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愛與分享的傳達—《爺爺的紅臉頰》導讀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165號

愛與分享的傳達—《爺爺的紅臉頰》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尊敬的讀者朋友, 您看到的是一個深度解讀的經典繪本公眾號, 每週都有2~3篇文章分享, 完全是免費訂閱。 本導讀的宗旨是為親子閱讀而努力、為父母深度掌握繪本精髓而奉獻。 請放心關注, 並期盼您的回饋!

一、內容簡介

有一個很會講故事的爺爺, 是全天下最棒的事了。 不管是最瘋狂的故事, 最驚人的冒險, 還是各種大大小小的奇遇, 爺爺講起來, 都是那麼動聽!什麼時候我也可以和爺爺一樣, 有紅紅的臉頰呢?

二、繪本信息

書名:爺爺的紅臉頰

文:[奧]漢斯·雅尼什

圖:[德]阿爾尤莎·布勞

譯者:王星

出版社:連環畫版

適讀年齡:3-6歲

獎項:2006年波隆納文學類最佳童書獎

出版日期:2010年11月1版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解析:

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爺爺小時候有好多奇特的經歷。 有一次, 他把一個抽屜灌滿了水。

有一次, 他一按肚臍眼兒, 從他的耳朵裡噴出兩團火。 有一次, 他在森林裡發現了一雙翅膀, 他把翅膀安在自己身上, 在空中飛了一圈。 他還跳過傘, 遇見過雪人……爺爺從八十歲生日那天起, 變得越來越透明了。 有人說爺爺死了, 但爺爺說:“噢, 真的嗎?我招誰惹誰了?”然後他就給我講故事。 我聽著, 臉頰也變得紅紅的。 跟爺爺在一起真是太開心了。

又是爺爺。 不知為什麼, 講述爺爺與孫子情深意長的繪本要遠遠超過了講述爸爸與兒子的繪本。 如熟悉的《爺爺變成了幽靈》《爺爺的天使》《爺爺有沒有穿西裝》《爺爺一定有辦法》《歌舞爺爺》。 是爺爺比爸爸更慈愛, 更值得信賴, 還是爺爺距離天堂更近?

不過《爺爺的紅臉頰》裡的爺爺,

卻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另類形象, 他更像一個老頑童, 整天坐在搖椅上跟孫子瞎胡扯, 是個典型的吹牛大王。

這張年輕時的爺爺取材于內頁第七個跨頁:有一回, 爺爺散步時在森林裡發現了一雙翅膀。 他把翅膀安在自己身上, 在空中很快飛了一圈, 然後又把翅膀又放回到草地上。

離奇又充滿想像力, 這就是本書的特色。

【環襯】

解析:

火紅的紅色代表內心熱烈的感情, 祖孫中間這段情懷只能用紅色來表達祖孫間溫馨的關係。

這是小男孩對不在世的爺爺的思念, 透著濃濃的祖孫之情。 生命的長度隨著時間的流逝終有停止的一天, 然而, 生命的深度卻因不同人、事、物彼此的愛與連結, 更加深其中的廣度與厚度, 美麗的思念不會因隨著時間流逝而離開, 反而為生命帶來更多的絢爛與美麗。 並且, 存到永遠。

【擴頁】

解析:

這是正扉頁的擴頁, 像這種結構不多見。 作者更多是給讀者一個鋪墊, 言明這個一個茶敘的故事, 短小的文字並沒有喧賓奪主之勢。

【正扉頁】

解析:

故事主題是爺爺的紅臉頰,這其中既有自然的屬性,又有社會的屬性,就是說對生活的嚮往和熱愛。

這是一則爺爺給孫子講述的故事,開場一壺茶水、兩隻冒著熱氣的茶杯就已經把我們帶到故事中了。

爺爺,在你心中會是什麼形象?

這本書是從一個小男孩的角度,追憶了爺爺的故事,那份厚重的思念,從字裡行間,從舊舊的插圖中表露無遺。淡淡的故事,初讀起來沒有什麼滋味,但是再度一次,竟會被輕而易舉的感動,可能這就是抒情繪本的奇妙之處。

這個故事主要是爺爺所敘述的過去,是那麼的奇特又有趣,同時又非常有想像力,例如爺爺說把球踢到了天上,還可以輕易地搭起跨河的橋,還能碰到難得一見的雪人。

這是一本故事性淡,抒情性強的圖畫書,通過樂觀開朗的爺爺給孫子講述了自己小時候及長大後做的一些事情,可以看得出對生活的處理態度與生命的感悟情懷。

書中還非常細膩的表達了祖孫之間溫馨的關係,體會到愛的傳承與連接。爺爺八十歲死亡的那一天,他變得越來越透明,那一段又一段的美麗記憶,是那麼的親近、自在與美好。雖然爺爺已經不在,但在小孫子的心中,思念與記憶卻依舊長存,這會是最美麗的記憶,也是最美麗的思念。

這本書可以幫助孩子珍惜生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尋其中的快樂,是生命教育中最美的一課。

【第1畫面】

原文:爺爺小時候有好多好多奇特的經歷,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說的。如果爺爺這麼說,那肯定就是真的。

解析:

小主人公約七、八歲的樣子,他很喜歡和爺爺呆在一起,對爺爺是絕對的崇拜和信賴。

右頁上的文字:爺爺小時候有好多好多奇特的經歷,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說的。如果爺爺這麼說,那肯定就是真的。證實了這一點。

這顯然是一個小孩子的口吻。換作失去童心的大人,又怎麼可能做出“如果爺爺這麼說,那肯定就是真的”這樣的推論呢。

如果單看圖畫,我們還不知道這個白頭發、紅臉頰的老人與小男孩是什麼關係,更不知道他們此時此刻在說著什麼。但文字回答了我們的猜測:這是一對祖孫,爺爺正在繪聲繪色地講著自己過去的故事。這就是文字的作用。

圖畫不是只能定格一個瞬間,表達不出“過去”這樣的時間概念、表達不出“如果爺爺這麼說,那肯定就是真的”的因果關係。文字與圖畫不一樣,它不是具象的,而是抽象的,不是讓你去看,而是讓你去想的。

不過,如果你單看文字,不看圖畫,你腦海裡又會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呢?不一定是爺爺正在眉飛色舞地給孫子講故事吧,也許是爺爺小時候……你看,這就叫文圖合奏。離開了文字或是圖畫,你都讀不出來現在這樣一種語境:紅臉頰的爺爺,正在給孫子講自己過去的故事。

