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民權:健康扶貧照亮群眾小康路

“沒有全民健康, 就沒有全面小康”,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健康扶貧發出的號令。 在奔小康的路上, 因病支出成為群眾實現脫貧夢的羈絆, 實施健康扶貧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 民權縣各級各部門上下聯動, 多管齊下, 勠力同心, 極力做好健康扶貧工作, 為群眾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著力為老百姓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讓健康扶貧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請看本報記者專題報導。

給貧困村衛生室統一配備的健康體檢一體機讓群眾不出村就可以體檢自己的血壓、心率、心電圖等常規檢查項目。

幫扶幹部把健康扶貧公示牌送到貧困戶家中耐心講解有關程式。

對貧困戶進行健康體檢, 預防疾病防止因病返貧。

縣鄉醫療機構都推出了“一站式”服務, 省去了到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報銷的程式, 大大方便了群眾的就醫。

縣婦幼保健院的醫生在給新生兒做聽力篩查, 做到患兒疾病早發現、早治療, 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發病率。 孫 琰 攝

核心提示

初冬時節, 寒意漸濃。 11月20日, 在民權縣龍塘鎮喬口村的一戶小院裡, 65歲的貧困戶吳鐵良顯得格外高興, 飽經滄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喜悅和對生活的滿意與自信。

“要不是政府給俺報銷恁多錢, 俺哪有錢看病呀, 這把老骨頭,

恐怕要見閻王了。 ”提及自己這次患病的事, 吳鐵良嘮到動情處, 眼裡噙滿了感激的淚水。

據該縣衛計委駐喬口村第一書記李勇介紹, 在今年3月初的一天早上, 吳鐵良在吃飯時, 突然感覺脖子疼痛難忍, 到縣醫院初診為食管癌, 家人連夜將其送往鄭大一附院, 在那裡住了3個多月, 病情才算穩定, 後又轉到該縣人民醫院做康復治療。

看病花了10萬多元, 基本上都是東挪西借的。 讓吳鐵良感到欣慰的是有政府實施的健康扶貧工程, 除去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大病醫療補充保險、貧困人口團體健康險、貧困人員特種病救治保險和民政救助等健康扶貧政策報銷之後, 他最後一算, 只花了4000多元。 有了切身感受, 吳鐵良逢人就說:“要不是健康扶貧, 俺嘞日子真沒法往前走啦!”

A除病根,拔窮根,健康扶貧得民心

民權縣轄19個鄉(鎮、辦事處),總人口91.2萬,系國家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因病致貧人口37391人,占全縣貧困人口的45.2%。如何讓這部分人早日擺脫貧困?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此,該縣率先提出了健康扶貧,通過開展此項工作,使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明顯健全,縣、鄉、村醫療服務條件明顯提升,貧困人員健康水準明顯提高。

民權縣委書記姬脈常說,健康扶貧的主要目標任務就是圍繞“減少因病支出”,對貧困人口實行免費醫療體檢,力爭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切實減少貧困群眾涉醫支出;圍繞“看得好病”,持續優化醫療資源佈局,有效提升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方便群眾就地就近看病就醫,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圍繞“少生病”,加快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普及健康知識,加強健康教育,進行健康體檢。

為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實施,該縣積極採取措施,著力實施“六道保險兩項救助”,全力確保群眾不再因病致貧返貧。

據該縣縣長張團結介紹,“六道保險兩項救助”就是針對因病致貧的農村貧困家庭,著力實施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貧困人員大病醫療補充保險、貧困人員特種病救治保險、貧困人員意外傷害保險、貧困人口團體健康險等六道保險和健康扶貧醫療救助、民政救助兩項救助,讓這些家庭不再因為看病支出太大導致生活貧困。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縣為貧困群眾醫療保險支出有1億多元。

工作想幹好,關鍵在領導。為確保健康扶貧工作順利實施,該縣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蔡勇同志任組長,縣政府副縣長張士彬同志任副組長,縣衛計、財政、人社、民政、保險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健康扶貧工作領導組,制定了健康扶貧工作方案,做好部署、督查和落實。各相關部門切實履行職責,明確責任分工,精心組織實施。同時,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合力推動健康扶貧工作有序開展。

