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墨馨」育兒:孩子東西被搶,是妥協還是幫他拿回來?

墨博士:

孩子之間相處, 難免會產生一些小矛盾, 家長不能教孩子強悍, 也不能讓他一味忍讓。 教孩子“不進一寸, 也不失一毫”, 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

朋友給我講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發生在她家豆豆三歲多點的時候。

那天, 豆豆奶奶帶著豆豆在公園裡玩。

豆豆偶然間發現了一片紅色的樹葉, 非常好看。

當豆豆獨自欣賞自己獲得新收穫的喜悅時, 一個和他年齡差不多的女孩子走過來, 一把搶走了他的樹葉。

豆豆眼看樹葉被搶, 委屈的咧嘴要哭, 這時, 你奶奶過來安慰他:

沒事的, 姐姐只是拿走玩一下, 你要大方點……

豆豆奶奶認識這個小女孩, 礙于情面。 又覺得不過是一片樹葉, 沒什麼可計較的, 於是就安慰自己孫子, 又給他找了一片樹葉。

然而, 豆豆看到奶奶的樹葉, 卻搖著頭不肯接。

他只想要那個原本自己撿到的樹葉。

豆豆一直盯著女孩手裡的那個樹葉, 女孩的媽媽開始批評女孩:快把樹葉還給弟弟, 你要乖點……

女孩不聽, 還一本正經的告訴豆豆:你別難過了, 我就玩一下, 好朋友之間要分享啊!

大人聽了這些話, 都樂了, 直誇小女孩聰明。

就在這時, 朋友回來了, 看到自己的小傢伙正一臉委屈,

想哭又不敢哭, 呆呆的站在那裡。

瞭解情況之後, 朋友什麼都沒說, 走到小女孩面前輕鬆的拿走了樹葉, 說道:寶貝, 這不是你的東西, 是弟弟的。

女孩先是一愣, 然後哇哇大哭起來。

女孩的媽媽面露怨色, 慌忙去哄孩子。

周圍的人都看傻了眼, 孩子奶奶有點尷尬的打圓場,

並責怪自己的兒媳婦:你這麼大人了, 怎麼和個孩子計較啊!

朋友忍著一肚子的火, 似乎對著女孩的媽媽說, 也似乎對著所有看熱鬧的人說:對不住啊XX(女孩名字)媽媽, 我只是想讓孩子們明白, 該是誰的東西, 就是誰的, 這是個基本法則。 如果誰力氣大東西就歸誰, 誰弱小誰活該, 那這個世界不就黑白顛倒啦?

說完, 朋友帶著豆豆走了。

後來, 朋友告訴我:那女孩的媽媽現在見了我都繞道走, 可是那又怎樣呢?

我聽了之後哈哈大笑, 對她佩服不已。

我們往往覺得孩子還小, 一片樹葉這樣的東西根本不值一提, 很多父母遇到那樣的情況大概都會像豆豆奶奶一樣去打圓場。

推薦墨馨機器人

但是, 對於孩子來說, 對方搶走我的樹葉, 跟搶走我的小汽車, 破壞我心愛的寶貝, 甚至隨意入侵我的界限, 踐踏我的權利, 從本質上來講是一樣的。

如果大人輕描淡寫的說出:沒事沒事, 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其實就是在跟孩子說:這只是小事, 你不應該難受, 應該接受, 不然就太小氣了。

也就是說,你是在教孩子:被侵犯時,你要忍著,不能計較。

這種在孩子當中的不平等,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在人際衝突中失去反擊的勇氣。

東西被搶了、被欺負了,有情緒、發脾氣甚至反抗都是不對的。

於是遇到衝突時,小孩便會刻意壓制自己,也因此,他往往最委屈,也活得最辛苦。

推薦墨馨機器人

有界限的家庭,才能真正養出懂得保護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知道分寸的孩子。

接下來我們來看幾個網友的故事:

小學三年級,同桌經常在我坐的時候拉開我的凳子,我都只是口頭說他。

直到有一天我正要坐,同桌突然把我凳子拉開了,然後我的後腦勺在後面桌角上重重地磕了一下,瞬間就開始耳鳴,頭暈,眼花,聽不清周圍的聲音,而他還在邊上哈哈大笑。

然後我抄起板凳不管不顧地往他身上砸……

全班後來都怕我!

