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幅畫卷,一部交響曲,一個人的狂歡

徐渭(1521-1593年), 是明代傑出書畫家、文學家, 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 字文長, 號青藤山人等。 徐渭自幼聰慧, 文思敏捷, 胸有大志。 卻在科舉道路上屢遭挫折, 20歲那年考中秀才, 之後八次鄉試都名落孫山。 青年時期的徐渭充滿積極的進取精神, “自負才略, 好奇計, 談兵多中”, 孜孜于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 並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僉都禦史胡宗憲看中, 於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閩總督幕僚軍師。

徐渭對當時軍事、政治和經濟事務多有籌畫, 並參與過東南沿海的抗倭鬥爭, 與胡宗憲合作, 抗倭期間屢屢制勝, 被譽為“東南第一幕僚”草擬《獻白鹿表》,

得到明世宗的極大賞識。 後來胡宗憲被彈劾, 徐渭深受刺激, 一度發狂, 精神失常, 蓄意自殺, 用利斧擊破頭顱。 還懷疑其繼妻張氏不貞, 將她殺死, 因此度過七年牢獄生活。 出獄後已53歲, 這時他才真正拋開仕途, 四處遊歷, 開始著書立說, 寫詩作畫。

徐渭《雜花圖》 紙本水墨, 縱37釐米, 橫1049釐米

《雜花圖卷》是徐渭傳世的佳作。 在這卷十余米的長卷中, 徐渭以酣暢淋漓的“膠墨”分別繪製了牡丹、石榴、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蘭竹等13種花卉蔬果。

徐渭以其疾飛狂掃的豪放氣勢, 縱橫揮灑, 信筆塗抹:畫中牡丹含羞沾露, 占盡風流;碩荷、梅蘭、修竹、榴枝, 筆觸歪斜正側, 跌來倒去, 隨意點染, 自如流暢。 作紫藤逸筆草草、洋洋灑灑。 忽而, 又如狂風乍起, 點線飛舞, 縱橫密集, 線條速急癲狂。

頃刻, 筆住墨涸, 嘎然而止, 墨彩紛呈, 留下滿紙斑斕。 體現了他用筆峭拔勁挺多變與用墨灑脫自如的藝術風格。 畫中盡顯著交響樂一般波瀾起伏的宏大樂章。 時隔4個世紀, 畫中依然顯出墨蹟淫淫的濕潤感。

青藤的這幅畫卷可以分為五個篇章來看:

一、序曲:《雜花圖》開卷是折枝牡丹、石榴, 筆跡爽勁, 墨色滋潤秀雅, 宛如長歌之序曲。 繼而寫潑墨荷花, 大筆塗抹;

二、高潮:第一個高潮是畫梧桐, 其造型頂天立地, 潑墨點葉, 透出陽光下的明麗 ;側鋒皴幹,

顯出雨後之清新, 秋風搖落之意躍然。 梧桐所占幅面之大是前三種花卉之總和。 此一高潮過後, 用細筆雙勾梧桐果作巧妙過渡;

三、間歇:間歇由菊花、南瓜、扁豆、紫薇四種花果組成。 起首菊花向右上伸展, 結尾紫薇往左上出枝, 一開一合 ;南瓜用重墨粗筆, 扁豆則輕勾淡點, 一重一輕。 四種花果又自成一個小小章, 高低俯仰、點斫勾拂, 於放縱之中偏有這般玲瓏剔透, 且不失整章之瀟灑;

四、最高潮:整個畫幅最高潮由葡萄和芭蕉組成。 葡萄用枯筆飛白如疾風般掃出粗幹虯藤, 用濃淡相破的手法狂風暴雨般塗寫葉片, 以淡墨濕筆參差錯落點出果實, 滿目酸澀淒苦。 芭蕉則以大筆橫掃, 水墨淋漓, 構圖再一次頂天立地。

葡萄與芭蕉足足佔據畫幅三分之一。 蕉葉由濃而淡;

五、尾聲:梅花、水仙、竹三種植物是整幅畫的尾聲, 以梅為主, 縱橫出枝, 風骨淩淩過渡到左下角雙勾水仙的飄逸, 最後寥寥數筆淡墨竹葉。 全卷以奔放的行草書“天池山人徐渭戲抹”作為強有力的頓住, 餘味無窮。

(請橫屏查看高清作品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