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是趙雲 諸葛亮最重用的名將是他 後人卻誤會諸葛亮將他坑死

章武二年(西元222年), 陸遜用以逸待勞、火燒連營之計, 於這一年的八月, 在夷陵大敗蜀漢皇帝劉備。 次年四月, 劉備惱羞於夷陵慘敗, 一病不起, 亡故於白帝城。

夷陵之敗, 劉備病故後, 蜀國迎來了一個新時代, 一個屬於諸葛亮的時代。

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亮粉”, 非常崇拜將幾乎萬劫不復的蜀漢, 僅用了幾年的時間, 就能恢復元氣, 南平諸蠻, 北伐曹魏的諸葛丞相。

可即便我是一個“亮粉”, 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那就是在劉備死後, 諸葛亮就是蜀國的一個“權臣”, 一個徹底的“權臣”, 劉備死後一直到諸葛亮去世, 在這十多年裡, 諸葛亮就是蜀漢的一言堂, 基本上蜀漢的軍國大事都是他說了算, 所以他也決定了蜀漢文武大臣的升遷任免。

那麼在諸葛亮掌權後, 誰是其最重用名將呢?

有人說是趙雲, 因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 趙雲這位最後去世的五虎將, 一直就是常勝將軍的形象,

基本上就是個救火隊長, 哪裡需要就搬到哪裡, 而且都能立功。

但是在《三國志》裡, 我們會發現, 諸葛亮其實不怎麼重用趙雲。

關於趙雲在劉備死後的記錄, 《三國志》裡是這麼記載的:

建興元年, 為中護軍、征南將軍, 封永昌亭侯, 遷鎮東將軍。 五年, 隨諸葛亮駐漢中。 明年, 亮出軍, 揚聲由斜谷道, 曹真遣大眾當之。 亮令雲與鄧芝往拒, 而身攻祁山。 雲、芝兵弱敵強, 失利於箕穀, 然斂眾固守, 不至大敗。 軍退, 貶為鎮軍將軍。

也就是說劉禪登基後趙雲升了官, 可是後來是隨諸葛亮駐漢中, 和鄧芝一起去打了一戰還輸了, 接著還被貶官了, 這期間趙雲是一直未有晉升, 如何看得出諸葛亮重用趙雲呢?

那麼諸葛亮最重用的名將是誰呢?個人認為,

是魏延, 沒錯, 就是那個後人印象中, 被諸葛亮遺計馬岱給砍掉腦袋的魏延。

《三國演義》中, 劉備死後, 魏延的經歷大概是這樣子的:

劉備逝世後, 魏延隨諸葛亮平定“南蠻王”孟獲的叛亂。 于諸葛亮北伐時獻“子午穀奇謀”之策, 但未被諸葛亮採納;因此在奉命進攻箕谷時無視諸葛亮的軍令,

險些敗北。 于諸葛亮向天祈禱延命時進帳報告敵軍入侵的消息, 不慎碰倒主燈, 導致諸葛亮的祈禱失敗。 諸葛亮臨終前遺命楊儀統兵, 魏延對此不滿, 於諸葛亮病逝後率軍反攻楊儀, 而楊儀則根據諸葛亮的遺計挑釁魏延, 魏延大喝一聲“誰敢殺我”後被潛伏在一旁的馬岱所殺。

總之給人的印象就是魏延是一個桀驁不馴之徒, 有能耐但是也有脾氣, 甚至連頂頭上司諸葛亮的面子都不給, 我行我素, 所以讓諸葛亮很不滿。 諸葛亮知道自己死後, 無人能駕馭魏延這匹野馬, 於是遺計殺了他。

而後人, 特別是現在很多網友都認為, 諸葛亮“妒賢嫉能”, 魏延是冤死的, 是被逼死的。

可是正史中並不是這樣子的, 魏延之所以沒好下場是自己作死, 其能活到那歲數, 恰恰是諸葛亮一而再的保護他, 愛惜他, 充當他的保護傘, 魏延才能活到那歲數的, 不然他早死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正史中有多個例子能證明, 魏延太不會做人, 太不會與人相處了, 想要他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魏延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而且各個都是實權派。