相比簡單的文字,我們從圖畫上得到的資訊似乎要更多一些。

畫面始于一個普通的寒冷的冬日,越過窗戶,我們看到外邊的一排排枯樹上還壓著白雪。太陽有點兒清冷,但屋裡很暖和,爐子裡的火熊熊燃燒。兩人相對而坐,孩子坐在小方凳上,嘴巴微張傾身細聽;爺爺坐在他的老搖椅上,手臂輕輕揮動正說到興處,旁邊的小圓桌上,一把茶壺兩個茶杯,兩人正侃侃而談。整個房間被一種綠中透黃的暖色照耀著,既溫柔又夢幻,讓人很容易就走進故事裡的那個午後。你看地上是不是拖著兩個長長的影子?請記住爺爺的影子。除了爺爺的影子,你還要記住,這時,窗戶是緊緊閉上的,牆上掛著相框和爺爺的衣物,小男孩的臉頰不是紅色的。

爺爺已經七十多歲了,經歷過太多的人和事,尤其是他小時候幹的那些有趣又大膽的事情。在小孫子眼裡,爺爺就是個英雄,而這個英雄顯然一點兒也不謙虛,把自己當年的勇事一一提起。

跟爺爺在一起,聽他講自己的過去,是多麼溫馨的畫面呀,看見爺爺的紅臉頰了麼,還是那麼紅。

因為只有在爺爺那裡,不可思議的事不斷地發生。在孩子眼裡,那些事就好像真的發生過一樣。因為小男孩在本書一開始就這樣篤定地寫下這行字:“如果爺爺這麼說,那肯定就是真的。”跟著爺爺,就能用想像力環遊世界。這段濃濃的祖孫情讓人感動。

【第2畫面】

原文:有一次,他把他房間裡的一個抽屜灌滿了水。抽屜裡的水看起來美極了。真遺憾,水不願意總在抽屜裡待著,更想流到海裡去。

解析:

畫面中的瓶瓶罐罐才是充滿水的抽屜的禍首啊!好奇的爺爺癡情地凝視著陽光下碧光粼粼的水面,爺爺在想著什麼!他不願意水流走!而水窩在抽屜裡也是不情願啊!它們想到廣闊的大海中顯身手啊!

也就是和小主人公相仿的年齡,已經幹了一件漂亮而想像深遠的大事。桌上乾枯的花盆意味著什麼!水都想流到大海裡去!到廣闊的空間去馳騁。

房間陰暗的色彩和窗外陽光明媚的對比,對小時候的爺爺是一個束縛,水的境遇就是爺爺真實的寫照。

我們閱讀這本書最大的體會,就是回憶和期待,爺爺小時候的經歷,有些是孩子也經歷過的,比如給抽屜裡灌水,好奇的探索。當然,還會借此回憶你家孩子做過的一些探索的“傻”事,比如:往鳥籠子裡放玩具汽車,孩子會肯定地說,這樣汽車就不會丟了。

本書的繪者,對爺爺提起的每一件奇特的事情都運用細膩的筆法,畫出充滿想像趣味的插圖,幫助讀者進入有趣、富於想像的世界裡。如:文字中穿插的瓶子。

【第3畫面】

原文:有一回,他吃了一塊蜂蜜蛋糕,那蛋糕甜極了,惹來一隻蜜蜂追著他,追了整整一個星期。他走到哪兒,蜜蜂就跟到哪兒,就連上廁所都跟著。

解析:

爺爺吃了一塊特別甜的蛋糕,結果蜜蜂一直追著他,他只好躲進廁所裡,結果蜜蜂也追進來了,你看到了麼,就在馬桶上。已經提前站位了。

爺爺站在廁所門口陷入深思,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廁所牆壁上下顏色的對比更加分明,底部的顏色更加陰暗,加上行動的盯梢。年幼時的爺爺是蓄勢待發的。

文字頁中的爺爺誠惶誠恐的跑出畫面就是爺爺內心的寫照,他要到廣闊不羈的天地中舒展自己的心胸。

【第4畫面】

原文:有一次,爺爺在自己的肚臍裡發現了一個紅按鈕,他按了一下,突然,“呼”的一聲,從他的耳朵裡噴出兩團紅色的火花。

解析:

洗澡中的爺爺手指按動了肚臍裡那個紅按鈕,看身邊應是媽媽的白色圍裙上被燒焦的痕跡、迷失的眼睛以及身體趔趄和失落的水壺,再看爺爺堅定的眼神更是奇異的而力量。文字頁爺爺舞動的手指代表著那一瞬間。

以上三個對開頁爺爺年幼時的不尋常的經歷,是桀驁、是奇想、是掙脫、是奮爭。

那兩團紅色的火花與爺爺的紅臉頰又是什麼關係!

爺爺發現了自己的肚臍,很好奇,就跟我們的孩子發現自己身體的秘密一樣好奇,孩子看到爺爺的肚臍的功能,一定說“媽媽,我的肚子上有一個小坑”而如法炮製,有時候大人也會提起來,很好笑。

【第5畫面】

原文:還有一次,在足球場上,他一腳把球踢到了空中。球飛得好高好高,居然撞上了一塊烏雲,接著就下起了一場暴雨,球賽只好停了下來。

解析:

經過年幼的爺爺身體和力量的迸發,已經能幹出驚天之事了。

爺爺踢球,踢得很高,結果正好踢中了一片雲,就下雨了,足球賽取消。在孩子看來這似乎是真的,而且非常好笑,其實我們想想,有時候孩子在生活中也會發生這樣的巧合。

孩子非常喜歡穿雨鞋,有時候不下雨也要穿,結果有一次穿雨鞋出去就真的下雨了,孩子很開心,以為是因為自己穿雨鞋才下雨。

文字頁抬頭向天佐證下雨的行動,不就是右頁那位雨中疾馳男士的前奏。

文圖相互呼應,還有五個孩子停賽躲雨的奇幻。你看此時的爺爺歪著頭、眼睛在打轉。是不是在說,我太神奇了!

【第6畫面】

原文:爺爺看起來已經那麼蒼老和疲倦,我有時很難完全相信爺爺講的故事是真的。但爺爺是這麼說的,那肯定是真的。他給我看小時候的照片,大聲說:“瞧,我當年的臉頰多紅啊!”接著,他給我將起他的學校,戰爭和其它各種冒險的故事。

解析:

從爺爺的回憶中回現實中,如今那麼蒼老和疲倦的爺爺竟能做出那樣驚天大事,我竟懷疑起來。故事裡重複著一句話:“如果爺爺這麼說,那肯定就是真的。”因為他深信爺爺故事裡發生的事都是那樣的真實,所以深信不疑。

這是一部觸動心靈的作品。爺爺講述了他小時候到長大後的大大小小的奇遇,爺爺講起來非常的動聽。

這頁沒有彩色畫面,只是記述史實的隨意的鋼筆畫。功課旁師生大小強烈的對比和邊頁風吹草動的詮釋,爺爺一定是某種離奇的做法,讓老師很扣了一通。

戰爭期間爺爺被追逐,險些被擒,但還是逃之夭夭了。爺爺沒有出現在畫面中被離隊的士兵追討就是佐證。

這和當年的紅臉頰有什麼關係!紅臉頰是吉星高照!

