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和魏延的關係並不像劇中那樣,魏延之死敲響蜀國滅亡喪鐘

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到諸葛亮將星墜落前的那個晚上。

一生操勞的諸葛亮終於病倒了。 後主劉禪派來一個叫李福的人來探望諸葛亮, 絮絮叨叨說了一堆廢話, 就是不說正經事情。 也是, 去問一個快死的人, 他死以後該怎麼安排之類的話確實不好說。

諸葛亮顯然明白李福的來意。 既然他不好意思主動問, 那就我說吧:“行了, 我知道你來是為了什麼, 你是要問我死了以後誰可以替我吧。 ”

李福不敢抬頭。

“我死以後讓蔣琬接替我的位置吧。 ”

“蔣琬以後呢?”

“費禕。 ”

“費禕以後呢?”

諸葛亮沒有回答, 只是默默閉上了眼睛。 也許是覺得累了。 但是他最終也沒有提到他十分看重的薑維, 也許是真的對薑維並不是十分放心。 諸葛丞相的回答在冥冥中暗合蜀國的歸宿, 薑維在其身後並沒有盡到一個純臣的本分, 而費禕遇刺後不久魏國發動伐蜀之戰, 鄧艾出奇兵滅蜀,

蜀漢政權落下帷幕。

對於魏延, 這個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第一次見到就稱此人腦後有反骨, 攛掇著讓劉備殺了的人。 諸葛亮的最後的安排是, 讓魏延斷後, 楊儀統帥撤軍, 最後又說, “延或不從命, 軍便自發”。

心胸狹小而且與魏延有仇的楊儀, 就是根據這句含糊不清的軍便自發, 就是認為諸葛亮的遺命是要殺魏延。 先是激怒魏延, 然後以其謀反請求劉禪下旨殺魏延。

劉禪並不是小說裡那個肥胖且沒有主見的後主, 他恐其中有詐, 命回朝廷再做決斷。 楊儀恐回朝後沒有必勝的把握, 畢竟魏延是劉備時期的僅存的名將, 命蜀軍停在漢中將斷後的魏延截住殺掉。 那句軍便自發, 就是一個文官楊儀敢於光明正大的殺蜀國大將的底氣。

但是, 諸葛亮的意思是要殺魏延麼?

魏延是作為劉備的荊州班底參與劉備入川之戰的, 可能比諸葛亮晚但是也晚不了多少。 劉備趕走劉璋入主四川後, 曹操滅了漢中的張魯政權入主漢中。 司馬懿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曹操徵召入仕, 並且獻出他仕途中的第一個計策,

趁劉備立足蜀地未穩, 繼續進兵一舉將其拿下。 曹操此年56歲, 已不復當年的豪氣, 一句既得隴複望蜀拒絕了司馬懿的建議。 曹操不要益州, 劉備卻想要漢中這個蜀地的門戶, 不久就率軍來搶漢中。 蜀軍長于山地作戰, 一戰殺魏國大將夏侯淵, 曹操命張頜與劉備周旋, 自己親率大軍坐鎮漢中。 聽說曹操親自前來, 劉備玩起了縮頭烏龜, 就是不出戰, 張頜似乎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兩下就這樣僵著。 從春天一直僵到夏天, 有一天劉備發現曹操竟然撤軍了, 劉備欣喜若狂以為撿到一個大便宜, 等到蜀軍進入漢中城以後, 劉備下巴驚到腳面了。 曹操把漢中城裡的百姓糧草輜重, 反正能搬動帶走全都運走了,
給劉備留下了一座空城。 原來曹操趁著劉備跟張頜糾纏的時候將漢中的百姓和糧草全都搬回關中。

冷兵器時代, 人口遠比一城一池的得失要重要, 只要有人, 打仗的時候可以拿來補充兵源, 平常可以用來屯墾積累戰備。 城池丟了可以再打回來, 人要是沒了再造出來可就難了。因此,史書上經常有破城之後把百姓當做奴隸帶回的記載,甚至有些還直接把這些破城之後的百姓帶上直接當軍糧的。

史書上記載曹操從漢中帶回的人口達13萬,這個數字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但在當時,這個數字相當於蜀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劉備看到一座空城之後的憤怒可想而知。

