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爸爸不愛兒子,那誰還愛兒子(看哭了所以媽媽)

如果讓兒子在一個窘境選擇爸爸還是媽媽, 兒子會義無反顧的選擇爸爸

劉軒是個機靈鬼, 每次爸爸媽媽從外地打工回來,

劉軒都會纏著爸爸。 因為爸爸都會給手機給他玩, 而媽媽回來都會或多或少的罵他幾句, 因為每次回來, 劉軒都會問爸爸要手機玩, 爸爸也每次都會給他, 媽媽就把2個都罵了。

劉軒不太愛說話, 甚至都不願搭理媽媽, 讓他開口的時候就是去求別人要手機玩的時候, 拿到手機後都會躲在一個地方一個人安心的玩手機。 他偷偷躲在房子後面, 一直玩到晚上, 到了吃飯的時候還不肯回去。 被媽媽發現了, 就又被打了一頓, 哭著回來就去纏著爸爸了

劉軒會玩各種遊戲, 一般的人還都還玩不過他。 他都會跑到爸爸面前去炫耀。 劉軒的爸爸也是個游戲迷, 劉軒玩的遊戲都是他幫忙下的, 每次回來的時候都會給劉軒下一個新的遊戲玩,

可把劉軒高心壞了

晚上睡覺的時候, 劉軒媽媽不肯跟劉軒睡, 她都是跟劉軒的妹妹睡覺的。 沒辦法, 劉軒爸爸就帶著兒子一起睡, 晚上躺床上的時候, 劉軒就會問爸爸要手機玩。 因為媽媽不在, 一開始劉軒爸爸都會逗會兒劉軒, 假裝睡著了

劉軒知道爸爸沒睡, 就一直在旁邊折騰他老爸, 拔他的眼睫毛, 捏他的耳朵, 掐他的肥肥的臉頰。 劉軒爸爸沒每次也都撐不過1分鐘就笑了, 然後就翻轉身來捉弄兒子玩, 把兒子搞得哈哈大笑

被樓下的媽媽聽見了, 媽媽又會罵幾句才會停下來。 爸爸做一個噓的手勢, 叫兒子小聲點, 兒子不肯, 就威脅爸爸要手機, 這就是他機靈的地方

爸爸把手機給了他, 幫他打開白天幫兒子新下的手機遊戲, 拿給他玩, 結果劉軒不會玩, 拿著手機那副氣嘟嘟的樣子把爸爸給笑壞了, 劉軒就來找爸爸碴, 抽他臉, 戳他耳朵, 在床上鬧騰, 把床搖的咯吱響

爸爸鬧不過他, 就哄著說“你個小笨蛋, 怎麼這麼蠢啊, 你看爸爸玩”,說著就搶過來手機, 自己玩了起來,

看爸爸玩遊戲的嘚瑟勁, 劉軒也趕緊湊過來看

劉軒爸爸邊打, 就邊在旁邊教兒子玩, 劉軒也很聰明, 一下子就會了, 然後就搶過來手機, 爬到床尾去玩, 爸爸也跟著他, 學狗一樣慢慢爬到床尾, 然後用頭頂兒子的肚子, 就像個小孩子一樣

劉軒遊戲沒玩過去, 就被爸爸在一旁笑他蠢。 劉軒都會用他的小腳丫子把爸爸踢開, 爸爸又會爬到兒子旁邊, 然就在旁邊耐心的教他玩, 教他怎麼過關

時間過的很快, 劉軒打起了哈欠, 但還是不肯放下手機。 爸爸就哄著他說:“軒哆, 快去睡覺, 明天再幫你下個比這還好玩的遊戲”

太困了, 劉軒還是半信半疑的睡去了。 爸爸把他輕輕的抱到床頭來, 很慢很慢, 很輕很輕, 生怕把劉軒弄醒了。

把劉軒放靠牆的那邊, 躡手躡腳的幫他蓋上被子, 然後輕輕的幫他理了下淩亂的頭髮, 親了一口額頭就下床了, 自己沖了杯咖啡, 坐在書房裡, 坐在電腦面前, 開始寫自己的小說

