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品讀|退後,原來是向前

春秋戰國時期, 楚國派兵攻打吳國, 經過多日的戰鬥, 楚軍戰敗, 被吳軍追殺到清發, 這裡除了山就是黃河, 要躲過吳軍的追殺,

就要過黃河。 楚軍開始製造木船, 有人砍樹, 有人編制, 3個小時內楚軍湊齊船隻準備過河。

吳國的一名士兵, 見到此景迅速回到軍營報信, 眾將士聽到此消息按捺不住, 想立馬沖出軍營消滅楚軍, 但由於沒有命令, 只得等候。 誰知, 等來的卻是大帥夫概的“眾將士聽令, 全軍撤退20裡”, 這個指令讓所有將士大吃一驚, 這是消滅楚軍最好的機會, 夫概怎麼會選擇撤退?

眾將士無法理解夫概的決定, 問道:“大帥, 為何要撤軍20裡?這是打敗楚軍最好的時機啊!”夫概說:“不能這麼幹。 古書上說困獸猶鬥, 何況人呢?如果我們逼人太甚, 人家就會豁出命來廝殺, 那就不堪設想了。 依我之見, 不如等他們半數過河之後, 再攔腰擊斷他們。 這樣一來, 已經過了河的慶倖逃了活命,

沒過河的一定沒命似的爭搶著過河, 誰還有心思出力打仗呢?”夫概的戰略讓將士們心服口服, 於是撤退20裡。

楚軍半數過河後, 夫概果斷地下令進攻楚軍, 楚軍無心戰鬥, 大敗。

退後, 原來是向前啊!

(摘自《領導文萃》2017年11月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