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代詩人孟郊——感人真摯《遊子吟》親情之可貴 歷久而不衰

孟郊一生貧困潦倒, 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 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 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

公務則有所廢弛, 縣令就只給他半俸。

一天晚上, 他正在書房裡看書, 看了一會兒, 覺得有些累了, 就站起身來, 走到窗前。 此時, 窗外明月當空, 晚風輕拂。 他抬頭眺望明月, 一股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幾十年寒窗苦讀, 直到五十來歲才中了進士, 這幾十年, 老母親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 每次赴京趕考, 出門前白髮蒼蒼的老母親總是忙前忙後, 為自己準備行裝。 特別是這一次出門前一天的晚上, 母親坐在昏暗的燈光下, 一針一針地為自己縫補衣服。

母親一邊縫, 一邊小聲念叨著, 她說多縫幾針, 縫得密實一點兒, 才結實。 出門在外要記得保重身體, 早點兒回家, 別讓當娘在家裡惦記。 聽著母親暖人心脾的話語, 望著母親佈滿皺紋的臉龐和如霜的白髮, 孟郊心裡一陣酸楚, 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感到, 母愛是多麼偉大啊, 就像春天陽光那麼溫暖。

孟郊想到這裡, 他返身回到書案前, 揮毫寫下《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 亦無巧琢雕飾, 於清美流暢, 淳樸素淡的語言中, 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 情真意切, 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

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 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 最值得回憶的, 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 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 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 而表現的, 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從人到物, 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 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 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 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時此刻, 老母一針一線都是這樣的細密。 其實, 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 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 這裡既沒有言語, 也沒有眼淚, 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催人淚下, 喚起了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後兩句,

通俗形象的比興, 加以懸絕的對比, 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 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 窮愁出身, 故覺親情之可貴。 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 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故歷久而不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