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寫完這篇文章,老闆卻讓我“滾蛋”(上)

小長假和小夥伴一起踏青時, 有一位小夥伴問我, 你覺得什麼樣的人不適合買二手車?當時沒有細想, 就隨便給他回了幾句, 到現在我甚至都忘記當時說了些什麼(請原諒我當時愛玩心切的心態)!現在想回起來, 覺得這個問題相當不錯, 所以今天就拿出來寫一篇想關的內容提供大家相互討論。

如上, 因為這篇文章可能不受同行歡迎, 卻可能幫您避免一筆不明智的開支。

還不趕緊謝謝我?!

2016年9月是我從汽車媒體轉行涉足二手車行業的開始。 在過年的大半年裡, 從給朋友、給同事淘車, 到給素未謀面的網友提供買車建議, 已有數100位網友跟筆者在二手車這個話題上有過交流, 他們形形色色, 幾乎窮盡了國內二手車初級階段的各種消費心態。

今天我感覺可以寫點什麼, 倒不是勸誘大家找我選車(雖然我很樂意幫忙大家選二手車, 但太多了我怕消化不了),

而是坦誠地聊聊關於二手車消費者應該瞭解的那些乾貨, 方便大家以後想買二手車時做判斷。

“你是否真的該買二手車”, 就是值得認真思考的第一個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 我們已經有成堆的文章分析二手車的優勢, 什麼價格實惠, 後繼貶值少, 適合練手之類的。 但作為重大購買決策, 光聽好的可不行, 今天我說說不美好的一面, 或許有些人會因此打消二手車念頭。 如果您對這些情結全部免疫, 那就可以順心地駕馭二手車。

注:本主題會提到10類不適合買二手車人, 將進行兩篇內容來呈現給大家閱讀討論!

1、新車情結(Virgin car complex)

這是很多人面對的第一道門檻, 莫名其妙地, 它就在那裡。

大學畢業, 父母說:“爸媽贊助, 第一輛車還是買新的吧!”

要娶媳婦, 父母說:“新婚大喜, 買輛二手車, 臉上掛不住。 ”

你自己也可能認為, “第一輛車還是新車吧, 否則人生不完整啊!”

這些意識, 跟處女情結高度相似, 且更加難以隱藏(買輛二手車, 鄰里同事通常都會知道;老婆不是處女呢, 很少家喻戶曉吧?)。

所以說, 這是個巨大的思想挑戰, 你不僅僅要說服自己“二手車沒啥不好”, 還得頂住長輩的壓力。 仔細一想, 其實門檻真的挺高, 要所有具備話語權的家庭成員都摒棄新車情結, 才可能考慮二手車。

還有一種隱性表現形式。 對於一台二手車, 知道了車齡、里程和車況等資訊後, 還糾結於“過了幾手”, 這種情況其實是革命不徹底的表現, 心中還是存有一定的處女情結的, 大家可以自己拿男女關係做類比, 你是否會因為不知道配偶曾“睡過幾個”而抓狂?被我言中的人, 建議義無反顧地考慮新車。

2、腳踏兩隻船(Face both ways)

這是一種極具欺騙性的“偽二手車需求”。 這類用戶表面上很開明, 願意考慮二手車, 如果因某種原因選不到合適的二手車, 也可以轉而購買新車。

實踐證明, 最終他們大多數還是買了新車。 為什麼呢?他們真正能接受的二手車通常是1~2年車齡的准新車, 這種車貶值有限, 所以他們放棄二手車最常見的理由就是“並沒省下多少錢”。 這顯然有強烈的主觀因素, 最有力的證據就是, 這類人在做價格對比時,通常會習慣性無視新車購置稅,僅僅計算車價,或者用乞丐版的新車價與高配二手車做比,得出二手車性價比不高的結論。加之新車高逼格的購買體驗,以及更有誘惑力的貸款條件,他們就更不願意去考慮一輛被陌生人擁有過的車子了。