【第7畫面】

原文:有一回,爺爺散步時在森林裡發現了一雙翅膀。他把翅膀安在自己身上,在空中很快飛了一圈,然後又把翅膀又放回到草地上。

解析:

這一頁作為封面出現有其代表性,爺爺的本事越來越大、越來越離奇。能夠安上翅膀如鳥一樣飛翔在天空。這是故事中關鍵的環節,打破任何來自形式上的束縛,肆意伸展自己的身軀。

爺爺手中的提筐裡裝著采來的蘑菇類,樹根底下就是那個巨大的翅膀。

【第8畫面】

原文:有一回,他想去看望住在對岸的女朋友麗麗,於是乾脆自己在河上架起一座橋。爺爺走過橋,問她:“想吃塊糖嗎?”麗麗點點頭。現在,麗麗就是我的奶奶。

解析:

長大後的爺爺依然神勇難擋。

爺爺追求女朋友時,有一次他心血來潮要到河對面去看女朋友,但是河上沒有橋,他立馬動手架了一座橋,手持一塊糖果搖搖晃晃來到女朋友的身邊。結果,還用說嘛,抱得美人歸,相攜到白頭哇!文字頁拄著拐杖的老婦人就是後來的奶奶。

我們輸給了自己的想像力,被畫家的想像力打敗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還是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對開頁的文字:這是一段充滿了童趣的文字,十分誇張,一個小孩居然誇口說自己造了一座橋!可是,你會把它想像成這個樣子嗎?看看右圖吧,世界上哪有這樣的橋啊。它太危險了,又高又彎又窄不說,還僅靠幾根用繩子綁在一起的細樹枝支撐,一陣風就能把它吹跨。但爺爺不怕,為了贏得心愛女孩的芳心,他大步流星地走了過來。圖畫,是畫家想像力的產物。在一本圖畫書裡,畫家就是這樣用他的想像力來挑戰我們的想像力的。

同時,這個畫面也再次印證了一個觀點,就是圖畫在描述事物的樣子時,遠勝於文字。你不妨來寫一篇作文試試看,幾百個字都不一定形容得出這座橋的樣子。

【第9畫面】

原文:一年冬天,他在山上遇到一個雪人。爺爺把自己的絨球帽送給了他,還和他一起乘著雪橇,去了附近的一家餐館。

解析:

文字給了我們一雙想像的翅膀,要是不小心,就會被圖畫奪走。比如,這個對開頁裡,圖畫就不由分說地奪走了我們的想像力。爺爺在森林裡邂逅了一個雪人,沒有害怕,而是和雪人一起玩,一起吃飯。雪人在和爺爺促膝而談呢!只不過雪人身高馬大,座椅太矮小了,只能伸著長腿委屈了!

此時壯年的爺爺和雪人比起來還是大有懸殊,兩人交上了朋友,爺爺給了雪人自己的絨帽代表關懷,底部的雪橇又是文字流露的寫照,實圖與文字的相映。

爺爺所敘述的過去,是那麼奇特又有趣,他可以把球踢到天上去;可以輕易的搭起跨河的橋;還碰上了難得一見的雪人。每一幅插畫都生動得讓人看了就投入進去了。不管是最瘋狂的故事,最驚人的冒險,或是各種大大小小的奇遇,爺爺講起來都是那麼動聽。

【第10畫面】

原文:在戰爭中,有一次,爺爺突然好想回家。他背著降落傘一下子從飛機上跳下來,剛好落在花園中他的搖椅上。

解析:

還有一次,爺爺當兵參加了戰爭,打著打著仗,他突然好想回家,於是背著降落傘就跳了下來,結果,不偏不倚,正好掉在他們家後花園上的搖椅裡。畫面中,爺爺穿著軍裝,坐在搖椅上,手裡端著一杯茶,地上放著一把壺。茶杯茶壺正是開頭畫面裡的放在桌子上的茶杯茶壺,很顯然,這兩個物件也應是屬於“爺爺”這個範疇的東西。

小讀者是否好奇書中敘述的祖孫情到底有多麼美好呢?

文字頁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像我們的筆記本內頁,淺淡的橫格、醒目的紅色分隔號邊框,邊沿那是注釋留白啊!底部粗實紅線也是人生的底線啊!

注釋留白處山坡旁的一排排房子就是爺爺的家,而右頁已經坐在自家的後花園喝茶了,天空的飛機剛剛咆哮而過。

突然想回家,就如願以償。這是我們做夢要實現的願望,代表一種內心的安寧。

【第11畫面】

原文:有一回,爺爺在山洞裡發現了一種新的動物。為了讓這些美麗的稀有動物繼續安靜地生活,不受打擾,他沒有告訴任何人這個秘密——只告訴了我。

解析:

後來爺爺發現了一個山洞,裡邊有一種新的動物,爺爺只把這個秘密告訴了“我”,這是屬於兩個人的秘密。

淩厲粗狂的岩洞,橫豎交錯的線條,是內心矛盾的呼應。為了新動物的安危要保守這個秘密。之所以告訴我,我是爺爺最貼近、最值得信賴的人。

爺爺逐漸變老了,從年幼到年老,每一個人都會走過這一場。只是轟轟烈烈和細無聲的差異。主人公之所以欽佩爺爺,有感于爺爺勇於探索、不拘一格的人生經歷。

【第12畫面】

原文:還有一次,爺爺特別累,累極了,一下子就睡了二十七個白天和二十七個夜晚。他說,他在夢裡周遊了整個世界,也同樣用了二十七個白天和夜晚。

解析:

再後來,爺爺老了,生病了,但生了病的爺爺即使昏睡在病床上,也在睡夢中把世界逛了一大圈。現實中做不到,夢中也要實現。略過城市、略過家園,一覽無餘藍色的天空比飛機更安詳、更神奇。

特別累,累極了,源於生病的困擾。誰不曾是這樣,只是我們缺少了夢幻的色彩。由此我更加欽佩爺爺的一生,這源于一種信念、一種方式。

【第13畫面】

原文:

從爺爺八十歲生日的那天起,他變得越來越透明。這時,他又有了年輕時的那種紅臉頰。他是那麼透明,我都能看到他的身後,他有時會把東西藏在身後,讓我猜。當然,這太容易了。

後來,爺爺變得更加透明了。我有時都不能肯定,爺爺到底在還是不在。其他人說:“爺爺?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啊!”“噢,真的嗎?”爺爺大聲喊,“我招誰惹誰了?”

