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京,尋找大金朝建都的足跡

西元1153年(金貞元元年)海陵王完顏亮將金朝都城從女真故地——上京(今黑龍江阿城)遷往燕京(今北京), 改稱中都。 完顏亮遷都燕京, 揭開了北京歷史的新篇章。 此後, 元、明、清三朝相繼建都於此。 可以說, 從1153年開始, 北京就已成為北部中國進而成為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

作為金代都城, 金中都只有62年輝煌。 1215年, 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鐵騎攻破金中都城池, 一把大火把金中都燒個乾乾淨淨, 蕩然無存。 後人再也無法一睹金中都的輝煌容顏, 給我們留下深深的遺憾。

去年建成的營城建都濱水綠道, 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遺憾。

濱水綠道沿著金中都宮殿的中軸線修建, 沿途豎立了薊城紀念柱, 金中都紀念闕和金中都公園等紀念性的標誌景點, 使我們能夠部分領略860年前北京城的風采。

今天我們就去金中都公園遊覽。

從白紙坊立交橋向南, 濱水綠道開始出現“金中都”的標誌。

在逐漸接近菜戶營立交橋之處, 有一座仿古建築。

這個景點叫宣陽驛站。 最初我以為此處大概是金中都皇城南門宣陽門所在地, 後來經過研究, 知道“宣陽門”並不在這裡。 濱水綠道沿河規劃建設了26.2公里慢行步道和8.5公里自行車騎行線路,

同時新建了觀景平臺34座和4座休閒驛站, 並在景觀平臺和驛站設置了74處WIFI接入點, 供市民休閒、娛樂。 宣陽驛站既是其一, 只是因為它距離金中都皇城宣陽門較近, 就叫做了宣陽驛站吧。

我來營城建都濱水綠道數次, 卻一次也沒有遇到這些驛站開放!

宣陽驛站東側有一個工地, 看了告示, 知道這裡要修建一座跨河的大橋, 叫宣陽橋。 上面說施工到6月底, 可是我今天(7月17日)路過那裡, 這座橋卻還在建設之中。

宣陽驛站的南面, 就是金中都公園的北門了。

金中都公園其實建在了菜戶營橋東北角,西、南護城河交匯處。這裡原有一個“豐宣公園”,改建後稱為金中都公園。

進了金中都公園北門,迎面是一個高大的紀念闕。

這三個是仿造的金代銅坐龍。銅坐龍原件現由首都博物館收藏,是白紙坊出土的金代(1115—1234年)遺物 。

龍呈弓身踞坐之勢,龍首豬嘴,眉宇清晰,泰然若定,龍體各部位相互呼應映襯,渾然一體,構思巧妙。坐龍是金代文化的象徵,作為滿洲歷史與文化的優秀代表之一的坐龍也經常出現在大金國的器物中,海陵王完顏亮曾寫詩詠龍:“蛟龍潛匿隱蒼波,且與蝦蟆作混和。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帝王的氣勢可見一斑。

從紀念闕廣場南行,路邊出現一組雕塑——金人遊牧。

這組雕塑以馬為主題,顯示出女真族青年對馬的喜愛。不過女真人並非遊牧民族,大金建國前的女真族基本上是一個漁獵民族,由於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帶,地理環境使他們與生活在草原上逐水而居的遊牧民族有著明顯的區別。他們的生活方式兼有漁獵、農耕和畜牧三種形態。

即使是這樣,他們也比生活在平原的農耕民族漢族對馬匹有著更深的情感。長期的騎馬狩獵,使他們具有了遊牧民族的彪悍、勇猛、英武的精神性格,他們的騎兵,在戰鬥中自然比依靠兩條腿奔波的步兵具有絕對的優勢。

所以這裡寫金人遊牧,是一個重大錯誤。

再向南行,地面用條石砌起一道彎曲的矮牆,上面刻有拱辰門、廣仁殿、昭明殿、隆微殿等字樣。

這段矮牆算什麼景點?經過一番研究,我斷定,這段矮牆可以當做條凳,走累了可以坐在上面休息,一邊休息還可一邊瞭解有關金中都皇城的宮門和宮殿的知識。(一笑!其實可能就是設計者的獨具匠心。)

繼續南行,前面是又一組雕塑——“營城建都”。

雕塑的主體由金代宮殿建築一角演變而來,台基、柱礎造型和榫卯框架結構,借鑒金代傳統建築特點。高大宏偉的柱子和榫卯框架。前面一組雕塑兩人,一人穿官服,手執圖紙,而另一人左手指著圖卷,兩人正在研究圖紙,討論工程建設中的某些問題。