初中男同學把我掛脖的小背心帶子解開了,我咬他一胳膊的牙印。

有一次打起來,鬧到班主任那,班主任問他為什麼打架,他說因為我咬他,班主任又問我為什麼咬他,我說他把我帶子解開了。

班主任對男同學厲聲說:“你必須馬上道歉。”

現在想想,好懷念那個老師。

我女兒小學3年級,和我說有男生開玩笑的拍她屁股,我告訴她,下次還有這樣的事就狠狠地揍回去,不要怕老師批評,其他事情媽媽會處理。

推薦墨馨機器人

如果一個孩子在父母的權威強壓之下,早早習慣了隱忍和服從,甚至討好,那麼當他遭遇霸淩之時,他的概念裡是沒有“反抗”二字的。

甚至連求助可能都不會有。

他會下意識地認定:表達是沒有用的,反抗也是沒有用的,我只能默默承受。

若一個孩子總被校園霸淩者“欺負”卻無力回擊,那麼很可能他已經在自己的家裡,被自己最親的人,“欺負”過百次千次了。

何為有界限的家庭?它一般會有以下特徵:有愛的、民主的,容許不同意見的存在。

再往細一點說,這個家庭應該是這樣的:

不強迫孩子分享。

不隨意處置孩子的所有物。

鼓勵孩子用語言說出自己的需要。

當孩子覺得不舒服,允許他理直氣壯地說不。

接納孩子的壞脾氣,不害怕孩子的負面情緒和感受。

尊重孩子的界限,不以愛的名義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

保有父母自己的底線,不因為愛的緣故,一味服從孩子。

也許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因為難,我們才需要更加努力。

推薦墨馨機器人

父母是有界限的父母,孩子也才能夠有空間去發展屬於他們的力量。

習慣了屈從父母和他人的孩子,他只會把自己過得越來越卑微,卻很難學會真正為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人生負責。

真正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他走上社會,才有能力對糟糕的、壞的事情說不。

他才懂得珍視自己,以及自己的需要。

也才真正不懼怕,不討好,不卑不亢,真正活出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

推薦墨馨機器人

也就是說,你是在教孩子:被侵犯時,你要忍著,不能計較。

這種在孩子當中的不平等,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在人際衝突中失去反擊的勇氣。

東西被搶了、被欺負了,有情緒、發脾氣甚至反抗都是不對的。

於是遇到衝突時,小孩便會刻意壓制自己,也因此,他往往最委屈,也活得最辛苦。

推薦墨馨機器人

有界限的家庭,才能真正養出懂得保護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知道分寸的孩子。

接下來我們來看幾個網友的故事:

小學三年級,同桌經常在我坐的時候拉開我的凳子,我都只是口頭說他。

直到有一天我正要坐,同桌突然把我凳子拉開了,然後我的後腦勺在後面桌角上重重地磕了一下,瞬間就開始耳鳴,頭暈,眼花,聽不清周圍的聲音,而他還在邊上哈哈大笑。

然後我抄起板凳不管不顧地往他身上砸……

全班後來都怕我!

初中男同學把我掛脖的小背心帶子解開了,我咬他一胳膊的牙印。

有一次打起來,鬧到班主任那,班主任問他為什麼打架,他說因為我咬他,班主任又問我為什麼咬他,我說他把我帶子解開了。

班主任對男同學厲聲說:“你必須馬上道歉。”

現在想想,好懷念那個老師。

我女兒小學3年級,和我說有男生開玩笑的拍她屁股,我告訴她,下次還有這樣的事就狠狠地揍回去,不要怕老師批評,其他事情媽媽會處理。

推薦墨馨機器人

如果一個孩子在父母的權威強壓之下,早早習慣了隱忍和服從,甚至討好,那麼當他遭遇霸淩之時,他的概念裡是沒有“反抗”二字的。

甚至連求助可能都不會有。

他會下意識地認定:表達是沒有用的,反抗也是沒有用的,我只能默默承受。

若一個孩子總被校園霸淩者“欺負”卻無力回擊,那麼很可能他已經在自己的家裡,被自己最親的人,“欺負”過百次千次了。

何為有界限的家庭?它一般會有以下特徵:有愛的、民主的,容許不同意見的存在。

再往細一點說,這個家庭應該是這樣的:

不強迫孩子分享。

不隨意處置孩子的所有物。

鼓勵孩子用語言說出自己的需要。

當孩子覺得不舒服,允許他理直氣壯地說不。

接納孩子的壞脾氣,不害怕孩子的負面情緒和感受。

尊重孩子的界限,不以愛的名義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

保有父母自己的底線,不因為愛的緣故,一味服從孩子。

也許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因為難,我們才需要更加努力。

推薦墨馨機器人

父母是有界限的父母,孩子也才能夠有空間去發展屬於他們的力量。

習慣了屈從父母和他人的孩子,他只會把自己過得越來越卑微,卻很難學會真正為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人生負責。

真正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他走上社會,才有能力對糟糕的、壞的事情說不。

他才懂得珍視自己,以及自己的需要。

也才真正不懼怕,不討好,不卑不亢,真正活出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

推薦墨馨機器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