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佛教的產生—創始人釋迦牟尼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 影響深遠, 佛教發源於古代印度, 創始人是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原姓喬達摩, 原名悉達多, 西元前565年出生于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國(尼泊爾境內), 他是釋迦族的貴族淨飯王的後代。 釋迦牟尼是人們對他的敬稱, 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釋迦牟尼十六歲就結婚了, 一直過著富裕的生活, 由於他生性善良, 經常看到人們的生、老、病、死的痛苦, 不滿意當時婆羅門教的神權統治, 二十九歲那年, 他捨棄王族生活, 離家出走, 尋找解除人生痛苦的方法。

婆羅門教起源於西元前2000年, 等級森嚴, 把人分為四個等級的姓氏, 施行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的種姓制度。 婆羅門是掌握神權的祭司;刹帝利是掌握軍事、政權的貴族;吠舍是從事農業和工商業的平民;首陀羅是奴隸。

西元前六世紀, 古印度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 恒河中下游出現了繁華的城市。 隨著經濟的發展, 貴族的政治權利和工商階層的經濟實力大增, 他們對婆羅門教的統治不滿, 階級矛盾尖銳, 釋迦牟尼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立的佛教。

釋迦牟尼離家出走後, 在印度北部的山區森林的一棵佛陀伽耶薩提樹下雙足交疊而坐,

感悟人生的生、老、病、死, 修行七年, 終於大徹大悟, 開始創立佛教。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後, 雲遊印度中部各地, 宣揚佛法, 開始長達四十五年的傳教生活。 佛教的教義核心是四諦, 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苦諦是說人生所經歷的生、老、病、死等, 都是痛苦;集諦是說一切痛苦的原因,

在於人的欲望;滅諦是說要消除痛苦, 就要先消除人的一切欲望, 達到涅槃的境界, 也就是不生不滅;道諦是說想要達到涅槃的境界, 需要修行, 思想上要與外界隔絕。

釋迦牟尼反對種姓制度, 主張眾生平等, 認為每個人在修行上都是平等的, 不需要婆羅門教的教導。

但是, 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 只是反映了貴族和工商階層的需求。 他所教導的人生痛苦, 並不包括階級壓迫的痛苦;他要求眾生平等, 但並不要求廢除種姓制度, 只是想把代表貴族階層的刹帝利種姓提高到第一位, 讓婆羅門處於第二位, 為刹帝利服務。

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 吸取了婆羅門教的一些內容, 比如關於生死輪回的說法, 行善則下輩子享福, 作惡則下輩子吃苦。 由於佛教符合貴族和工商階層的要求, 眾生平等的口號, 也吸引了勞動人民, 因此佛教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西元前485年,釋迦牟尼已經八十歲了,他從王舍城出發傳教,因病死於拘屍那城,但是佛教已經廣泛傳播開來,後來,被很多國家統治階層利用,傳入中國、日本和亞洲的東南亞地區,成為世界第三大宗教。

西元前485年,釋迦牟尼已經八十歲了,他從王舍城出發傳教,因病死於拘屍那城,但是佛教已經廣泛傳播開來,後來,被很多國家統治階層利用,傳入中國、日本和亞洲的東南亞地區,成為世界第三大宗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