這兩位人物雕塑,還原的是當時左丞相張浩與工匠研究營造法式的情形。

張浩,(1102——1163),字浩然,籍貫遼陽(今遼寧省遼陽市),渤海人。他曆仕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朝,官至尚書令。他在海陵王和世宗統治時期,任宰相十餘年,是金代較為重要的歷史人物。

天德三年(西元1151年)三月,海陵王命張浩等增廣燕京、營建宮室。張浩營建燕京,仿漢人都城宮室制度。都城周圍七十五裡,共十二個城門。都城中的內城是皇帝的宮城,周圍九裡三十步。內城南門稱宣陽門,為正門。宣陽門上有重樓,三門並立。“中門繪龍,兩偏繪鳳,用金釘釘之,中門惟車駕出入乃開,兩偏分雙單日開一門。”(《歷代宅京記》卷十八引《大金國志“》)內城內建宮殿九重,共三十六殿,皇帝宮殿居於正中,其後為皇后宮殿。內城之南,東邊建太廟,西邊是尚書省。內城之西,還建有同樂園、瑤池等皇室貴族遊樂之所。整個工程“金碧輝煌,規模巨集麗(同上),簡直可與漢唐時的長安宮室相比。貞元元年(西元1153年),海陵王定都燕京,“以燕乃列國之名,不當為京師號,遂改為中都。”(《金史、地理志》)張浩又請求凡四方的百姓願意居住在中都的都免除十年的賦役,以實京師。海陵王採納了他的意見。

據記載,當年營建中都城,使役民夫80萬、士兵40萬,共動用了120萬人,歷經整整2年時間,至貞元元年(1153)才告完工。組雕的側面還有正在測量、建造的工程建設者人物雕塑。

兩個圓柱和榫卯框架之間,鑲嵌著一幅北京城歷史沿革地圖。金色的部分是金中都,黑色的是幾經變遷,幾百年之後的清代北京城的地圖。從中可以領略北京城的發展腳步。

上面照片是我今年1月份拍攝的,而當我4月份再次前去遊覽時,卻發現中間的地圖不見了。為神馬呢?! 不知道。

繼續南行,又有兩條“石凳”,上面還是刻有金中都城門和宮殿的名稱。

後面一個景觀,我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它,一組高高低低的方形石塊,和幾座木制的方塊,規則地組合在一起。(我研究的結果,還是用來休息的。那些木條圍成的方塊,就是方凳啊。呵呵!)

在石塊上面,“木凳”中央,雕刻著西山八院、同樂園、建香宮、廣樂園……等名稱,哦,原來都是當年金朝皇帝的離宮別苑的名稱。不用說,也是在傳播金中都的歷史地理知識。

再往南就到了“城台掠影”景點了。

這組建築裝飾均以金代風格為特色,體現“唐風宋制”的營建法式。

中央向前凸出的建築,造型取自金中都皇城的“宣陽臺”,“宣陽臺”兩翼是長長的遊廊,分別向南北伸出。

這裡就是金中都皇城宣陽門所在地,只是不知道當初宣陽門內是否真有一座這樣的“宣陽臺”。

金中都的皇城基本位於大城中央略偏西的地方,為長方形小城,周長9裡30步。開有4門:東為宣華門、南為宣陽門、西為玉華門、北為拱辰門。

這個金中都城沙盤是參考侯仁之先生主編的《北京歷史地圖集》中有關金中都城復原圖與金中都宮殿圖製作而成,同時將北京建城紀念柱、北京建都紀念闕和宣陽臺的地理位置加入其中。由此看來,或許原來金中都皇城真有這樣一座宣陽臺。

這座“宣陽臺”內部實際是一個2層的小樓,一層展廳正在舉辦《建都之始——北京建都860周年紀念展》。二層展廳是《美麗西城》展覽。

展覽分8個部分,介紹了“金國建立”、“金建中都”、“中都風貌”“中都金陵”、“中都遺跡”、“中都經濟”、“中都文化”、“中都隕落”。大量的圖表、實物,非常值得一看。

