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百年前 一湖南人說 把日本變為中國的一個省 才能以絕後患

從1840年開始, 清朝就不斷受到外國列強的欺負, 最開始先是英國, 因為不滿對清朝的貿易逆差, 開始瘋狂向大清國輸入鴉片, 面對林則徐等一批官員的抵制, 英國坐不住了, 用堅船利炮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近代中國歷史上字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有了第一次, 就會有第二次, 英國嘗到了甜頭, 開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接著西方各個列強都覺得清朝這個軟柿子好欺負, 有利可圖, 於是什麼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等等都來到清朝, 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此時位於東邊的日本正在進行政治經濟方面的改革, 史稱明治維新, 等到改革的差不多的時候, 小日本開始準備練練兵, 而練兵的物件則是清朝。

日本並沒有和清朝較量過, 也不敢貿然直接來華, 為了保險起見, 先從清朝的附屬國下手, 朝鮮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派兵進攻朝鮮, 公開和清政府撕開臉面。 光緒帝則認為日本不過三島, 浮沉 東海, 猶一粟, 土地、軍事俱不及中國十分之一, 雖然近些年進行改革, 但是畢竟底子薄, 能有多大能力?倘若抓住這次機會狠狠的把小日本揍一頓, 打敗這個東洋國家, 那就是道光末期以來,

中國對外戰爭中的第一場勝利。 這場勝利, 當然會讓鬱悶已久的中國大大揚眉吐氣。

對於光緒帝的想法, 老師翁同龢第一個贊同, 其他很多官員也都贊同支持他的意思, 覺得應該給日本點顏色看看, 豎立大清國的威嚴。 其中一個年輕人發表了最具代表性的建議:直接讓日本從地圖上消失,

把它變成大清國的一個省, 只有這樣, 才能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他就是曾國藩的孫子, 此時擔任翰林院編修的曾廣鈞。

然而李鴻章卻不這麼認為, 因為李鴻章比這些官員或是光緒帝更瞭解日本, 早在20年前,

李鴻章就意識到通過明治維新的日本, 將來絕對是中國的勁敵。 時隔20年, 李鴻章清朝的瞭解日本這20年的變化, 日本國的國家效率、戰爭動員能力等綜合國力已遠遠超過中國。 基於這種判斷, 李鴻章提出了“避戰求和”的建議, 建議光緒主動從朝鮮撤軍。 如果避過此戰, 中國就可以獲得一個戰略機遇期。 在實力充足之後, 再與日本交鋒不遲。

光緒帝認為李鴻章這是害怕日本人,如果撤軍,則有失大清臉面,光緒帝指示李鴻章抓緊時間,整軍備戰。在光緒的嚴厲催逼下,大清終於上了日本的圈套,走上與日本決一死戰的不歸路。面對不斷潰敗的清軍,李鴻章提出了持久戰的戰爭理念,他說,目前日本強清朝弱,日本想要速戰速決,而清軍更適合“持久拖 延”。日本的國力無法支援它打一場漫長的戰爭,如果中國能以空間換時間,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把日本拖住,就能將日本人拖垮。應該說,李鴻章提出的這個戰略是當時的唯一取勝之道。

然而光緒帝卻不這麼認為,他太害怕日軍攻入北京城,因此不斷命令清朝最精銳的部隊趕往前線迎戰,結果是不斷被日軍吞噬,正中日本人的下懷。從此清軍精銳盡失,根本沒有能力和日軍抗衡。光緒還不斷嚴懲不拼命抵抗的官員,很多海軍官員都被從重治罪。以丁汝昌為例,自殺殉國後,仍被光緒“朝旨褫職,籍沒家產”,兒孫流離失所,直到光緒死後才恢復名譽。

1895年的5月2日,在乾清宮的大案上,擺著一份條約文稿,24歲的光緒皇帝一遍遍地繞著大案急走,時而停下來,望一眼那份李鴻章由日本馬關帶回來的條約。一聲沉重的歎息後,他坐了下來,舉起毛筆,飽蘸朱墨,顫抖著在檔上簽下了一個大大的“允”字。之所以如此難於落筆,是因為這份條約的內容實在是太苛刻了。

光緒帝認為李鴻章這是害怕日本人,如果撤軍,則有失大清臉面,光緒帝指示李鴻章抓緊時間,整軍備戰。在光緒的嚴厲催逼下,大清終於上了日本的圈套,走上與日本決一死戰的不歸路。面對不斷潰敗的清軍,李鴻章提出了持久戰的戰爭理念,他說,目前日本強清朝弱,日本想要速戰速決,而清軍更適合“持久拖 延”。日本的國力無法支援它打一場漫長的戰爭,如果中國能以空間換時間,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把日本拖住,就能將日本人拖垮。應該說,李鴻章提出的這個戰略是當時的唯一取勝之道。

然而光緒帝卻不這麼認為,他太害怕日軍攻入北京城,因此不斷命令清朝最精銳的部隊趕往前線迎戰,結果是不斷被日軍吞噬,正中日本人的下懷。從此清軍精銳盡失,根本沒有能力和日軍抗衡。光緒還不斷嚴懲不拼命抵抗的官員,很多海軍官員都被從重治罪。以丁汝昌為例,自殺殉國後,仍被光緒“朝旨褫職,籍沒家產”,兒孫流離失所,直到光緒死後才恢復名譽。

1895年的5月2日,在乾清宮的大案上,擺著一份條約文稿,24歲的光緒皇帝一遍遍地繞著大案急走,時而停下來,望一眼那份李鴻章由日本馬關帶回來的條約。一聲沉重的歎息後,他坐了下來,舉起毛筆,飽蘸朱墨,顫抖著在檔上簽下了一個大大的“允”字。之所以如此難於落筆,是因為這份條約的內容實在是太苛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