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YSL博物館|伊夫·聖羅蘭的誕生

秋冬伊始, 巴黎的大街小巷被一間新開放的博物館“刷街”。 海報上低調的黑白影印, 精緻的鐫刻字體:Yves Saint Laurent伊夫聖羅蘭博物館, 在多年的悉心準備、9年內只允許小部分圈內人士入館參觀之後,

終於在今年10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有心的同學可能還記得, 前些日子巴黎Dior70年回顧展占盡了一整個盛夏的風頭。 (回顧電梯:70年風華 | 半個時尚圈都被巴黎Dior展刷屏了)而聖羅蘭的這間博物館, 能勝過Dior嗎?

▲Dior / YSL▼

一起來到巴黎十六區, 看看YSL這間歷史悠久的高定屋給看客準備了怎樣的驚喜吧。

瑪索林蔭道5號

▲5 Avenue Marceau, 1982年的瑪索大道

說起聖羅蘭,

如果你只能想到“YSL星辰”、“風琴包”這些搶到斷貨的爆款, 那就太辜負他了。 聖羅蘭, 作為巴黎最老的幾間時裝屋, 設計師伊夫聖羅蘭是突然早逝的Christian Dior欽定的唯一繼承人、也是開創高定時裝理念的第一人。 聖羅蘭這個品牌, 有著太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左Christian Dior和Yves Saint Laurent右

若要參觀博物館, 就要從選址說起。 聖羅蘭博物館坐落在巴黎十六區的瑪索林蔭路5號, 這裡可以說是聖羅蘭開始, 也是聖羅蘭結束的地方。

1961年, 聖羅蘭先生在離開Dior後創建了自己的同名品牌。 1974年, 聖羅蘭選擇瑪索林蔭路5號開創了屬於他的時尚新紀元, 直到2002年1月65歲的聖羅蘭先生在這裡宣佈退休。

2008年聖羅蘭先生逝世,其終生的合作夥伴、親密好友Pierre Bergé為了讓聖羅蘭高定禮服永世流傳,將這個曾經的工作室改造成了聖羅蘭品牌倉庫,收納了超過5000件高定禮服、15000件高定首飾和50000多張設計手稿。

▲Yves Saint Laurent 和 Pierre Bergé

“我記得你名下的第一個系列,也記得你最後留下的淚水,然後時間就匆匆流逝了……”

——Pierre Bergé

兩個月前Pierre Bergé也在巴黎與世長訣,聖羅蘭博物館才正式決定對公眾開放。

聖羅蘭先生從未想過只做一個普普通通的高定設計師,1992年他說過一句話:

“J’aimerais dans cent ans on étudie mes robes, mes dessins.我希望一百年後,我的裙子、我的手稿能被大家當作學術去鑽研。”

聖羅蘭的誕生

進入博物館,迎接參觀者的第一張面孔就是由美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繪製的四幅伊夫聖羅蘭肖像。

聖羅蘭先生在世時,曾與安迪·沃霍爾非常親密。安迪為他的愛犬繪製的波普肖像,一直被他掛在辦公室裡,當作靈感來源之一。

▲Yves Saint Laurent和Andy Warhol, 1949

第一間展廳展出的四件禮服被稱為“聖羅蘭衣櫥的精粹”——吸煙裝、撒哈拉狩獵外套、連體褲和風衣。這四件單品在聖羅蘭出現之前,都是專屬於男性的服裝。你能想像嗎?如果沒有聖羅蘭,我們現在也許連穿風衣的權利都沒有。

禮服背後寫著一句耳熟能詳的聖羅蘭先生名言:“時尚易逝,風格永存。” (Les modes passent, le style est éternel)

轉身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1962年聖羅蘭品牌史上第一場高定時裝秀的走秀禮服。簡潔的線條、中性的色調是這個系列的特色:米色和黑色的女士西裝,奶油色的褲子和海軍藍的大衣,造型大膽的寬簷帽。

