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翻譯中的陷阱

中國人在進行漢英和英漢翻譯時往往會落入“中式英語”的陷阱,當人們從語法角度對英漢兩種語言作機械對比時,潛意識裡往往將語法正確等同於表達正確;而在審察表達是否到位時,人們又習慣性地將自己母語的思維定勢當做衡量正誤的標準。 我們先來看下面兩個漢譯英的例子:

例1:他有個高鼻子。

[誤譯] He has a high nose.

例2:我們正努力提高服務品質。

[誤譯] We are trying hard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our service.

對於第一句,很多人並不清楚錯在哪裡,就連《英語搭配大詞典》也把“高鼻子”譯做“a high nose”。 從字面看,“He has a high nose”跟“他有個高鼻子”之間一一對應,這令習慣于意合思維的中國學習者從心底裡覺得這是恰當的翻譯。

殊不知,在地道的英文裡,並沒有“high nose”這一說法。 至於第二句的誤譯,一是死摳“提高”,二是死抱“品質”。 殊不知,“raise”雖有“提高”的意思,卻與這句漢語原文的“提高”不搭界。 “raise”指的是空間位置的“提高”,而漢語“提高品質”實指“改進品質”,也就是“改進服務”,“品質”二字可不譯出。 上述兩句的正確譯法是:

He has a prominent nose.

We are trying hard to improve our service.

仔細觀察上文中的兩句誤譯,我們不難發現它們都與漢語原文有著形式上和邏輯結構上的對應關係。 然而,漢英句子間表面上的相似與對應並不意味著意義上的相似與對應。 筆者的一位美國朋友是這樣理解“He has a high nose”的:

I am not sure what meaning was intended. I would think that a better wording might be: He has his nose high in the air. That would mean he was arrogant, haughty, high-minded above others. I can’t tell what was actually meant by this sentence. I’ve never known a nose to be “high”. I’m not sure a person can have a high nose. They can have a big nose, little nose, pug nose, funny-looking, runny, ugly, etc. What was meant by “high nose”?

這說明,“他有個高鼻子”跟“He has a high nose”之間的所謂“對應”只是一種“偽對應”。 所謂“偽對應”,既指字面上的“相似”與“對應”,也指英語學習者意念中的“相似”與“對應”。

比如,英美人眼中的鴛鴦(mandarin duck)不過是一種有亮色羽毛的野鴨子。 然而在中國,“鴛鴦”卻含有“恩愛夫妻”的特殊含義。 因而“鴛鴦”對中國人和“mandarin duck”對英美人的意義是截然不同的。 想當然地認為中國人眼中的“鴛鴦”對應于英美人眼中的“鴛鴦”就是一種“偽對應”。 產生“偽對應”的原因一般可歸納為四類,分別是:望文生義、照搬詞典、意合思維、文化混淆。 下面我們逐一舉例分析。

1. 望文生義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有些字詞你可能相當陌生,甚至不知道其準確讀音,但通過“望文”卻能夠“生義”,而且所生之“義”在許多情況下相當接近本義。 例如有一幅字謎對聯:“狒猢哭,魍魎魃魅笑”。 透過“望文”,人們大致可以知道它們的意思。

對於從小就習慣“寫山曰嶙峋嵯峨,狀水曰汪洋澎湃”的中國人,上述一系列同義字元足以令人聯想到與這相關的一個個隱約意象來。 望文生義是已具備一定識字水準的以漢語為母語者與生俱來的一種認知能力。 筆者曾在不同學校的大學新生中測試過以下五個英語單詞和片語的意義:sea dog、sweetbread、gunship、highboy和wild goose。 絕大多數學生的回答都基本相同,而且幾乎都不假思索地認為這幾個詞語分別表示:海狗、甜麵包、炮艇、高個子男孩、野鵝。 然而,它們的真正意思卻是:海豹、(牛羊的)胰臟、武裝直升機、高腳櫃、大雁。 這種錯誤的根源就在望文生義上。 當學生看到“sea dog”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這個英文單詞的字面意思“海狗”,這就是望文生義導致的誤譯。
其他類似的例子如下所示:

例3:to eat one’s words

[誤譯]食言

[正譯]承認自己說錯了

a knock-down table

[誤譯]砸倒的桌子

[正譯]可拆卸的桌子

望文生義對英語學習者的影響並不僅僅局限於詞彙,它還影響學習者對句子的理解和翻譯。 例如:

例4:She is in control now.

[誤譯]她現在被控制住了。

[正譯]現在由她掌管。

例5:Devin is a trouble man.

[誤譯]戴文是個製造麻煩的人。

[正譯]戴文是個故障檢修員。

例6:She was married to a confidence man.

[誤譯]她嫁給了一個值得信賴的男人。

[正譯]她嫁給了一個騙子。

這樣的望文生義不但出現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漢譯英時也同樣存在,請看:

例7:我晚上常常很晚睡覺。

[誤譯] I always sleep late at night.

例句中的“很晚睡覺”即“晚睡”,殊不知“sleep late”恰恰表示“很遲起床”!該句的正確英譯應該是:

Usually, I don’t go to bed till very late at night. (或:I often stay up late at night.)

2. 照搬詞典

英語初學者往往比較迷信各類英漢和漢英詞典,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詞典釋義當做兩種語言間實際的對等義。

因這種認識誤區而導致的誤讀、誤譯屢見不鮮,譬如:

例8:我希望能儘量少浪費您的時間。

[誤譯] I hope I’m going to waste your time as little as possible.

例9:他每天負責郵件投遞。

[誤譯] He is in charge of delivering mails every day.

例8中的“waste”指“to use time, money, etc. on something that is not important or necessary”,換句話說,這種“浪費”指的是實實在在的“浪費”,而且還有“故意為之”的味道。 反觀這句漢語原文,說話者的“浪費您的時間”實際上只是“佔用您的時間”的一種謙語說法,絕對沒有真的“浪費”或“故意浪費”的意思。 類似現象同樣也出現在例9中。 漢英詞典對“負責”一詞的譯文確實是“be in charge”,但“be in charge”在英語中指的是“負有領導或管理責任”,這跟此句中的“負責”意思明顯不符。

用手機學英語, 請加聽力課堂

微信公眾號:tingclass12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