在家裡待了一段時間, 爸媽也該北上了, 就準備買好車票離開家了。 走的那天, 劉軒遊戲還沒打完, 看到爸爸要走了, 就馬上丟下手機, 死死抱住爸爸不肯讓他走, 快趕不上車了, 爸爸還在好聲好氣的哄著劉軒, 劉軒怎麼也不肯放手, 還哭了起來

媽媽看著表, 就在旁邊催他。 實在看不過去了, 就一把扯開劉軒。 然後就拉著劉軒爸爸走了, 爸爸也還捨不得兒子, 不時的往回看。 奶奶用盡吃奶的力氣正拉著滿臉淚水的劉軒, 劉軒也沒喊爸爸, 只是一個勁的哭, 一個勁的想掙脫奶奶的手,氣急了,就咬奶奶的手

爸爸不在劉軒的視線裡了,這才安定下來。就蹲在那裡哭,奶奶也很懂,就在旁邊陪著他。爸爸又去打工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回來看劉軒,而劉軒也沒有了爸爸在家時的笑容,更加孤言寡語了

媽媽都自以為很瞭解兒子,以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比爸爸正確,比爸爸更有發言權。以為不要讓兒子沾上不好的東西就是為了他好,給他報數不清的補習班是為了他以後好

不肯讓他玩手機,是為了他眼睛好,一回家就管的嚴嚴的是為了他好。根本不去管兒子真正需要什麼,就自以為是打罵兒子

現在奶爸為什麼這麼火,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兒子更傾向于爸爸了,那是因為爸爸知道孩子需要什麼,知道需要以兒子能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

更知道怎麼和兒子成為好朋友,肯放下當爸爸的面子來嬉皮笑臉的陪孩子。肯像個小孩子一樣去逗兒子玩

爸爸跟兒子玩是因為興趣,因為愛他,敢讓他去做,敢花那麼多時間去做

媽媽大多是把教育兒子當成一份責任,一份義務。

媽媽可以把自己班上幾十個同學教育好,可以跟他們打成一片,唯獨家裡自己的兒子卻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

媽媽只是把教育兒子當成一份責任,一份義務。這就是爸爸跟媽媽的區別

所以愛兒子就得先放下做父母的面子,跟兒子成為能打能鬧的好朋友吧

一個勁的想掙脫奶奶的手,氣急了,就咬奶奶的手

爸爸不在劉軒的視線裡了,這才安定下來。就蹲在那裡哭,奶奶也很懂,就在旁邊陪著他。爸爸又去打工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回來看劉軒,而劉軒也沒有了爸爸在家時的笑容,更加孤言寡語了

媽媽都自以為很瞭解兒子,以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比爸爸正確,比爸爸更有發言權。以為不要讓兒子沾上不好的東西就是為了他好,給他報數不清的補習班是為了他以後好

不肯讓他玩手機,是為了他眼睛好,一回家就管的嚴嚴的是為了他好。根本不去管兒子真正需要什麼,就自以為是打罵兒子

現在奶爸為什麼這麼火,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兒子更傾向于爸爸了,那是因為爸爸知道孩子需要什麼,知道需要以兒子能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

更知道怎麼和兒子成為好朋友,肯放下當爸爸的面子來嬉皮笑臉的陪孩子。肯像個小孩子一樣去逗兒子玩

爸爸跟兒子玩是因為興趣,因為愛他,敢讓他去做,敢花那麼多時間去做

媽媽大多是把教育兒子當成一份責任,一份義務。

媽媽可以把自己班上幾十個同學教育好,可以跟他們打成一片,唯獨家裡自己的兒子卻不知道該拿他怎麼辦

媽媽只是把教育兒子當成一份責任,一份義務。這就是爸爸跟媽媽的區別

所以愛兒子就得先放下做父母的面子,跟兒子成為能打能鬧的好朋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