宣陽臺北側,是一個水池,裡面佈置了”宋金遼疆域示意圖“。

我的高度不夠,無法拍出全貌。上一張網上的圖片,是某記者拍攝的哦。

宣陽臺景區的南面,就是金中都公園的南門了。

金中都公園是整個營城建都濱水綠道的核心景區,周邊綠植遍佈,亭台、步道等設施齊備,是市民休閒的又一佳處。

公園設計之初,充分考慮了南北狹長的特點,本著利用和保護原有的植物資源及地形地貌的原則,隨高就低、隨彎就勢,形成多個自然有序、開合變化的綠色空間。

園中分別沿綠色山谷和濱水景觀形成兩條不同的遊覽線路,構成公園環線,沿線佈置各具特色、大小不同的文化空間,步移景異,相互滲透,仿佛游走于歷史文化的長河之中,吸引市民駐足游賞、休閒健身。

金中都公園還有一個西入口,面對廣安門南濱河路,居住在鴨子橋一帶的市民,可以直接通過地下過街通道進入金中都公園。

正在建設的宣陽橋建成後,廣安門南街一路的居民,進入金中都公園也將非常方便。

金中都公園位於金中都的中軸線——應天門、宣陽門附近,是最適合瞭解北京建都歷史和金文化的場地。有時間去金中都公園看看吧,你將受益良多,不虛此行。

作者家在北京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注明。

金中都公園其實建在了菜戶營橋東北角,西、南護城河交匯處。這裡原有一個“豐宣公園”,改建後稱為金中都公園。

進了金中都公園北門,迎面是一個高大的紀念闕。

這三個是仿造的金代銅坐龍。銅坐龍原件現由首都博物館收藏,是白紙坊出土的金代(1115—1234年)遺物 。

龍呈弓身踞坐之勢,龍首豬嘴,眉宇清晰,泰然若定,龍體各部位相互呼應映襯,渾然一體,構思巧妙。坐龍是金代文化的象徵,作為滿洲歷史與文化的優秀代表之一的坐龍也經常出現在大金國的器物中,海陵王完顏亮曾寫詩詠龍:“蛟龍潛匿隱蒼波,且與蝦蟆作混和。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帝王的氣勢可見一斑。

從紀念闕廣場南行,路邊出現一組雕塑——金人遊牧。

這組雕塑以馬為主題,顯示出女真族青年對馬的喜愛。不過女真人並非遊牧民族,大金建國前的女真族基本上是一個漁獵民族,由於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帶,地理環境使他們與生活在草原上逐水而居的遊牧民族有著明顯的區別。他們的生活方式兼有漁獵、農耕和畜牧三種形態。

即使是這樣,他們也比生活在平原的農耕民族漢族對馬匹有著更深的情感。長期的騎馬狩獵,使他們具有了遊牧民族的彪悍、勇猛、英武的精神性格,他們的騎兵,在戰鬥中自然比依靠兩條腿奔波的步兵具有絕對的優勢。

所以這裡寫金人遊牧,是一個重大錯誤。

再向南行,地面用條石砌起一道彎曲的矮牆,上面刻有拱辰門、廣仁殿、昭明殿、隆微殿等字樣。

這段矮牆算什麼景點?經過一番研究,我斷定,這段矮牆可以當做條凳,走累了可以坐在上面休息,一邊休息還可一邊瞭解有關金中都皇城的宮門和宮殿的知識。(一笑!其實可能就是設計者的獨具匠心。)

繼續南行,前面是又一組雕塑——“營城建都”。

雕塑的主體由金代宮殿建築一角演變而來,台基、柱礎造型和榫卯框架結構,借鑒金代傳統建築特點。高大宏偉的柱子和榫卯框架。前面一組雕塑兩人,一人穿官服,手執圖紙,而另一人左手指著圖卷,兩人正在研究圖紙,討論工程建設中的某些問題。

這兩位人物雕塑,還原的是當時左丞相張浩與工匠研究營造法式的情形。

張浩,(1102——1163),字浩然,籍貫遼陽(今遼寧省遼陽市),渤海人。他曆仕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朝,官至尚書令。他在海陵王和世宗統治時期,任宰相十餘年,是金代較為重要的歷史人物。

天德三年(西元1151年)三月,海陵王命張浩等增廣燕京、營建宮室。張浩營建燕京,仿漢人都城宮室制度。都城周圍七十五裡,共十二個城門。都城中的內城是皇帝的宮城,周圍九裡三十步。內城南門稱宣陽門,為正門。宣陽門上有重樓,三門並立。“中門繪龍,兩偏繪鳳,用金釘釘之,中門惟車駕出入乃開,兩偏分雙單日開一門。”(《歷代宅京記》卷十八引《大金國志“》)內城內建宮殿九重,共三十六殿,皇帝宮殿居於正中,其後為皇后宮殿。內城之南,東邊建太廟,西邊是尚書省。內城之西,還建有同樂園、瑤池等皇室貴族遊樂之所。整個工程“金碧輝煌,規模巨集麗(同上),簡直可與漢唐時的長安宮室相比。貞元元年(西元1153年),海陵王定都燕京,“以燕乃列國之名,不當為京師號,遂改為中都。”(《金史、地理志》)張浩又請求凡四方的百姓願意居住在中都的都免除十年的賦役,以實京師。海陵王採納了他的意見。