這類情況的特徵就是,不排斥二手車,預算也夠買新車,上哪條船都行。如果你屬於這類,建議直接投奔新車。即使最後選了二手車,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陷入精神糾結,任何一點用車問題都可能觸發後悔的神經,直到對車的關注徹底鈍化。

3、性價比情結(Cost complex)

既然二手車的優勢是節約支出,性價比高,所以出現了相當一批想把這個優勢玩到極致的人,等待他們的往往是“坑”。

這種人大體上分兩類,第一類是“放寬車齡型”,車齡越老越便宜嘛。但是老車的車況不確定因素太大,篩選更困難,精品更罕見,持有成本往往更高。這類客戶,在前面賺到了便宜,後期為了修車多的都燒出去了,但是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他們中相當一部分還是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重蹈覆轍。

第二類是全網比價型,他們平時花很多時間在網上“虛擬淘車”,對關注車型的售價瞭若指掌,一旦看到低於行情的價格,就會坐立不安,按耐不住要去看車議價。根據經驗,這樣的車基本都是坑,車況如果真好到不愁賣,那就該掛高價。為啥掛低價,而且輪到你呢?僅從邏輯上,就可以推導出高度可疑,但往往當事人跋山涉水看到實車後,即使發現與描述不太相符,但介於已經花的路費和時間,只要車況不是特別糟糕,他們會儘量說服自己,差不多就壓壓價買走吧,別白跑一趟。

這些表現很正常,屬於心理學裡的“承諾和一致原理”,也就是經過一番鬥爭,一旦做出了決定,或邁出了第一步,就會不自覺地按照之前的方向去思考和達成,抵抗理性思考。大家常會發現一個好女孩死心塌地地跟著一個滿是惡習的男生,就是這個心理原理在作怪。

回到主題,二手車都有一個行情區間,低於行情均價的,總有它的原因。我們的經驗是,貴的不一定好,但是便宜的幾乎一定不好。如果極致地追求性價比,你可能失去更多。

4、完美情結(Perfect complex)

二手車之所以算非標商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車上的各種瑕疵構成了它獨特的印記。

瑕疵,或叫使用留下的痕跡和影響,是二手車“一車一況”和“一車一價”的主要原因。沒有瑕疵的二手車幾乎不存在,所以接納二手車,就意味著同時接納瑕疵,你對瑕疵的容忍度了,也決定了屬於你的那台車的品相。我們選車會對成色做仔細篩選,但也只是發現“靠近完美”的車源,但絕對無法達到完美,或0瑕疵(那是李克勤)。

從哲學看,有了平衡才會和諧。獲得了二手車價格低的優勢,就必然會犧牲什麼作為交換,否則這個事物就不穩定。所以我認為,敢於選擇二手車的人,必須某種程度犧牲對完美的期待。如果你可以原諒自己開門磕出一塊凹坑,輪轂蹭傷一塊,指甲在按鈕上摳掉一塊漆,那麼為什麼不能接受買到的二手車帶有某些瑕疵呢?何況很多瑕疵可以修復,只是值得投入與否的問題。

因此,帶著買新車般的完美期待的人,嘗試二手車只能是精神折磨。

5、知情情結(Acquaintance complex)

未知的歷史,是二手車的一大魅力,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它足以攔住好奇心比較重的一批客戶,他們通常糾結的問題有:

“前任車主是男的還是女的,什麼身份?”

“這麼新的車,她為什麼要賣?”

“車裡有沒有進過寵物?”

“之前使用的機油好不好?”