解析:

這本書藏著很多作者設計的小心思。為什麼《爺爺的紅臉頰》的一個對開頁沒有圖畫,不畫出透明的爺爺?

故事講到這裡,講述者換成了原本聽故事的小男孩。他用輕快的口吻告訴我們:後來,爺爺變得更加透明了。我有時都不能肯定,爺爺到底在還是不在。其他人說:“爺爺?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啊!”

“噢,真的嗎?”爺爺大聲喊,“我招誰惹誰了?”

人怎麼能變得透明?一個死去的人,又怎麼可能開口說話?

如果不是這個男孩還太小(從第一個畫面上看,他實在是不小了),小到分不清什麼是現實,什麼是幻想,就是他與爺爺感情太深,接受不了爺爺已經死亡的現實,出現了幻覺。不過不急,他到底看沒看見爺爺,爺爺到底是不是一個幽靈,後面一個畫面就會揭曉了。

現在我們更關心的是,作者為什麼要用文字取代圖畫?

一種解釋是,死亡不適合用圖畫來表現,因為圖畫書的讀者畢竟是年幼的孩子,他們還不能正確理解什麼是死亡,如果把死亡直觀地展現在他們面前,會讓他們感到害怕。所以,作者放棄了圖畫,而改用文字來敘述。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保持住了故事那種俏皮而又歡快的敘事風格,沒有被爺爺死亡這樣一個悲劇性的事實打斷。誰讀到爺爺聽到別人說他一年前就死了,插嘴說“噢,真的嗎?我招誰惹誰了”時,又能不笑呢。

還有一種解釋是,畫家是故意不想把透明的爺爺畫出來,因為畫出來,後面的畫面就不會給你一個大大的意外了。

在小孫子的眼裡,爺爺並沒有消失,只是變得有點兒透明了。我很喜歡這個孩子的視角,確實,他肯定是感受到了爺爺的靈魂。孩子與爺爺的靈魂依然順暢交流著。漸漸的,爺爺變得越來越透明了,連孩子自己都無法確定爺爺究竟在還是不在。於是,旁邊有大人把事實說出來:“爺爺?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可是,在孩子的耳朵裡,卻迴響著爺爺驚訝的喊聲:“噢,真的嗎?我招誰惹誰了?”看到這裡,我又悲又喜,悲的是無論何人,都無法改變喪失親人的事實;喜的是,在孩子眼裡,無論怎樣的痛苦,他都能輕鬆化解!

有美好的相聚也會有無奈的別離,面對生命的殘酷,小男孩對爺爺的懷念達到了高潮。難說再見,在小孫子的眼裡,爺爺並沒有消失,只是變得有點兒透明了。沉重的悲痛在孩子的世界中總能輕易到來,又能順利的化解,留下的是一份美好的思念。

【第14畫面】

原文:然後他就給我講故事,講了一個又一個。我聽著,臉頰也變得紅紅的。跟爺爺在一起真是太開心了。

解析:

書的開頭,孩子和爺爺相對而坐。書的最後,孩子和爺爺依然相對而坐,但搖椅裡已沒有爺爺有形的軀體,地上卻依舊清晰地印著爺爺那揮著手的影子;屋裡變得空無一物,牆上的照片也變得模糊,那些屬於爺爺的東西都隨他而去;窗子打開了,外面的樹上已經長滿了嫩綠的小葉子,是的,春天來了!

這一切都在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爺爺死了,而且死了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確實像上一頁的文字所透露的那樣:“爺爺?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啊!”

這裡文字與圖畫顯然說得不是一回事。要是不看圖畫,我們還真輕信了小男孩的話,以為爺爺還活著,還坐在搖椅上講故事,可是圖畫卻做出了一個否定的回答。

孩子抬起了頭,他的臉頰也變得紅紅的,正如爺爺的紅臉頰。他面帶微笑地看著書外的人,一根手指放在嘴邊,作出“噓”的安靜手 勢,好像希望讀者此時也能保持安靜,豎耳傾聽。仿佛在說,聽,爺爺又在講故事了!

空蕩蕩的房間裡他坐在一把小椅子上,面對著爺爺常常坐著的空蕩蕩的搖椅,但陽光投在地上的影子卻還是那副熟悉的景象——爺爺手舞足蹈地在給孫子講故事。這是小男孩對已經不在世的爺爺的思念,也是對死亡概念的獨特解讀。這份濃濃的祖孫情,因為故事中的小男孩也擁有了一對紅臉頰而得到了傳承。

幽默,愛做夢,結尾溫情得恰到好處、餘味綿綿,就是《爺爺的紅臉頰》。

【第15畫面】

原文:贈給尤利和所有講故事的人——漢斯·雅尼什。贈給所有喜歡做夢的人——阿爾尤莎·布勞。

【後環】

解析:

故事中,爺爺的故事很精彩很有想像力,每個故事都串聯出了爺孫兩人之間濃濃的愛意,而紅臉頰正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孫子對於爺爺的精神的傳承!

本書描寫了祖孫間共用的時光。爺爺用一個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滿足孩子愛夢想的天性。孩子跟爺爺直接所擁有的特殊情感,是種無可取代的親密關係。就讓《爺爺的紅臉頰》的細膩畫作跟無限廣闊的相信空間,陪孩子讀過沒有設限的童年吧。

這本《爺爺的紅臉頰》就是一本非常感人的記錄親情感人的故事,風趣,幽默,可愛的爺爺總是給孫子講證據小時候的故事,可每個故事都是那麼充滿了想像力,那麼有趣,直至爺爺去世了,可孫子一直覺得爺爺還在只是越來越透明了,當爺爺給我講故事時,我的臉上就會出現和爺爺一樣的紅臉頰。

【封底】

解析:

這是一本悼念爺爺的書,以孩子的名義和視角,同樣的有名的圖畫書還有一本,叫《爺爺有沒有穿西裝?》

全書共32頁,這種帶有手寫體文字和簡單的線描畫,還是第一次看到,孩子一定也很喜歡。全書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和圖片,概述了爺爺一生的經歷,當然不是每個爺爺都能有這麼豐富的經歷,但是爺爺講故事、講親身經歷的場景是每個孩子都非常熟悉的。

讀過這本書,相信即使你沒有感同身受的經歷,也會被作者的抒情敘述所感動。生活中,現在感受到的平凡點滴實則是幸福的包庇,看過整個故事後,小讀者是否能明白作者為何起名為《爺爺的紅臉頰》呢?那一抹紅色代表什麼呢?那就是作者傳達的愛與分享精神啊!