第一個要說的是劉琰,這個人名不經傳,但是呢卻是劉備起家時就跟隨的元老級人物,本事沒什麼,但是資格夠老。這位元老行軍作戰、排兵佈陣、運籌帷幄都不行,但是心想著不能吃乾飯,於是便想著在蜀漢軍隊中搞些精神文明建設,找來了歌舞團給軍隊助興,可是魏延見了卻非常不爽,覺得軍隊是打戰的,這鶯鶯燕燕的成何體統,就對劉琰破口大駡。

劉琰跑去諸葛亮那告狀,可是諸葛亮並未因此責備魏延。

第二個要說的是楊儀,也就是諸葛亮死後,直接逼死魏延的那位。楊儀這人是小人無疑,可是如果你是楊儀,你對魏延也會除之而後快。《三國志》有這樣一段記載:“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毎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

一言不合,就拿刀在人家一介文臣頭頂上晃悠,實在是委屈死了。可關鍵問題是,諸葛亮也未對魏延做任何處罰,楊儀只能在傷心委屈後,自個一個人蹲到一旁畫圈圈詛咒魏延買速食麵沒有調料包。

第三個要說的是王平,也就是隨馬謖守街亭的那位,魏延對其也是一幅老子天下第一,一副頤指氣使的派頭。

這三個人,一個是劉備勢力的元老;一個是蜀漢陣營裡的重要謀臣;一個是蜀漢陣營最拔尖的將領之一,魏延都看他們不起,都不能和他們友好相處。

而魏延的自身名望、在蜀漢的地位又和當年的關羽、張飛沒得比,都說關羽傲,可是人家關羽有傲的資本,當然了魏延實力也是有的,可是在那個講地位、講名望的年代,他怎麼也不能如關羽一般傲吧。

魏延和蜀漢陣營的人相處的不好,連人家東吳的孫權都有耳聞,一次蜀漢的使臣出使東吳,孫權就說了這事,諸葛亮也沒對魏延怎麼樣。

而魏延呢?在劉備時期是漢中太守,官職是挺高的了,如關羽一般都是一個地區的軍區總司令,關羽負責荊州安全,魏延則負責漢中,都是最緊要的地方。

而在諸葛亮時期,魏延被授前軍師、征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關羽在劉備領漢中王時,就被升為前將軍,也就是說在純軍隊職務中,魏延被提拔成為了蜀漢級別最高的將軍,在蜀漢的軍隊中,魏延就僅次於諸葛亮,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雖然諸葛亮是曾沒採納魏延獻的子午穀奇謀,可是這並不代表諸葛亮不重用魏延。不重用,對其妒賢嫉能,還能將他提拔成為蜀漢第一將軍?總不能說讓諸葛亮這個“權臣”讓位于魏延,才算諸葛亮重用他吧?

而且魏延也不是諸葛亮害死的,《三國志》的記載是: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

記住這幾個關鍵字“就隨他的便”,是隨魏延的便,而不是令馬岱殺魏延。魏延的死是其和楊儀等人的矛盾所致。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根本上不把楊儀等人放在眼裡,也不願意斷後,而是要率軍繼續北伐。隨後楊儀和魏延都互告對方要謀反,記住哦,是互告,也就是說楊儀是想魏延死,魏延也是要滅楊儀三族的。但是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

也就是說董蔣都不挺魏延,估計也是對其不滿。然後魏延率軍和楊儀對陣,這個時候王平站了出來,對魏延屬下的將士說:“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然後魏延的大軍基本上都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于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總之一句話,魏延是在和楊儀的鬥爭中失敗,然後他不得人心,上至蜀漢文臣武將董允、蔣琬、王平、馬岱,下至魏延自己部下的士卒都不挺他,所以他的失敗是咎由自取,是自取滅亡。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諸葛亮一死,所有人都要魏延死,他也就死了,還被滅了三族。