▲1962年聖羅蘭高定系列首秀伊夫聖羅蘭出場謝幕

成衣的對面,展出了聖羅蘭準備這一系列時親筆設計的草圖、小樣、筆記,包括模特試妝、秀場設計等等等等,經歷50年能夠完整保存下來可以說真的是彌足珍貴。你幾乎能夠感覺到整場秀從靈感突現到走秀收尾的全部過程,事無巨細的展現在觀眾面前。

▲伊夫聖羅蘭在工作室創作草圖

在這些檔面前,仿佛能感受到某種“生活的藝術”,某種在那個物質富足的時代,女士們根據不同場合身著雞尾酒禮裙、短款晚宴裙或是長款晚宴裙匆忙穿梭於巴黎這場流動的盛宴。這種生活方式潛藏在禮服裙裡,隨著時代一同沉浮。

坐地日行三千里的異域靈感

在聖羅蘭的高定作品中,首次將異域文化引入高定禮服設計也是他被業界銘記的貢獻之一。他將非洲原始部落、摩洛哥、中國、俄羅斯等等異域風格糅合進高定時裝中,這在從前是絕無僅有的。

▲色澤鮮豔的摩洛哥風情、使用刺繡手法的中國花草元素

1966年,聖羅蘭和Pierre Bergé發現了摩洛哥這塊靈感沃土。摩洛哥文化中對於鮮豔顏色的應用激起了聖羅蘭濃厚的興趣,並越來越多的把色彩運用到自己的設計當中,同時也積極從各個文化中汲取靈感,為我所用。

▲色彩斑斕的聖羅蘭在色彩斑斕的摩洛哥,那裡有他最愛的Majorelle花園

不過融匯了這麼多種不同異域文化的他,卻不是一個真正的“旅行者”。這些出色的設計都要感謝伊夫所謂的“腦內旅行”,也就是癱坐在家中的沙發上,閱讀各種書籍,用想像做夢,飛到遙遠的地方去汲取靈感,再傾瀉於筆尖,在無夢的荒原勾勒出一場最美的異域迷夢。

就比如展廳對面這件光芒四射的短上衣。伊夫坦言:“我設計這件衣服的靈感是當我在家裡的客廳沙發上發呆時,偶然間看到了鏡子裡映出了枝形吊燈和外面巴黎的天空,所以這個系列的名字就叫’獻給我家’。” 衣服上的葉子刺繡靈感來源於鏡子的邊框,寶石般的墜子則好像是枝形吊燈亮閃閃的裝飾物一樣。

時裝對時代的重構

除了在地域上橫向尋求靈感,聖羅蘭還熱衷於縱向探尋時光奧秘。在樓上的展廳中,禮服從希臘諸神的年代開始,娓娓道來一個跨越千百年的故事。

開頭這兩件禮服一黑一白,細密的垂墜,像極了希臘雕塑上飄逸的衣紋,高雅端莊的氣息呼之欲出。

深沉的顏色,垂墜、纖細、貼身的設計,令人聯想到曾經石匠店和珠寶店裡叮噹作響的寶石飾帶,通通都把大家帶回了那個擁有古老城牆和無盡寶藏的中世紀。

彰顯女性氣息的十七世紀禮服

世紀之交後,女性時裝界的風格也來了個超級逆轉。從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到40年代的復古風格,時裝的當代感被高定設計師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重新詮釋“咆哮的二十年代”給了聖羅蘭一個機會去為那個年代高定禮服的廓形、剪裁、膝線高度作出一點點自己的調整,重新思考面料的應用和刺繡手法。

▲20世紀女性著裝特點:直線剪裁、高膝線、無袖

而對於三十年代的風格,聖羅蘭對它給予了最大限度的尊重。保持了三十年代整體的纖細、弋地長裙廓形,不過他使用了由女士禮服大師Madeleine Vionnet所發明的斜裁手法,給予裙子一種自然而閃亮的垂墜。