孫子在爺爺的“愛與分享”中,也體會到“愛的傳承與連結”,雖然爺爺已經不在世上,但他仍然認為他們會永遠在一起。

爺爺走了,孫子在懷念爺爺時,發覺自己臉頰上也“紅紅”的了。主題就從這“紅臉頰”的傳承上暗示出來。

在我的閱讀史中,用圖畫書的形式,用一個孩子的口吻,用現實與想像這樣的方式,來表達爺孫感情的作品,沒有。也沒想到,只是一篇故事,竟能把我讀得感動得不得了。

四、作者資訊

漢斯·雅尼什(HeinzJanisch)奧地利著名作家。1960年生於奧地利布爾根蘭,曾在維也納攻讀德國文學及新聞學。漢斯的作品被譯成12種以上外文。主要作品有《有那麼一天》、《大海邊的小房子》、《在家裡》、《當我睡不著的時候》、《就像貓跳一下那麼遠》、《一個長上天的大蘋果》等。曾榮獲多項文學獎,如1998年奧地利兒童及少年文學促進獎、2006年波隆納文學類最佳童書獎及2010年奧地利青少年兒童圖書獎等等。

繪者:阿爾尤莎·布勞。1972年生於聖彼德堡,自1990年起在德國定居。他在漢堡學習藝術,獲得了不少大獎,並且在巴黎、紐約、漢堡以及博洛尼亞舉辦過個人展覽。他現在和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居住在柏林。他的作品多次入選義大利波隆納國際童書插畫展。

備註:取材于彭懿老師的相關導讀,謝謝。

解析:

故事主題是爺爺的紅臉頰,這其中既有自然的屬性,又有社會的屬性,就是說對生活的嚮往和熱愛。

這是一則爺爺給孫子講述的故事,開場一壺茶水、兩隻冒著熱氣的茶杯就已經把我們帶到故事中了。

爺爺,在你心中會是什麼形象?

這本書是從一個小男孩的角度,追憶了爺爺的故事,那份厚重的思念,從字裡行間,從舊舊的插圖中表露無遺。淡淡的故事,初讀起來沒有什麼滋味,但是再度一次,竟會被輕而易舉的感動,可能這就是抒情繪本的奇妙之處。

這個故事主要是爺爺所敘述的過去,是那麼的奇特又有趣,同時又非常有想像力,例如爺爺說把球踢到了天上,還可以輕易地搭起跨河的橋,還能碰到難得一見的雪人。

這是一本故事性淡,抒情性強的圖畫書,通過樂觀開朗的爺爺給孫子講述了自己小時候及長大後做的一些事情,可以看得出對生活的處理態度與生命的感悟情懷。

書中還非常細膩的表達了祖孫之間溫馨的關係,體會到愛的傳承與連接。爺爺八十歲死亡的那一天,他變得越來越透明,那一段又一段的美麗記憶,是那麼的親近、自在與美好。雖然爺爺已經不在,但在小孫子的心中,思念與記憶卻依舊長存,這會是最美麗的記憶,也是最美麗的思念。

這本書可以幫助孩子珍惜生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尋其中的快樂,是生命教育中最美的一課。

【第1畫面】

原文:爺爺小時候有好多好多奇特的經歷,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說的。如果爺爺這麼說,那肯定就是真的。

解析:

小主人公約七、八歲的樣子,他很喜歡和爺爺呆在一起,對爺爺是絕對的崇拜和信賴。

右頁上的文字:爺爺小時候有好多好多奇特的經歷,至少他自己是這麼說的。如果爺爺這麼說,那肯定就是真的。證實了這一點。

這顯然是一個小孩子的口吻。換作失去童心的大人,又怎麼可能做出“如果爺爺這麼說,那肯定就是真的”這樣的推論呢。

如果單看圖畫,我們還不知道這個白頭發、紅臉頰的老人與小男孩是什麼關係,更不知道他們此時此刻在說著什麼。但文字回答了我們的猜測:這是一對祖孫,爺爺正在繪聲繪色地講著自己過去的故事。這就是文字的作用。

圖畫不是只能定格一個瞬間,表達不出“過去”這樣的時間概念、表達不出“如果爺爺這麼說,那肯定就是真的”的因果關係。文字與圖畫不一樣,它不是具象的,而是抽象的,不是讓你去看,而是讓你去想的。

不過,如果你單看文字,不看圖畫,你腦海裡又會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呢?不一定是爺爺正在眉飛色舞地給孫子講故事吧,也許是爺爺小時候……你看,這就叫文圖合奏。離開了文字或是圖畫,你都讀不出來現在這樣一種語境:紅臉頰的爺爺,正在給孫子講自己過去的故事。

相比簡單的文字,我們從圖畫上得到的資訊似乎要更多一些。

畫面始于一個普通的寒冷的冬日,越過窗戶,我們看到外邊的一排排枯樹上還壓著白雪。太陽有點兒清冷,但屋裡很暖和,爐子裡的火熊熊燃燒。兩人相對而坐,孩子坐在小方凳上,嘴巴微張傾身細聽;爺爺坐在他的老搖椅上,手臂輕輕揮動正說到興處,旁邊的小圓桌上,一把茶壺兩個茶杯,兩人正侃侃而談。整個房間被一種綠中透黃的暖色照耀著,既溫柔又夢幻,讓人很容易就走進故事裡的那個午後。你看地上是不是拖著兩個長長的影子?請記住爺爺的影子。除了爺爺的影子,你還要記住,這時,窗戶是緊緊閉上的,牆上掛著相框和爺爺的衣物,小男孩的臉頰不是紅色的。

爺爺已經七十多歲了,經歷過太多的人和事,尤其是他小時候幹的那些有趣又大膽的事情。在小孫子眼裡,爺爺就是個英雄,而這個英雄顯然一點兒也不謙虛,把自己當年的勇事一一提起。

跟爺爺在一起,聽他講自己的過去,是多麼溫馨的畫面呀,看見爺爺的紅臉頰了麼,還是那麼紅。

因為只有在爺爺那裡,不可思議的事不斷地發生。在孩子眼裡,那些事就好像真的發生過一樣。因為小男孩在本書一開始就這樣篤定地寫下這行字:“如果爺爺這麼說,那肯定就是真的。”跟著爺爺,就能用想像力環遊世界。這段濃濃的祖孫情讓人感動。

【第2畫面】

原文:有一次,他把他房間裡的一個抽屜灌滿了水。抽屜裡的水看起來美極了。真遺憾,水不願意總在抽屜裡待著,更想流到海裡去。

解析:

畫面中的瓶瓶罐罐才是充滿水的抽屜的禍首啊!好奇的爺爺癡情地凝視著陽光下碧光粼粼的水面,爺爺在想著什麼!他不願意水流走!而水窩在抽屜裡也是不情願啊!它們想到廣闊的大海中顯身手啊!

