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手握30萬東北軍的張學良,如何被蔣介石拉下馬?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晚, 日本關東軍炸毀了南滿鐵路柳條湖段, 卻反誣中國軍隊所為, 並以此為藉口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

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 一夕之間, 日軍侵佔瀋陽, 意氣風發的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張學良, 轉眼就背上了“不抵抗將軍”的駡名。

九一八事變

事實上, 早在九·一八事變之前, 日本關東軍就在東北境內屢屢尋釁滋事, 伺機擴大矛盾。 可張學良卻選擇相信蔣介石,

隱忍不發, 等待國聯的幫助。 那麼, 面對日軍公然挑起的“九·一八”事變, 身為國民政府的最高長官, 蔣介石現在想的是什麼呢?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發表講話

東北易幟後, 東三省雖然名義上歸順國民政府, 但實際上還是張學良的獨立王國。 無論政治、經濟,

還是軍事, 蔣介石半點都插不上手。 剛剛從軍閥混戰中站穩腳跟的蔣介石, 心裡十分明白, 張學良在東北擁兵自重, 早晚會威脅到自己。

東北是張學良的大本營, 是他在政壇上直起腰板說話的資本。 現在, 敵人打到了家門口, 張學良寄希望於蔣介石。 而蔣介石卻在國難當頭之際, 暗地裡打起了東北的主意。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多次向蔣介石請戰

1932年2月, 東北全境淪陷。 隨後, 日軍向熱河進逼。 張學良主動請纓率領東北軍奮起抵抗。 蔣介石也急忙派中央大員何應欽、宋子文、黃紹竑等人北上。

北平國事分會參謀團參謀長黃紹竑

黃紹竑時任北平國事分會參謀團參謀長, 他被蔣介石派往熱河, 支援張學良。 對於這一段親身經歷, 黃紹竑在他的口述歷史中是這麼說的:“宋子文表面上看似乎是做財政上的支援, 其實是用來對張學良說私話;何應欽表面似乎是做軍政上的支援, 其實是要取張學良而代之。 我雖是去做參謀長, 但主要是供以後各方面政治上的奔走。 ”也就是說, 在黃紹竑看來, 蔣介石派這幫人去絕對不是真心支援抗戰的, 而是準備接替張學良的。

東北軍抗日

1933年3月4日,東北軍潰敗,日軍輕而易舉攻下熱河,的張學良再次成為眾矢之的。3月8日,張學良致電南京,請求辭職。兩天之後,蔣介石匆匆踏上了北上的專用列車,蔣介石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他要與張學良面談。

在保定專用列車上的倉促會談,沒了往日的寒暄客套。張學良還沒開口,蔣介石便皺著眉說:“現在全國輿論沸騰,攻擊我們兩人,我與你同舟共命,但是這船載不下兩人,若不先跳下去一人,以息全國憤怒浪潮,難免同遭滅頂之災。”

原以為老大哥是來勸慰挽留的,沒想到他竟是如此用心。張學良心灰意冷地說了一句:“那當然,我先跳。” 聽到這句話,老蔣舒了一口氣,也順著他的話回道:“所以我同意你辭職,待機會再起。”就在這番談話結束的第二天,張學良正式引咎辭職。張學良也開始對蔣介石“心灰意冷”。

明天請繼續關注:從順蔣到反蔣,張學良的態度究竟因何發生轉變?

東北軍抗日

1933年3月4日,東北軍潰敗,日軍輕而易舉攻下熱河,的張學良再次成為眾矢之的。3月8日,張學良致電南京,請求辭職。兩天之後,蔣介石匆匆踏上了北上的專用列車,蔣介石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他要與張學良面談。

在保定專用列車上的倉促會談,沒了往日的寒暄客套。張學良還沒開口,蔣介石便皺著眉說:“現在全國輿論沸騰,攻擊我們兩人,我與你同舟共命,但是這船載不下兩人,若不先跳下去一人,以息全國憤怒浪潮,難免同遭滅頂之災。”

原以為老大哥是來勸慰挽留的,沒想到他竟是如此用心。張學良心灰意冷地說了一句:“那當然,我先跳。” 聽到這句話,老蔣舒了一口氣,也順著他的話回道:“所以我同意你辭職,待機會再起。”就在這番談話結束的第二天,張學良正式引咎辭職。張學良也開始對蔣介石“心灰意冷”。

明天請繼續關注:從順蔣到反蔣,張學良的態度究竟因何發生轉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