一間工作室,一個傳說

聖羅蘭博物館裡最令人心動的,也許就是這間屋子了。在這個不算大的空間裡,Pierre Bergé把整個聖羅蘭工作室進行了100%情景還原。

就像博物館負責人Olivier Flaviano所說:“這不是一間時尚博物館!”事實上,這裡更像是伊夫聖羅蘭的私人小宇宙大公開。

在這間以白色為基調、整整一面牆貼滿鏡子的方形房間裡,處處都是聖羅蘭在這裡工作時的痕跡,辦公桌上還扔著他的眼鏡,布料小樣,他喜歡的亂七八糟的小玩意兒,牆上的照片掛著他的狗、他的靈感來源,滿滿一面牆的書架上碼著他愛看的書……

走進這個房間,就仿佛伊夫聖羅蘭從來沒有離我們遠去,不過只是忙裡偷閒,悄悄溜出去吃個午飯,一會兒就會回來。

高定的藝術

在時裝界,從古至今藝術家都是時裝設計師最好的朋友。在沒有相機的時代,藝術家就是時尚攝影師,能夠邀請到當時最受歡迎的藝術家為自己畫像,就是從前的潮流引領者。

到了聖羅蘭這裡也不例外,他本身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畫者,他的設計草圖秉承了Dior先生的衣缽,並填上了豔麗的色彩,優美、優雅、優異。

另外,他也經常從藝術大師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創作禮服,其中也不乏令人津津樂道的作品。最出名的莫過於從風格派大師莫德里安作品中汲取靈感創作的“蒙德里安裙”,時至今日仍然被奉為經典。

被大師畢卡索作品影響的禮服裙,白鴿是畢卡索畫作中經常出現的意象。

向印象派大師梵古的向日葵致敬:

博物館到這裡便告一段落。

在巴黎,經常有時裝屋開設自己的展覽,比如Dior夢之設計師70年回顧展,Balenciaga l'oeuvre au noir展覽等等。但聖羅蘭不同,聖羅蘭在瑪索林蔭路5號擁有的並非一場展覽,而是一座自己的博物館。意味著這次展覽結束,還會不斷有其他的聖羅蘭展覽對外開放,我們能看到的,會更多,更詳盡,更令人讚歎不已。

聖羅蘭博物館已列入法國國家級博物館。因為這些華服,已經不僅僅是一些衣服、一些首飾、一些畫作那麼簡單,它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積澱,一種經年歷久的寶藏。

展覽實用資訊

位址:5 Avenue Marceau, 75116

開放時間:03.10.2017 - 09.09.2018 11:00 - 18:00 週一閉館

票務:官網預約正常票價10歐優惠票價7歐

每週五有夜場到21:00 溫馨提示:因為場場爆滿所以需要排隊,網上預約可避免排隊,費用在原價上加1歐。

編輯:恬兒萌

原創文章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Twippo法國時尚

直到2002年1月65歲的聖羅蘭先生在這裡宣佈退休。

2008年聖羅蘭先生逝世,其終生的合作夥伴、親密好友Pierre Bergé為了讓聖羅蘭高定禮服永世流傳,將這個曾經的工作室改造成了聖羅蘭品牌倉庫,收納了超過5000件高定禮服、15000件高定首飾和50000多張設計手稿。

▲Yves Saint Laurent 和 Pierre Bergé

“我記得你名下的第一個系列,也記得你最後留下的淚水,然後時間就匆匆流逝了……”

——Pierre Bergé

兩個月前Pierre Bergé也在巴黎與世長訣,聖羅蘭博物館才正式決定對公眾開放。

聖羅蘭先生從未想過只做一個普普通通的高定設計師,1992年他說過一句話:

“J’aimerais dans cent ans on étudie mes robes, mes dessins.我希望一百年後,我的裙子、我的手稿能被大家當作學術去鑽研。”

聖羅蘭的誕生

進入博物館,迎接參觀者的第一張面孔就是由美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繪製的四幅伊夫聖羅蘭肖像。

