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瘋狂”的外賣!濟南美團網餐商家爆料:無店面每月多賺三五百

◆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網路訂餐促進了餐飲業的發展, 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不少便利。 但伴隨著外賣行業迅速崛起, 各種亂象頻現。 網路訂餐消費方式逐步普及後, 針對外賣行業的監管勢在必行。

近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網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下稱《辦法》), 對網路外賣等的食品安全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辦法》對網路餐飲服務協力廠商平臺、餐飲經營者以及基層配送員都制定了相應的規範標準, 明確了各方主要的責任義務。 換言之, 對各方而言, 相應的責任已經有了明確規定,

今後“甩鍋”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

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 規範外賣平臺的發展, 最重要的是監督力度, 包括政府和消費者的監督。 從制定行規到如今整體的監管辦法出臺, 外賣行業正呈現出規範化的發展趨勢。 未來的外賣行業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仍需要建立在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基礎之上。

亂象多多

20日12時, 在濟南某私企工作的李振並沒有和同事一起去食堂吃飯, 而是拿起手機預訂了一份外賣。 “平時基本不回家吃午飯, 單位食堂伙食不好, 逐漸養成點外賣的習慣。 ”李振笑著說, “如今叫外賣真的很方便, 只需一部手機、一個外賣App, 動動手指就可下單。 ”

雖然李振經常點外賣, 但對外賣商家的衛生等情況並不是很瞭解。

“只能靠商家自覺了, 因為在外賣平臺上根本看不出商家的衛生狀況, 所有的一切只能靠圖片顯示的情況瞭解。 ”

與李振不同的是, 此前同樣喜歡吃外賣的濟南市民方毅南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外賣商家有時並不“自覺”, “我以前點過一次外賣, 結果吃完後上吐下瀉, 難受了3天。 肯定是外賣的問題, 但商家不承認, 只能自認倒楣。 ”

一位外賣小哥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令他深有感觸的是, 濟南外賣市場發展迅猛, 但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我主跑洪家樓片區, 在外賣商家中, 有店面的相對衛生, 而部分專做外賣的商戶衛生條件差一些。 有些商戶門前就是垃圾堆, 取餐時能聞到異味。 ”

據瞭解, 有些外賣商家根本沒有實體店面,

或者已經關門, 但依然活躍在各種外賣平臺上, 有的還佔據著每天的銷量榜前端位置;有的雖然有實體店面, 但實際送餐商家與登記商家並不一致, 甚至出現“一照多用”等情況。

經濟導報記者在某外賣平臺的一家賣棗莊炒雞的店鋪頁面看到, 該店鋪月銷售了2000多單, 星級評定也比較高, 達到了4星半。 不過, 按照該商家提供的資訊, 該店位於花園路的一排門頭房內。 但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中卻發現, 該商家的店鋪早被拆除了。

更令人驚奇的是, 還有另外一個商家提供的位址和該炒雞店一樣。 “我們是一家, 只不過是起了兩個不同的店名, 另外在其他平臺還有幾個店鋪。 ”該店鋪的負責人在電話中解釋道。

熟悉外賣商圈的王林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很多商家在不同外賣平臺註冊時, 會使用不同的名稱, 消費者只能憑圖片、商鋪名稱和用戶評價來判斷商戶品質, 還有些商家的店面實際經營地址和證照登記地址不符。

只能靠自覺

說起實體店, 不少消費者有話要說。

“有些外賣商家只是在自己家裡臨時搭個‘小作坊’, 每天批量生產外賣食品。 ”濟南市民馬東覺得, 這種“實體”形式沒有安全保障, “但點餐時並不會刻意避開。 ”

“我一般點外賣時, 更願意選擇那些有實體店的商家。 原因有兩個, 一是這樣會對飯菜的口味比較瞭解, 二是有實體店鋪相對衛生、安全。 ”方毅南說。

20日下午5時左右, 在濟南市洪家樓附近的一個社區門口, 不少外賣小哥在大門口聊天。

旁邊一家商店的老闆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這個社區內有一家外賣店鋪, 生意相當好。 “以前外賣小哥都是在院子裡等著, 後來因為擾民, 不允許外賣小哥進去了。 ”

經濟導報記者去敲該外賣店的大門, 雖然未能進入, 但依舊聽到屋內有小孩的聲音, 透過門縫看到房間裡擺放著各種餐盒。 該外賣店鋪負責人在門口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我們只提供外賣, 不能在此就餐, 如果你想吃飯, 可以通過平臺點餐。 ”老闆還追加了一句, “我做的飯菜還是挺好吃的, 一個月能賣幾千份, 你可以嘗嘗。 ”

經濟導報記者在外賣平臺看到, 該店月售2482單, 如此計算每天的訂單在80個以上。

一家入駐美團的商家負責人陳蘭青認為, 雖然沒有實體店, 但也有自己的優點,“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沒有實體店鋪的外賣商家,定價往往更低,送餐也更快。從店家的角度來說,運營成本比實體店鋪低很多。”不過陳蘭青同樣表示,衛生狀況確實不好把控,只能靠自覺。

陳蘭青給經濟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銷售同樣份數的外賣,如果有實體店的話,除了正常的食材費用,每份外賣需要增加1-2元的成本。

“有實體店的話,就要雇人,每月怎麼也得3000元左右,每月店面租金大約4000元。如此計算,月成本就要增加7000元左右。雖然可能會出現到店的食客,但增加的收益無法抵消成本的增加。”陳蘭青表示,相比實體店,無店外賣能多收入三五百元。

最重要的是監督力度

針對行業“亂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制定頒佈了《辦法》。為順應網路餐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實際需要,《辦法》明確了“線上線下一致”原則。針對媒體多次曝光的外賣“黑作坊”問題,《辦法》提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並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主體業態、經營項目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超範圍經營。

