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後工業時代,讓創意設計改變鄉村

——文◎馬清運(美國南加大建築學院院長)

少年時代在鄉村生活, 非常熟悉鄉村生活, 現在關注的問題也是當代中國鄉村的熱點問題。

比如鄉愁和美麗鄉村建設、文化創造力和鄉村狀態如何結合, 這是當代中國熱議話題之一, 也是中國城市經歷週期性快速發展之後的必然現象。

美麗鄉村除了環境之美以外, 還有風尚之美、人文之美、產業之美。 這些都是中國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難題。

還有鄉村建築的地域性、文化性以及傳承與創新問題。 中國鄉村建築經歷了無序發展、盲目克隆的過程, 以至於逐漸喪失其傳統性和地域性特徵。 這是一種不良傾向, 需要引起地方政府和建築師的重視。

未來中國鄉村建築必然要走上和中國文化傳統結合的道路,

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鄉村建築, 留給子孫後代們一個屬於我們的鄉土性和現代性結合的建築, 而不是西方鄉村建築的克隆或者是水泥垃圾。

再比如鄉村文化遺產繼承與創新問題。 鄉村之美在於她的淳樸與自然、靜謐與恬淡,

以及獨特的風土人情和她對人們綠色生活的奉獻, 文化遺產是鄉村之所以為鄉村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 中國的傳統村落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和挑戰, 發展鄉村旅遊和保護鄉村遺產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 如何平衡這二者的矛盾目前還處在探索嘗試階段。

文化創意業是當今城市最時髦的話題。 狹義的文化創意指文化和藝術, 廣義的包括各種創新和探索。 在全球化時代, 無論是紐約還是倫敦、杜塞爾多夫還是班加羅爾, 文化創意正在開創性地發展和改變著城市面貌。 需將最時髦的文化創意和鄉村進行比較、融合, 文化創意雖然不能徹底改變鄉村, 但會推動中國鄉村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我長期從事建築教學、研究和創作, 並且一直在故鄉——陝西藍田縣進行鄉村實驗, 建設了“父親的宅”和紅酒莊園, 也受到國內外同行及媒體關注。 我希望以建造過程探索傳統文化的智慧, 並傳遞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 也算是鄉愁的建築載體吧。

父親的宅

後來又先後主創了田園城市規劃設計專案,在這些專案合作過程中對中國城市和鄉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建築在經歷了巨量創新和發展之後,開始進入和傳統如何融合的新時期。這對建築師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

我曾近距離接觸過美國和歐洲的許多農村,農村現代化程度和城市幾乎沒有太多差距,住房大都是傳統民居,道路、水電、衛生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善,非常乾淨,流經村莊的小溪也特別清澈,空氣更是非常清新。每次看到此景,我就很期待中國的鄉村,包括我的故鄉——唐代詩人王維曾經隱居的地方,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熱潮中仍保留山水情懷、道德文章。

父親的宅

後來又先後主創了田園城市規劃設計專案,在這些專案合作過程中對中國城市和鄉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建築在經歷了巨量創新和發展之後,開始進入和傳統如何融合的新時期。這對建築師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

我曾近距離接觸過美國和歐洲的許多農村,農村現代化程度和城市幾乎沒有太多差距,住房大都是傳統民居,道路、水電、衛生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善,非常乾淨,流經村莊的小溪也特別清澈,空氣更是非常清新。每次看到此景,我就很期待中國的鄉村,包括我的故鄉——唐代詩人王維曾經隱居的地方,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熱潮中仍保留山水情懷、道德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