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史光起:如何在體驗時代進行“無痛消費”

先解釋一下, 什麼是“無痛消費”, 消費者在結帳付款時, 會產生一種即將失去金錢的不舍與痛苦感。 而 “無痛消費”就是讓顧客在消費時沒有痛苦或減少痛苦的感覺,

我將其定義為“無痛消費”。 從市場實踐來看, 最早可以稱為無痛消費的商業產品是信用卡——買東西不用和錢包商量, 而且, 不用支付現金, 沒有失去財富的儀式感, 因此, 失去的痛苦感相對較小。 你是否也有刷信用卡比付現金感覺更爽快一些呢?雖然到了帳單日會異常痛苦, 但是, 商家已經把錢揣進了口袋。 現在多了線下的某信、某付寶支付, 也有差不多的體驗。 互聯網的電子消費也有這種特點——因為在購買的那一刻, 變化的只是帳戶的數字, 而非手裡的現金, 痛苦感也會相對較小。 也因此, 網上購物的衝動性遠高於線下付現金購物。

現在大勢所趨, 線下的實體店崛起, 消費者的體驗需求也隨著消費升級而升級。

這時候誰能線上下把“無痛消費”做到極致, 就能更容易取得實體經營的勝利。 現在各店都在推薦使用信用卡、某信、某付寶付款, 給消費者的感受相同, 僅僅如此就想脫穎而出還遠遠不夠, 還需要更有力的無痛消費體驗。

美國電商亞馬遜也在嘗試無痛消費的升級版,

他們對亞馬遜線上用戶提供了一個“一鍵購買”日用品服務——消費者買了手紙、牙膏、洗衣粉等需要頻繁購買的日用品後, 消費者再次購買的時候只要在需要重複購買的商品頁面點擊購買, 中間的付款等過程則被省略了, 亞馬遜直接在後臺默認扣款。 表面看似是節約了顧客的購買時間, 更重要的則是減少了顧客付帳時的猶豫與痛苦, 讓購買更愉快、更迅速, 甚至是更多些。 最近亞馬遜也涉足線下, 開了一家叫Amazon Go的實體店, 他們採用的“無痛消費”解決方案更是很贊——顧客在店內隨意拿走商品, 既不用排隊, 也不用付帳, 線下購物的兩大痛點都被解決了。 當然, 當你走出商店, 你事先綁定好的銀行帳戶便開始偷偷扣款了。
但這家店依靠的是先進的科技力量, 對於我們來說還很遙遠。

在說說我們身邊的實體店怎麼降低, 甚至消除顧客消費時的痛感呢。 在2009年, 我提出並創立了“免費行銷”模式(主要以免費經營模式為主), 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 隨後崛起了大量以免費為經營模式的公司, 且發展迅速。 我認為, 在如今這個商家競爭異常激烈, 消費者鈔票明顯不夠用, 同時還更加注重體驗的市場環境下, 免費行銷的戰術層面手段可以有效降低, 甚至消除顧客的消費痛感, 而且可以根據不同的行業與模式進行差異化操作。

這裡舉一個例子:移動運營商免費送手機, 捆綁在網合約, 通常是在網時間兩年,

每月約定消費固定金額。 因為首次不需要花一分錢, 所以消費者的消費痛感是零, 雖然後續有消費, 而且很可能是超出自己所需服務與消費, 但就因為沒有消費痛感, 所以銷售情況遠好過直接銷售手機的門店, 也因此, 高傲的蘋果公司也不得不放下身價和電信運營商合作。

上面講的是一種依託於免費行銷模式基礎上的無痛消費策略,在看一個案例,把思維進一步打開:京東推出了一個“白拿”的消費模式,同樣是基於免費行銷的基礎之上,但不同的是,獲利方式有所不同——京東白拿是把一些緊俏商品推薦給消費者,想買還不賣,需要消費者存入一筆定期存款,比如:存入15萬元,為其一年,利息2.5,存款後馬上可獲得iphone7手機一部,或筆記型電腦一台。消費者會想:錢存在哪裡都是存,也一樣給利息,哪怕利息少點,但畢竟可以馬上免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那種即將沒有任何代價就能獲得心愛物品的衝動心情,比起直接要支付5、6千元購買商品,其促成交易的可能性相差巨大。在說說京東的這一做法如何獲利呢?大家都知道,企業做生意一定要貸款的,貸款利息很高,而且還很難貸到,做過生意的人都一定深有感觸。京東也不例外,需要現金,但是融資與吸儲能力遠不及銀行與某付寶。於是,就用熱門商品作為吸引,讓消費者把錢存入京東金融。雖然支付了2.5%的年利率,但其至少可以創造10%的年收益,甚至更高,這中間15萬元的7.5%利差是多少呢?是11250元,而贈送給消費者的手機或筆記型電腦呢?售價6、7千元,但成本價也就5000元左右,5000-11250=6250元營收。消費者獲得心愛商品時沒有任何痛感,下手果斷,成交迅速。商家正常賣一部手機或一台筆記型電腦獲利不過一兩千元,利潤率25%左右。而用這種方法賣掉一部手機或筆記型電腦則可以獲利六千多元,利潤率是120%以上,且供不應求。