B廣宣傳,重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

“你帶著身份證、醫療證、銀行卡、基本醫療報銷票據、費用清單、住院病歷、診斷證明,去咱縣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人壽保險公司視窗,辦理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報銷,到那領錢。”11月16日一大早,該縣伯党鄉幹部劉偉就來到自己的幫扶聯繫戶朱叢振家裡,將裝有健康扶貧政策、宣傳折頁、報銷歷程圖、健康扶貧卡、體溫計、必備藥品等內容的“健康扶貧包”送到他手裡,並耐心地給他講解健康扶貧報銷政策和報銷方法。

11月5日,該縣財政局駐龍塘鎮邢莊村第一書記皇甫仰生來到貧困戶吳雪花家裡,看望她的女兒馮豔鳳,給她帶去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原來,馮豔鳳因患雙膝、雙髖關節骨結核,剛換人工關節不久,這是她的第四次手術,光醫藥費就花了30萬元。

“您每次來都給俺買東西,這叫俺說啥好啊!”見皇甫仰生來看望她們,吳雪花忙迎了上去。

“這也沒啥,就是來看看孩子!經常做做康復鍛煉,您閨女嘞病慢慢就好了。”皇甫仰生將慰問品遞給吳雪花,給她講起了健康扶貧政策:“我今天來,還要給您說個好事。您閨女這病,花費恁多,現在除了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和各種商業保險報銷之外,剩下嘞還可以到鎮民政所申請每年5000塊嘞醫療救助。您帶著她嘞報銷材料,到咱鎮民政所就可以辦了。”

該縣著力強化對健康扶貧工作的宣傳力度,讓老百姓明白報銷政策,知道如何報銷,去哪兒辦,不跑冤枉路。11月18日,縣公園綠地養護管理中心駐孫六鎮伏土山村第一書記張文濤,給貧困戶朱家爭家送去了《健康知識手冊》,囑咐他們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講究衛生,保持室內外清潔,預防疾病。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縣先後印發健康扶貧宣傳折頁10多萬份,為2663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了“健康扶貧包”,張貼了健康扶貧公示牌,製作大型過路宣傳牌31塊,利用廣播、電視播出健康扶貧專題40期,召開政策宣講會、健康知識培訓班等85期。

C搞基建,配設備,就醫環境大翻倍

“俺原來到這看病,十幾間破舊小房,院裡頭坑坑窪窪,連個花花草草都沒有。您看,現在可比以前好多啦,大樓也蓋起來啦,院裡還有樹有花,這醫院嘞環境真不孬!”8月23日,民權縣野崗鎮常馬口村村民常保民來該鎮衛生院檢查病,談起衛生院現在的就醫環境讚不絕口。

據該鎮衛生院負責人楊全營介紹,他們今年投入260多萬元,新建了門診樓,美化了院內環境,配齊了直接數位化X射線攝影系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等器械。同時,加強在職人員培訓,提升服務能力,規範公共衛生服務,強化醫務人員醫德醫風建設,視患者如親人,為病人提供親情服務。

近年來,該縣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了縣醫院病房樓、縣中醫院門診綜合樓、75個標準化衛生室、擴建了6個鄉鎮衛生院,並配備了CT、四維彩超、健康一體機、心電監護儀等醫療器械110台。

該縣還建立了縣、鄉、村三級遠端會診系統,患者不出村就可以讓縣鄉醫生診斷病情,給出治療建議,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同時,對衛生醫療專案資金、融資等資金進行整合,捆綁使用,統一調配,集中管理。廣泛動員人壽保險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確保有限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D早發現,早治療,康檢服務不能少

“以前想檢查檢查身體,要跑到縣城的大醫院,來回得花一天時間,有時候要跑幾趟。現在可好了,在家裡就可以做了,還不要錢,這要擱以前,真是做夢俺都不敢想呀。”11月18日,該縣花園鄉陳莊村74歲的貧困群眾翟廣雲在自己家裡接受該鄉衛生院醫生心電圖檢查時開心地說。