39歲的馮國志是濟南宏光食府的老闆,看到這則新聞時,他很開心,“如果允許大量‘家庭小作坊’提供外賣,會不可避免地引起不正當競爭。”

馮志國說,由於運營成本,實體店鋪在與“小作坊”的競爭中很難勝出,“‘小作坊’之間也會相互競爭,為了不斷壓低價格,自然就會犧牲食品的品質。”

按照馮志國的說法,同樣一單外賣,如果“家庭小作坊”的售價15元,會有盈利空間。“而我們賣15元的話,連成本都保不住,只能提高定價。”

馮志國坦言,這樣的規定肯定會淨化網路餐飲行業,對消費者權益、食品安全保障而言是個利好。他認為,由於前期外賣平臺准入門檻低、把關不嚴,讓相當一部分沒有生產、經營資質的商家有了可乘之機,而這些商家所生產的食品品質根本無法得到保證;在價格戰的推動下,很多商家為降低成本,不惜犧牲產品品質;同時,法律體系不完善、市場監管不到位,也使得一些商家有空子可鑽。

馮志國認為,要求外賣平臺承擔嚴格的審查、監管責任,這是理所應當的。但是,這些平臺去嚴管加盟者的動力何在?管得太嚴,加盟的店鋪就少,難以擴大規模,從而無法獲得更多的收入和進一步發展。反之,睜隻眼閉隻眼,生意可能紅紅紅火火……所以,要倒逼平臺去堵住漏洞,還需更多舉措。

“規範網路餐飲服務,必須抓住外賣平臺這個牛鼻子,通過平臺監管入網商家。”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表示,作為外賣商家上網提供餐飲服務的介面,外賣平臺對餐飲店的審核一定要從嚴,確保證照齊全入網之外,還要防止套牌情況。

在中研普華研究員閆素飛看來,規範外賣平臺的發展,最重要的是監督力度,應建立消費者網路監督投訴管道平臺。同時,外賣平臺企業應加強對商家的審核,需要提供正規的營業執照和店鋪位址,在平臺上完善客戶消費回饋情況;企業內部設立專業監管和抽查人員,定時抽查店鋪經營情況;外賣平臺之間建立溝通機制,建立行業規範機制,樹立企業責任意識,共同維護行業建康發展;另外,還需加強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讓不良商家沒有生存空間。

但也有自己的優點,“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沒有實體店鋪的外賣商家,定價往往更低,送餐也更快。從店家的角度來說,運營成本比實體店鋪低很多。”不過陳蘭青同樣表示,衛生狀況確實不好把控,只能靠自覺。

陳蘭青給經濟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銷售同樣份數的外賣,如果有實體店的話,除了正常的食材費用,每份外賣需要增加1-2元的成本。

“有實體店的話,就要雇人,每月怎麼也得3000元左右,每月店面租金大約4000元。如此計算,月成本就要增加7000元左右。雖然可能會出現到店的食客,但增加的收益無法抵消成本的增加。”陳蘭青表示,相比實體店,無店外賣能多收入三五百元。

最重要的是監督力度

針對行業“亂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制定頒佈了《辦法》。為順應網路餐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實際需要,《辦法》明確了“線上線下一致”原則。針對媒體多次曝光的外賣“黑作坊”問題,《辦法》提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並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載明的主體業態、經營項目從事經營活動,不得超範圍經營。

39歲的馮國志是濟南宏光食府的老闆,看到這則新聞時,他很開心,“如果允許大量‘家庭小作坊’提供外賣,會不可避免地引起不正當競爭。”

馮志國說,由於運營成本,實體店鋪在與“小作坊”的競爭中很難勝出,“‘小作坊’之間也會相互競爭,為了不斷壓低價格,自然就會犧牲食品的品質。”

按照馮志國的說法,同樣一單外賣,如果“家庭小作坊”的售價15元,會有盈利空間。“而我們賣15元的話,連成本都保不住,只能提高定價。”

馮志國坦言,這樣的規定肯定會淨化網路餐飲行業,對消費者權益、食品安全保障而言是個利好。他認為,由於前期外賣平臺准入門檻低、把關不嚴,讓相當一部分沒有生產、經營資質的商家有了可乘之機,而這些商家所生產的食品品質根本無法得到保證;在價格戰的推動下,很多商家為降低成本,不惜犧牲產品品質;同時,法律體系不完善、市場監管不到位,也使得一些商家有空子可鑽。

馮志國認為,要求外賣平臺承擔嚴格的審查、監管責任,這是理所應當的。但是,這些平臺去嚴管加盟者的動力何在?管得太嚴,加盟的店鋪就少,難以擴大規模,從而無法獲得更多的收入和進一步發展。反之,睜隻眼閉隻眼,生意可能紅紅紅火火……所以,要倒逼平臺去堵住漏洞,還需更多舉措。

“規範網路餐飲服務,必須抓住外賣平臺這個牛鼻子,通過平臺監管入網商家。”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表示,作為外賣商家上網提供餐飲服務的介面,外賣平臺對餐飲店的審核一定要從嚴,確保證照齊全入網之外,還要防止套牌情況。

在中研普華研究員閆素飛看來,規範外賣平臺的發展,最重要的是監督力度,應建立消費者網路監督投訴管道平臺。同時,外賣平臺企業應加強對商家的審核,需要提供正規的營業執照和店鋪位址,在平臺上完善客戶消費回饋情況;企業內部設立專業監管和抽查人員,定時抽查店鋪經營情況;外賣平臺之間建立溝通機制,建立行業規範機制,樹立企業責任意識,共同維護行業建康發展;另外,還需加強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讓不良商家沒有生存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