也就是和小主人公相仿的年齡,已經幹了一件漂亮而想像深遠的大事。桌上乾枯的花盆意味著什麼!水都想流到大海裡去!到廣闊的空間去馳騁。

房間陰暗的色彩和窗外陽光明媚的對比,對小時候的爺爺是一個束縛,水的境遇就是爺爺真實的寫照。

我們閱讀這本書最大的體會,就是回憶和期待,爺爺小時候的經歷,有些是孩子也經歷過的,比如給抽屜裡灌水,好奇的探索。當然,還會借此回憶你家孩子做過的一些探索的“傻”事,比如:往鳥籠子裡放玩具汽車,孩子會肯定地說,這樣汽車就不會丟了。

本書的繪者,對爺爺提起的每一件奇特的事情都運用細膩的筆法,畫出充滿想像趣味的插圖,幫助讀者進入有趣、富於想像的世界裡。如:文字中穿插的瓶子。

【第3畫面】

原文:有一回,他吃了一塊蜂蜜蛋糕,那蛋糕甜極了,惹來一隻蜜蜂追著他,追了整整一個星期。他走到哪兒,蜜蜂就跟到哪兒,就連上廁所都跟著。

解析:

爺爺吃了一塊特別甜的蛋糕,結果蜜蜂一直追著他,他只好躲進廁所裡,結果蜜蜂也追進來了,你看到了麼,就在馬桶上。已經提前站位了。

爺爺站在廁所門口陷入深思,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廁所牆壁上下顏色的對比更加分明,底部的顏色更加陰暗,加上行動的盯梢。年幼時的爺爺是蓄勢待發的。

文字頁中的爺爺誠惶誠恐的跑出畫面就是爺爺內心的寫照,他要到廣闊不羈的天地中舒展自己的心胸。

【第4畫面】

原文:有一次,爺爺在自己的肚臍裡發現了一個紅按鈕,他按了一下,突然,“呼”的一聲,從他的耳朵裡噴出兩團紅色的火花。

解析:

洗澡中的爺爺手指按動了肚臍裡那個紅按鈕,看身邊應是媽媽的白色圍裙上被燒焦的痕跡、迷失的眼睛以及身體趔趄和失落的水壺,再看爺爺堅定的眼神更是奇異的而力量。文字頁爺爺舞動的手指代表著那一瞬間。

以上三個對開頁爺爺年幼時的不尋常的經歷,是桀驁、是奇想、是掙脫、是奮爭。

那兩團紅色的火花與爺爺的紅臉頰又是什麼關係!

爺爺發現了自己的肚臍,很好奇,就跟我們的孩子發現自己身體的秘密一樣好奇,孩子看到爺爺的肚臍的功能,一定說“媽媽,我的肚子上有一個小坑”而如法炮製,有時候大人也會提起來,很好笑。

【第5畫面】

原文:還有一次,在足球場上,他一腳把球踢到了空中。球飛得好高好高,居然撞上了一塊烏雲,接著就下起了一場暴雨,球賽只好停了下來。

解析:

經過年幼的爺爺身體和力量的迸發,已經能幹出驚天之事了。

爺爺踢球,踢得很高,結果正好踢中了一片雲,就下雨了,足球賽取消。在孩子看來這似乎是真的,而且非常好笑,其實我們想想,有時候孩子在生活中也會發生這樣的巧合。

孩子非常喜歡穿雨鞋,有時候不下雨也要穿,結果有一次穿雨鞋出去就真的下雨了,孩子很開心,以為是因為自己穿雨鞋才下雨。

文字頁抬頭向天佐證下雨的行動,不就是右頁那位雨中疾馳男士的前奏。

文圖相互呼應,還有五個孩子停賽躲雨的奇幻。你看此時的爺爺歪著頭、眼睛在打轉。是不是在說,我太神奇了!

【第6畫面】

原文:爺爺看起來已經那麼蒼老和疲倦,我有時很難完全相信爺爺講的故事是真的。但爺爺是這麼說的,那肯定是真的。他給我看小時候的照片,大聲說:“瞧,我當年的臉頰多紅啊!”接著,他給我將起他的學校,戰爭和其它各種冒險的故事。

解析:

從爺爺的回憶中回現實中,如今那麼蒼老和疲倦的爺爺竟能做出那樣驚天大事,我竟懷疑起來。故事裡重複著一句話:“如果爺爺這麼說,那肯定就是真的。”因為他深信爺爺故事裡發生的事都是那樣的真實,所以深信不疑。

這是一部觸動心靈的作品。爺爺講述了他小時候到長大後的大大小小的奇遇,爺爺講起來非常的動聽。

這頁沒有彩色畫面,只是記述史實的隨意的鋼筆畫。功課旁師生大小強烈的對比和邊頁風吹草動的詮釋,爺爺一定是某種離奇的做法,讓老師很扣了一通。

戰爭期間爺爺被追逐,險些被擒,但還是逃之夭夭了。爺爺沒有出現在畫面中被離隊的士兵追討就是佐證。

這和當年的紅臉頰有什麼關係!紅臉頰是吉星高照!

【第7畫面】

原文:有一回,爺爺散步時在森林裡發現了一雙翅膀。他把翅膀安在自己身上,在空中很快飛了一圈,然後又把翅膀又放回到草地上。

解析:

這一頁作為封面出現有其代表性,爺爺的本事越來越大、越來越離奇。能夠安上翅膀如鳥一樣飛翔在天空。這是故事中關鍵的環節,打破任何來自形式上的束縛,肆意伸展自己的身軀。

爺爺手中的提筐裡裝著采來的蘑菇類,樹根底下就是那個巨大的翅膀。

【第8畫面】

原文:有一回,他想去看望住在對岸的女朋友麗麗,於是乾脆自己在河上架起一座橋。爺爺走過橋,問她:“想吃塊糖嗎?”麗麗點點頭。現在,麗麗就是我的奶奶。

解析:

長大後的爺爺依然神勇難擋。

爺爺追求女朋友時,有一次他心血來潮要到河對面去看女朋友,但是河上沒有橋,他立馬動手架了一座橋,手持一塊糖果搖搖晃晃來到女朋友的身邊。結果,還用說嘛,抱得美人歸,相攜到白頭哇!文字頁拄著拐杖的老婦人就是後來的奶奶。