據該鄉衛生院負責人張興龍介紹,自從全縣健康檢查工作開展以來,他們積極採取措施,組織醫務人員成立了健康扶貧義診服務隊,經常進村入戶免費為貧困群眾開展健康檢查,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為進一步推進健康檢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縣衛計委組織成立了22支醫療扶貧義診服務隊,定期給貧困群眾免費量血壓、測心電圖、做B超、聽診心肺、抽血化驗等。並根據每位元群眾的身體狀況,提出合理化治療和健康指導意見,提升他們的健康指數。

“您的身體超重啦!抓緊減肥吧。1米7的個子,體重200斤,腰圍3尺5,您的血壓血脂肯定高,減掉40斤,腰圍到2尺8就行啦!”11月16日,民權縣龍塘衛生院體檢醫生對前來參加免費體檢的王莊村村民王現營說。

目前,該縣已全部為貧困家庭建立了健康檔案,定期開展隨訪,指導健康用藥,並每年為他們免費健康體檢一次。今年以來,康檢率在85%以上。

“感覺自己身體不舒服,只要打個電話,您就來俺家給俺看病了,真是太感謝您了!”11月10日,在該縣龍塘鎮喬口村82歲的胡秀文老人家裡,村醫馬紹峰剛用健康一體機給他檢查完身體,告訴他沒啥問題,平時要多注意飲食和休息,老人聽後滿懷感激地說。

據瞭解,胡秀文老人說的電話請醫就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目前,全縣各鄉鎮衛生院積極對所有貧困人口開展了簽約服務,讓每個貧困家庭都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讓家庭醫生成為他們的“健康守門員”。

“現在國家嘞政策就是好,查幾項都不要一分錢,要擱以前得花幾百塊。等孩子出生了,俺再給孩子查查,沒啥毛病俺就放心了。”9月15日,在該縣婦幼保健院大廳內,該縣人和鎮高集村孕婦楊慧霞坐在休息椅上一邊等檢查結果,一邊高興地和他人閒聊。

據該縣衛計委主任朱繼兵介紹,楊慧霞說的檢查指的是正在開展的免費“兩篩”,是醫療機構對早中期孕婦和新生兒開展的疾病篩查,做到患兒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發病率。而且,“兩篩”的檢查費用都由政府買單,群眾不用掏一分錢。

為積極推進健康扶貧工作順利開展,該縣還積極優化醫療服務模式,建立貧困人口就醫“綠色通道”,設立愛心門診、愛心病房,實行“先看病、後結算、住院無需交押金”的“一站式”服務,並在掛號、交費、檢查、取藥等方面給予優先服務,降低群眾看病門檻和經濟負擔。

海闊潮平風正勁,揚帆奮起正當時。目前,民權縣各級各部門在黨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用“繡花”功夫,真扶貧,扶真貧,以“馬上辦抓落實”推進工作機制抓好健康扶貧工作。

“我們按照有專人管理、有治療方案、有看病地方、有拿藥管道、有報銷優惠、有評估意見、有登記記錄的健康扶貧工作要求,確保貧困家庭有錢去看病、有人幫看病、有人幫救助、有人幫康復,讓群眾不再因病致貧返貧,讓健康扶貧照亮群眾的小康路。”該縣縣委副書記蔡勇滿懷信心地說。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本報記者閆鵬亮攝

俺嘞日子真沒法往前走啦!”

A除病根,拔窮根,健康扶貧得民心

民權縣轄19個鄉(鎮、辦事處),總人口91.2萬,系國家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因病致貧人口37391人,占全縣貧困人口的45.2%。如何讓這部分人早日擺脫貧困?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此,該縣率先提出了健康扶貧,通過開展此項工作,使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明顯健全,縣、鄉、村醫療服務條件明顯提升,貧困人員健康水準明顯提高。

民權縣委書記姬脈常說,健康扶貧的主要目標任務就是圍繞“減少因病支出”,對貧困人口實行免費醫療體檢,力爭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切實減少貧困群眾涉醫支出;圍繞“看得好病”,持續優化醫療資源佈局,有效提升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方便群眾就地就近看病就醫,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圍繞“少生病”,加快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普及健康知識,加強健康教育,進行健康體檢。

為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實施,該縣積極採取措施,著力實施“六道保險兩項救助”,全力確保群眾不再因病致貧返貧。

