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創業過,你會找不到工作嗎?

前兩天來公司面試的一個應屆生提到了自己在學校創業的經歷, 想到有些同學也有這樣的經歷, 或者打算在大學期間在做點自己的事情。

就從HR的角度, 來看看有創業經歷的學生, 畢業後求職究竟是好是壞?

優勢在哪裡

那天和他聊天聊挺好的, 他說自己在學校期間靠做各種小生意也賺了幾十萬, 包括自己身邊的朋友。

一開始我還不怎麼相信, 但後面追問他做銷售, 招募代理, 以及遇到的產品銷售如何解決, 如何做好方案等細節後, 我相信了。

一個能做好銷售的人, 大學四年賺幾十萬不是難事更何況還有代理銷售幫他賺錢。

從這個角度來說, 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幾沒有創業經歷的應屆生的比較優勢。

更踏實沉穩, 從創業的過程中, 他遇到事情可以自己去解決, 想辦法克服困難, 踏踏實實將想法落地執行, 推動專案落地。

更能吃苦, 聽他說的為了趕進度,

經常熬夜通宵寫方案, 白天去給下面做代理的同學做培訓, 這點吃苦是很多人應屆生不具備的。

大局觀念, 不論自己一個人創業還是合夥創業, 要考慮的遠不止把事情做完, 還得考慮如何把事情做好, 他在做第一個產品的銷售方案時, 已經在想後面幾個產品類別如何尋找的問題。

更有責任感, 創業是需要投資的, 搞砸了就得自己兜著, 這和給別人打工不同, 因為他需要給別人發工資, 養活下面的幾個代理銷售, 責任感就會更加明確, 做不好就玩完了。

他的優勢比較明顯, 但劣勢之處也是我們需要去考慮的地方。

畢竟接受了一個人最糟糕的一面, 才能擁有他最好的一面。

HR的擔憂

相比創業的艱辛, 企業的工作事實上會比較單調枯燥。

因此, 作為創業過的學生, 我們會擔心他能否靜下心來, 踏踏實實的去做最基礎的工作, 而非從大局, 從更高層面去考慮工作的問題。

進了公司他就是一個新人, 而不是老闆, 此前他的優勢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劣勢。

另一方面, 按他的說法大學期間賺的錢應該有三四十萬左右, 而他所應聘的崗位, 年薪也不可能達到十萬, 這是一個很影響穩定性的因素。

如果說薪資影響穩定性, 那麼再次創業的熱情, 也會影響由創業經歷的人他的穩定性。

內心藏著一顆不安分的心, 隨時都可能想再次辭職創業, 那麼他究竟會在公司待兩年, 一年, 還是只有半年?

因為他隨時可能因為看到一個新的專案,

遇到好的合作夥伴, 就隨時辭職創業。

如何化解

HR不免會擔心人選的穩定性, 因為我們不想重複招聘, 真的非常累, 我們都是巴不得人選進公司, 兩三年不走的那種。

如果你也有創業經歷, 究竟該如何去說服面試官呢?

我覺得他的說法就挺不錯的。

他的說法其實和此前寫過的如何巧妙回答缺點並給自己加分的套路是一樣的。

就是往高一層的維度, 往體現自己積極好學的維度去說自己為什麼想進公司, 而非繼續創業。

他的理由是:因為自己創業過程中, 雖然有一定的銷售能力, 但是對比市場上很多主流的大公司, 他的能力還是很差, 希望通過進公司來學習主流的方法, 而且他也知道, 過去賺的錢不代表未來, 如果能有更好的學習機會,

自己將來獲得的收益會比過去更大。 也很清楚的知道, 學習沒辦法速成, 要在一個崗位或公司待兩三年才會真正沉澱出東西, 因此短時間內他也不會離開。

從他的描述裡面, 我們兩個面試官看出了他的誠意, 是真心覺得自己還有不足之處, 也看到了他對過去創業的不滿足, 他的焦慮, 因此, 最後我們都推薦複試了。

不論什麼樣的人, 通過面試最核心的, 是符合崗位的勝任力, 滿足需求, 其次是穩定性, 再優秀的人, 不夠穩定, 今天來明天走, 我們寧願選擇一個差一點的。

曾經的一個經理要離職前跟我說過:在一家公司最後晉升的, 不一定是最優秀的, 很可能是待的時間最長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