徹底被曹操耍了。

但是曹操為什麼不要漢中呢?漢中孤懸大山之中,離關中遠,如果要佔領勢必要派駐大量的軍隊進行駐防,而漢中離蜀地近,劉備只要願意隨時能過來騷擾,所以不如搶一票就撤來的實惠。這就是那場表面上看劉備占了漢中,但其實曹操得到了大實惠的漢中之戰。如果一旦曹操修整好了再來搶漢中,以現在漢中的防備能力必敗無疑,所以現在的漢中兇險至極。必須要找一個具有力挽狂瀾能力的人來守漢中。

諸葛亮推薦了一個人,魏延。

如果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反骨,他會讓一個心懷二志的人把守蜀地門戶這麼重要的地方麼?

面對這樣如山一樣沉重的託付,魏延的回答,可以說擲地有聲:“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從這一天開始魏延一直在漢中,整整九年,使得曹操不敢踏入蜀地半步。似乎魏延已經從蜀國朝堂消失,哪怕先帝劉備死訓傳來,魏延也只是抹去眼淚向成都的方向深深的叩頭,然後起身繼續守城。一直到九年後魏延交出漢中太守的職務,跟隨諸葛亮以漢中為基地開始北伐。

那麼諸葛亮對魏延如何?

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這些是諸葛亮給魏延封的官,遠超劉備給魏延的封賞。

諸葛亮對於魏延,可謂相當的倚重,兩個人的關係更像是有著過命交情的哥們兒。所以諸葛亮把斷後的重任留給他最放心的魏延,然後說的軍可自發其實是給這個哥們一個選擇。魏延,你自己決定,甚至你可以投奔司馬懿。但是魏延的作為顯示,他並沒有選擇後者,而是出色的完成了斷後的任務,返回成都。

所以說,楊儀截殺魏延,是自毀長城。

如果蜀國不亡,那就沒有天理了。

人要是沒了再造出來可就難了。因此,史書上經常有破城之後把百姓當做奴隸帶回的記載,甚至有些還直接把這些破城之後的百姓帶上直接當軍糧的。

史書上記載曹操從漢中帶回的人口達13萬,這個數字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但在當時,這個數字相當於蜀國人口的五分之一,劉備看到一座空城之後的憤怒可想而知。

徹底被曹操耍了。

但是曹操為什麼不要漢中呢?漢中孤懸大山之中,離關中遠,如果要佔領勢必要派駐大量的軍隊進行駐防,而漢中離蜀地近,劉備只要願意隨時能過來騷擾,所以不如搶一票就撤來的實惠。這就是那場表面上看劉備占了漢中,但其實曹操得到了大實惠的漢中之戰。如果一旦曹操修整好了再來搶漢中,以現在漢中的防備能力必敗無疑,所以現在的漢中兇險至極。必須要找一個具有力挽狂瀾能力的人來守漢中。

諸葛亮推薦了一個人,魏延。

如果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反骨,他會讓一個心懷二志的人把守蜀地門戶這麼重要的地方麼?

面對這樣如山一樣沉重的託付,魏延的回答,可以說擲地有聲:“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從這一天開始魏延一直在漢中,整整九年,使得曹操不敢踏入蜀地半步。似乎魏延已經從蜀國朝堂消失,哪怕先帝劉備死訓傳來,魏延也只是抹去眼淚向成都的方向深深的叩頭,然後起身繼續守城。一直到九年後魏延交出漢中太守的職務,跟隨諸葛亮以漢中為基地開始北伐。

那麼諸葛亮對魏延如何?

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這些是諸葛亮給魏延封的官,遠超劉備給魏延的封賞。

諸葛亮對於魏延,可謂相當的倚重,兩個人的關係更像是有著過命交情的哥們兒。所以諸葛亮把斷後的重任留給他最放心的魏延,然後說的軍可自發其實是給這個哥們一個選擇。魏延,你自己決定,甚至你可以投奔司馬懿。但是魏延的作為顯示,他並沒有選擇後者,而是出色的完成了斷後的任務,返回成都。

所以說,楊儀截殺魏延,是自毀長城。

如果蜀國不亡,那就沒有天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