當然,除了免費模式可以讓消費者沒有付款時的糾結與痛苦感外,巧妙的付款設計也可以大大降低消費者的付款痛苦指數。例如:一件商品擬售價17元,卻可以售價20元,而後讓顧客使用優惠券或會員資格來抵消3元,這時顧客就會產生一種划算的心理感受,可以抵消部分付帳時的痛苦感。如果定價策略得當,還可以增加商品的價值感。再比如,讓顧客儲值,在儲值時贈送一些禮品以及一些優惠措施,降低顧客的首次付帳痛苦感,而後顧客在消費儲值卡金額時,就會爽快很多,而且幾乎沒有痛苦感,因為消費者已經把這筆錢當做已經花出去的錢了。

這就是免費行銷、無痛消費的魔力,具體的操作模式根據不同的業態與商品,可以千變萬化,非常多樣,設計巧妙更可以形成企業的獨特競爭優勢。

作者簡介:美國Tutti Frutti餐飲連鎖中國區CEO、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特聘講師。

上面講的是一種依託於免費行銷模式基礎上的無痛消費策略,在看一個案例,把思維進一步打開:京東推出了一個“白拿”的消費模式,同樣是基於免費行銷的基礎之上,但不同的是,獲利方式有所不同——京東白拿是把一些緊俏商品推薦給消費者,想買還不賣,需要消費者存入一筆定期存款,比如:存入15萬元,為其一年,利息2.5,存款後馬上可獲得iphone7手機一部,或筆記型電腦一台。消費者會想:錢存在哪裡都是存,也一樣給利息,哪怕利息少點,但畢竟可以馬上免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那種即將沒有任何代價就能獲得心愛物品的衝動心情,比起直接要支付5、6千元購買商品,其促成交易的可能性相差巨大。在說說京東的這一做法如何獲利呢?大家都知道,企業做生意一定要貸款的,貸款利息很高,而且還很難貸到,做過生意的人都一定深有感觸。京東也不例外,需要現金,但是融資與吸儲能力遠不及銀行與某付寶。於是,就用熱門商品作為吸引,讓消費者把錢存入京東金融。雖然支付了2.5%的年利率,但其至少可以創造10%的年收益,甚至更高,這中間15萬元的7.5%利差是多少呢?是11250元,而贈送給消費者的手機或筆記型電腦呢?售價6、7千元,但成本價也就5000元左右,5000-11250=6250元營收。消費者獲得心愛商品時沒有任何痛感,下手果斷,成交迅速。商家正常賣一部手機或一台筆記型電腦獲利不過一兩千元,利潤率25%左右。而用這種方法賣掉一部手機或筆記型電腦則可以獲利六千多元,利潤率是120%以上,且供不應求。

當然,除了免費模式可以讓消費者沒有付款時的糾結與痛苦感外,巧妙的付款設計也可以大大降低消費者的付款痛苦指數。例如:一件商品擬售價17元,卻可以售價20元,而後讓顧客使用優惠券或會員資格來抵消3元,這時顧客就會產生一種划算的心理感受,可以抵消部分付帳時的痛苦感。如果定價策略得當,還可以增加商品的價值感。再比如,讓顧客儲值,在儲值時贈送一些禮品以及一些優惠措施,降低顧客的首次付帳痛苦感,而後顧客在消費儲值卡金額時,就會爽快很多,而且幾乎沒有痛苦感,因為消費者已經把這筆錢當做已經花出去的錢了。

這就是免費行銷、無痛消費的魔力,具體的操作模式根據不同的業態與商品,可以千變萬化,非常多樣,設計巧妙更可以形成企業的獨特競爭優勢。

作者簡介:美國Tutti Frutti餐飲連鎖中國區CEO、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特聘講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