據記載,當年營建中都城,使役民夫80萬、士兵40萬,共動用了120萬人,歷經整整2年時間,至貞元元年(1153)才告完工。組雕的側面還有正在測量、建造的工程建設者人物雕塑。

兩個圓柱和榫卯框架之間,鑲嵌著一幅北京城歷史沿革地圖。金色的部分是金中都,黑色的是幾經變遷,幾百年之後的清代北京城的地圖。從中可以領略北京城的發展腳步。

上面照片是我今年1月份拍攝的,而當我4月份再次前去遊覽時,卻發現中間的地圖不見了。為神馬呢?! 不知道。

繼續南行,又有兩條“石凳”,上面還是刻有金中都城門和宮殿的名稱。

後面一個景觀,我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它,一組高高低低的方形石塊,和幾座木制的方塊,規則地組合在一起。(我研究的結果,還是用來休息的。那些木條圍成的方塊,就是方凳啊。呵呵!)

在石塊上面,“木凳”中央,雕刻著西山八院、同樂園、建香宮、廣樂園……等名稱,哦,原來都是當年金朝皇帝的離宮別苑的名稱。不用說,也是在傳播金中都的歷史地理知識。

再往南就到了“城台掠影”景點了。

這組建築裝飾均以金代風格為特色,體現“唐風宋制”的營建法式。

中央向前凸出的建築,造型取自金中都皇城的“宣陽臺”,“宣陽臺”兩翼是長長的遊廊,分別向南北伸出。

這裡就是金中都皇城宣陽門所在地,只是不知道當初宣陽門內是否真有一座這樣的“宣陽臺”。

金中都的皇城基本位於大城中央略偏西的地方,為長方形小城,周長9裡30步。開有4門:東為宣華門、南為宣陽門、西為玉華門、北為拱辰門。

這個金中都城沙盤是參考侯仁之先生主編的《北京歷史地圖集》中有關金中都城復原圖與金中都宮殿圖製作而成,同時將北京建城紀念柱、北京建都紀念闕和宣陽臺的地理位置加入其中。由此看來,或許原來金中都皇城真有這樣一座宣陽臺。

這座“宣陽臺”內部實際是一個2層的小樓,一層展廳正在舉辦《建都之始——北京建都860周年紀念展》。二層展廳是《美麗西城》展覽。

展覽分8個部分,介紹了“金國建立”、“金建中都”、“中都風貌”“中都金陵”、“中都遺跡”、“中都經濟”、“中都文化”、“中都隕落”。大量的圖表、實物,非常值得一看。

宣陽臺北側,是一個水池,裡面佈置了”宋金遼疆域示意圖“。

我的高度不夠,無法拍出全貌。上一張網上的圖片,是某記者拍攝的哦。

宣陽臺景區的南面,就是金中都公園的南門了。

金中都公園是整個營城建都濱水綠道的核心景區,周邊綠植遍佈,亭台、步道等設施齊備,是市民休閒的又一佳處。

公園設計之初,充分考慮了南北狹長的特點,本著利用和保護原有的植物資源及地形地貌的原則,隨高就低、隨彎就勢,形成多個自然有序、開合變化的綠色空間。

園中分別沿綠色山谷和濱水景觀形成兩條不同的遊覽線路,構成公園環線,沿線佈置各具特色、大小不同的文化空間,步移景異,相互滲透,仿佛游走于歷史文化的長河之中,吸引市民駐足游賞、休閒健身。

金中都公園還有一個西入口,面對廣安門南濱河路,居住在鴨子橋一帶的市民,可以直接通過地下過街通道進入金中都公園。

正在建設的宣陽橋建成後,廣安門南街一路的居民,進入金中都公園也將非常方便。

金中都公園位於金中都的中軸線——應天門、宣陽門附近,是最適合瞭解北京建都歷史和金文化的場地。有時間去金中都公園看看吧,你將受益良多,不虛此行。

作者家在北京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注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