這也可以證明,諸葛亮一直就是魏延的“保護傘”,要不是有諸葛亮在,魏延早就死了。

第一個要說的是劉琰,這個人名不經傳,但是呢卻是劉備起家時就跟隨的元老級人物,本事沒什麼,但是資格夠老。這位元老行軍作戰、排兵佈陣、運籌帷幄都不行,但是心想著不能吃乾飯,於是便想著在蜀漢軍隊中搞些精神文明建設,找來了歌舞團給軍隊助興,可是魏延見了卻非常不爽,覺得軍隊是打戰的,這鶯鶯燕燕的成何體統,就對劉琰破口大駡。

劉琰跑去諸葛亮那告狀,可是諸葛亮並未因此責備魏延。

第二個要說的是楊儀,也就是諸葛亮死後,直接逼死魏延的那位。楊儀這人是小人無疑,可是如果你是楊儀,你對魏延也會除之而後快。《三國志》有這樣一段記載:“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毎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

一言不合,就拿刀在人家一介文臣頭頂上晃悠,實在是委屈死了。可關鍵問題是,諸葛亮也未對魏延做任何處罰,楊儀只能在傷心委屈後,自個一個人蹲到一旁畫圈圈詛咒魏延買速食麵沒有調料包。

第三個要說的是王平,也就是隨馬謖守街亭的那位,魏延對其也是一幅老子天下第一,一副頤指氣使的派頭。

這三個人,一個是劉備勢力的元老;一個是蜀漢陣營裡的重要謀臣;一個是蜀漢陣營最拔尖的將領之一,魏延都看他們不起,都不能和他們友好相處。

而魏延的自身名望、在蜀漢的地位又和當年的關羽、張飛沒得比,都說關羽傲,可是人家關羽有傲的資本,當然了魏延實力也是有的,可是在那個講地位、講名望的年代,他怎麼也不能如關羽一般傲吧。

魏延和蜀漢陣營的人相處的不好,連人家東吳的孫權都有耳聞,一次蜀漢的使臣出使東吳,孫權就說了這事,諸葛亮也沒對魏延怎麼樣。

而魏延呢?在劉備時期是漢中太守,官職是挺高的了,如關羽一般都是一個地區的軍區總司令,關羽負責荊州安全,魏延則負責漢中,都是最緊要的地方。

而在諸葛亮時期,魏延被授前軍師、征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關羽在劉備領漢中王時,就被升為前將軍,也就是說在純軍隊職務中,魏延被提拔成為了蜀漢級別最高的將軍,在蜀漢的軍隊中,魏延就僅次於諸葛亮,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雖然諸葛亮是曾沒採納魏延獻的子午穀奇謀,可是這並不代表諸葛亮不重用魏延。不重用,對其妒賢嫉能,還能將他提拔成為蜀漢第一將軍?總不能說讓諸葛亮這個“權臣”讓位于魏延,才算諸葛亮重用他吧?

而且魏延也不是諸葛亮害死的,《三國志》的記載是: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如果延或不從命,就隨他的便。

記住這幾個關鍵字“就隨他的便”,是隨魏延的便,而不是令馬岱殺魏延。魏延的死是其和楊儀等人的矛盾所致。諸葛亮歿,秘不發喪,楊儀令費禕前往揣摩魏延意圖,魏延根本上不把楊儀等人放在眼裡,也不願意斷後,而是要率軍繼續北伐。隨後楊儀和魏延都互告對方要謀反,記住哦,是互告,也就是說楊儀是想魏延死,魏延也是要滅楊儀三族的。但是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

也就是說董蔣都不挺魏延,估計也是對其不滿。然後魏延率軍和楊儀對陣,這個時候王平站了出來,對魏延屬下的將士說:“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然後魏延的大軍基本上都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並且斬了他,將頭顱獻于楊儀,楊儀用腳踐踏魏延的頭顱,並且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於是誅滅魏延三族。

總之一句話,魏延是在和楊儀的鬥爭中失敗,然後他不得人心,上至蜀漢文臣武將董允、蔣琬、王平、馬岱,下至魏延自己部下的士卒都不挺他,所以他的失敗是咎由自取,是自取滅亡。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諸葛亮一死,所有人都要魏延死,他也就死了,還被滅了三族。

這也可以證明,諸葛亮一直就是魏延的“保護傘”,要不是有諸葛亮在,魏延早就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