再等候約 3 - 5 分鐘後即可點單。等餐期間你可以去吧台勾搭咖啡師,逛逛店內出售的周邊美物,時間根本不夠花。

Peet’s Coffee 同款限量搪瓷杯

耐熱玻璃儲豆罐

店內也提供咖啡文化相關的書籍,坐在沙發椅上翻翻書,也能讓咖啡之旅更加多元。

天冷了,要不要一起去 Peet’s 喝一杯?

Peet’s Coffee

地址:上海市東湖路 9 號

人均消費:50元

9:00 - 19:00(週五 - 周日)

謝謝你看到這裡,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推送!

文:淡水小豚

圖:淡水小豚、黎小巫

設計:喬治

充滿咖啡文化氣質的掛畫

我們花了 2 天時間,耗在吧台「圍堵」咖啡師,以深烘焙豆為主,由淺入深,從奶咖到黑咖,品遍了最具代表性的口味,從咖啡愛好者的角度出發,全方位地感受 Peet's ,希望這份享用建議能做到細緻全面、兼顧實用與有趣。

由淺入深這些最有代表性的豆子到底好不好喝?

無論你是小白還是大神,來到 Peet’s,都必須來杯現沖的黑咖。店裡一共有 13 種現烘的豆子,從淺到深,或單一或拼配;沖泡方式也很是多樣,手沖、法壓、虹吸、Chemex,各具風味。

我們趁人少的時候,在吧台勾搭了一位咖啡師,請他按照「淺烘-中烘-深烘」的節奏,全面地帶我們品味了 5 款最值得一試的黑咖。為了更好地展現豆子的層次感,沖泡方式統一選了手沖。

哥倫比亞霞光

第一款,是烘焙度最淺的哥倫比亞霞光。初嘗時口感非常舒服,能感覺到有兩股柔和的酸味從舌根兩側滑過,卻不過多停留,只有淡淡的回甘,符合哥倫比亞豆子均衡的整體調性。

放冷半分鐘後,酸度明顯增強,回甘中透著衣索比亞豆的核果香,但整體仍舊保留柔和的基調,主次分明,是很好的拼配思路。不過,遺憾的是官方介紹中提到的西番蓮味道並不太明顯。

創世巨星

緊接著喝了手沖的創世巨星。這款中烘焙的豆子是為慶祝 Peet’s Coffee 50 周年而拼配而來,也是向 Peet 先生的傳奇致敬。

沖泡前,咖啡師邀請我們先聞了下豆子,果真如官方風味所說,能聞到淡淡的太妃糖餘味,他形容是「怡口蓮剛拆開時的香味」(竟覺得很貼切)。明亮的淺烘之後,再嘗這款中烘豆,焦苦更為突出,但並沒有喝出預期的熱帶柑橘風味。整體口感較為溫和,偏向於淺烘焙質感,沒有預想的出彩。

衣索比亞精緻日曬

創世巨星之後,就正式進入深烘焙的領地了。在這裡我必須為手沖衣索比亞精緻日曬打 Call ——它的確有著深烘特有的醇厚,但果香味依舊濃烈(咖啡師說香氣偏向于野藍莓香),使得尾調上揚,回味甘甜清透。作為全店最淺烘的深烘豆,它毫無疑問是層次感最細膩與豐富的一款。

如此有內涵的豆子,加工起來也十分考究。首先,取耶加雪菲地區最好的咖啡果實,不去果肉,直接在太陽下晾曬。一方面能讓風味和香氣濃縮,醇厚感更強,另一方面,再日曬中,咖啡豆會吸收果肉裡的糖分,使得豆子甜度提高。其次,為了保留獨特的果香,特地採用了偏淺的烘焙度,產區特色由此展現。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豆子本身辨識度也極高——剛開始沖煮那幾秒,你會聞到一股發酵般的迷人臭味,咖啡師形容是榴槤味,而我卻覺得更像臭豆腐的香氣(自行腦補吧)。不禁感歎,喝黑咖就要找這種特殊的味道,體驗簡直飛起!

迪克森少校

然後便是迪克森少校。雖然它和前面的創世巨星有著相似的豆源,但口感真的是截然不同。作為深烘小白,初次入口,只覺得苦中帶酸,澀中帶甜,焦苦的中藥味越喝越強烈。誠然,它有著水洗豆一貫的乾淨口感,但實在難以接受。不過我們的咖啡品鑒小夥伴倒是很看好這種多元化的味覺體驗,加上這是唯一一款可以選擇低因配方的豆子,私以為可能會更適合專業人士來品鑒。

法式深烘

縱使被迪克森少校的焦苦味虐慘,我依舊義無反顧地嘗了最深度的法式深烘,卻沒想它竟打消了對深烘的懼怕。大概是因為高溫的淬煉,讓它有著獨特的煙熏味,但不會覺得悶。滑滑的口感夾雜著奶油、焦糖、堅果的味道。如果說迪克森少校是高純度的黑巧,那麼法式深烘則像是順滑的牛奶巧克力,令人愉悅。