我們輸給了自己的想像力,被畫家的想像力打敗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還是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對開頁的文字:這是一段充滿了童趣的文字,十分誇張,一個小孩居然誇口說自己造了一座橋!可是,你會把它想像成這個樣子嗎?看看右圖吧,世界上哪有這樣的橋啊。它太危險了,又高又彎又窄不說,還僅靠幾根用繩子綁在一起的細樹枝支撐,一陣風就能把它吹跨。但爺爺不怕,為了贏得心愛女孩的芳心,他大步流星地走了過來。圖畫,是畫家想像力的產物。在一本圖畫書裡,畫家就是這樣用他的想像力來挑戰我們的想像力的。

同時,這個畫面也再次印證了一個觀點,就是圖畫在描述事物的樣子時,遠勝於文字。你不妨來寫一篇作文試試看,幾百個字都不一定形容得出這座橋的樣子。

【第9畫面】

原文:一年冬天,他在山上遇到一個雪人。爺爺把自己的絨球帽送給了他,還和他一起乘著雪橇,去了附近的一家餐館。

解析:

文字給了我們一雙想像的翅膀,要是不小心,就會被圖畫奪走。比如,這個對開頁裡,圖畫就不由分說地奪走了我們的想像力。爺爺在森林裡邂逅了一個雪人,沒有害怕,而是和雪人一起玩,一起吃飯。雪人在和爺爺促膝而談呢!只不過雪人身高馬大,座椅太矮小了,只能伸著長腿委屈了!

此時壯年的爺爺和雪人比起來還是大有懸殊,兩人交上了朋友,爺爺給了雪人自己的絨帽代表關懷,底部的雪橇又是文字流露的寫照,實圖與文字的相映。

爺爺所敘述的過去,是那麼奇特又有趣,他可以把球踢到天上去;可以輕易的搭起跨河的橋;還碰上了難得一見的雪人。每一幅插畫都生動得讓人看了就投入進去了。不管是最瘋狂的故事,最驚人的冒險,或是各種大大小小的奇遇,爺爺講起來都是那麼動聽。

【第10畫面】

原文:在戰爭中,有一次,爺爺突然好想回家。他背著降落傘一下子從飛機上跳下來,剛好落在花園中他的搖椅上。

解析:

還有一次,爺爺當兵參加了戰爭,打著打著仗,他突然好想回家,於是背著降落傘就跳了下來,結果,不偏不倚,正好掉在他們家後花園上的搖椅裡。畫面中,爺爺穿著軍裝,坐在搖椅上,手裡端著一杯茶,地上放著一把壺。茶杯茶壺正是開頭畫面裡的放在桌子上的茶杯茶壺,很顯然,這兩個物件也應是屬於“爺爺”這個範疇的東西。

小讀者是否好奇書中敘述的祖孫情到底有多麼美好呢?

文字頁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像我們的筆記本內頁,淺淡的橫格、醒目的紅色分隔號邊框,邊沿那是注釋留白啊!底部粗實紅線也是人生的底線啊!

注釋留白處山坡旁的一排排房子就是爺爺的家,而右頁已經坐在自家的後花園喝茶了,天空的飛機剛剛咆哮而過。

突然想回家,就如願以償。這是我們做夢要實現的願望,代表一種內心的安寧。

【第11畫面】

原文:有一回,爺爺在山洞裡發現了一種新的動物。為了讓這些美麗的稀有動物繼續安靜地生活,不受打擾,他沒有告訴任何人這個秘密——只告訴了我。

解析:

後來爺爺發現了一個山洞,裡邊有一種新的動物,爺爺只把這個秘密告訴了“我”,這是屬於兩個人的秘密。

淩厲粗狂的岩洞,橫豎交錯的線條,是內心矛盾的呼應。為了新動物的安危要保守這個秘密。之所以告訴我,我是爺爺最貼近、最值得信賴的人。

爺爺逐漸變老了,從年幼到年老,每一個人都會走過這一場。只是轟轟烈烈和細無聲的差異。主人公之所以欽佩爺爺,有感于爺爺勇於探索、不拘一格的人生經歷。

【第12畫面】

原文:還有一次,爺爺特別累,累極了,一下子就睡了二十七個白天和二十七個夜晚。他說,他在夢裡周遊了整個世界,也同樣用了二十七個白天和夜晚。

解析:

再後來,爺爺老了,生病了,但生了病的爺爺即使昏睡在病床上,也在睡夢中把世界逛了一大圈。現實中做不到,夢中也要實現。略過城市、略過家園,一覽無餘藍色的天空比飛機更安詳、更神奇。

特別累,累極了,源於生病的困擾。誰不曾是這樣,只是我們缺少了夢幻的色彩。由此我更加欽佩爺爺的一生,這源于一種信念、一種方式。

【第13畫面】

原文:

從爺爺八十歲生日的那天起,他變得越來越透明。這時,他又有了年輕時的那種紅臉頰。他是那麼透明,我都能看到他的身後,他有時會把東西藏在身後,讓我猜。當然,這太容易了。

後來,爺爺變得更加透明了。我有時都不能肯定,爺爺到底在還是不在。其他人說:“爺爺?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啊!”“噢,真的嗎?”爺爺大聲喊,“我招誰惹誰了?”

解析:

這本書藏著很多作者設計的小心思。為什麼《爺爺的紅臉頰》的一個對開頁沒有圖畫,不畫出透明的爺爺?

故事講到這裡,講述者換成了原本聽故事的小男孩。他用輕快的口吻告訴我們:後來,爺爺變得更加透明了。我有時都不能肯定,爺爺到底在還是不在。其他人說:“爺爺?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啊!”

“噢,真的嗎?”爺爺大聲喊,“我招誰惹誰了?”

人怎麼能變得透明?一個死去的人,又怎麼可能開口說話?

如果不是這個男孩還太小(從第一個畫面上看,他實在是不小了),小到分不清什麼是現實,什麼是幻想,就是他與爺爺感情太深,接受不了爺爺已經死亡的現實,出現了幻覺。不過不急,他到底看沒看見爺爺,爺爺到底是不是一個幽靈,後面一個畫面就會揭曉了。

現在我們更關心的是,作者為什麼要用文字取代圖畫?