……

這類客戶的好奇心來自孩童時期,對未知資訊的渴求普遍強于其他孩子,如果不知道確鑿真相,就會引發某種焦慮。他們通常很在意細節,喜歡推理探索,適合有創造性的工作(你要是這類人,發現工作千篇一律的話,趕緊跳槽)。某種意義上,也是他們顯著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這種認知會妨礙他們享受二手車。

這類人通常認為朋友、同事的二手車會更受好,因為相互熟悉。但是這裡的熟悉只限於人際關係,而並非對車況本身的把握。換句話說,你和A熟悉,這和A開過的車具備令人放心的車況,是完全獨立的兩件事情。即便A是汽車專業人士,也無法建立直接邏輯關聯。此時的A,除了打算賣車之外,自己也不一定清楚手裡的車正處於什麼狀態,未來會發生什麼。

為什麼有很多人更喜歡熟人的二手車呢?又要提到心理學了,這是“喜好原理”在干預我們的購買行為。人們總是更願意傾聽朋友的話,相信熟人的推薦。回歸理智的話,你們之間有多麼要好,跟人家開了5年的車有多靠譜,完全沒有直接關係,那你為什麼會把對他的感情和信任移植到他的車上呢?

不僅如此,熟人之間的大金額交易還容易帶來尷尬,如果你覺得價格不合適,是勇敢還價,是悶聲扛下,還是暗示他有所下調?過了價格關後,如果車子並不像他描述的那麼出色,或不久出現了故障,你們的關係可能因此發生微妙的變化。所以我也不主張從熟人手裡買車,除非他是你爸,而且還會修車。

其實,車況是客觀的,你既然關心車況,就直奔主題。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分析清楚一台二手車目前的現況,以及接下來你應該做什麼。下任車主只需把現在作為起點,今後該怎麼養車、用車、修車,都是從今天開始繼續書寫,並沒必要死磕過去經歷了什麼。

如果你能接受這一點,就說明你的決策十分理性,和二手車很有緣分。

好了,今天關於“什麼類型的人不適合買二手車”就先講到這五類,剩下的五類下期如期而至。

【精真估】只為您選擇更好的二手車。

幫您選擇更靠譜的二手車!

這類人在做價格對比時,通常會習慣性無視新車購置稅,僅僅計算車價,或者用乞丐版的新車價與高配二手車做比,得出二手車性價比不高的結論。加之新車高逼格的購買體驗,以及更有誘惑力的貸款條件,他們就更不願意去考慮一輛被陌生人擁有過的車子了。

這類情況的特徵就是,不排斥二手車,預算也夠買新車,上哪條船都行。如果你屬於這類,建議直接投奔新車。即使最後選了二手車,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陷入精神糾結,任何一點用車問題都可能觸發後悔的神經,直到對車的關注徹底鈍化。

3、性價比情結(Cost complex)

既然二手車的優勢是節約支出,性價比高,所以出現了相當一批想把這個優勢玩到極致的人,等待他們的往往是“坑”。

這種人大體上分兩類,第一類是“放寬車齡型”,車齡越老越便宜嘛。但是老車的車況不確定因素太大,篩選更困難,精品更罕見,持有成本往往更高。這類客戶,在前面賺到了便宜,後期為了修車多的都燒出去了,但是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他們中相當一部分還是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重蹈覆轍。

第二類是全網比價型,他們平時花很多時間在網上“虛擬淘車”,對關注車型的售價瞭若指掌,一旦看到低於行情的價格,就會坐立不安,按耐不住要去看車議價。根據經驗,這樣的車基本都是坑,車況如果真好到不愁賣,那就該掛高價。為啥掛低價,而且輪到你呢?僅從邏輯上,就可以推導出高度可疑,但往往當事人跋山涉水看到實車後,即使發現與描述不太相符,但介於已經花的路費和時間,只要車況不是特別糟糕,他們會儘量說服自己,差不多就壓壓價買走吧,別白跑一趟。

這些表現很正常,屬於心理學裡的“承諾和一致原理”,也就是經過一番鬥爭,一旦做出了決定,或邁出了第一步,就會不自覺地按照之前的方向去思考和達成,抵抗理性思考。大家常會發現一個好女孩死心塌地地跟著一個滿是惡習的男生,就是這個心理原理在作怪。

