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積貧積弱的宋朝,為何能夠頂住蒙古鐵騎40多年進攻才最終倒下?

宋朝, 非常有特點的王朝, 趙匡胤登基之初, 鑒於戰亂割據, 武將奪權的經歷, 不僅杯酒釋兵權, 解除石守信等功臣良將的兵權,

更是把禁軍兵權一分為三, 降低武將地位, 設立更戍法, 將兵輪動, 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

這一做法, 雖然有效防止武將專權, 強化皇權, 卻也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部隊戰鬥力極差。 以至於宋朝在對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 幾乎無勝績可言。 然後, 就是這樣一個王朝, 在南宋時期, 從1129年兀術第一次南下侵宋, 一直到1179年最終滅亡, 竟然能夠頂住戰鬥力強悍的蒙古鐵騎進攻40多年, 並且還付出沉重的代價, 南宋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哀兵。 北宋之忘, 亡于“靖康之變”, 當然也被稱為“靖康之恥”, 兩代皇帝, 王朝大臣, 已經後宮嬪妃, 被一掃而光, 受盡折磨淩辱, 皇家官員尚且如此, 平民百姓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 在所有人眼中, 對待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產生強烈的憤怒感情, 不管是遼, 金, 還是蒙古。 各地義軍洶湧而起就是很好的例子。 從戰爭性質來看, 南宋軍民是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 蒙古則是不義的征服戰爭。

第二、主場。 蒙古鐵騎戰鬥力強悍, 強在行動迅速, 來去如風,

不過那是在北方的草原上。 如果從涼爽乾燥的草原來到濕熱多河道的南方, 不僅蒙古鐵騎的優勢無法發揮出來, 就連蒙古人都會不適應氣候, 戰鬥力下降是絕對的。

就像康熙朝平定三藩之亂時, 八旗鐵騎為什麼戰鬥力不行了, 除腐化墮落外, 還有重要原因就是長江以南, 無論是地理環境, 還是氣候特點, 均讓北方人不太適用, 水土不服是必然的。 長江等河道天險, 頂的上十萬雄兵。

第三、科技。 有宋一代, 除了詩詞歌賦等有較大發展之外, 科技更是取得長足發展。 比如在火器方面, 有火箭、突火槍等等, 還記得《水滸傳》裡的淩振嗎?綽號就是轟天雷, 宋朝的火器水準可見一斑。

另外, 就是弓弩, 例如床子弩和神臂弩, 床子弩, 通俗說就是車載重型弓箭, 力道重, 箭粗, 破壞力強悍, 遠程更是遠, 在北宋時代, 檀淵之盟中, 北宋就是利用床子弩直接射穿了契丹大將蕭達攬, 最終爭取到比較合適的和談條件。 神臂弩就是屬於介於床子弩和普通弓箭中的一種重型弓箭, 穿透力也是極強。

面對少數民族政權騎兵的特點, 相應形成一種箭陣, 前排步兵頂著, 後面是弓兵, 先是射擊距離較遠的神臂弩齊射, 之後待距離更近之後, 普通弓箭再次齊射, 然後才是近身肉搏, 這樣的策略只是稍微緩和一下敗績, 但在整體對少數民族作戰中, 還是處於劣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