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小藍車倒閉共用單車整合開始了?

譚驥

近日, 在共用單車行業中小有名氣的小藍單車傳出倒閉的消息, 從甩賣辦公傢俱到人去樓空,創始人李剛備受非議。 “這個世界總有那麼一抹藍, 值得回味。 ”李剛在一封公開信中這麼寫道, “欠大家的錢, 我會想盡辦法儘快解決。 ”

曾經的明星企業就這麼倒閉了, 留下一堆供應商的債務。 小藍車的倒閉並非偶然, 實際上, 最近幾個月, 共用單車企業一直傳來陸續倒閉的消息。 今年6月, 重慶的悟空單車便宣佈退出單車市場。 而後, 3Vbike與町町單車也傳出停運倒閉的消息。

與這些消息相對應, 各地開始出現共用單車“墳墓”。

鄭州市某空院內, 上萬輛共用單車被堆放在一起, 顏色各異, 密密麻麻。 這也不新鮮, 此前上海靜安區以及廣州珠江新城, 都曾出現過類似的共用單車“墳墓”。

物極必反, 共用單車原本作為方便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 綠色環保, 也有效緩解了交通壓力, 但隨後資本一擁而上, 誕生了大量單車企業, 競爭也很快從激烈演變到白熱化。 城市街道的容量有限, 而共用單車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容納的極限, 曾經的便利工具反而成了一些街道擁擠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種情景似曾相識, 智慧硬體、O2O等行業都有過類似發展軌跡。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共用單車行業的門檻不算高, 因此, 當第一家公司獲得天使投資亮相時,

資本蜂擁而入, 創業者紛紛殺入。 在這樣一個創業門檻不高的行業, 競爭最先拼的是搶佔市場, 以量佔領市場的行為, 很快形成了市場快速飽和。

很多人都熟悉共用單車的情節發展, 也早早預測了共用單車的結局。 最後, 市場上將形成雙寡頭抗爭的局面。 目前, 摩拜單車、ofo被分別獲得了騰訊控股、阿裡巴巴集團的投資, 已各自完成逾10億美元融資。 燒錢大戰將在兩者整合之後宣告結束, 這期間, 大量的創業團隊僅僅是用來陪跑的。

“我跑遍了上百家基金, 得到了無數關於產品和團隊的稱讚, 但這一切都沒有換來一筆資金, 打沒了我最後一分驕傲。 ”李剛在公開信上這樣寫道。 從當初的資金熱捧到後來頻遭冷遇, 這裡除了資本的浮躁,

恐怕也有創業者的焦躁。 在明知難有新的資本進入的情況下, 李剛選擇押上用戶的錢。 今年3月, 小藍單車推出了半年免費騎行特權卡, 售價199元, 並承諾180天后將全額返還199元。 當企業開始打用戶押金的主意, 開始推諸如充100元返100元, 或者交199元押金單車免費騎, 半年後返還全部押金這種活動時, 其實就是開始透支未來了, 一來說明企業沒錢了, 二來為搞錢不擇手段, 甚至不惜飲鴆止渴。

僅靠一句“互聯網思維”, 諸多創業者隻身殺入創業圈, 從沒有或甚少考慮過商業模式以及盈利方法, 因為即便不考慮這些, 經過資本收割後, 仍然能夠獲利。 這對於創業來說, 其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 最近, “資本寒冬來臨”的論調多了起來,

好的創業專案極度匱乏, 雖然對創業者來說, 這段時間有點難挨, 但從這一點來看, 國內的創業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 對創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出發之前多一些審視, 才可能走得更遠。

(作者系時代週報評論員)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 除轉載外, 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協議授權, 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違反上述聲明者, 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 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