據該縣縣長張團結介紹,“六道保險兩項救助”就是針對因病致貧的農村貧困家庭,著力實施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貧困人員大病醫療補充保險、貧困人員特種病救治保險、貧困人員意外傷害保險、貧困人口團體健康險等六道保險和健康扶貧醫療救助、民政救助兩項救助,讓這些家庭不再因為看病支出太大導致生活貧困。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縣為貧困群眾醫療保險支出有1億多元。

工作想幹好,關鍵在領導。為確保健康扶貧工作順利實施,該縣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蔡勇同志任組長,縣政府副縣長張士彬同志任副組長,縣衛計、財政、人社、民政、保險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健康扶貧工作領導組,制定了健康扶貧工作方案,做好部署、督查和落實。各相關部門切實履行職責,明確責任分工,精心組織實施。同時,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合力推動健康扶貧工作有序開展。

B廣宣傳,重服務,提升群眾滿意度

“你帶著身份證、醫療證、銀行卡、基本醫療報銷票據、費用清單、住院病歷、診斷證明,去咱縣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人壽保險公司視窗,辦理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報銷,到那領錢。”11月16日一大早,該縣伯党鄉幹部劉偉就來到自己的幫扶聯繫戶朱叢振家裡,將裝有健康扶貧政策、宣傳折頁、報銷歷程圖、健康扶貧卡、體溫計、必備藥品等內容的“健康扶貧包”送到他手裡,並耐心地給他講解健康扶貧報銷政策和報銷方法。

11月5日,該縣財政局駐龍塘鎮邢莊村第一書記皇甫仰生來到貧困戶吳雪花家裡,看望她的女兒馮豔鳳,給她帶去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原來,馮豔鳳因患雙膝、雙髖關節骨結核,剛換人工關節不久,這是她的第四次手術,光醫藥費就花了30萬元。

“您每次來都給俺買東西,這叫俺說啥好啊!”見皇甫仰生來看望她們,吳雪花忙迎了上去。

“這也沒啥,就是來看看孩子!經常做做康復鍛煉,您閨女嘞病慢慢就好了。”皇甫仰生將慰問品遞給吳雪花,給她講起了健康扶貧政策:“我今天來,還要給您說個好事。您閨女這病,花費恁多,現在除了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和各種商業保險報銷之外,剩下嘞還可以到鎮民政所申請每年5000塊嘞醫療救助。您帶著她嘞報銷材料,到咱鎮民政所就可以辦了。”

該縣著力強化對健康扶貧工作的宣傳力度,讓老百姓明白報銷政策,知道如何報銷,去哪兒辦,不跑冤枉路。11月18日,縣公園綠地養護管理中心駐孫六鎮伏土山村第一書記張文濤,給貧困戶朱家爭家送去了《健康知識手冊》,囑咐他們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講究衛生,保持室內外清潔,預防疾病。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縣先後印發健康扶貧宣傳折頁10多萬份,為2663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了“健康扶貧包”,張貼了健康扶貧公示牌,製作大型過路宣傳牌31塊,利用廣播、電視播出健康扶貧專題40期,召開政策宣講會、健康知識培訓班等85期。

C搞基建,配設備,就醫環境大翻倍

“俺原來到這看病,十幾間破舊小房,院裡頭坑坑窪窪,連個花花草草都沒有。您看,現在可比以前好多啦,大樓也蓋起來啦,院裡還有樹有花,這醫院嘞環境真不孬!”8月23日,民權縣野崗鎮常馬口村村民常保民來該鎮衛生院檢查病,談起衛生院現在的就醫環境讚不絕口。

據該鎮衛生院負責人楊全營介紹,他們今年投入260多萬元,新建了門診樓,美化了院內環境,配齊了直接數位化X射線攝影系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等器械。同時,加強在職人員培訓,提升服務能力,規範公共衛生服務,強化醫務人員醫德醫風建設,視患者如親人,為病人提供親情服務。

近年來,該縣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加強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了縣醫院病房樓、縣中醫院門診綜合樓、75個標準化衛生室、擴建了6個鄉鎮衛生院,並配備了CT、四維彩超、健康一體機、心電監護儀等醫療器械110台。