一種解釋是,死亡不適合用圖畫來表現,因為圖畫書的讀者畢竟是年幼的孩子,他們還不能正確理解什麼是死亡,如果把死亡直觀地展現在他們面前,會讓他們感到害怕。所以,作者放棄了圖畫,而改用文字來敘述。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保持住了故事那種俏皮而又歡快的敘事風格,沒有被爺爺死亡這樣一個悲劇性的事實打斷。誰讀到爺爺聽到別人說他一年前就死了,插嘴說“噢,真的嗎?我招誰惹誰了”時,又能不笑呢。

還有一種解釋是,畫家是故意不想把透明的爺爺畫出來,因為畫出來,後面的畫面就不會給你一個大大的意外了。

在小孫子的眼裡,爺爺並沒有消失,只是變得有點兒透明了。我很喜歡這個孩子的視角,確實,他肯定是感受到了爺爺的靈魂。孩子與爺爺的靈魂依然順暢交流著。漸漸的,爺爺變得越來越透明了,連孩子自己都無法確定爺爺究竟在還是不在。於是,旁邊有大人把事實說出來:“爺爺?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可是,在孩子的耳朵裡,卻迴響著爺爺驚訝的喊聲:“噢,真的嗎?我招誰惹誰了?”看到這裡,我又悲又喜,悲的是無論何人,都無法改變喪失親人的事實;喜的是,在孩子眼裡,無論怎樣的痛苦,他都能輕鬆化解!

有美好的相聚也會有無奈的別離,面對生命的殘酷,小男孩對爺爺的懷念達到了高潮。難說再見,在小孫子的眼裡,爺爺並沒有消失,只是變得有點兒透明了。沉重的悲痛在孩子的世界中總能輕易到來,又能順利的化解,留下的是一份美好的思念。

【第14畫面】

原文:然後他就給我講故事,講了一個又一個。我聽著,臉頰也變得紅紅的。跟爺爺在一起真是太開心了。

解析:

書的開頭,孩子和爺爺相對而坐。書的最後,孩子和爺爺依然相對而坐,但搖椅裡已沒有爺爺有形的軀體,地上卻依舊清晰地印著爺爺那揮著手的影子;屋裡變得空無一物,牆上的照片也變得模糊,那些屬於爺爺的東西都隨他而去;窗子打開了,外面的樹上已經長滿了嫩綠的小葉子,是的,春天來了!

這一切都在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爺爺死了,而且死了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確實像上一頁的文字所透露的那樣:“爺爺?他一年前就去世了啊!”

這裡文字與圖畫顯然說得不是一回事。要是不看圖畫,我們還真輕信了小男孩的話,以為爺爺還活著,還坐在搖椅上講故事,可是圖畫卻做出了一個否定的回答。

孩子抬起了頭,他的臉頰也變得紅紅的,正如爺爺的紅臉頰。他面帶微笑地看著書外的人,一根手指放在嘴邊,作出“噓”的安靜手 勢,好像希望讀者此時也能保持安靜,豎耳傾聽。仿佛在說,聽,爺爺又在講故事了!

空蕩蕩的房間裡他坐在一把小椅子上,面對著爺爺常常坐著的空蕩蕩的搖椅,但陽光投在地上的影子卻還是那副熟悉的景象——爺爺手舞足蹈地在給孫子講故事。這是小男孩對已經不在世的爺爺的思念,也是對死亡概念的獨特解讀。這份濃濃的祖孫情,因為故事中的小男孩也擁有了一對紅臉頰而得到了傳承。

幽默,愛做夢,結尾溫情得恰到好處、餘味綿綿,就是《爺爺的紅臉頰》。

【第15畫面】

原文:贈給尤利和所有講故事的人——漢斯·雅尼什。贈給所有喜歡做夢的人——阿爾尤莎·布勞。

【後環】

解析:

故事中,爺爺的故事很精彩很有想像力,每個故事都串聯出了爺孫兩人之間濃濃的愛意,而紅臉頰正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孫子對於爺爺的精神的傳承!

本書描寫了祖孫間共用的時光。爺爺用一個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滿足孩子愛夢想的天性。孩子跟爺爺直接所擁有的特殊情感,是種無可取代的親密關係。就讓《爺爺的紅臉頰》的細膩畫作跟無限廣闊的相信空間,陪孩子讀過沒有設限的童年吧。

這本《爺爺的紅臉頰》就是一本非常感人的記錄親情感人的故事,風趣,幽默,可愛的爺爺總是給孫子講證據小時候的故事,可每個故事都是那麼充滿了想像力,那麼有趣,直至爺爺去世了,可孫子一直覺得爺爺還在只是越來越透明了,當爺爺給我講故事時,我的臉上就會出現和爺爺一樣的紅臉頰。

【封底】

解析:

這是一本悼念爺爺的書,以孩子的名義和視角,同樣的有名的圖畫書還有一本,叫《爺爺有沒有穿西裝?》

全書共32頁,這種帶有手寫體文字和簡單的線描畫,還是第一次看到,孩子一定也很喜歡。全書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和圖片,概述了爺爺一生的經歷,當然不是每個爺爺都能有這麼豐富的經歷,但是爺爺講故事、講親身經歷的場景是每個孩子都非常熟悉的。

讀過這本書,相信即使你沒有感同身受的經歷,也會被作者的抒情敘述所感動。生活中,現在感受到的平凡點滴實則是幸福的包庇,看過整個故事後,小讀者是否能明白作者為何起名為《爺爺的紅臉頰》呢?那一抹紅色代表什麼呢?那就是作者傳達的愛與分享精神啊!

孫子在爺爺的“愛與分享”中,也體會到“愛的傳承與連結”,雖然爺爺已經不在世上,但他仍然認為他們會永遠在一起。

爺爺走了,孫子在懷念爺爺時,發覺自己臉頰上也“紅紅”的了。主題就從這“紅臉頰”的傳承上暗示出來。

在我的閱讀史中,用圖畫書的形式,用一個孩子的口吻,用現實與想像這樣的方式,來表達爺孫感情的作品,沒有。也沒想到,只是一篇故事,竟能把我讀得感動得不得了。

四、作者資訊

漢斯·雅尼什(HeinzJanisch)奧地利著名作家。1960年生於奧地利布爾根蘭,曾在維也納攻讀德國文學及新聞學。漢斯的作品被譯成12種以上外文。主要作品有《有那麼一天》、《大海邊的小房子》、《在家裡》、《當我睡不著的時候》、《就像貓跳一下那麼遠》、《一個長上天的大蘋果》等。曾榮獲多項文學獎,如1998年奧地利兒童及少年文學促進獎、2006年波隆納文學類最佳童書獎及2010年奧地利青少年兒童圖書獎等等。

繪者:阿爾尤莎·布勞。1972年生於聖彼德堡,自1990年起在德國定居。他在漢堡學習藝術,獲得了不少大獎,並且在巴黎、紐約、漢堡以及博洛尼亞舉辦過個人展覽。他現在和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居住在柏林。他的作品多次入選義大利波隆納國際童書插畫展。

備註:取材于彭懿老師的相關導讀,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