聖羅蘭先生在世時,曾與安迪·沃霍爾非常親密。安迪為他的愛犬繪製的波普肖像,一直被他掛在辦公室裡,當作靈感來源之一。

▲Yves Saint Laurent和Andy Warhol, 1949

第一間展廳展出的四件禮服被稱為“聖羅蘭衣櫥的精粹”——吸煙裝、撒哈拉狩獵外套、連體褲和風衣。這四件單品在聖羅蘭出現之前,都是專屬於男性的服裝。你能想像嗎?如果沒有聖羅蘭,我們現在也許連穿風衣的權利都沒有。

禮服背後寫著一句耳熟能詳的聖羅蘭先生名言:“時尚易逝,風格永存。” (Les modes passent, le style est éternel)

轉身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1962年聖羅蘭品牌史上第一場高定時裝秀的走秀禮服。簡潔的線條、中性的色調是這個系列的特色:米色和黑色的女士西裝,奶油色的褲子和海軍藍的大衣,造型大膽的寬簷帽。

▲1962年聖羅蘭高定系列首秀伊夫聖羅蘭出場謝幕

成衣的對面,展出了聖羅蘭準備這一系列時親筆設計的草圖、小樣、筆記,包括模特試妝、秀場設計等等等等,經歷50年能夠完整保存下來可以說真的是彌足珍貴。你幾乎能夠感覺到整場秀從靈感突現到走秀收尾的全部過程,事無巨細的展現在觀眾面前。

▲伊夫聖羅蘭在工作室創作草圖

在這些檔面前,仿佛能感受到某種“生活的藝術”,某種在那個物質富足的時代,女士們根據不同場合身著雞尾酒禮裙、短款晚宴裙或是長款晚宴裙匆忙穿梭於巴黎這場流動的盛宴。這種生活方式潛藏在禮服裙裡,隨著時代一同沉浮。

坐地日行三千里的異域靈感

在聖羅蘭的高定作品中,首次將異域文化引入高定禮服設計也是他被業界銘記的貢獻之一。他將非洲原始部落、摩洛哥、中國、俄羅斯等等異域風格糅合進高定時裝中,這在從前是絕無僅有的。

▲色澤鮮豔的摩洛哥風情、使用刺繡手法的中國花草元素

1966年,聖羅蘭和Pierre Bergé發現了摩洛哥這塊靈感沃土。摩洛哥文化中對於鮮豔顏色的應用激起了聖羅蘭濃厚的興趣,並越來越多的把色彩運用到自己的設計當中,同時也積極從各個文化中汲取靈感,為我所用。

▲色彩斑斕的聖羅蘭在色彩斑斕的摩洛哥,那裡有他最愛的Majorelle花園

不過融匯了這麼多種不同異域文化的他,卻不是一個真正的“旅行者”。這些出色的設計都要感謝伊夫所謂的“腦內旅行”,也就是癱坐在家中的沙發上,閱讀各種書籍,用想像做夢,飛到遙遠的地方去汲取靈感,再傾瀉於筆尖,在無夢的荒原勾勒出一場最美的異域迷夢。

就比如展廳對面這件光芒四射的短上衣。伊夫坦言:“我設計這件衣服的靈感是當我在家裡的客廳沙發上發呆時,偶然間看到了鏡子裡映出了枝形吊燈和外面巴黎的天空,所以這個系列的名字就叫’獻給我家’。” 衣服上的葉子刺繡靈感來源於鏡子的邊框,寶石般的墜子則好像是枝形吊燈亮閃閃的裝飾物一樣。

