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人物|李鴻章與伊藤博文

❈❈

120多年前的1895年, 剛剛過完元宵節, 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的清政府派大臣張蔭恒等人赴日和談。 沒想到, 日方藉口中方代表的授權書裡沒有寫明“全權”二字,

拒絕談判, 即使張蔭恒說可以把新的授權書寄來也不行。 時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還看似隨意地問使團隨員伍廷芳:“清朝政府怎麼不派恭親王奕䜣或是我的老朋友李鴻章來呢?”

❈ ❈

倒楣的“全權”大臣

“罪臣”李鴻章一下子成了清政府的救命稻草。 為了讓伊藤博文相信議和的誠意, 清政府重新起用李鴻章, 於1895年2月13日賜他“賞還翎頂, 開複革留處分, 賞還黃馬褂”, 任命他為“頭等全權大臣”, 辦理跟日本議和事務。

留給李鴻章的準備時間很有限, 談判資本更有限, 何種妥協才能換來日本的停戰呢?朝廷內部竟然拿不出統一意見。 2月22日, 李鴻章參加了御前會議, 討論對日和談的具體問題, 會議的焦點在於是否允許割地給日本。

軍機大臣奕劻認為,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割地問題, 但他話鋒一轉, “比起國家的安危, 特別是眼前的危機, 割地倒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翁同龢立即出聲反對, “寧可多賠款, 也不能割地”。 李鴻章聽到這裡, 連忙表態自己也堅決主張不割地。 可他心裡明白, 想不割地就讓日本人滿意, 是絕對不可能的。 於是, 他提議:“割地不可行, 議不成我就回來吧。 ”

“傷心之地”春帆樓

1895年3月14日, 李鴻章乘坐德國商船“公義號”從天津出發, 在海上顛簸了5天, 19日到達日本小城馬關(今下關)。 作為中日雙方的關鍵決策者, 他和伊藤博文在東亞政治場上的地位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伊藤博文獅子大開口:停戰可以, 但前提是“中國應將山海關、天津、大沽三地交由日軍佔領, 中國軍隊交出武器, 而且這期間日本駐軍的費用要由中國負擔”。 說完他頗為得意地看向李鴻章。 這是他和幕僚經過一個晚上的苦思冥想得出的“高招”, 目的是逼迫中國放棄停戰要求。

一向冷靜的李鴻章脫口而出:這個條件根本無法接受。

他質問伊藤博文:這些軍事要地日本軍隊根本沒有到達, 為什麼竟然想憑藉和談佔領呢?萬般無奈之下, 清政府只能告訴李鴻章, 放棄停戰要求。 伊藤博文十分高興, 下令出兵佔領澎湖列島。 3月23日, 日軍登陸澎湖列島, 繼續侵略戰爭。 這一切使得和談毫無作為空間。 誰也沒想到, 就在此時, 歷史突然給了李鴻章一個機會。

意外的行刺事件

3月24日下午, 李鴻章結束了與伊藤博文的第三輪談判, 拖著疲憊的身子, 乘坐轎子, 從春帆樓返回在馬關的住地接引寺。

正當李鴻章陷入沉思之際, 一名暴徒忽然從圍觀的人群中沖出, 對著轎子開了一槍。 這兇手名叫小山豐太郎, 是個深受日本軍國主義和仇華思想影響的青年。 李鴻章真是命大!這顆子彈居然不偏不倚從他的左頰骨穿過, 雖然槍傷面積較大, 卻沒有傷及大腦, 他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李鴻章遇刺的消息很快傳到了伊藤博文那裡。 他咬牙切齒痛駡小山豐太郎的愚蠢, 因為行刺打亂了他所有部署。

無論出於私交還是為了談判, 伊藤博文都真的害怕李鴻章死在自己眼前。

對李鴻章來說,只要死不了,行刺事件就是中方最好的喘息機會。他一面裝作“病危”,一面讓李經方通知國內趕快聯繫各國駐華公使,告訴他們日本刺殺使臣,破壞和談,野心極大。

這一消息立即傳遍世界,各國輿論一片譁然,轉而同情中國,表示不能坐視中日談判不理。尤其是沙皇俄國,他們與日本爭奪中國東北最為激烈,此前一直以為日本志在中國臺灣,於是懶得理睬李鴻章的外交求援。現在得知日本意欲獨佔在華利益,立即讓駐華公使頻繁出入清政府的總理衙門。

這一下子,伊藤博文擔心了,日本最怕的就是中俄聯手。考慮到李鴻章遇刺畢竟是自己理虧,伊藤博文決定放棄踞地為質的要求,實行無條件停戰,但停戰範圍不包括臺灣、澎湖。3月28日,日本外相陸奧宗光親自到中國代表的住地接引寺,在李鴻章的病榻前呈上無條件停戰照會,規定自即日起停戰三個星期,但不包括臺灣、澎湖。中方隨員力爭須全面停戰,被陸奧宗光拒絕。30日,雙方正式締結了這份停戰條約。