值得一提的是,在和咖啡師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從不同的沖泡方式中證實了咖啡豆的新鮮度。無論是手沖、法壓、虹吸還是Chemex,都能在水粉接觸時,明顯地捕捉到蓬鬆的 CO2 氣泡,沐浴一陣新鮮的咖啡香。

當然,如果你實在擔心自己 Hold 不住黑咖,也可以從奶咖開始嘗試。店裡所有的奶咖都用到了同一款豆子,是 Peet’s 為了濃縮咖啡而特地拼配的深烘濃縮豆。

拿鐵

我們趁熱來了杯拿鐵,確實有被驚豔到。儘管表面的奶泡十分厚重,但仍舊在第一口就能明顯地嘗到印尼豆特有的榛果香。再喝第二口,尾調微苦,深烘的氣質開始凸顯。但勝在口感順滑,即便一口氣喝完大半杯,也不會覺得悶。細品之下,還能嘗到油脂帶出的飽滿回味,是小白入門深烘的完美選擇。

醇巧摩卡

其次推薦醇巧摩卡。Peet’s 用法芙娜 66% 的黑巧,和深烘豆融合出濃郁的質感,入口能感覺微妙的可哥粉在齒間摩挲,一種美好的苦澀體驗。身為可哥控的好友表示,此前還從未在哪家咖啡店喝到口感如此細膩的可哥飲。

香檳氮氣冷萃

最後走之前,一個沒忍住,又點了份香檳氮氣冷萃。喝完第一口,我和友人便相識一笑:簡直不能更適合夏天!水洗而來的東非豆和哥倫比亞豆,在常溫下便能芳香四溢,據說冰鎮過後能喚醒柑橘般的果香。經過 12 小時的冷萃,口感更是乾淨。想像一下,用它做一杯熱咖啡,會是什麼樣?

甜品入門法則

原味千層

苦澀的咖啡總得配甜點。在所有的甜品中,原味千層最深得我心。作為一個不愛甜膩的人,我真心覺得Peet’s 的奶油口感比公認的千層女神 Lady M 還要友好。餅皮則見仁見智,總的來說 Peet’s 偏厚偏軟,適合喜歡層次感的朋友。

唯一的缺點就是餅皮堆疊不夠整齊,而且還會存在烤焦的痕跡(雖然店員表示這是使用平底鍋的正常現象),但好在並吃不出任何焦苦味。不那麼追求拍照效果的話,也是不錯的選擇了。

芝士蛋糕

其次是芝士蛋糕。芝士酸甜細膩,很能激發味蕾。雖然第二口開始有些油,餅底也偏甜,但當你拿它搭配黑咖,便能體會到什麼是相見恨晚。

即使不喝咖啡也想來坐坐

上海的精品咖啡店,大多小而美。一間店鋪不到十平米,一位咖啡師坐鎮,加上網紅調調的精緻裝修,這樣的小資調調到處都是。但因為空間小、人員不足,很多互動性的活動無法開啟,難免給人以疏離感。

而在 Peet’s,我體驗到的是無處不在的專業服務。這種專業,不是教科書式的溝通,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想要傳遞咖啡文化的精神,讓人很容易產生歸屬感。

你甚至根本不用在櫃檯點單時抓耳撓腮,在店裡任何區域都能“活捉”到行走的工作人員,無論是咖啡豆導購、餐飲服務員,都親切而專業,耐心地幫你推薦適合的口味。

無圖無真相,我們在 Peet’s 故意向咖啡師拋出了幾個超級小白的問題,譬如“手沖和法壓喝起來有什麼區別”“哪種豆子最不苦澀”這類,都得到了超級細緻的科普。咖啡師結合各地豆子的風味來源、豆子的烘焙故事、沖泡的基本技巧,和我們聊了整整五杯手沖的時間,儼然咖啡小課堂。

如果你還想系統地瞭解所有豆子的屬性,可以去靠近點單區的咖啡豆展示區,在現聞現嘗中一覽豆子的產區、烘焙度、適合的沖泡方式,喜歡還可以直接打包買走。

從試營業到現在,Peet’s 各方面情況都在漸漸穩定下來。這其中不單單有咖啡的品質,也包括大家都關心的排隊問題。我們幾次探訪下來,發現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排。

除了下午 1 點到 3 點期間需要在門外排隊,等候分批進入之外(約 10 分鐘),其他營業時間段都可以隨意進出,再等候約 3 - 5 分鐘後即可點單。等餐期間你可以去吧台勾搭咖啡師,逛逛店內出售的周邊美物,時間根本不夠花。

Peet’s Coffee 同款限量搪瓷杯

耐熱玻璃儲豆罐

店內也提供咖啡文化相關的書籍,坐在沙發椅上翻翻書,也能讓咖啡之旅更加多元。

天冷了,要不要一起去 Peet’s 喝一杯?

Peet’s Coffee

地址:上海市東湖路 9 號

人均消費:50元

9:00 - 19:00(週五 - 周日)

謝謝你看到這裡,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推送!

文:淡水小豚

圖:淡水小豚、黎小巫

設計:喬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