回到主題,二手車都有一個行情區間,低於行情均價的,總有它的原因。我們的經驗是,貴的不一定好,但是便宜的幾乎一定不好。如果極致地追求性價比,你可能失去更多。

4、完美情結(Perfect complex)

二手車之所以算非標商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車上的各種瑕疵構成了它獨特的印記。

瑕疵,或叫使用留下的痕跡和影響,是二手車“一車一況”和“一車一價”的主要原因。沒有瑕疵的二手車幾乎不存在,所以接納二手車,就意味著同時接納瑕疵,你對瑕疵的容忍度了,也決定了屬於你的那台車的品相。我們選車會對成色做仔細篩選,但也只是發現“靠近完美”的車源,但絕對無法達到完美,或0瑕疵(那是李克勤)。

從哲學看,有了平衡才會和諧。獲得了二手車價格低的優勢,就必然會犧牲什麼作為交換,否則這個事物就不穩定。所以我認為,敢於選擇二手車的人,必須某種程度犧牲對完美的期待。如果你可以原諒自己開門磕出一塊凹坑,輪轂蹭傷一塊,指甲在按鈕上摳掉一塊漆,那麼為什麼不能接受買到的二手車帶有某些瑕疵呢?何況很多瑕疵可以修復,只是值得投入與否的問題。

因此,帶著買新車般的完美期待的人,嘗試二手車只能是精神折磨。

5、知情情結(Acquaintance complex)

未知的歷史,是二手車的一大魅力,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它足以攔住好奇心比較重的一批客戶,他們通常糾結的問題有:

“前任車主是男的還是女的,什麼身份?”

“這麼新的車,她為什麼要賣?”

“車裡有沒有進過寵物?”

“之前使用的機油好不好?”

……

這類客戶的好奇心來自孩童時期,對未知資訊的渴求普遍強于其他孩子,如果不知道確鑿真相,就會引發某種焦慮。他們通常很在意細節,喜歡推理探索,適合有創造性的工作(你要是這類人,發現工作千篇一律的話,趕緊跳槽)。某種意義上,也是他們顯著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這種認知會妨礙他們享受二手車。

這類人通常認為朋友、同事的二手車會更受好,因為相互熟悉。但是這裡的熟悉只限於人際關係,而並非對車況本身的把握。換句話說,你和A熟悉,這和A開過的車具備令人放心的車況,是完全獨立的兩件事情。即便A是汽車專業人士,也無法建立直接邏輯關聯。此時的A,除了打算賣車之外,自己也不一定清楚手裡的車正處於什麼狀態,未來會發生什麼。

為什麼有很多人更喜歡熟人的二手車呢?又要提到心理學了,這是“喜好原理”在干預我們的購買行為。人們總是更願意傾聽朋友的話,相信熟人的推薦。回歸理智的話,你們之間有多麼要好,跟人家開了5年的車有多靠譜,完全沒有直接關係,那你為什麼會把對他的感情和信任移植到他的車上呢?

不僅如此,熟人之間的大金額交易還容易帶來尷尬,如果你覺得價格不合適,是勇敢還價,是悶聲扛下,還是暗示他有所下調?過了價格關後,如果車子並不像他描述的那麼出色,或不久出現了故障,你們的關係可能因此發生微妙的變化。所以我也不主張從熟人手裡買車,除非他是你爸,而且還會修車。

其實,車況是客觀的,你既然關心車況,就直奔主題。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分析清楚一台二手車目前的現況,以及接下來你應該做什麼。下任車主只需把現在作為起點,今後該怎麼養車、用車、修車,都是從今天開始繼續書寫,並沒必要死磕過去經歷了什麼。

如果你能接受這一點,就說明你的決策十分理性,和二手車很有緣分。

好了,今天關於“什麼類型的人不適合買二手車”就先講到這五類,剩下的五類下期如期而至。

【精真估】只為您選擇更好的二手車。

幫您選擇更靠譜的二手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