翻臉如翻書

可惜的是,4月1日,李鴻章離開病榻,中日重啟談判,伊藤博文眼見危機過去,一面為李鴻章修了一條專通春帆樓的秘密小路以保安全,一面在談判桌上翻臉如翻書。

4月2日,日方出示和約底稿,限3日內答覆。內容包括要求中國割讓“盛京省南部地方”、臺灣全島和澎湖列島,賠款3億兩白銀,以及增開通商口岸,允許日本人來華開廠等。面對日本的無理要求,李鴻章無法壓抑自己的憤怒,在給總理衙門的電文中說道:“日本如不將擬索兵費大加刪減,並將擬索奉天南邊各地一律刪去,和局必不能成,兩國惟有苦戰到底。”

4月15日,李鴻章跟伊藤博文進行最後一輪談判。這一次,李鴻章真的連老臉都豁出去了。他苦苦哀求伊藤博文,包括軍費減少5000萬兩乃至2000萬兩也行。可是,伊藤博文已經從情報部門獲得清政府給李鴻章的電報內容,知道無論什麼條件,李鴻章都必須答應。面對一個身體極度虛弱、槍傷未愈的72歲老朋友的苦苦哀求,伊藤博文的冷酷與無恥絲毫沒有改變。僅以佔領臺灣的日期為例,日本限定一個月內,李鴻章要求寬限時日。他對伊藤博文說,這已經是你們口中之物,又何必太急?可伊藤博文說,臺灣雖是我口中之物,但未到肚中,難以解饑。

兩天后,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鴻章、李經方等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陸奧宗光等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底牌盡在他人之手的李鴻章,無奈地逃離了1895年的這場賭局,回國後抑鬱不已,一直稱病躲在天津;而伊藤博文卻因此受到日本民眾盛讚,成為日本全民族的英雄。

(摘自《領導文萃》2017年10月下)

伊藤博文都真的害怕李鴻章死在自己眼前。

對李鴻章來說,只要死不了,行刺事件就是中方最好的喘息機會。他一面裝作“病危”,一面讓李經方通知國內趕快聯繫各國駐華公使,告訴他們日本刺殺使臣,破壞和談,野心極大。

這一消息立即傳遍世界,各國輿論一片譁然,轉而同情中國,表示不能坐視中日談判不理。尤其是沙皇俄國,他們與日本爭奪中國東北最為激烈,此前一直以為日本志在中國臺灣,於是懶得理睬李鴻章的外交求援。現在得知日本意欲獨佔在華利益,立即讓駐華公使頻繁出入清政府的總理衙門。

這一下子,伊藤博文擔心了,日本最怕的就是中俄聯手。考慮到李鴻章遇刺畢竟是自己理虧,伊藤博文決定放棄踞地為質的要求,實行無條件停戰,但停戰範圍不包括臺灣、澎湖。3月28日,日本外相陸奧宗光親自到中國代表的住地接引寺,在李鴻章的病榻前呈上無條件停戰照會,規定自即日起停戰三個星期,但不包括臺灣、澎湖。中方隨員力爭須全面停戰,被陸奧宗光拒絕。30日,雙方正式締結了這份停戰條約。

翻臉如翻書

可惜的是,4月1日,李鴻章離開病榻,中日重啟談判,伊藤博文眼見危機過去,一面為李鴻章修了一條專通春帆樓的秘密小路以保安全,一面在談判桌上翻臉如翻書。

4月2日,日方出示和約底稿,限3日內答覆。內容包括要求中國割讓“盛京省南部地方”、臺灣全島和澎湖列島,賠款3億兩白銀,以及增開通商口岸,允許日本人來華開廠等。面對日本的無理要求,李鴻章無法壓抑自己的憤怒,在給總理衙門的電文中說道:“日本如不將擬索兵費大加刪減,並將擬索奉天南邊各地一律刪去,和局必不能成,兩國惟有苦戰到底。”

4月15日,李鴻章跟伊藤博文進行最後一輪談判。這一次,李鴻章真的連老臉都豁出去了。他苦苦哀求伊藤博文,包括軍費減少5000萬兩乃至2000萬兩也行。可是,伊藤博文已經從情報部門獲得清政府給李鴻章的電報內容,知道無論什麼條件,李鴻章都必須答應。面對一個身體極度虛弱、槍傷未愈的72歲老朋友的苦苦哀求,伊藤博文的冷酷與無恥絲毫沒有改變。僅以佔領臺灣的日期為例,日本限定一個月內,李鴻章要求寬限時日。他對伊藤博文說,這已經是你們口中之物,又何必太急?可伊藤博文說,臺灣雖是我口中之物,但未到肚中,難以解饑。

兩天后,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鴻章、李經方等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陸奧宗光等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底牌盡在他人之手的李鴻章,無奈地逃離了1895年的這場賭局,回國後抑鬱不已,一直稱病躲在天津;而伊藤博文卻因此受到日本民眾盛讚,成為日本全民族的英雄。

(摘自《領導文萃》2017年10月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