時裝對時代的重構

除了在地域上橫向尋求靈感,聖羅蘭還熱衷於縱向探尋時光奧秘。在樓上的展廳中,禮服從希臘諸神的年代開始,娓娓道來一個跨越千百年的故事。

開頭這兩件禮服一黑一白,細密的垂墜,像極了希臘雕塑上飄逸的衣紋,高雅端莊的氣息呼之欲出。

深沉的顏色,垂墜、纖細、貼身的設計,令人聯想到曾經石匠店和珠寶店裡叮噹作響的寶石飾帶,通通都把大家帶回了那個擁有古老城牆和無盡寶藏的中世紀。

彰顯女性氣息的十七世紀禮服

世紀之交後,女性時裝界的風格也來了個超級逆轉。從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到40年代的復古風格,時裝的當代感被高定設計師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

重新詮釋“咆哮的二十年代”給了聖羅蘭一個機會去為那個年代高定禮服的廓形、剪裁、膝線高度作出一點點自己的調整,重新思考面料的應用和刺繡手法。

▲20世紀女性著裝特點:直線剪裁、高膝線、無袖

而對於三十年代的風格,聖羅蘭對它給予了最大限度的尊重。保持了三十年代整體的纖細、弋地長裙廓形,不過他使用了由女士禮服大師Madeleine Vionnet所發明的斜裁手法,給予裙子一種自然而閃亮的垂墜。

一間工作室,一個傳說

聖羅蘭博物館裡最令人心動的,也許就是這間屋子了。在這個不算大的空間裡,Pierre Bergé把整個聖羅蘭工作室進行了100%情景還原。

就像博物館負責人Olivier Flaviano所說:“這不是一間時尚博物館!”事實上,這裡更像是伊夫聖羅蘭的私人小宇宙大公開。

在這間以白色為基調、整整一面牆貼滿鏡子的方形房間裡,處處都是聖羅蘭在這裡工作時的痕跡,辦公桌上還扔著他的眼鏡,布料小樣,他喜歡的亂七八糟的小玩意兒,牆上的照片掛著他的狗、他的靈感來源,滿滿一面牆的書架上碼著他愛看的書……

走進這個房間,就仿佛伊夫聖羅蘭從來沒有離我們遠去,不過只是忙裡偷閒,悄悄溜出去吃個午飯,一會兒就會回來。

高定的藝術

在時裝界,從古至今藝術家都是時裝設計師最好的朋友。在沒有相機的時代,藝術家就是時尚攝影師,能夠邀請到當時最受歡迎的藝術家為自己畫像,就是從前的潮流引領者。

到了聖羅蘭這裡也不例外,他本身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畫者,他的設計草圖秉承了Dior先生的衣缽,並填上了豔麗的色彩,優美、優雅、優異。

另外,他也經常從藝術大師的作品中汲取靈感創作禮服,其中也不乏令人津津樂道的作品。最出名的莫過於從風格派大師莫德里安作品中汲取靈感創作的“蒙德里安裙”,時至今日仍然被奉為經典。

被大師畢卡索作品影響的禮服裙,白鴿是畢卡索畫作中經常出現的意象。

向印象派大師梵古的向日葵致敬:

博物館到這裡便告一段落。

在巴黎,經常有時裝屋開設自己的展覽,比如Dior夢之設計師70年回顧展,Balenciaga l'oeuvre au noir展覽等等。但聖羅蘭不同,聖羅蘭在瑪索林蔭路5號擁有的並非一場展覽,而是一座自己的博物館。意味著這次展覽結束,還會不斷有其他的聖羅蘭展覽對外開放,我們能看到的,會更多,更詳盡,更令人讚歎不已。

聖羅蘭博物館已列入法國國家級博物館。因為這些華服,已經不僅僅是一些衣服、一些首飾、一些畫作那麼簡單,它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積澱,一種經年歷久的寶藏。

展覽實用資訊

位址:5 Avenue Marceau, 75116

開放時間:03.10.2017 - 09.09.2018 11:00 - 18:00 週一閉館

票務:官網預約正常票價10歐優惠票價7歐

每週五有夜場到21:00 溫馨提示:因為場場爆滿所以需要排隊,網上預約可避免排隊,費用在原價上加1歐。

編輯:恬兒萌

原創文章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Twippo法國時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