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魏延的奇襲計被諸葛亮拒絕,千年後被此人用了,結果始料不及

三國末期實際上是蜀漢與曹魏集團的舞臺, 說得具體一些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鬥爭, 雙方交戰數回合不分勝負, 諸葛亮雖然謀略兵法遠勝司馬懿, 但多次北伐都因各種原因失敗, 或許這是天意, 或許是司馬懿運氣太好, 不過諸葛亮在進兵過程中, 魏延曾經獻過一條子午穀奇襲的計策, 不料被諸葛亮拒絕了。

千百年來, 許多三國迷對魏延這條計策爭論不休, 首先諸葛亮一生做事皆謹慎非常, 他不敢採用魏延這條險計自然能理解, 但從軍事方面來考慮的話, 魏延這條計策聽起來還是不錯的, 魏延通過分析雙方形式, 希望帶領五千精兵穿越秦嶺深山中的子午穀, 直接攻破曹魏重鎮長安, 進而直逼許都, 魏延這條計策到底可不可行呢?

子午穀, 這是一條位於陝西和四川的古道, 繞于秦嶺的深山之中, 地勢險要道路崎嶇, 全場有600多裡, 三國時期的子午穀早就被廢棄不用了,

這是一條優勢與劣勢並存的路, 如果走得通那麼可以直接殺入長安, 對川蜀很有利, 但也存在很高的風險。

600多裡的山河險阻非同小可, 五千人一同度過, 真正走到時或許只剩下不到三千人, 而且因為地勢險要, 如果敵人在出口設下埋伏,

來個以逸待勞的話, 那麼就能形成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局勢, 到時候蜀兵進退兩難, 只能被耗死。

諸葛亮拒絕魏延這條計策, 自然是因為它風險太多了, 在三國時代這條計策到底可不可行已經無法得知了, 因為畢竟沒有試過, 但在1400多年後, 卻有人真的試過了, 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高迎祥。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不斷, 所以許多農民起義紛紛崛起, 其中高迎祥是比較有代表的一直農民起義軍, 但是高迎祥也稱作闖王, 他軍事才能不弱, 屢次擊敗明軍, 讓崇禎皇帝很頭疼, 1636年明朝將領孫傳庭、洪承疇打算合兵一處, 共同對高迎祥圍追堵截, 結果高迎祥走投無路。

正在危機之際, 高迎祥想到了1400年前魏延那條妙計, 因為當時的高迎祥正處在川蜀到西安這條路上, 恰好是子午穀奇謀的路, 於是高迎祥立馬率領農民軍進入子午谷崇山峻嶺, 大軍經歷千辛萬苦, 在道路險阻中前進了16天, 終於黑水峪, 正當高迎祥認為勝利在握時, 孫傳庭早就有動作了。

原來孫傳庭看中了高迎祥的動向, 果然在子午穀出口埋伏重病, 等候高闖王的軍隊到來, 結果高迎祥一出來就被一鍋端了, 這正是當年諸葛亮預測的一樣, 魏延想出來的子午穀奇謀, 只是把自己往鬼門關送而言。

後來高迎祥與孫傳庭大戰, 最終高迎祥被俘虜, 被押送到京城斬首,從高迎祥的事蹟也能看出,當年諸葛亮是對的,魏延的子午穀奇謀是不能用的。

被押送到京城斬首,從高迎祥的事蹟也能看出,當年諸葛亮是對的,魏延的子午穀奇謀是不能用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