該縣還建立了縣、鄉、村三級遠端會診系統,患者不出村就可以讓縣鄉醫生診斷病情,給出治療建議,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同時,對衛生醫療專案資金、融資等資金進行整合,捆綁使用,統一調配,集中管理。廣泛動員人壽保險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確保有限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D早發現,早治療,康檢服務不能少

“以前想檢查檢查身體,要跑到縣城的大醫院,來回得花一天時間,有時候要跑幾趟。現在可好了,在家裡就可以做了,還不要錢,這要擱以前,真是做夢俺都不敢想呀。”11月18日,該縣花園鄉陳莊村74歲的貧困群眾翟廣雲在自己家裡接受該鄉衛生院醫生心電圖檢查時開心地說。

據該鄉衛生院負責人張興龍介紹,自從全縣健康檢查工作開展以來,他們積極採取措施,組織醫務人員成立了健康扶貧義診服務隊,經常進村入戶免費為貧困群眾開展健康檢查,做到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為進一步推進健康檢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縣衛計委組織成立了22支醫療扶貧義診服務隊,定期給貧困群眾免費量血壓、測心電圖、做B超、聽診心肺、抽血化驗等。並根據每位元群眾的身體狀況,提出合理化治療和健康指導意見,提升他們的健康指數。

“您的身體超重啦!抓緊減肥吧。1米7的個子,體重200斤,腰圍3尺5,您的血壓血脂肯定高,減掉40斤,腰圍到2尺8就行啦!”11月16日,民權縣龍塘衛生院體檢醫生對前來參加免費體檢的王莊村村民王現營說。

目前,該縣已全部為貧困家庭建立了健康檔案,定期開展隨訪,指導健康用藥,並每年為他們免費健康體檢一次。今年以來,康檢率在85%以上。

“感覺自己身體不舒服,只要打個電話,您就來俺家給俺看病了,真是太感謝您了!”11月10日,在該縣龍塘鎮喬口村82歲的胡秀文老人家裡,村醫馬紹峰剛用健康一體機給他檢查完身體,告訴他沒啥問題,平時要多注意飲食和休息,老人聽後滿懷感激地說。

據瞭解,胡秀文老人說的電話請醫就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目前,全縣各鄉鎮衛生院積極對所有貧困人口開展了簽約服務,讓每個貧困家庭都擁有自己的家庭醫生,讓家庭醫生成為他們的“健康守門員”。

“現在國家嘞政策就是好,查幾項都不要一分錢,要擱以前得花幾百塊。等孩子出生了,俺再給孩子查查,沒啥毛病俺就放心了。”9月15日,在該縣婦幼保健院大廳內,該縣人和鎮高集村孕婦楊慧霞坐在休息椅上一邊等檢查結果,一邊高興地和他人閒聊。

據該縣衛計委主任朱繼兵介紹,楊慧霞說的檢查指的是正在開展的免費“兩篩”,是醫療機構對早中期孕婦和新生兒開展的疾病篩查,做到患兒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發病率。而且,“兩篩”的檢查費用都由政府買單,群眾不用掏一分錢。

為積極推進健康扶貧工作順利開展,該縣還積極優化醫療服務模式,建立貧困人口就醫“綠色通道”,設立愛心門診、愛心病房,實行“先看病、後結算、住院無需交押金”的“一站式”服務,並在掛號、交費、檢查、取藥等方面給予優先服務,降低群眾看病門檻和經濟負擔。

海闊潮平風正勁,揚帆奮起正當時。目前,民權縣各級各部門在黨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用“繡花”功夫,真扶貧,扶真貧,以“馬上辦抓落實”推進工作機制抓好健康扶貧工作。

“我們按照有專人管理、有治療方案、有看病地方、有拿藥管道、有報銷優惠、有評估意見、有登記記錄的健康扶貧工作要求,確保貧困家庭有錢去看病、有人幫看病、有人幫救助、有人幫康復,讓群眾不再因病致貧返貧,讓健康扶貧照亮群眾的小康路。”該縣縣委副書記蔡勇滿懷信心地說。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本報記者閆鵬亮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