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吳三桂的一個決定,讓他的兒媳痛苦了一生

吳三桂是一位元影響了中華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 關於他的爭議和故事也非常之多, 他衝冠一怒為紅顏, 叛明投清, 引清軍入關, 為清朝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也憑著自己的軍功成了清朝鎮守一方的藩王,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在清朝顯赫一時的人物, 他的一生卻最終以悲劇收尾。

然而死去的人是不會痛苦的, 在吳三桂的家族被康熙斬盡殺絕之後, 有一位清朝的公主卻為此痛苦了一生, 她便是建甯公主。 提起建甯公主, 大家肯定會想起鹿鼎記中的那個專橫跋扈的刁蠻公主, 為了嫁給韋小寶, 不惜親手廢掉了吳應熊。

但是歷史上的建寧並不是這樣, 建寧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女兒, 順治皇帝的妹妹。 順治十年, 十三歲的建寧奉命嫁給了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 順治皇帝為他們舉辦了盛大的結婚典禮, 新婚當天, 參加婚禮的賓客絡繹不絕,

在他們眼中這樁婚事無疑是幸福美滿的, 但在這種風光背後, 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這場政治婚姻中的厲害關係。

建寧明白, 她的命運從此就和吳家緊緊聯繫在一起了, 吳家平安富貴, 那自己也能幸福的生活, 假如有一天, 吳家衰敗, 那自己也將成為清廷和吳三桂之間爭鬥的犧牲品。 這就是皇家公主的無奈, 自己的婚姻, 自己不能把握, 然而事已至此, 讓建甯感到欣慰的是, 成婚之後, 駙馬吳應熊待自己非常好, 夫妻二人的感情也一直恩愛有加, 非常和睦。 建寧也就慢慢的接受了自己的人生, 幸福的和吳應熊生活了十幾年。

然而歷史變幻莫測, 一場改變建寧命運的風暴還是來了。 康熙十年, 隨著康熙皇帝的慢慢長大, 朝廷和吳三桂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康熙帝眼看三藩尾大不掉, 於是便有了撤藩之心。 這年六月八日是吳三桂的六十歲生日, 康熙特意下旨准許建甯和駙馬到雲南祝壽, 這讓年邁的吳三桂喜出望外, 駙馬也非常高興, 因為他在北京做人質,

已經多年沒有見過父親了。 但是建寧卻心事重重, 因為她明白康熙的意思, 祝壽是假, 讓她穩住吳三桂, 規勸吳三桂主動撤藩才是真。

建寧就是帶著這種不安的心情來到了雲南, 到達昆明後, 建寧便開始給公公做起了思想工作, 勸他帶著部下回錦州養老, 咱們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以後也能盡享天倫之樂。 吳應熊也很贊成建寧的說法, 吳三桂的心似乎也被公主說動, 在建寧回到北京的第二年, 吳三桂上書康熙請求撤藩。

康熙明白, 這是吳三桂的緩兵之計, 但他也沒有挑明, 將計就計, 派出了官員去雲南商討撤藩的具體安排。 建寧得到消息後, 非常高興, 她心想只要公公答應撤藩, 那自己和駙馬也就能平安的生活了。

於是她日夜祈禱, 公公能順利撤藩, 早日來京團聚。

可是天不遂人願, 建寧等來等去卻等到了吳三桂起兵的消息。 這對建甯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 因為她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 吳三桂下定決心, 起兵叛清, 自稱周王, 號總統天下水陸兵馬大元帥。 康熙得到消息後,惱羞成怒,下令處死了駙馬吳應熊和他的兒子吳世霖。建寧幸福的家庭頃刻間化為烏有,支離破碎了,此時建寧剛剛三十三歲。

公公的一個決定,讓自己瞬間失去了丈夫和心愛的孩子,她的餘生只能在孤獨和痛苦中度過了。康熙看在眼裡,對自己的姑母非常愧疚,多次下詔安撫。但這也不足以彌補她的喪夫喪子之痛。就這樣,建寧痛苦的過了三十年淒清蕭索的日子,於康熙四十三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康熙得到消息後,惱羞成怒,下令處死了駙馬吳應熊和他的兒子吳世霖。建寧幸福的家庭頃刻間化為烏有,支離破碎了,此時建寧剛剛三十三歲。

公公的一個決定,讓自己瞬間失去了丈夫和心愛的孩子,她的餘生只能在孤獨和痛苦中度過了。康熙看在眼裡,對自己的姑母非常愧疚,多次下詔安撫。但這也不足以彌補她的喪夫喪子之痛。就這樣,建寧痛苦的過了三十年淒清蕭索的日子,於康熙四十三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