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年農業補貼有重大改革,主要有這16種!

農業部財務司司長: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補貼制度改革的“風向標”和政策實施的“導航儀”, 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指揮棒”。

以上這段話表明:農業補貼制度改革是為了農業可以朝著綠色生態發展的方向前進。 這也給我們啟示:做農業往這一方向發展, 才有更大的機會!農業補貼是廣大農民都非常關注的, 從2018年起我國的農業補貼將有重大改革, 為什麼改, 要達到什麼目的, 怎麼改?

一、農業補貼為什麼要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農業綠色發展實現了良好開局。 但總體上看, 農業主要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方式沒有根本改變, 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態退化的趨勢尚未有效遏制, 綠色優質農產品和生態產品供給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 農業支撐保障制度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

當前, 我國農業的發展狀況和以前已經大不相同了。 以前, 我們要解決吃飽飯的問題, 現在要解決的是吃好飯的問題。 補貼就是要把我國現在農業的短板補上來, 補在刀刃上, 這就導致補貼政策也要發生變化。 所以, 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是未來農業補貼的主要方向。

二、農業補貼改革要達到什麼目的

2017年9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 明確指出了今後農業發展的總體目標以及具體目標。 那麼, 當下農業補貼改革的目的也自然是為了完成制定的農業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全面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制度體系,

基本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農業發展格局, 努力實現耕地數量不減少、耕地品質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 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 秸稈、畜禽糞汙、農膜全利用, 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更加富裕、鄉村更加美麗宜居。

(二)具體目標

1.資源利用更加節約高效。 到2020年, 嚴守18.65億畝耕地紅線, 全國耕地品質平均比2015年提高0.5個等級, 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5以上。 到2030年, 全國耕地品質水準和農業用水效率進一步提高。

2.產地環境更加清潔。 到2020年, 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 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 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 農膜回收率達到80%。 到2030年, 化肥、農藥利用率進一步提升,

農業廢棄物全面實現資源化利用。

3.生態系統更加穩定。 到2020年, 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 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 基本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5%, 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 到2030年, 田園、草原、森林、濕地、水域生態系統進一步改善。

4.綠色供給能力明顯提升。 到2020年, 全國糧食(穀物)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5.5億噸以上, 農產品品質安全水準和品牌農產品占比明顯提升,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加快發展。 到2030年, 農產品供給更加優質安全, 農業生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2018年農業補貼主要有這16種

為了保障農民的種地收益, 維護種地農民的利益, 國家出臺的農業補貼政策也在不斷地調整和完善。 在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 農產品安全問題日益嚴峻的趨勢下,

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已是刻不容緩。 2018年農業補貼將有這些重大變革, 主要補貼以下16種, 小農菌已為您梳理好!早知道, 早安心!

1.農業支持保護補貼

建立與耕地地力提升和責任落實相掛鉤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機制, 重點鼓勵保護和提升耕地地力, 補貼對象轉變為“誰種地, 補貼誰”。

在部分生態脆弱地區選擇200萬畝耕地探索休耕補貼, 在東北17個縣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 促進耕地休養生息。

2.糧豆輪作補貼

將糧豆輪作補貼面積擴大到1000萬畝, 糧改飼試點擴大到431個縣1100多萬畝, 促進農牧結合、種養迴圈。 其中“鐮刀灣”地區, 玉米改種大豆每畝補貼100-150元。

3.農機購置補貼

中央財政支持的農機購置補貼對深松整地、節水灌溉、秸稈還田離田等用於綠色發展的農機具全面實行敞開補貼。

4.重金屬污染治理補貼

以湖南省長株潭地區170萬畝耕地為重點,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綜合治理試點。

5.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補貼

以生豬、奶牛、肉牛養殖大縣為重點,全面啟動51個縣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試點,推動規模化養殖場糞汙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6.秸稈綜合利用補貼

以東北地區和京津冀等9個省為重點,集中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整縣推動農作物秸稈以農用為主的綜合利用。秸稈還田每畝補貼25元左右。

7.深松作業補貼

以東北和華北等地區為重點,通過作業補貼支持完成1.5億畝深松整地,加強耕地保護利用。

8.殘膜回收利用補貼

在內蒙古、甘肅、新疆選擇100個重點縣推行地膜清潔生產,探索建立多種方式的殘膜回收利用機制。

9.草原生態保護補貼

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適當提高禁牧和草畜平衡補助標準,覆蓋草原38.15億畝。對環境惡劣地區進行禁牧補貼,每年每畝補貼7.5元;對草畜平衡進行獎勵,每年每畝獎勵2.5元。

10.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補貼

中央財政連續支持河北省以黑龍港流域為重點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控制地下水下降速率。

11.漁業油價補貼

改革漁業油價補貼政策,支持捕撈漁民減船轉產、海洋牧場建設、增殖放流等資源養護措施。

12.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補貼

支持100個縣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支援農作物病蟲害社會化服務,推動減少化肥農藥使用。

13.綠色信貸及專業化擔保補貼

有效利用綠色金融激勵機制,探索綠色金融服務農業綠色發展的有效方式,加大綠色信貸及專業化擔保支持力度,創新綠色生態農業保險產品。

14.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服務支援補貼

支援高產創建、良種良法、深松整地、施用有機肥、旱作農業等重大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等方面。

15.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貼

支援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產品流通和直供直銷、農村電子商務、休閒農業、農業農村資訊化等方面。

16.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補貼

培養一批具有綠色發展理念、掌握綠色生產技術技能的農業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其率先開展綠色生產。

4.重金屬污染治理補貼

以湖南省長株潭地區170萬畝耕地為重點,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綜合治理試點。

5.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補貼

以生豬、奶牛、肉牛養殖大縣為重點,全面啟動51個縣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試點,推動規模化養殖場糞汙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6.秸稈綜合利用補貼

以東北地區和京津冀等9個省為重點,集中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整縣推動農作物秸稈以農用為主的綜合利用。秸稈還田每畝補貼25元左右。

7.深松作業補貼

以東北和華北等地區為重點,通過作業補貼支持完成1.5億畝深松整地,加強耕地保護利用。

8.殘膜回收利用補貼

在內蒙古、甘肅、新疆選擇100個重點縣推行地膜清潔生產,探索建立多種方式的殘膜回收利用機制。

9.草原生態保護補貼

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適當提高禁牧和草畜平衡補助標準,覆蓋草原38.15億畝。對環境惡劣地區進行禁牧補貼,每年每畝補貼7.5元;對草畜平衡進行獎勵,每年每畝獎勵2.5元。

10.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補貼

中央財政連續支持河北省以黑龍港流域為重點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控制地下水下降速率。

11.漁業油價補貼

改革漁業油價補貼政策,支持捕撈漁民減船轉產、海洋牧場建設、增殖放流等資源養護措施。

12.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補貼

支持100個縣實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支援農作物病蟲害社會化服務,推動減少化肥農藥使用。

13.綠色信貸及專業化擔保補貼

有效利用綠色金融激勵機制,探索綠色金融服務農業綠色發展的有效方式,加大綠色信貸及專業化擔保支持力度,創新綠色生態農業保險產品。

14.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服務支援補貼

支援高產創建、良種良法、深松整地、施用有機肥、旱作農業等重大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等方面。

15.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補貼

支援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產品流通和直供直銷、農村電子商務、休閒農業、農業農村資訊化等方面。

16.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補貼

培養一批具有綠色發展理念、掌握綠色生產技術技能的農業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其率先開展綠色生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